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903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吸收K+时,不需要细胞膜上载体的帮助

B.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又参与物质运输

C.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二者含有的光合色素种类相同

D.中心体参与进行有丝分裂的高等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

【答案】B

【解析】大肠杆菌吸收K+时,是主动运输方式,既需要细胞膜上载体,也消耗ATP,A错误;在细胞分泌物合成、加工、运输及分泌过程中,内质网可参与物质的合成,及形成囊泡运往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还能合成脂质,B正确;蓝藻和绿藻含有的光合色素不同,前者是叶绿素和藻蓝素,后者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C错误;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参与进行有丝分裂的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D错误,所以选B。

【点睛】要记得蓝藻含叶绿素和藻蓝素,绿藻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才能判断C错误。

2.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有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B.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癌细胞在机体中出现的机会增大与当前环境恶化有关

D.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细胞癌变

【答案】D

【解析】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中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都存在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B正确;当前污染严重,各种物理、化学和病毒因素增多,导致细胞癌变机会增大,癌细胞在机体中出现的机会增大与当前环境恶化有关,C正确;细胞癌变是因为原癌基因突变,分裂不正常,同时抑癌基因突变失去或者减少对原癌基因的控制,两者一起才会使细胞癌变,一种基因突变是不会导致癌细胞产生的,必须要两种基因同时突变,D错误,所以选D。

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可以脱离生物体起作用

B.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

C.甲状腺激素与呼吸酶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细胞

D.所有酶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都可以呈现紫色反应

【答案】A

【解析】酶可以在细胞内、细胞外或者体外起催化作用,A正确;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B错误;甲状腺激素来自甲状腺细胞,该细胞同样有呼吸酶,C错误;蛋白质类酶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都可以呈现紫色反应,RNA类酶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容易忽略酶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错选B。

4.以下甲、乙两图,表示某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某些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过程进行的场所可以为细胞核

B.乙图所示过程不涉及碱基T与A的配对

C.乙图中②③④⑤最终形成的物质结构不会相同

D.SARS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甲乙两图所示生命过程

【答案】C

【解析】据甲图示,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一条RNA,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A正确;乙图所示过程是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合成肽链,有tRNA上的反密码子和mRNA上密码子配对,不涉及碱基T与A的配对,B正确;乙图中②③④是正在合成的肽链,最终是氨基酸序列相同的肽链,⑤是mRNA,和肽链结构不同,C错误;SARS病毒必须寄生在人体细胞中进行RNA的复制和翻译,不能独立完成甲乙两图所示生命过程,D正确,所以选C。

5.下图表示不同浓度赤霉素对花生长(以花的直径表示)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赤霉素对花生长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抑制生长,高浓度促进生长

B.赤霉素浓度越高,对花生长的促进作用越强

C.图中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花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D.若改赤霉素为生长素,则不可能出现与图示相似的趋势

【答案】C

【解析】据图所示,与对照组相比,50mg/L、100mg/L、150mg/L浓度的赤霉素均对花的生长起促进作用,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100mg/L的促进作用比另两种强,并不是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因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浓度有最适浓度,故也可能出现与图示相似的趋势,因此A、B、D错误,C正确,所以选C。

6.某哺乳动物的皮毛颜色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

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该动物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

如果黄色个体与黄色个体(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个体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色个体与灰色个体的数量比是

A.1:

1B.5:

4C.2:

3D.3:

2

【答案】A

【解析】据题意,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可知黄鼠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黄鼠与黄鼠交配,即Aa×Aa,由于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因此第二代中Aa占2/3、aa占1/3;其中A的基因频率为2/3×1/2=1/3,a的基因频率为2/3×1/2+1/3=2/3;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频率为2×1/3×2/3=4/9、aa的频率为2/3×2/3=4/9,因此黄色个体与灰色个体的数量比是1:

1,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二、非选择题

7.下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和叶绿体O2产生总量的变化。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时,光反应的产物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会参加暗反应过程;光照强度为b时,该叶片细胞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____(填<、=、>)呼吸作用速率。

(2)光照强度为c时,单位时间内该叶肉细胞还需要从周围环境吸收_____________单位的二氧化碳供应自身生命活动需要。

(3)已知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30℃,则图中c对应的柱状体高度将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缩短”)。

【答案】

(1).ATP

(2).[H](或NADPH)(3).<(4).0(5).缩短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有关知识。

据题意分析可知,CO2释放量为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之差值,叶绿体O2产生总量为总光合量;光照强度为a时,柱形图上只显示有二氧化碳的释放,没有氧气的产生,说明此时只有呼吸作用,没有光合作用;光照强度为b时有二氧化碳的释放和氧气产生,说明此时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光照强度为c时没有二氧化碳的释放,氧气的产生量等于a点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就叶肉细胞来看,此时既没有氧气的释放也没有二氧化碳的释放,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照强度为d时,氧气的产生量是8,比c补偿点多了两个单位,可知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

(1)光合作用时,光反应的产物ATP和[H](或NADPH)会参加暗反应C3的还原过程;光照强度为b时,有二氧化碳的释放和氧气产生,说明此时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2)光照强度为c时,没有二氧化碳的释放,氧气的产生量等于a点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就叶肉细胞来看,此时既没有氧气的释放也没有二氧化碳的释放,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该叶肉细胞不需要从周围环境吸收二氧化碳;

(3)因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呼吸作用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30℃,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氧气的产生量下降,图中c对应的柱状体高度缩短。

【点睛】关键要能理解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和叶绿体O2产生总量的生物学含义:

CO2释放量代表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之差值,叶绿体O2产生总量为总光合量;然后结合柱形图,分析出a、b、c、d等光照下,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强度的关系依次为:

只有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强度等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强度小于光合作用。

8.血糖平衡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下图表示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___________,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液中胰岛素含量___________,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调节。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

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等量的___________,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前应对实验大鼠进行___________处理。

(3)人体感染某病毒时,胰岛B细胞会被自身的免疫系统破坏,引起Ⅰ型糖尿病。

从免疫学角度分析,Ⅰ型糖尿病是一种_________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导致的。

【答案】

(1).兴奋

(2).升高(3).神经—体液(4).生理盐水(5).饥饿(或空腹)(6).自身免疫(7).特异性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对照试验的设计和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

下丘脑是血糖调节的中枢,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血糖浓度变化的刺激,产生兴奋传到下丘脑的调节中枢,发出指令,传到胰岛细胞,使其分泌相应激素增多,属于神经—体液调节;生物实验设计遵循的一般原则是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及单一变量原则;特异性免疫的防卫功能过强有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是指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释放胰岛素增多,使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升高,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中有反射活动,有激素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

(3)人体感染某病毒时,胰岛B细胞会被自身的免疫系统破坏,引起Ⅰ型糖尿病。

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是免疫系统攻击了自身的胰岛B细胞,故属于自身免疫病,这是特异性免疫的防卫功能过于强大,引起机体功能紊乱。

9.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约覆盖整个地球表面的11%,主要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植物种类有红松、云杉和冷杉,是世界木材的主要产地,代表动物有驼鹿、雪兔、松鼠、黑熊、雷鸟和榛鸡等。

回答下列问题:

(1)可采用___________法对某北方针叶林地中的雪兔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2)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对于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北方针叶林地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投入,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若某北方针叶林遭遇过度采伐,则该地生物群落会发生___________演替。

(4)北方针叶林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一般不会过长(不超过4〜5个营养级),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标志重捕法

(2).物质(3).能量(4).次生(5).能量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能量流动规律、群落演替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关知识。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适用标志重捕法、对植物及个体小,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适用样方法;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别一般不会超过4—5个;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前者的起点是没有生物存在,后者的起点是有土壤或植物的繁殖体;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1)要调查北方针叶林地中的雪兔种群密度,因其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故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2)对于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北方针叶林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本身的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若某北方针叶林遭遇过度采伐,该地还有很多其他生物存在,故该群落发生的是次生演替;

(4)北方针叶林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只有10~20%,营养级别越高,获得能量越少,所以一般不会超过4〜5个营养级。

10.家蚕结黄茧和白茧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并受另一对等位基因I、i影响。

基因Y(y)和基因I(i)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Y基因对y基因是显性,I基因对i基因是显性。

现有下列两组杂交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组合一中,F2中结白茧家蚕与结黄茧家蚕的数量比为13:

3,从基因间相互作用角度考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杂交组合一中,亲本结黄茧家蚕和结白茧家蚕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请分析实验二杂交实验图解,写出两个亲本个体可能的基因型组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答案】

(1).当基因I存在时,基因Y的作用不能显示出来

(2).iiYY(3).IIYY(4).IiYY×IiYY(5).IiYY×IiYy(6).IiYY×Iiyy(7).IiYy×iiyy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据题意可知,Y_I_、yyI_、yyii都表现为白茧,Y_ii表现为黄茧,分析实验一可知,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是13:

3,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子一代白茧的基因型是YyIi,亲本黄茧的基因型是YYii,白茧基因型是yyII

(1)杂交组合一中,F2中结白茧家蚕与结黄茧家蚕的数量比为13:

3,类似9:

3:

3:

1,是其变式,说明白茧包括双显性、一种单显性和双隐性,因黄茧和白茧受另一对等位基因I、i影响,当基因I存在时,基因Y的作用不能显示出来,故子二代黄茧是另一种单显性Y_ii;

(2)杂交组合一中,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是13:

3,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子一代白茧的基因型是YyIi,亲本黄茧的基因型是YYii,白茧基因型是yyII;

(3)据实验二杂交实验图解可知,白茧和白茧杂交,子一代白茧:

黄茧=3:

1,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所以两个亲本个体可能的基因型组合:

.IiYY×IiYY或IiYY×IiYy或IiYY×Iiyy或IiYy×iiyy。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杂交实验一子二代的数量比推出黄茧是一种单显性,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另当基因I存在时,基因Y的作用不能显示出来,故子二代黄茧是Y_ii。

11.某生物兴趣小组想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检测自来水中大肠杆菌的含量。

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一是通过____________(方法)、方法二是通过____________(方法)来测定自来水中大肠杆菌的含量。

(2)方法一中从不同稀释液中分别取0.1ml菌液滴加到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表面,通过统计培养基上____________的数目,计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

该方法理论上统计值比实际值________(偏高/偏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法二中大肠杆菌大小要____________(大于/小于)滤膜的孔径。

因此对血浆(某些不耐高温的试剂)可以怎样除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稀释涂布平板法

(2).滤膜法(3).伊红美蓝(4).黑色菌落(5).偏低(6).两个或多个细胞(大肠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7).大于(8).用滤膜过滤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滤膜法的有关知识。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滤膜法是首先将一定量的水体样本注入滤膜过滤,经过抽滤,水中的细菌则被留在滤膜上,将滤膜贴于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通过计算滤膜上的菌落进而计算出单位样本中的细菌的数量。

(1)据图所示,方法一是用移液管吸取1mL的菌液注入101倍稀释的试管中,然后从101倍稀释液中吸取吸取1mL稀释液,注入102倍稀释的试管中、再将102倍稀释液中吸取1mL稀释液,注入103倍稀释的试管中,此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方法二是首先将一定量的水体样本注入滤膜过滤,经过抽滤,水中的细菌则被留在滤膜上,将滤膜贴于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通过计算滤膜上的菌落进而计算出单位样本中的大肠杆菌的数量,该办法为滤膜法;

(2)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培养基培养,当大肠杆菌分解乳糖产酸时细菌带正电荷被染成红色,再与美蓝结合形成黑色菌落,方法一中从不同稀释液中分别取0.1ml菌液滴加到伊红美蓝培养基表面,通过统计培养基上的黑色菌落数目,计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

如果两个或多个大肠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该方法理论上统计值比实际值偏低;

(3)滤膜法是让水中大肠杆菌留在滤膜上,不能从孔中漏下去,故方法二中大肠杆菌要大于滤膜的孔径;因此对血浆(某些不耐高温的试剂)可以用滤膜法除菌。

12.近年来许多实验资料显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抗HPV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准确检测出HPV,从而及时监控宫颈癌的发生,以下是以HPV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的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特定的抗原注入小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上述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涉及的细胞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_。

(2)在HAT培养基上存活的细胞可能包括_____________(填下列序号)①无抗体分泌的细胞②抗HPV抗体的分泌细胞③其它无关抗体的分泌细胞,但能生长的只有_____________,该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

(3)科学家从某些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了无限增殖的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动物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通过基因工程向_____________(细胞)中导入prG,还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技术,将浆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_____________中。

【答案】

(1).刺激小鼠产生免疫反应(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浆细胞)

(2).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3).①②③(4).杂交瘤细胞(5).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6).浆细胞(7).(体细胞)核移植(8).无限增殖的细胞(骨髓瘤细胞)

(1)将特定的抗原注入小鼠,刺激小鼠产生免疫反应,是B细胞增殖分化成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要将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为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要培养杂交瘤细胞,为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2)看图分析可知:

小鼠骨髓瘤细胞不能在HAT培养基上生长,但是没有说能不能生存,只是不能增殖,正常细胞也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故①无抗体分泌的细胞、②抗HPV抗体的分泌细胞、③其它无关抗体的分泌细胞都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但是能够增殖的只有杂交瘤细胞,它的特点是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3)据题意,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向浆细胞的细胞核染色体DNA中导入prG,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提取该浆细胞的细胞核,和去核的无限增殖细胞(骨髓瘤细胞)融合为重组细胞,进行细胞培养产生单克隆抗体。

【点睛】本题要从图中分析得出,小鼠骨髓瘤细胞不能在HAT培养基上生长,能存活,不能增殖,正常细胞也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故无抗体分泌的细胞、抗HPV抗体的分泌细胞及其它无关抗体的分泌细胞都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