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0406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docx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单元测试试题有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2分)

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

沿竖直方向在两个正方体上分别截去一部分,若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正方体(  )

A.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可能△p甲<△p乙

B.剩余部分的底面积一定相等

C.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可能相等

D.剩余部分的体积可能相等

2.下列实例中,设计目的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刀刃B.图钉钉帽C.装甲车履带D.滑雪板

3.生活中很多装置运用了物理知识,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液位计B.密度计C.滑雪板D.吸尘器

4.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连通器应用的是(  )

A.

吸盘B.

高压锅

C.

抽水机D.

茶壶

5.下列各图不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覆杯实验B.

牛奶盒的变化

C.

帕斯卡裂桶实验D.

瓶中取袋

6.如图所示,大小与材质完全相同的顶端开口的四个油罐,内部装少量水放在火苗上加热。

一段时间后,由实验人员迅速将油罐开口朝下倒放入旁边的铁槽中,铁槽中是什么物质,会引起油罐被大气压压瘪(  )

A.冰B.液氮C.水D.干冰

7.如图所示,下列图文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重新沸腾

B.

透过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

C.

从漏斗口用力向下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

D.

两图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

8.如图所示,将两个气球竖直悬挂在一根横杆上,小明向两个气球中间急速的吹气,在吹气的过程中(  )

A.气球由于重力的作用仍保持静止

B.两气球中间空气流速快压强大

C.两气球外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

D.两气球中间空气流速慢压强小

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2分)

9.如图,将半瓶矿泉水翻过来瓶口向下倒立在桌面上,则瓶对桌面的压强  ,瓶中水对瓶底、瓶盖的压力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它们的密度ρ甲  ρ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甲  p乙.(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面,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高度相同的一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或“无法判断”)。

11.如图所示,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中:

(1)比较甲图和乙图,可以得到: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

(2)比较乙图和丙图,可以得到:

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

12.水平升降台上有一个足够深、底面积为200cm2的柱形容器,容器内装有部分水,现将底面积为100cm2、高为20cm的圆柱体A悬挂在固定的弹簧测力计的下端,使A的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此时容器中的水深30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如图所示,则圆柱体A的重力为  N.然后使升降台缓慢下降3cm,再次稳定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a.(己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足够,且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减少1N,弹簧的长度就缩短1cm)。

13.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和注射器可以粗略测量大气压强以如图所示为例,求注射器活塞横截面积的方法是:

从针筒上读出注射器的容积;用刻度尺测量注射器  (选填“针筒”或“全部刻度”)的长度;再算横截面积,实验时,可先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然后将其插入针筒中,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减小摩擦;二是  。

14.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1m长玻璃管做托里拆利实验。

(1)管中水银柱高度为  mm。

(2)假定移动玻璃管的过程均不漏气,请描述玻璃管内水银柱高度的变化情况。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将玻璃管倾斜放置,水银柱的高度将  。

将玻璃管向上提升一点,水银柱高度将  。

15.如图所示,当硬币上气体的流速达到一定时,硬币就会“飞”起来。

小羽同学很好奇,决定探究“硬币起飞”的条件。

查阅资料;在地面附近同一高度或高度差不显著的情况下,空气流速v与压强p的关系可表示为

pv2+p=C,式中C是一个常数,ρ表示空气密度,根据上述关系式可知:

(1)空气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为流速越  (选填“大”或“小”),压强越小;空气流速常数C表示  。

(2)设一个硬币的重力为G,当需要将硬币吹起时,硬币上下表面所受到的压力差至少为  。

(3)当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硬币并沿箭头所示方向吹气,由于气流通过硬币上部,而硬币下面没有气流通过,硬币上下表面就会产生差值为  的压强差,此压强就是硬币向上的动力。

(4)设硬币的表面积为S,请写出刚好将硬币吹起时吹气速度v的表达式(用ρ、S、m或G表示);  。

16.如图甲所示,小明将纸条的一端按在嘴唇的下方并向前吹气,会见到纸条的另端  (上飘/不动/下垂),这是因为吹气时纸条上方的空气压强  (大于/等于/小于)纸条下方的空气压强。

请根据这一原理用图乙中的两根吸管与图两中的饮料瓶构成一个“喷雾器”。

请在图丙中画出喷雾器的示意图。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满分30分)

17.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川云和小波利用小桌、海绵、砝码、木板,设计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

(1)川云和小波是根据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根据甲、乙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后来川云又把小桌放到木板上,并把砝码放在小桌上,如图丙,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

于是通过比对乙、丙两个实验,他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合理吗?

  (选填“合理”、“不合理”),并请说明你认为合理或者不合理的原因:

  。

(4)如果丙图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则甲图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  p,如果把相同的砝码也放一个在乙图的小桌上,则此时小桌对海绵的压强  p.(两空均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18.建造房屋的地基要求在同一水平面上,为此,工人师傅常常用一根灌有水(水中无气泡)且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进行检测,如图所示。

首先把塑料管两端A、B靠在墙面上,待管中液体静止后,分别在墙上记下管中水面的位置;然后另一个人拿住B端先后在另外两个墙角处记下管中水面的位置;最后根据四个墙角记下的标记就可以确定地基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工人师傅用的塑料软管相当于  ,其原理是  。

19.小龙做“估测大气压值”的实验。

(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小明不能采用乙图的装置来估测大气压强,其原因是  。

(2)实验步骤如下:

A.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沿正确的方向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C.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

D.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筒的全部长度L。

(3)思考并回答:

①以上实验步骤中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

②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大气压强的表达式:

p=  。

(4)小开对小龙的实验进行改进,在完成A、B步骤,活塞回到注射器底端后,添加了“取下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

再次沿正确方向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这一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  。

20.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将两个纸杯轻轻叠在一起,然后在杯口水平吹起,这时内杯会“跳”出来,内杯为什么会“跳”出来呢?

小明认为吹气时有气流进入两杯间的空隙,增大了空隙间的气体压强,于是把内杯被顶出来了。

小芳则认为吹气时,内杯口的空气流速增大,气压减小,而两杯之间的空气可认为流速为0,气压相对杯口较大,因而产生一个压强差,把内杯给顶出来。

为了证明谁的观点正确,他们先将两个同样的纸杯轻轻地叠在一起,并将外纸杯的底部剪去,然后做了以下实验:

①他们拿起叠在一起的杯子,然后对着杯口水平吹气(如图1),发现内杯没有跳起来。

②他们将叠在一起的纸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密封),然后对着杯口同样水平吹气(如图2),发现内杯跳了起来。

多次重复上述实验,均有相同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可以证明  的观点是正确的。

(2)请对②实验中内杯跳起来这种现象的原因作出解释:

  。

(3)另一位同学又提出能证明谁的观点正确的操作方案:

将内纸杯的杯口剪去,使其杯口低于外纸杯的杯口,然后同样对杯口水平吹气(如图3)。

该方案可行吗?

并说明理由  。

四.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22分)

21.阿根廷工程师设计了一款新型家用电梯,该电梯外形是长圆筒,升降过程不使用线缆,而是靠气压驱动。

需要上楼时,抽气泵启动,抽走顶部空气,此时底部与顶部就会形成气压差,底部空气推动电梯室往上升,需要下楼时,顶部充气,气压增大,使电梯往下降。

底部高压区始终与外界连通,外界大气压为1×105Pa,电梯室质量为100kg,电梯室与圆筒壁之间的摩擦力为200N,底部和顶部面积均为0.9m2.(g=10N/kg)

(1)气压差形成的压力差为多少N,可使空载的电梯匀速上升?

(2)若质量为60kg的人乘电梯匀速上升,则顶部低压区的气压为多大?

(3)抽气机最多能把低压区的气压降到9.5×104Pa,则该电梯匀速下降时能装载的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22.如图所示,容器重4N,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上部是边长5cm的立方体,下部是边长10cm的正方体,若向容器内注入1.1kg水。

(取g=10N/kg)求:

(1)这个装着水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多大?

(2)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多大?

2020年02月25日宫老师的初中物理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2分)

1.解:

(1)实心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ρhg,

因沿竖直方向在两个正方体上分别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密度和高度不变,

所以,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变(均等于原来各自对地面的压强),则两者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相等,均为0,故A错误;

又因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且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

所以,由F=pS可知,剩余部分甲的底面积小于乙的底面积,故B错误;

(2)因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且由图知甲的底面积较大,

所以,由F=pS可知,截取前甲对水平面的压力大,

又因截取后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

所以,甲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大,故C错误;

(3)因甲剩余部分的底面积小,但高度大,

所以由V=S剩余h可知,剩余部分的体积可能相等,故D正确。

故选:

D。

2.解:

A、刀刃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对物体的压强,容易把物体切断,故A符合题意。

B、图钉钉帽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图钉钉帽对手的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装甲车履带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路基的压强,保护路基,故C不符合题意。

D、滑雪板是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雪地的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3.解:

A、液位计是底部相通,上端开口,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故A符合题意;

B、密度计的设计利用了物体的浮沉条件,让密度计在液体中漂浮,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漂浮时F浮=G物,物体的重力不变,浮力就不变;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越小。

故B不符合题意。

C、滑雪板做的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吸尘器“吸”灰尘时,吸尘器内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吸尘器外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灰尘被“吸”入吸尘器中的。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4.解:

A、吸盘是利大气压工作的,不属于连通器的应用,故A错误;

B、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不属于连通器应用,故B错误;

C、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不属于连通器的应用,故C错误;

D、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下部是相通的,构成了连通器,故D正确;

故选:

D。

5.解:

A、覆杯实验,水没有把纸片压下来,是因为纸片下面的空气给纸片一个向上的压力,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吸管吸牛奶时,盒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牛奶盒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瘪,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

C、帕斯卡裂桶实验,是因为桶受到了液体压强,不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C符合题意;

D、塑料袋贴紧瓶壁时,排出了内部的空气,使塑料袋与瓶壁之间的气体压强小于塑料袋外部的大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不能将袋塑料从瓶内拉出来,该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6.解:

四个油罐,内部装少量水放在火苗上加热,一段时间后,由实验人员迅速将油罐开口朝下倒放入旁边的铁槽中,油罐被大气压压瘪,表明油罐中的气压会减小;铁槽中的物质是冰、液氮、干冰时,冰、液氮会变为气体,干冰升华为气体,使得油罐内的气压变大;铁槽中的物质是水时,由于水蒸气会液化变为水,使得油罐内的气压减小,油罐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瘪。

故选:

C。

7.解:

A、图中烧瓶里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烧瓶内水蒸气遇冷的外壁液化成水,烧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故A正确;

B、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通过放大镜看物体,当u>2f时能看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2f>u>f时,能看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u<f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故B错误;

C、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部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这样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从而托起乒乓球,故C正确;

D、通过测量,中心的两个圆面积是一样大的,只所以感觉大小不同,是人的眼睛产生的错觉,物理学中要得到准确的量,应该进行科学的测量,故D正确。

故选:

B。

8.解:

当用力向两个气球中间吹气时,两气球中间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两气球外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两气球中间的气压小于气球外侧的大气压,产生了一个向内的压强差,两个气球相互靠近。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

C。

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2分)

9.解:

如图,将半瓶矿泉水翻过来瓶口向下倒立在桌面上时,瓶对桌面的压力不变,都等于自身的重力,但受力面积变小,由公式p=

知瓶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在a图中水对瓶底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在b图中瓶中水对瓶盖的压力小于水自身的重力,因为一部分水压在了侧壁上。

故b图中瓶中水对瓶盖的压力变小。

故答案为:

变大;变小。

10.解:

(1)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已知F甲=F乙,则G甲=G乙,

由图可知,V甲>V乙,S甲>S乙,

又因为ρ=

,则可知G相同时V与ρ成反比,即体积大的密度小,所以ρ甲<ρ乙。

(2)因F甲=F乙,S甲>S乙,则由p=

可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

(3)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ρgL,

原来对水平面的压强关系p甲<p乙,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面,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高度相同的一部分,

而由p=ρgL可得减小的压强△p甲<△p乙,

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甲′=p甲﹣△p甲,p乙′=p乙﹣△p乙,

又因p甲<p乙,△p甲<△p乙,

所以“小减小、大减大”其结果无法判断,即无法判断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

故答案为:

小于;小于;无法判断。

11.解:

(1)甲图和乙图,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相同,探头的方向不同,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相同,可知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乙图和丙图,液体密度相同,深度不同,且深度越大,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故答案为:

(1)相等;

(2)深度。

12.解:

(1)圆柱体的体积:

V=Sh=100cm2×20cm=2000cm3=2×10﹣3m3,

圆柱体A受到的浮力为: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10﹣3m3=20N,

根据称量法:

F浮=G﹣F得,

圆柱体A的重力:

G=F浮+F=20N+10N=30N;

(2)如左图所示:

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减少1N弹簧的长度就缩短1cm可知: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时伸长量为L1=10cm。

则当物体A的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时弹簧处于自由伸缩时的下端点到容器底之间的距离为:

h总=h+L1=30cm+10cm=40cm;

此时容器里水的体积V水=S容h﹣SAhA=200cm2×30cm﹣100cm2×20cm=4000cm3;

当升降台缓慢下降3cm,再次稳定后,设此时物体A平衡后,弹簧伸长量为L2(cm),水的深度为h′(cm),物体A浸如水的深度为h1(cm),如右图所示:

则:

L2+h′+(LA﹣h1)=h总+△h,

即:

L2+h′+(20cm﹣h1)=40cm+3cm=43cm,

所以,L2+h′﹣h1=23cm﹣﹣﹣﹣﹣﹣﹣﹣﹣﹣﹣﹣﹣﹣①

由于水的体积不变,则:

V水=S容h′﹣SAh1=200cm2×h′﹣100cm2×h1=4000cm3,

即:

2h′﹣h1=40cm﹣﹣﹣﹣﹣﹣﹣﹣﹣﹣﹣﹣﹣﹣﹣﹣﹣﹣﹣②

物体A此时受到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SAh1)×10﹣6m3=1.0×103kg/m3×10N/kg×(100×h1)×10﹣6m3,

根据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减少1N弹簧的长度就缩短1cm可知:

弹簧测力计伸长量为L2时,对物体A的拉力F′=L2×1N/cm,

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F浮+F′=G,

即:

1.0×103kg/m3×10N/kg×(100×h1)×10﹣6m3+L2×1N/cm=30N,

所以,h1+L2=30cm﹣﹣﹣﹣﹣﹣﹣﹣﹣﹣﹣﹣﹣﹣③

解①②③可得:

h′=29cm=0.29m;

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ρ水gh=1.0×103kg/m3×10N/kg×0.29m=2900Pa;

故答案为:

30;2900。

13.解:

求注射器活塞横截面积的方法是:

由图可知:

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注射器的体积(容积)为V,则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S=

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筒壁与活塞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

实验时若注射器内空气没有排尽,大气压等于注射器内压强加上拉力产生的压强,这样会使得测得的大气压值偏小;所以实验时,可先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然后将其插入针筒中,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减小摩擦;二是密封性好。

故答案为:

全部刻度;密封性好。

14.解:

(1)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0mm高的水银柱,故此时玻璃管内水银柱高度为760mm;

(2)将玻璃管倾斜一些,大气压不变,水银柱高度也不变,但长度会变大一些;将玻璃管竖直上提,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即高度不变,还是760mm水银柱。

故答案为:

(1)760;

(2)不变;不变。

15.解:

(1)由公式

ρv2+p=C(式中C是常量,ρ表示空气密度)可知:

空气流速越大,压强小;空气流速越小,压强大。

常量C表示空气流速为0时的压强或p。

(2)在吹硬币时,硬币下方的空气流速为0,代入公式

ρv2+p=C中,得:

ρ×0+p下=C,即:

硬币下方空气压强p下=C。

吹硬币时,硬币受到三个力的共同作用:

硬币上表面的压力F上、下表面的压力F下、硬币的自重G;

那么刚好被吹起时,F下=F上+G,即:

硬币上、下表面的压力差△F=G。

(3)硬币上方的受到的压力:

F上=p上S=(C﹣

ρv2)S=CS﹣

ρSv2;

硬币下方受到的压力:

F下=p下S=CS;

那么硬币上下的压力差为:

△F=F下﹣F上=

ρSv2

硬币上下表面压强差:

△p=

ρv2

(4)刚好吹起硬币时可看作硬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F=G。

此时硬币上方的压强为:

p上=C﹣

ρv2;

硬币下方的压强为:

p下=C(空气流速为0);

那么硬币上下方的压强差为:

p下﹣p上=△p=

ρv2;

因为△F=△p⋅S

所以

ρv2⋅S=G,即:

v=

故答案为:

(1)大;空气流速为0时的压强;

(2)G;(3)

ρv2;(4)

16.解:

将一纸条放在嘴边,用力从纸条上方吹气,因为纸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纸条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纸条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差,所以纸条向上飘动。

如下图所示,从横着的吸管左端向管内吹气时,竖放的吸管上端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

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液体从烧杯中压入吸管管中并上升。

等吸管中的水面露出吸管时,就会被左端来的气流吹散成小水珠。

故答案为:

上飘;小于;见上图。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满分30分)

17.解:

(1)压力作用效果用海绵的形变程度来反映,海绵形变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大。

(2)通过甲、乙两个实验可知,压力的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海绵的形变越大,所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对比乙丙知:

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相同、接触面材料不同,形变大小不同,变量不唯一,因为没有控制接触面材料相同,不能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

(4)甲图和丙图相比,甲图的压力小,受力面积大,根据p=

知甲图的压强小于丙图的压强;

如果把相同的砝码也放一个在乙图的小桌上,乙图和丙图相比,压力和受力面积都相同,根据p=

知乙图的压强等于丙图的压强。

故答案为:

(1)海绵凹陷程度的大小;

(2)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不合理;没有控制接触面材料相同;(4)小于;等于。

18.解:

一根灌有水的透明塑料软管形成了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称为连通器,当两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并做出标记时用到的物理知识是连通器原理,其原理是:

同种液体静止时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

故答案为:

连通器;同种液体静止时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

19.解:

(1)乙图装置中,向下拉活塞时,由于活塞受到自身的重力,会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①注射器的体积是活塞的面积和注射器有效长度的乘积,有效长度是指注射器带刻度的部分;

②注射器活塞的面积为S=

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

F=p大气S=p大气

,所以p大气=

(4)如果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存在摩擦力,注射器在拉力F作用下平衡时,拉力F大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从而使测量值偏大。

所以小红的这一实验步骤,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故答案为:

(1)乙方法中要考虑活塞的重力,使测量不准确;

(3)①D步骤应量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②

;(4)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0.解:

(1)图1中外纸杯底部减去并拿起,图2中底部与桌面密封,吹气时图1中内杯未跳起,而图2中跳起,说明是有气体进入两杯间的空隙,增大了空隙间的气体压强,于是把内杯被顶出来了,所以说明小明的观点是正确的;

(2)将叠在一起纸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吹气时,气流进入两杯间隙到达被水平桌面、内杯底部和外杯三者共同围成的空间,随着进入气体的增多,其空间内部的气压就增大,当内杯受到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