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下册吸收课堂笔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662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下册吸收课堂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吸收课堂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吸收课堂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吸收课堂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吸收课堂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吸收课堂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吸收课堂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吸收课堂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吸收课堂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吸收课堂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吸收课堂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吸收课堂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吸收课堂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吸收课堂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吸收课堂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下册吸收课堂笔记.docx

《化工原理下册吸收课堂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下册吸收课堂笔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工原理下册吸收课堂笔记.docx

化工原理下册吸收课堂笔记

化工原理第八章吸收

概述

一、吸收的目的和依据

目的:

(1)回收有用物质;

(2)脱除有害物质组分;

(3)制备溶液。

依据:

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二、吸收的流程

溶质一一A惰性组分一一B;溶剂一一S。

吸收过程的主要能耗在解吸上。

三、溶剂的选择:

技术方面:

溶解度要高,选择性要强,对温度要敏感,容易解吸。

经济及安全方面:

不易挥发,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价廉、易得;无毒、不易爆易燃。

四、吸收的分类:

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

等温吸收与非等温吸收

单组份吸收与多组分吸收

低浓度吸收(直线)与高浓度吸收(曲线)

相际传质过程

单相传质速率方程

气相主体界面:

NAKG(PAPAi)KGP(yyi)

NAKyP(yyi)

KyPKg,Kg――气相传质分系数,P总压。

界面液相主体:

NAkL(CAiCA)kLC总(XjX)

NAkx(xix)

kxc总kL,kL――液相传质分系数,c总一一总浓度。

界面浓度

亨利定律适用时,有解析法:

NAky(yyi)kX(XiX);联立求解得yi、Xi

yimXiii

图解法:

画图

相际传质速率方程

假设亨利定律适用,

1、以气相分压(PaPa*)表示总推动力

NaKg(PaPa)69刘Ca)

NaKg(PaPa*),Kg――气相总传质系数kmol/(m2sPa)

2、以液相浓度(Ca*Ca)表示总推动力

NaKg(Ca*Ca)

11H

=+——KlkLkG

Kl液相总传质系数m/s

NaKy(yy*)

Ky气相总传质系数,kmol/(m2s)

11m

=+

Kykykx

Ky=PKG

4、以液相摩尔分率(x*x)表示总推动力

NaKx(X*x)

Kx液相总传质系数,kmol/(m2s)

111

=+

Kxkxmky

Kx=mKy,Kx=CMKl

传质阻力分析

1、传质阻力

(界面处无阻力)

2、气相阻力控制(气膜控制:

总阻力二气相阻力)

(易溶气体的H很大、m很小)

结论:

KykyKgkG

xXCAiCA

强化方法:

增加气相的湍动程度

3、液相阻力控制(液膜控制:

总阻力二液相阻力)

(溶气体的H很小、m很大)

强化方法:

增加液相的湍动程度

低浓度气体吸收的计算

特点

低浓度:

%不大于10%

1、G、L(kmol/s)为常量(传递忽略不计)

2、等温吸收

 

3、kx、ky为常数

Ky

kykx

ky和kx均是物性和流量的函数

yx

 

 

物料衡算

Gy1Lx2Gy2Lx1

G(yiy2)L(x!

X2)

吸收率:

=些!

仏100%生上go%

G%y1

出口组成:

y2=(1-)目1

操作线和推动力

1、逆流操作:

GyLx2Gy2Lx

操作线方程:

y!

x(y2Gx2)或yGx(y1Gx1)。

其中,G为液气比。

操作线上任一点描述了吸收塔内对应截面的组成

操作线在平衡线之上——吸收操作操作线在平衡线之下一一解吸操作

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的距离反应了推动力的大小:

垂直距离——气相推动力yyy*

水平距离一一液相推动力xx*x

改变操作线与平衡线的办法:

1增大—,使操作线上移;

G

2增大体系的P和降低体系的T,使m,平衡线下移。

2、并流操作

Gy2LX2GyLx

逆流时:

推动力沿塔分布均匀;在两相进出口组成相同的情况下,逆流时的平均推动力大于

并流。

故,传质中:

逆流优于并流。

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G(yiy2)L(xiX2),气相所失=液相所得

在吸收条件中:

G、y1>y2由生产任务确定;x2由工艺条件决定;L、儿经选择决定

最小液气比:

(-)min。

定义:

针对一定的分离任务,塔内某截面处吸收推动为0,达到分离

G

程度所需塔高无穷大时的液气比。

最小液气比:

(一)min—~

Gx1*x2

亨利定律适用时,

x*

m

,即有:

(丄)iG丿min

y1y1m

y2

x2

当X20时,(

L

)min

y1

y2=m

G

y1

m

对于平衡曲线为特殊形状时,如图所示,以切点计算最小液气比。

 

操作液气比:

(L)

推动力完成一定的任务的H

解吸回收困难、操作费

设备费

 

故,需均衡考虑设备费与操作费。

般情况下:

匕“讪2)(|)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一、基本计算式:

Naky(yy*)气液两相传质

设一一塔截面积,卅a有效比表面积,ni/n?

GdyLdxdGA(传递量)

dGNadANaadVdH

GdyNAadhLdx

kya(yy*)dhGdyorkxa(x*x)dhLdx

dh上一-,dhLdx

kyayy*kxax*x

最终积分式:

Gyidv

HHogNog

kvaV2yy*

Lxdx

HHolNol

kxax2x*x

习惯上,将kx、ky和a结合起来

kya的单位kmOl――气相体积总传质系数

ms

kxa的单位蝉?

一液相体积总传质系数

ms

 

1、传质单元数NTU

 

意义:

以Nog为例:

Nog

yidyy1y2组成变化

y2yy*(yy*)m平均推动力

Nog、Nol反映了吸收分离过程的难易程度

Nog越大,吸收越难进行,反之亦然

影响Nog的因素:

物系的相平衡关系,及进、出口组成

个传质单元(Nog=1)的意义:

 

Nog

ybdy

ybya1

yayy*(yy*)m

 

ybya(yy*)m

如果气体流经一段填料层,其溶质组成变化(ybya),恰好等于该段填料层内平均推动力

(yy*)m时,则该段填料层为一个传质单元。

2、传质单元高度HTU

意义:

Hog、Hol为完成一个传质单兀所需的填料层高度,反应了设备效能的高低,

Hog、Hol,设备效能

影响因素:

填料特性、流体物料、操作条件

其他:

变化范围小,0.15“1.5m

Hog、Hol随GL的变化影响较小

kya

kxa

G0.7,0.8,气膜控制:

Hog

L07'08,液膜控制:

HOl

G

kya

L

0.3|、0.2

kxa

0.2

 

三、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1平衡线为直线

Nog

y

yidy

y2yy*

(yy*)^x(y)为直线

b

yiy2

yi

y2

Nog

y2y

y*

yi

y2

ln-

yiy2

yi

y2

y

m

Xi

X2

lnXi

X2

Nog

Xm

yidy

令ym

yikd(y)

y2y

有Nol

yiy2y2

X1x2

Xm

yiy2yiy2心

y2

注意:

对数平均推动力法适用于平衡线与操作线均为直线的情况,

平衡线可不过原点。

逆流、

 

并流操作皆可。

(2)吸收因数法

y*g(x)xf(y)

假设平衡线:

y*mx

逆流操作线:

L/L、

yx(y2X2)

GG

G

x[(y令ALmG

y2)mx?

L/G操作线的斜率厂1mG

S-

m平衡线的斜率AL

A吸收因数(对比:

塔截面因数)

S—解吸因数

积分得:

NoGnLn[(1s)_mx2s]

Sy2mx.

讨论:

(1)

S

1

反应了吸收推动力的大小:

AL

S

L

推动力

Nog(解吸因数)

G

A

L

推动力

Nog(吸收因数)

G

为增大吸收推动力,应使—m,即S1.

G

实际操作时,取S0.70.8

S=1时,平衡线|操作线,推动力处处相等

Nog=

yi

y,

y,

mx2

yiy,

yimxi

 

 

(2)yi叫反映了溶质吸收率的高低,其越大,Nogy2mx?

(3)吸收因数法适用于平衡线过原点,且逆流操作的情况。

(4)液相总传质单元数:

NolSNogSln[(1S)yi—mx2s]

1Sy2mx2

逆流时,Nog丄ln』丄l门也皿

1Sy21Sy2mx2

并流:

Nog=-1In[(1s)yimx2s]

S1y2mx2

血。

=丄1ny2mx2丄1n丄

S1%m^S1y1

(下标2——进口,下标1——出口)

2、平衡线部位直线而为曲线

(1)图解积分法(平衡线曲率较大时采用),以Nog=为例:

y2yy*

(2)近似梯级法(平衡曲率较小时采用):

一个梯级=一个传质单元

HHogNogHolNol

吸收塔的计算与操作

物料衡算式:

G(y1-y2)丸区咲?

相平衡方程:

y*=f(x)

吸收基本方程:

HHogNogHolNol

1、设计型:

已知:

G,分离要求(y2or),L,x2,相平衡关系kya

or

kxa,求:

填料层高度H

2、操作型:

①已知:

H、G、L、y°X2,流动方式,相平衡关系kya

or

kxa,求:

气液两相出口浓度y2、为

――操作结果

②已知:

HG、y”y2、x2,流动方式,相平衡关系kyaor

kxa.

求:

吸收剂用量L及岀口浓度冷

——操作条件

二、吸收过程的操作与强化

 

Na=

吸收推动力

吸收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