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906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2 大小:17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2页
亲,该文档总共1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1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全册教案

课题

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用具

直尺

 

 

 

 

 

 

 

 

一、导语:

(出示情境力)图中的朋友在干什么?

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人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姓名

估计

测量

估计

测量

估计

测量

师:

你是怎么想的?

请一小组同学汇报。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师:

同学们很积极,下面我们再来验证一下,看一看谁的估测最准确。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在测量时发现了遇在测量时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来记录。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朋友。

教师板出课题:

毫米的认识。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让学生拿出尺子指出1毫米。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1、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2、然后请小组汇报。

3、教师归纳小结:

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

1厘米=10毫米

4、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

量一量1毫米的纸,数一数有几张。

说一说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的物品。

(铅笔的笔芯、降雨量)

七、师生共同小结:

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八、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九、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吗?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课题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用具

学生用直尺、短绳子、米尺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

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刚才同学用10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的方法很方便。

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较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2、学生汇报师归纳后,板出:

1分米=10厘米

3、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米尺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师:

你们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汇报后师板1米=10分米,并出示米尺让学生数一数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3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30毫米=( )厘米

30厘米=( )分米  2米=(  )分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4题和第5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第6题和第7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教学后记

 

课题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用具

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

①做一做:

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双人书桌的长度是120(  )。

2、旗杆的高度是300(  )。

3、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  )跑。

②填空:

2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300厘米=(  )米

二、认识千米

1、出示例3的情境图。

师:

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

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

生汇报后,小归纳:

同学们真聪明,那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啦,谁能告诉老师,它叫什么?

(千米)师板书:

千米的认识

2、师:

同桌说一说对千米的感受,或与之前我们学过的单位作对比。

生汇报后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在课本上划出此语: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千米也叫公里。

即1千米=1公里(板)

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

从学校到茶园商场大约2千米,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想汇报)

师:

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汇报板出:

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桥等)

四、巩固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和台下补充题。

街头到天台距离27();数学课本厚7();

学校跑道长250();成人3小时行15()。

(2)选择题(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冰箱的高度是140()。

A厘米 B米 C千米

2)世界上最大跨海大桥——宁波杭州湾大桥建成后,将使慈溪到上海的路程缩短200(  )。

 A厘米B米C千米

五、全课总结: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回顾这段时间我们所学习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六、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到运动场走一走,看一看1千米到底有多远?

2、在我们居住的周围观察各路标,看有什么发现?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公里

1千米=1000米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000)(10)(10)(10)

(100)

教学后记

 

课题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用具

卷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

谁能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2、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

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

是多少千米?

3、体验1000米有多远。

(1)运动场一圈200米,跑5圈是多少米?

即多少千米?

请同学一起慢跑,感受1千米有多远。

(2)那么请同学,估计一下:

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1千米?

三、课外延伸:

步行回家的同学数一数你走到什么地方约1千米?

乘车回家的同学,问一问司机你从学校到家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板书设计

(因课外实践活动,故没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熟练地进行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地换算。

教学用具

电子文稿

 

 

 

 

 

 

 

 

一、激趣引思,沟通旧知。

游戏一:

指名摘花瓣,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和进率。

出示:

游戏二:

做合格的小小列车员。

  8米=()分米→50分米=()米→9分米=()厘米→60厘米=()分米

3厘米=()毫米←2米=()厘米←100厘米=()米←1千米=()米

师:

同学们已掌握了一些长度单位的换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更大的单位换算,是“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师板书)哪一个同学能告诉老师,1千米是多少米吗?

(生回答师板)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5

(1).

  

(1)出示:

3千米=()米6千米=()米(任选1题试做)

  

(2)自主探索,汇报交流。

  提问:

括号里应填什么?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汇报。

  说明:

如3千米=( )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即3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

  (3)归纳总结、概括算法。

  提问:

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师明确:

因为1千米是1000米,那么有几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

  (4)初步练习:

仿照例题,学生互相出题考一考.并说明思考过程。

  2.学习例5

(2)

  

(1)出示:

5000米=()千米4000米=()米(任选1题试做)

  师问:

括号里应填什么?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说明:

5000米=()千米,因为1000米=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就是5个1千米,即5千米,所以5000米=(5)千米。

  (3)总结算法。

问:

通过例5

(2)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师明确:

因为1000米是1千米,那么有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就是几“千米”。

(4)练习,请一名同学出题,全班同学抢答。

三、巩固练习

1、填空题。

完成做一做、练习二第2题和第三题。

2、判断题。

(1)3000米>30千米。

()

(2)1公里<1000米。

()

(3)我班的课室长8千米。

()

(4)6千米+4千米=10000米。

()

3、完成练习二第5题和第6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1千米=1000米

例53千米=3000米5000米=5千米

6千米=6000米4000米=4千米

教学后记

 

课题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重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用具

课件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同学们自己又有多重?

师:

同学们所说的克、千克是我们二年级所学的重量单位,请同学们帮忙解决问题。

2、讲故事

师:

话说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他们经常开展各种活动,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11页,看第11页的例6。

(投影展示)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

谁能告诉老师桥上的牌子写的是什么?

(投影展示:

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不能超过1吨)同学们知道1吨约有多重吗?

(老师举个例子初步让同学感受1吨的重量,如假如一个同学重25千克,那么40个同学重1吨,一袋米重100千克,5袋米有多重?

10袋呢?

小结并板书:

(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从图中你还得到哪些信息?

(1)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

为什么?

(2)汇报

4、师:

请同桌说一说他们可以怎样过河?

提问汇报。

6、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小明的日记: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肠,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上了大约重1克的出租车,来到了动物园。

我们先看了大约重80吨的熊猫,又看了大约重8千克的大象。

我说:

“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吧?

”爸爸说:

“不对,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的重量大约是150-200千克呢。

”我想:

那一头蓝鲸的重量就相当于二十几头大象的重量,二十几头大象挤在一块该有多大呀?

蓝鲸可真大﹗

✧看了小明的日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3、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

4、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5、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李师傅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

练习三第2题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质量单位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教学后记

课题

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用具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3)请说一说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3)请说一说相邻两个质量单位间的进率。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14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14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

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

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汇报。

师小结:

同学们真聪明,懂得了生活中的很多数学知识,相信大家常发现的话,我们更会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能做一个数学专家啦。

(三)读“你知道吗?

”说故事。

师:

请大家观看“你知道吗?

”这幅图,谁知道图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能说一说给大家听吗?

【曹冲自小生性聪慧,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就和成人相仿。

相传,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问遍了手下的人,都想不出称象之法。

曹冲说,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记录水痕到达的地方,然后称出同样重量的物体放到船里,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曹操非常高兴,按照他说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这就是历史著名的《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

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你认为自己的小组表现怎样?

四、布置作业:

1、复习本单元内容,明天进行单元测试。

2、完成练习册单元测试第五、六题。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数学

长度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000)(10)(10)(10)

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

(1000)(1000)

教学后记

 

课题

万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重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用具

小黑板、课件、卡片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基础训练

(1)卡片出示,全班口算:

9+6=5+5=  6+8=8+6+1=  8+2+1=  6+5+1=

(2)计算:

340+370=(小黑板出示)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指名板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

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呢?

师归纳板: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教师强调: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师:

刚才的复习,是我们在二年级时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

(板书:

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

你认识这些动物吗?

这些珍贵的动物正濒临灭绝的危险,让我们来看一份统计表。

(出示第15页统计表。

)从表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师归纳: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地球上很多动物生存的环境已受到破坏,我们应保护自然环境给它们创造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2、根据表中,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类群

中国特有种数

鸟类

98

爬行类

25

两栖类

30

3、引导学生先进行估算后,在堂练习本上尝试解答,指名一个学生在小黑板上计算。

4、根据板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笔算:

98从哪位算起?

+25十位上得几?

为什么不是1?

123百位上的1是怎样得来的?

5、完成“做一做”的练习第1题。

(学生在书上完成,指名同学到黑板上计算)

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6、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与注意点。

(相同数位对起,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再向百位进1)

二、反馈练习

1、森林小医生:

74258

+86+99+47

150125127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1、2题后,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第3题)

(1)学生解决书上的问题。

(2)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是怎样的?

你还懂得些什么?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四、布置作业:

用1号本完成课本第16页第2小题。

板书设计

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

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起,98+25=123(种)

从个位加起,98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25

十位满十再向百位进1123答:

——。

教学后记

 

课题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19页例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2、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用具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口算(卡片出示)

2、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问:

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你注意到了吗?

3、估算

599+800900+101989+112

问:

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

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新课

估算

师:

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

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376

两栖类284

师:

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师:

376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

(400)

师:

284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

(300)

问:

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

(700)

问:

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

为什么?

(376不到400,284不到300,所以它们的和肯定不到700)

笔算

师:

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教师强调: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三、巩固发展

师: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惜野生的动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5页,说一说呢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

学生同桌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

1、做一做

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第19页练习五第2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谁能说一说在计算时应注意些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