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必备古诗词汇总及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549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必备古诗词汇总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必备古诗词汇总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必备古诗词汇总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必备古诗词汇总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必备古诗词汇总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必备古诗词汇总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必备古诗词汇总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必备古诗词汇总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必备古诗词汇总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必备古诗词汇总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必备古诗词汇总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必备古诗词汇总及解析.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必备古诗词汇总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必备古诗词汇总及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必备古诗词汇总及解析.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必备古诗词汇总及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必备古诗词汇总及解析

第一单元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词句注释:

建德江:

指新安建德江(今属浙江)

烟渚(zhǔ):

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渚:

水中小块陆地。

客:

指作者自己。

野:

原野。

旷:

空阔远大。

天低树:

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

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译文: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

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词句注释:

望湖楼:

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

翻墨:

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白雨:

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

跳动的水珠(珍珠),“跳珠”形容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

指狂风席地卷来。

水如天:

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译文:

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

一会儿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乱串,那是暴虐的雨点。

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

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此诗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组诗。

这五首诗写作者游览杭州西湖,描述作者乘船在湖中巡游时所看到的情景,展示了杭州西湖奇妙的湖光山色。

第一首诗写坐船时所见,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雨景;第二首诗写乘船在湖中巡游的情景,表现在船上泛游的情趣;第三首诗以野生植物自况,隐含希望再受朝廷重用之意;第四首诗写越女的无忧无虑,对比自己的多愁失意。

第五首诗反用古诗句意,体现了一种淡然与豁达之情。

这组诗构思巧妙又不着痕迹,作者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词句注释:

西江月:

词牌名,唐教坊曲名。

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

夜行黄沙道中:

词题。

黄沙:

黄沙岭,今江西省上饶市的西面。

别枝:

横斜突兀的树枝。

茅店:

用茅草盖的小客舍。

社林:

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见:

同“现”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作品出自《稼轩长短句》。

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词句注释:

过:

拜访。

具:

准备,置办。

鸡黍:

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指鸡和黄米饭)。

黍:

黄米,古代上等的粮食。

合:

环绕。

郭:

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

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斜(xiá):

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轩:

窗户。

话桑麻:

闲谈农事。

就菊花:

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这是一首五律诗,写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二单元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词句注释: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毛泽东:

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人。

五岭:

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

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乌蒙:

乌蒙山,位于贵州与云南交界,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云崖:

高耸入云的山崖。

岷山:

位于四川与甘肃交界。

三军:

指三路红军队伍。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第三单元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词句注释:

胜日:

原指节日或亲朋相聚之日,此指晴日。

寻芳:

游春,踏青。

泗水:

河名,在山东省。

滨:

水边。

光景:

风光风景。

新:

既是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新,也是出郊游赏、耳目一新的新。

等闲:

轻易,寻常,随便。

东风面:

借指春天。

东风,春风。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

字元晦,一字仲晦,又号晦翁,别称紫阳。

祖籍婺源,生于尤溪,长于建州。

 代表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朱文公文集》

译文:

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此诗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第四单元

回乡偶书(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词句注释:

偶书:

随便写的诗。

镜湖:

湖泊名,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

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

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为“吴中四士”之一。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时。

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这两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自然逼真,充满生活情趣。

第六单元

古诗词三首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词句注释:

浪淘沙:

唐代曲名。

直上银河:

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

代表作有有《刘梦得文集》、《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浪淘沙九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本诗选自其一,演绎了一段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此诗托物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

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渴望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有一番作为。

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表达了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词句注释:

山郭:

依山而建的城,此处指城镇。

酒旗:

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

公元420-589年建于建康(今南京)的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四百八十寺:

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此处虚指,形容数量多。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

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有《樊川文集》。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

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词句注释:

湖阴先生:

本名杨德逢,是王安石晚年隐居金陵(今南京)时的邻居。

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

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排闼(tà):

推开门。

闼:

小门。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

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

代表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译文:

郊野桑枝招展,柳丝繁花装点春的容颜,风把香味收起悄悄的吹过墙垣。

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疑疑惑惑,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

本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第七单元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注释: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鼓:

弹。

志:

心志,情志。

太山:

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善哉:

好啊。

巍巍:

高达的样子。

少选:

形容极短的时间。

汤汤: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译文: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起来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

“好啊,高峻的样子好像泰山!

”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说:

“好啊,汹涌的样子好像江河!

”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子期死后,伯牙认为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注释:

选自《苏轼文集》。

处士:

有德才而不愿做官的人。

所宝:

所珍藏的宝贝。

戴嵩:

唐代画家。

《牛》:

戴嵩山的《斗牛图》。

锦囊玉轴:

用锦缎做画囊,用玉做画轴。

拊掌:

拍手。

搐:

抽缩。

乃:

却。

掉:

摆动,摇。

然之:

认为他说得对。

译文:

蜀国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得以百来计算。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斗牛图》,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锦囊装起来,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将书画摊开晒,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

“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

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斗,错了!

”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

“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织工。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本文启示我们:

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的想象,也不要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