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案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538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案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案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案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案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案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最新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案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最新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案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最新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案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最新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案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最新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案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最新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案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最新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案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最新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案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案精品.docx

《最新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案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案精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案精品.docx

最新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案精品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伯牙鼓琴》。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文化艺术之美。

  教学重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大意,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过程

  一、纵情吟诵识知音

  1、读题解题

  

(1)读好课题,强调“鼓”的读音。

  

(2)齐读课题。

  (3)理解“鼓琴”“伯牙鼓琴”的意思,引导质疑。

  2、初读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读好语气词“哉”“乎”,初步体会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理解“复”“足”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

  (3)齐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三、高山流水遇知音

  1、感受语言。

  课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写出了“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呢?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理解句子意思,掌握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补充的古文阅读方法。

  

(2)聚焦“鼓”的意思,感受“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

  (3)运用词语、诗句联想的方式丰富语言,丰满形象,指导朗读。

在此过程中渗透“太山”“流水”的文化意味,感知这两个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

  ①读着这个“巍巍乎”,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太山?

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②流水在古文里边特指江河。

我们会想到长江与黄河,你的脑中又跳出了哪些词或者诗句?

  2、体验“知音”。

  

(1)理解“善”和“志”,体味古今异义的语言现象。

  

(2)聚焦“善哉”,循序渐进地感受、体会“知音”的内涵。

  ①理解锺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灵上的沟通和志向、情怀上的悦纳。

  ②补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内心的寂寞与孤独。

  ③练笔感受伯牙得遇子期,会有怎样的感慨。

  ④拓展阅读《列子·汤问》中伯牙的原话,理解后借助成语体会“知音”的境界。

(3)师生配合朗读、同桌互读,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与快乐。

在相互配合朗读的过程中直观感知文本前四句语言“对仗工整、琅琅上口、情感扶摇直上”的特点,为熟读成诵打下基础。

  三、破琴绝弦祭知音

  1、痛失知音。

  从“子期死”这一文本留白处入手,体验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想象补充。

  出示: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想象补充,感受人物形象:

这时候,你又仿佛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伯牙?

  3、纵情朗读。

  指导读出情感,读出形象。

  四、朗朗诵歌怀知音

  1、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

从此,人们不断地在传说和吟诵它!

  2、熟读成诵。

  借助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并诵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第二课时

  一、欣赏名画,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几幅名画:

《清明上河图》《蒙娜丽莎》。

  2、学生欣赏,谈感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名画有关的一则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梳理学法,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伯牙鼓琴》的。

  一是要多读课文;二要结合注释理解句意;三要把句意串起来读懂全文;四要明白一个道理或意境。

  3、学生自学课文。

  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好:

所宝:

曝:

拊掌:

云:

奴:

婢:

  2、交流共议。

  ①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从这段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蜀中:

四川。

戴嵩牛:

戴嵩画的牛。

  预设:

四川有个姓杜的有德才的人收藏了几百种书画。

  这位杜处士收藏了戴嵩的名画《牛》,他特别喜欢,他用锦缎缝制了画套,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从课文哪两个地方能看出杜处士特别喜欢戴嵩的《牛》?

  补充讲解戴嵩和《斗牛图》,学生明确其地位和价值。

  ②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有什么反应?

(拊掌大笑)一般人见了戴嵩画的牛会是什么表现?

(惊叹,夸赞戴嵩画得好)

  牧童在笑什么?

(他笑戴嵩画错了)

  牧童为什么认为戴嵩画错了?

(牛斗的时候,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

  牧童怎么知道斗牛的样子?

(因为牧童经常观察斗牛,熟悉斗牛的样子)

  你相信牧童的话吗?

为什么?

(引发学生议论,引导学生深度分析牧童的话)

  听了牧童的话,杜处士有什么反应?

先想象一下,再回答。

(杜处士没有生气,他笑了,认为牧童的话有道理)

  指导:

我们要学习杜处士,遇到问题不要急躁,冷静思考,认真分析。

  ③古语有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这句话中的“奴”“婢”分别指什么样的人?

(结合注释理解)

  句子的大意是“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并且说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故事已经结束了,作者为什么要写上这句话?

(这是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他想把他的启示告诉我们,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四、再读课文,体会道理。

  1、朗诵课文,看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2、通过这篇古文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不要迷信权威;要勤于观察;要正确对待不同意见;遇到问题要冷静分析)

  五、作业超市。

(自选三项完成)

  1、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你还知道与课文类似的事情吗?

写给大家看。

  3、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看哪组理解得好。

  4、推荐几篇文言文自学,《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

  1、学生试读课文,标出难读或不会读的字,划出不会停顿的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并重点指导:

  ①正确读写加点词语:

  学奕()鸿鹄()弓缴()弗若()

  ②正确停顿下列句子:

  思/援弓缴/而射之

  二、自由练读,读通读顺。

  1、根据试读,师生一起归纳朗读文言文的要点:

  ①读准字音;②停顿适当;③语速稍慢。

  2、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

(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

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

如“之

  ”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

  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讲故事内容。

  四、再读课文,体会道理。

  1、两个人各是怎样学下棋的?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2、学得结果怎么样?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3、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3、注释

  

(1)字、词:

  弈:

下棋。

通国:

全国。

诲:

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

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

天鹅。

援:

引,拉。

俱:

一起。

  弗:

不。

矣:

了。

为:

因为。

其:

他的,指后一个人。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辩斗:

辩论,争论。

以:

认为。

去:

离。

  日中:

正午。

及:

到。

  沧沧凉凉:

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

寒冷的意思。

  探汤:

把手伸向热水里。

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

热水。

  决:

判断。

孰:

谁。

汝:

你。

  

(2)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

我说:

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

我说:

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

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

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

(板书:

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

“弈”指什么?

“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

(“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

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⑴谁学下棋?

⑵怎么学下棋?

⑶学得结果怎么样?

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

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

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

(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

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

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学弈》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

我说:

不是这样的。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

谁是老师?

——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

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

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2.指导学生背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

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

(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

(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

(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①他们为什么争辩?

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依据是什么?

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明确方法,小组学习。

  三、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相机出示对句子的理解。

  2、整体归纳回顾: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

(太阳是远是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依据是什么?

  3、教师分析其中原因,帮助学生解开疑惑。

(多媒体出示“走进科学”)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

为什么?

在学生充分的交流后,引导简练归纳。

(多媒体出示启示)

  4、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

  作业设计:

  1、有感情背诵课文。

  2、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