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药材的鉴别方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046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种药材的鉴别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种药材的鉴别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种药材的鉴别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种药材的鉴别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种药材的鉴别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五种药材的鉴别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五种药材的鉴别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五种药材的鉴别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五种药材的鉴别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五种药材的鉴别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五种药材的鉴别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五种药材的鉴别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五种药材的鉴别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种药材的鉴别方法.docx

《五种药材的鉴别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种药材的鉴别方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种药材的鉴别方法.docx

五种药材的鉴别方法

两种方法教您简易鉴别当归、独活

当归是临床常用中药,俗有“十方九归”之称,在我国第一部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当归被列为既能祛邪又可补虚的中品。

传统医学认为,当归味甘、辛,性温,作用趋向能上能下、可攻可补,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祛瘀生新、润肠通便之功能,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血虚或血瘀、闭经腹痛、崩漏带下、目眩头痛、血虚肠燥、大便干结、毒痢后重以及痈疽疮疡、跌打损伤之症。

近年来,由于当归价格上涨,不少黑心人将独活加工后冒充当归出售。

独活和当归在形状上十分相识,特别是以饮片形式存在时不易区分。

因此,我们今天就重点说说当归和独活的区别。

这两者都是伞形科植物。

独活为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质较硬,受潮则变软,断面皮部灰白色,有多数散在的棕色油室,木部灰黄色至黄棕色,形成层环棕色。

有特异香气,味苦、辛、微麻舌。

当归为当归的干燥根。

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

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这两种药在加工时多会用硫磺熏,残留硫磺或变质时就会有酸味。

  

要区分这两者,我们可以采用尝和看的方法。

 

尝: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

当归尝之先苦辛后微甜,而独活先苦辛后麻辣。

  

看:

观察比较是识别药物最基本、也是运用最广的方法。

当归头部环行皱纹不明显,支根较多,断面黄白色;独活头部有多数横行皱纹、身较粗长、支根少、断面灰黄色。

当归的鉴别方法

1.【性状鉴别】

①根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

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称“归尾”,全体称“全归”,全归长15cm~25cm.②外皮细密,黄棕色至深褐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

③根上端膨大,钝圆,直径1.5cm~4cm.有残留的叶鞘及茎基。

④主根粗短,长1cm~3cm,直径1.5cm~3cm.⑤支根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

⑥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棕色油点,形成层呈黄棕色环状,木质部色较淡;根头部分断面中心通常有髓和空腔。

⑦有浓郁香气,味甘、辛、微苦。

以主根粗长、油润、外皮色黄棕、断面色黄白、气味浓郁者为佳。

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2.【显微鉴别】

主根横切面①木栓层由4~7列细胞组成。

②皮层窄,为数列切向延长的细胞。

③韧皮部较宽广,散在多数类圆形油室,直径25μm~160μm,四周的分泌细胞6~9个,近形成层处油室较小。

④形成层呈环状。

⑤木质部射线宽至10多列细胞,导管单个或2~3个相聚。

本品根头部横切面有髓部;侧根横切面木质部较小。

粉末:

米黄色。

①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有1~2个薄分隔,壁上有斜格状纹理。

②油室及油室碎片易见,内含黄棕色分泌物及油滴。

③梯纹及网纹导管直径13μm~80μm,亦有具缘纹孔及螺纹导管。

此外,有木栓细胞类,偶见木纤维。

黄芪的鉴别方法

黄芪,又名黄耆、绵芪。

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

植物黄芪主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黄芪性甘温,归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

现代研究,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保肝、利尿、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一、药材名称的鉴定

黄耆,《本草纲目》称黄芪,《神农本草经》称戴糁。

《名医别录》称戴椹,独椹,蜀脂,百本。

《药性论》称王孙。

李时珍说,耆是长的意思,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今俗称黄芪。

别名:

棉芪,绵芪,绵黄芪(《本草图经》),棉黄芪,黄蓍,黄耆,箭芪(刘仕廉《医学集成》),箭黄芪,内蒙古黄芪,王孙(《药性论》),戴芪,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百药棉,百药绵(侯宁极《药谱》),土山爆张根(《新疆药材》),独根(《甘肃中药手册》),大抽,二人抬(《辽宁经济植物志》),大有芪,蒙芪,元芪,红蓝芪,白皮芪,黑皮芪,膜荚黄芪,东北黄芪,内蒙黄芪,冲正芪,武川芪,炮台芪,浑源芪。

1、商品名:

a北黄芪:

又名北芪,东北黄芪,卜奎芪,关卜奎芪、关芪、黑皮芪。

大部分为植物膜荚黄芪的根,小部分为植物内蒙古黄芪的根。

主产于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质优。

因产地不同又分为宁古塔芪、红兰芪,黑石滩芪、正口芪等名称。

 b北口芪:

又名口芪、正口芪、正芪、口黄芪。

为植物内蒙古黄芪的根。

属北黄芪。

旧时多经独石口进关集散,故得此名。

  c绵黄芪:

又名绵芪、棉芪、西绵芪、原生芪、白皮芪、箭黄芪、箭芪。

包括大岚芪,浑源芪、武川芪、壮芪、西黄芪等。

指产于甘肃定西,山西绵山等地者。

大部分为内蒙古黄芪的根,小部分为膜荚黄芪的根。

质佳。

因其根长,形似箭杆,故有箭芪和箭黄芪之称。

  d西黄芪:

又名西芪。

指产于山西浑源、阳交、山阴、天镇等地者。

质佳。

为通用正品。

  e库黄芪:

又名库伦黄芪、库伦芪、库芪。

指产于内蒙古库伦一带者。

  f红芪;又名晋芪、岩黄芪。

均以根条粗长,皱纹少、粉性足、坚实绵韧、味甘、无空心及黑心者为佳。

2、处方名:

黄芪,绵芪,棉芪,口芪,北芪,生黄芪,炒黄芪,炙黄芪等。

处方中写黄芪、绵芪、棉芪,口芪、北芪均指生黄芪。

为原药材去杂质,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炒黄芪为黄芪片用麸炒至深黄色,筛出晾凉人药者。

健脾和胃功效增强。

炙黄芪又名蜜炙黄芪,蜜黄芪。

为黄芪片用蜂蜜拌匀,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而后入药者。

补气润肺功效增强。

二、药材来源

  1、药材基源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

  除上述2种外,有几种黄芪属植物,如贺兰山黄芪、川黄芪、秦岭黄芪、白芪、金翼黄芪和多花黄芪均作黄芪入药,但质量稍差。

  黄芪适宜产区为内蒙古、甘肃、宁夏、山西、河北、陕西,其中又以内蒙古武川黄芪的品质最好,多种有效成分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妙玉堂黄芪片是黄芪中品质最好的大斜片。

  2.考证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古代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

“耆,长也。

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3.药材鉴别

  黄芪直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厘米,直径1~3.5厘米,表面纵皱色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有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木部菊花纹理状,气似豆腥味微甜。

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

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质量以根条粗长、菊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

  红芪以皮色红润、根条均匀、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规格一般按粗细、长短分为三个等级。

红芪为野生,根呈圆柱形,大多为直条状,少有分枝,上端略粗,下端渐细,长10~50cm,直径0.6~2cm;表面灰红棕色,具纵皱纹及少数支根痕,栓皮易脱落而露出淡黄色的皮部及纤维;

  皮孔横长,色浅,黄色或暗黄色,略突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并显粉性;横切面皮部黄白色约占半径1/2~1/3,形成层淡棕色,木质部淡黄棕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甜,嚼之有豆腥味。

特征可概括为:

红芪单根圆柱形,上粗下细色红棕;质硬而韧富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气微味甜豆腥味,补气固表治疽痈。

三、药品鉴别

  1、鉴别要点

  三种正品黄芪主要特征:

黑皮芪外表皮淡黑色或香灰色、皮松肉紧,内色鲜黄或淡黄,味甘气香,嚼之渣少或无渣;白皮芪外表黄白色,皮肉紧贴。

质坚挺,断面具菊花心,气香味甘,嚼之渣少;而红芪则外表红棕色、具有核桃纹理,内面黄白色,质坚而稍韧,粉性大,味甜有豆腥气。

  A理化鉴别

  1.取粉末0.5g,加水5ml,浸渍过夜,滤过,取滤液1ml,加0.2%茚三酮溶液2滴,沸水浴中加热5分钟,显紫红色(氨基酸、多肽).

  2.取粉末1g,加甲醇5ml,浸渍过夜,滤过,取滤液1ml蒸干,用少量冰醋酸溶解残渣,加醋酸酐-浓硫酸试剂(19∶1)0.5ml,溶液由黄色转变为红色~青色~污绿色(甾醇类).

  样品液:

取该品粉末3g,加甲醇20ml,置水浴上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使成0.5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对照品液:

取黄芪甲甙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

  展开:

硅胶G薄层板上,上述两种溶液分别点样,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20:

40:

22:

10)10℃以下放置后的下层溶液上行展开.

  显色:

喷以硫酸乙醇溶液(1:

10),105℃加热数分钟,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灯下(365nm)检视,供试品溶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色斑.

  B含量测定

  取该品粗粉约1.05g(同时另取该品粗粉测定水分),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40ml,冷浸过夜,再加甲醇适量,回流4小时,提取液回收甲醇并浓缩至干,残渣加水10ml,微热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氨试液提取2次,每次20ml,弃去氨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水3~5ml使溶解,放冷,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1.5cm,长12cm)。

  以水50ml洗脱,弃去水液,再用40%乙醇30ml洗脱,弃去40%乙醇洗脱液,继用70%乙醇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用甲醇溶解并转移至2ml量瓶内,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与6μl、对照品溶液2μl与4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以氯仿一甲醇一水(13:

6:

2)10℃以下放置过夜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进行扫描,波长:

λS=530nm,λR=70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该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芪苷(C41H68O14)不得少于0.040%。

4、易混品、伪品及鉴别要点:

(1)白香草木樨〔为豆科植物白香草木樨的根)圆柱形,长10~15cm,上端直径0.4~1.2cm,下端渐细分枝多,根头部较大,常有z至多个地上的残基。

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多细纵纹,皮孔淡黄色,横向延长。

质坚,折断面刺状,切断面皮部灰自色至灰黄色,术部淡黄色或黄色。

气微弱而特异,味微甜。

(2)紫花苜蓿(为豆科植物紫花苜蓿的根)圆柱形,长10~50cm,直径0.5~0.8~2cm,分枝较多。

根头部较粗大,有时具地上茎残基。

表面灰棕色至红棕色,皮孔少且不明显。

质坚而脆,断面刺状。

气微弱,略具刺激性味微苦。

粉末厚角组织中有草酸钙棱晶,导管主要为细螺纹及网纹导管。

(3)(3)锦鸡儿(为豆科植物锦鸡儿的根)呈圆柱形,长9~20cm,直径1~1.5cm。

栓皮多已除去表而浅黄色,有纵皱纹及残存的徐色横向皮孔。

断面皮部淡黄色,木部淡黄棕色。

质脆,折断面纤维状。

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粉末:

韧皮薄壁细胞、射线细胞及木薄壁细胞均有明显的壁孔。

导管为网纹,亦有多数网纹管胞淀粉粒圆形、类圆形,直径2~15~25μm,脐点星状或裂隙状,层纹明显。

麦冬的鉴别方法

麦冬为常用中药。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性微甘味苦,寒。

甘微苦,寒。

入肺、胃、心经。

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的功能。

用于心、肺热,咳嗽痰多,津少口渴,咽喉肿痛等病症。

1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块根。

麦冬属多年生草本,高15~40cm。

地下具细长匍匐枝,节上被膜质苞片,须根常有部分膨大成肉质的块根。

叶丛生,窄线形,长15~40cm,宽1~4m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狭窄,叶柄鞘状,两侧有薄膜。

花茎长6.5~14cm,总状花序顶生,花淡紫色或白色,形小,略下垂,花被开展6片。

浆果球状,成熟时黑绿色或黑蓝色。

花期7月,果期11月。

喜生于溪沟岸边或山坡树林下。

全国广为分布,并有栽培。

2.产地与分布:

主产杭州、余姚、浒山、萧山及四川绵阳、三台等地。

3.鉴别要点杭麦冬与川麦冬的主要区别是:

前者肥粒而壮大,色黄白、气清香,味甘微苦,嚼之发粘;而川麦冬则较瘦而短小,色灰白,香味较差,嚼之不发粘。

两者均属正品,习惯以浙产为优。

而类似品湖北麦冬,形状极似以上两种,而主要区别是折断面中细柱(麦冬芯)不明显,清香气淡薄,味甜,阔叶麦冬则粒干瘪、空泡少肉,无麦冬香气,味淡微甜。

可资区别。

伪品骨碎子形状略似麦冬,但体扭曲,无肉质现柴性,无麦冬气味,可立辨其伪。

4.快速鉴别杭麦冬:

块根呈纺锤形,略扁稍扭曲,长l~3cm,直径3~6mm。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有不规则的纵皱纹。

未干透的质较柔韧,干后则坚硬。

断面黄白色,角质状;中柱心细小,湿润后可抽出。

气微香,味甜微苦,嚼之发粘。

川麦冬:

块根较瘦长,中部不甚肥满。

表多呈灰白色。

新产者质较软,干后质不甚坚。

香气较弱,味甜微苦而较淡,嚼之不发粘,糖陛较杭麦冬小。

理化鉴别

  a杭麦冬(浙江慈溪)

  b川麦冬(四川绵阳)

  c麦冬(山东济南)

  d麦冬(江苏南京)

  e麦冬(安徽淮南)薄层层析

  样品液:

取该品粉末2g,置于10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5ml氯仿-甲醇(7:

3)溶液,放置12小时,于超声波条件下提取20分钟,离心,取上清液;重复一次,合并两次上清液,挥干溶剂,用0.5ml氯仿溶解作为供试液.

  对照品液:

取麦冬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展开:

硅胶GF254板,以苯-甲醇-冰乙酸(100:

3:

5)为展开剂.

  显色:

在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药材色谱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棕色色斑.

  5.显微鉴别

  块根黄切面

  

(1)麦冬表皮细胞长方形或多角形,有的细胞分化成根毛状;根被2-5列细胞,类方形、类长方形或多角形,有的具纵长纹孔。

皮层宽广,外皮层细胞外壁及侧壁微木化,有的分泌细胞含黄色油状物;含草酸钙针晶束的粘液细胞类圆形,含草酸钙柱晶束的粘液细胞显著小于一般细胞;内皮层外侧为1-2列石细胞,长多角形或类多角形,内壁及侧壁增厚;内皮层细胞类方形或类长方形,壁全面增厚,木化,通道细胞壁薄,非木化。

中柱约占1/5-1/8;中柱鞘1-2列细胞;韧皮部束15-24个,与木质部交替排列;木质部内侧由木化细胞相连接。

髓部细胞非木化。

(2)沿阶草表皮细胞1列,扁平。

皮层中含针晶束细胞,偶见含柱晶束细胞,柱晶长50-60μm;石细胞1-2列,内壁及侧壁增厚,如为2列石细胞,其内列细胞壁全面增厚。

中柱占1/8-1/12;韧皮部束5-10个;髓部细胞壁木化。

粉末特征

  

(1)麦冬黄白色。

  ①外皮层细胞表面观类方形或类长方形,长44-185μm,宽37-135μm,壁厚3-5μm,其间散有分泌细胞;分泌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长66-125μm,直径37-73μm,壁稍厚,有的含淡黄色分泌物。

  ②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针晶长21-78μm,直径约至3μm;另有柱状外地晶,长51-118μm,直径5-9μm,两端斜尖,易断碎。

  ③石细胞常与内皮层细胞上下层相叠。

表面观类方形或类多角形,长32-196μm,直径22-94μm,壁厚4-16μm,有的一边菲薄,纹孔密,短缝状或扁圆形,孔沟较粗。

  ④内皮层细胞表面观长方形或长条形,直径22-49μm,长54-250μm,壁厚4-7μm,纹孔较密,孔沟短。

  ⑤木纤维细长,末端倾斜,直径14-36μm,壁稍厚,微木化,纹孔斜裂缝状或相交十字形、人字形。

此外,有网纹管胞。

  

(2)沿阶草黄色。

  外皮层细胞类长方形,长66-151μm,宽33-115μm,壁厚1.5-2.5μm;草酸钙针晶长36-73μm,直径1.5-3μm,柱状针晶直径约5μm;石细胞长62-180μm,直径25-52μm,壁厚4-9μm。

药物应用鉴别:

天冬大寒,清火润燥力较麦冬大,且滋肾阴;而麦冬微寒,滋阴润燥之力较天冬为差,然其滋腻之性较小,兼清心除烦益胃生津。

柴胡的鉴别方法

柴胡为常用中药。

具有疏散退热、疏肝、升阳的功能。

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病症。

一、来源1.北柴胡:

又名硬柴胡。

2.红柴胡:

又名软柴胡、南柴胡。

3.竹叶柴胡。

二、产地与分布1.北柴胡:

主产河北、河南、山东、吉林、辽宁、安微、浙江、江苏、湖北、四川、山西、甘肃、陕西等省。

  2.红柴胡:

主产安徽、江苏、四川、陕西及东北三省。

  3.竹叶柴胡:

主产四川、江苏、湖北、云南、贵州等省。

鉴别要点

三种柴胡主要特征:

北柴胡根圆柱形、常分枝,弯曲或平直,浅棕色,具纵皱皮孔及枝根痕,根头有多个残茎,质坚韧,断面纤维性,气微香,味微苦辛。

红柴胡根多为圆锥形,红色,少分枝、顶端密被纤维样叶基残余,质稍软,断面淡棕色,具败油气、味淡。

竹叶柴胡根多呈纺锤形,根茎基部有明显的节,茎叶绿色,气清香、味淡。

  特别指出有毒大叶柴胡特征有三:

一是根及根茎圆柱形,顶端常有3~5cm长的残茎,下端着生少数须根;二是表面黄褐色或灰褐色,粗糙皱缩,有节和节间,靠芦茎处尤明显;三是质坚硬,横切面中心空洞,有的可见形成层次和髓,气特异、味微苦。

  至于几种主要类似品的特征是:

锥叶柴胡根头膨大,分歧,形似红柴胡而短小;银州柴胡根头分歧,残留茎基带紫晕,根圆柱形,下端细长,外表浅黄色、平滑、略带白霜;柴首则根粗大、弯曲;小叶黑柴胡则根中部以下有多数分枝,外表黑色为异尔。

名典鉴别①《神农本草经》:

“茈胡味苦平。

主心腹,去脏腑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一名地熏。

”②梁?

《名医别录》:

“茈胡叶名云蒿,辛香可食,生弘农川谷及冤句,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③陶弘景曰:

“今出近道,状如前胡而强。

博物志云:

芸蒿叶似邪蒿,春秋有白蒻(音弱,指嫩的香蒲),长四五寸,香美可食,长安及河内并有之。

”④唐?

苏恭曰:

“伤寒大小柴胡汤,为痰气之要。

若以芸蒿为之,大谬矣。

”⑤宋?

苏颂曰:

“今关陕、江湖间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

二月生苗甚香。

茎青紫坚硬,微有细线,叶似竹叶而稍紧小,亦有似斜蒿者,亦有似麦门冬叶而短者。

七月开黄花。

根淡赤色,似前胡而强。

生丹州者结青子,与他处者不类。

其根似芦头,亦有毛为鼠尾,独窠长者好。

”⑥陈承曰:

“柴胡以银、夏者最良,根如鼠尾,长一二尺,香味甚佳。

今图经所载,俗不识其真,市人以同、华者代之。

然亦胜于他处者,盖银、夏地方多沙,同、华亦沙苑所出也。

”⑦明?

汪机曰:

“解散用北柴胡,虚热用海阳软柴胡为良。

”⑧《本草蒙筌》:

“柴胡,州土各处俱生,银夏出者独胜。

根须长如鼠尾,一二尺余……八月收采,折净芦头。

”⑨李时珍曰:

“银州即今延安府神木县,五原城是其废迹。

所产柴胡长尺余而微白且软,不易得也。

北地所产者,亦如前胡而软,今人谓之北柴胡是也,人药亦良。

南土所产者,不似前胡,正如蒿根,强硬不堪使用。

其苗有如韭叶者,竹叶者,以竹叶者为胜。

其为邪蒿者最下也。

……近时有一种,根似桔梗、沙参,白色而大,市人以伪充银柴胡,殊无气味,不可不辨。

”⑩清?

《本草从新》:

“柴胡,产江南古城山,名齐接口者佳,定远县出者亦好。

按柴胡所用甚多,今药客入山收买,将白头翁、丹参、小前胡、远志苗等俱杂在内,谓之统柴胡。

药肆中俱切为饮片。

其实真柴胡无几,须拣去别种,用净柴胡。

快速鉴别1.北柴胡:

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常有分枝,平直或弯曲,长8~22cm,直径0.3~1.2cm,根头部残留5~10个长短不等的茎。

表面浅棕色至土棕色,具纵纹及支根痕和皮孔。

质硬而坚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质部淡黄白色。

气微香,味微苦辛。

  2.红柴胡:

主根圆柱形或圆锥形,多不分枝或少分枝,通常弯曲,长4~lOcm,直径0.3~O.6cm。

表面淡红棕色或黑棕色,根头顶端密被纤维状叶基残余,近根头处具多数紧密的环纹和明显的横长皮孔。

质稍软,易折断,断面平坦,淡棕色,不显纤维性,中间有油点。

气微香,有败油气,味淡。

  3.竹叶柴胡:

根多呈纺锤形,长6~12cm,直径O.2~O.5cm。

表面淡红棕色,质坚。

根茎基部有明显的节。

茎叶灰绿至淡绿色。

气清香,味淡。

甘草的鉴别方法

一、药材性状

  1.甘草根圆柱形,长30cm以上,直径0.6-3.5cm;表面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沟纹,并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外皮有时呈鳞片状剥裂而露出黄色内皮;质坚硬,折断面粗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横切面棕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至皮部偏弯,并常成放射状裂隙。

根茎表面有芽痕,并有削去茎枝和根的疤痕;断面中心有髓。

气微,味极甜。

  2.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3.光果甘草根及根茎有的分枝;外皮灰棕色,不粗糙,皮孔细而不明显。

饮片性状:

为横切或斜切薄片,厚约2mm,外表棕红色或暗棕色,去皮的则显黄白色;切断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形成层环纹明显,射线时呈放射状裂隙;木部导管孔点较小,有时隐约可见年轮状的环纹。

根茎饮片,中心髓部明显。

蜜炙甘草表面老黄色,微有光泽,略带粘性,气焦香,味甜。

  二、成品规格

  商品分皮草和粉草两大类。

皮草按产地分有西草和东草。

产於内蒙西部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称西草;产於内蒙东部及东北、河北、山西等地的称东草。

目前主要以品质区而不受地区限制。

  1.西草圆柱形,斩头去尾,皮细色红,质实体重,粉性足。

分有:

?

大草(统货)长25-50cm,顶端直径2.5-4cm,黑心草不超过总重量的5%。

?

条草长25-50cm,按顶端直径1.5cm以上、1cm以上、0.7cm以上分为一、二、三等,并均可间有黑心。

?

毛草(统货)圆柱形弯曲的小草,不分长短,顶端直径0.5cm以上。

?

疙瘩头(统货)为加工条草砍下的根头,长短不分,间有黑心。

  2.东草圆柱形,上粗下细,不斩头尾,皮粗,质松体轻。

分有:

?

条草按长60cm以上,芦下3cm处直径1.5cm以上、长50cm以上,芦下3cm处直径1cm以上、长40cm以上,芦下3cm处直径0.5cm以上分为一、二、三等,并均可间有5%20cm以上的草头。

?

毛草(统货)圆柱形弯曲的小草,长短不分,芦下直径0.5cm以上,间有疙瘩头。

  3.甘草出口分东北甘草和西北甘草两类:

?

东北甘草以外皮紫红,有光泽,条顺直,内茬黄土色、头尾粗细相等、粉性大,筋少者为好货。

?

西北货皮红有光泽、质坚实,粉足,条顺,口面亮,无霉变,内茬不朽者为好货。

  三、显微特征

  1.甘草根和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红棕色细胞。

皮层较窄。

韧皮部有晶纤维;射线稍弯曲。

形成层环不甚明显。

木质部导管直径大,常单个或2-3个成束;有晶纤维。

根茎髓薄壁细胞含红棕色物质。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甘草粉末,淡棕黄色。

?

纤维细长,微弯曲,直径8-14μm,壁极厚,微木化。

纤维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不均匀增厚,微木化或非木化;草酸钙方晶类双锥形、长方形或类方形,长至24μm。

?

具缘纹孔导管形大,直径约至160μm,具缘纹孔较密。

?

木栓细胞棕红色,壁薄,微木化。

?

淀粉粒单粒椭圆形、卵形或类圆形,直径3-10μm,脐点点状或短缝状;复粒稀少。

此外,可见草酸钙方晶、棕色块、射线细胞等。

  2.胀果甘草根和根茎横切面:

韧皮部及木质部射线多皱缩而形成裂隙;皮层无含棕色物细胞。

粉末中草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