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949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9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docx

上网本可靠性测试

文件编号:

QM-WI-0320

文件名称:

Notebook可靠性测试标准

版次:

A0

页次:

第2页,共27页

1、目的

建立笔上网本的可靠性测试标准,以确保产品满足客户要求。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捷伟讯研发或引进的所有上网本产品。

3、测试项目及条件:

3.1静电放电(设备不足,外发测试)

测试模式:

1.接触(Contact)模式;2KV-8KV

2.空气(Air)模式:

2KV-20KV

测试时间:

依据电磁波实验室流程

测试数量:

2units

测试条件:

1.环境温湿度:

26℃/20%RH。

2.RC网络:

150pFf/330ohm。

3.测试软件:

1)操作系统;

2)媒体播放软件,播放mp3;

3)全功能测试软件。

4.测试电压:

如上表格,由低电压逐步调高电压。

5.电源适配器或电池组处于连接状态。

6.操作实测值

1)系统状态:

电源开启,执行媒体播放软件,播放mp3。

7.实体实测值

1)系统状态:

电源关闭。

8.放电时间间隔:

大于1秒。

9.放电点:

1)接触放电:

A.选择测试点:

可将ESD产生器调至20次/秒由低电压正负两种极性逐步调高电压测

试,每个Level须寻找放电点或忍受度较弱处,选为测试点,再以正常方式测试。

B.内部金属:

测试点为卡钩及顶部框架金属件。

C.外部金属:

测试点为底部金属件及外露螺丝。

D.垂直/水平耦合板:

待测机前、后、左、右均需测试。

2)空气放电:

A.LCD、键盘、触摸板。

B.所有外露的固定螺丝。

C.插口、连接器及电池槽。

10.只有电池组;电池组+电源适配器各测试一次。

测试步骤:

1.打开ESD测试器电源,调整至所需电压、极性。

2.气放式放电时,静电枪距离待测点约在5~8cm处按下按钮开始放电,然后迅速接触机器

本体待测点放电,每个放电点放电2次。

3.接触释放电时,静电枪直接接触机器本体待测点放电,按下Button开始放电,每个放

电点放电10次

4.测试时EUT若有严重异常如锁住或宕机尤其有误动作时需放置4小时以上检查其不良状

况,如没有冒烟起火等现象,则将不良现象详细记录,排除后继续测试。

5.当待测机有异常,需将其位置、放电次数,操作模式、放电方式及放电极性等详加记录,

提供给设计单位做为修改之参考。

文件编号:

QM-WI-0320

文件名称:

Notebook可靠性测试标准

版次:

A0

页次:

第3页,共27页

6.ESD测试停止后,执行全功能测试软件。

注意事项:

1.水平放置主机及电源适配器。

2.测试时房间里的湿度尽可能低。

3.插卡完全插入和半插入。

4.把放电探针放置在一个点上,垂直放电。

判定标准:

1.CriteriaA:

可以做到使用说明书、产品规格书内容中提到的功能。

例如:

在操作上可以

容许无故障的显示装置闪烁。

容许操作面板等的LED、LCD闪烁。

2.CriteriaB:

虽然出现和使用说明书及产品规格书内容不同的误动作,异常动作,在试

验后仍能继续正常动作。

例如:

打静电时的瞬间,画面虽然消失但仍能自动复原。

放电时

的瞬间,画面虽然消失但仍能自动复原。

3.CriteriaC:

在试验中虽然出现和装置使用说明书和产品规格书内容不同的误动作,异常

动作,在试验后仍能继续因操作员的操作而恢复到正常动作。

例如:

虽然CPU宕掉,但

仍能因操作员的复位和电源开关ON/OFF而恢复到正常动作。

4.操作实测值:

1)接触放电:

6KV;

2)空气放电:

10KV。

5.实体实测值:

1)接触放电:

10KV;

2)空气放电:

12KV。

6.指纹辨识器

1)操作实测值

2)接触放电:

8KV;

3)空气放电:

10KV。

3.2温湿度循环操作:

测试模式:

1.DCpower热机模;

2.ACpower热机模式。

测试时间:

45.5Hrs

测试数量:

2units

测试条件:

1.环境温湿度:

0°C~40°C/5%RH~90%RH。

2.系统状态:

电源开启。

3.输入电压:

230Vac/50Hz。

4.测试软件:

1)操作系统;

2)执行热机测试软件;

3)执行CentBar5.5软件。

5.打开LCD模块显示器至100的角度。

6.开启WiFi,CDMA等装置。

7.开启声音音量,屏幕亮度至最大。

8.关闭所有电源管理功能。

9.HDD容量最大(在规格内)。

测试步骤:

1.将主机及电源适配器水平放置在Chamber内。

2.DCPower:

1)测试前,电池充满电。

2)在Windows系统下,执行热机测试软件。

3)拔除ACpower,使用DCpower进行0°C/5%RH、40°C/90%RH、0°C/5%RH、

文件编号:

QM-WI-0320

文件名称:

Notebook可靠性测试标准

版次:

A0

页次:

第4页,共27页

40°C/10%RH各1H循环测试。

4)温湿度上升或下降时间为2H,2H期间连接ACpower进行电池组充电。

3.ACPower:

1)测试前,电池完全充满电。

2)在Windows桌面下,执行热机测试软件。

3)连接ACpower进行0°C/5%RH、40°C/90%RH、0°C/5%RH、40°C/10%RH各8H

循环测试。

4)温湿度上升或下降时间为0.5H。

 

循环测试。

4)温湿度上升或下降时间为0.5H。

 

注意事项:

1.水平放置电源适配器。

2.禁止电池组在<0℃或>45℃环境下充放电。

判定标准:

1.系统不死机,软件正常运作;CentBar侦测内容正常,TM3未启动,CPU未降速。

2.各项硬件装置正常辨识。

3.LCD显示功能正常。

4.电池放电充电功能正常。

5.开关机进操作系统正常。

测试装备:

1.恒温恒湿机。

3.3低温低湿开关机:

测试模式:

1.ACpower低温低湿开、关机测试模式。

2.DCpower低温低湿开、关机测试模式。

测试时间:

20Hrs

测试数量:

2units

测试条件:

1.环境温湿度:

0℃/<=10%RH。

2.系统状态:

电源开-关机。

3.测试软件:

1)操作系统。

4.打开LCD模块显示器至100的角度。

测试步骤:

1.将主机及电源适配器水平放置在Chamber内。

2.DCpower:

1)测试前,电池放电剩下至30%;

2)0°C下,没有ACpower关机静放3H后,做开-关机进操作系统5次测试。

Poweroff

间隔30mins。

3)0°C下,有ACpower关机静放2H后,拔除ACpower做开-关机进操作系统5次测

试。

Poweroff间隔30mins。

3.ACpower:

1)测试前,电池完全放电。

文件编号:

QM-WI-0320

文件名称:

Notebook可靠性测试标准

版次:

A0

页次:

第5页,共27页

2)0°C下,没有ACpower关机静放3H后,插上ACpower做开-关机进操作系统5次

测试。

Poweroff间隔30mins,Poweroff期间拔除ACpower。

3)0°C下,有ACpower关机静放2H后,做开-关机进操作系统5次测试。

Poweroff

间隔30mins。

注意事项:

1.水平放置主机及电源适配器。

2.禁止电池组在<0℃或>45℃环境下充放电。

判定标准:

1.开关机正常,系统不死机。

2.POST画面正常,无错误讯息。

3.LCD显示功能正常。

4.电池放电充电功能正常。

5.在上述测试湿度下,没有冷凝。

测试装备:

1.恒温恒湿机。

3.4高温高湿开关机:

测试模式:

1.ACpower高温高湿开、关机测试模式。

2.DCpower高温高湿开、关机测试模式。

测试时间:

18Hrs.

测试数量:

2units

测试条件:

1.环境温湿度:

40℃/90%RH。

2.系统状态:

电源开-关机。

3.测试软件:

1)操作系统。

4.打开LCD模块显示器至100的角度

测试步骤:

1.将主机及电源适配器水平放置在Chamber内。

2.DCpower:

1)测试前,电池放电至剩下30%。

2)40°C下,没有ACpower关机静放2H后,做开-关机进操作系统5次测试。

Poweroff

间隔30mins。

3)40°C下,有ACpower关机静放2H后,拔除ACpower做开-关机进操作系统5次测

试。

Poweroff间隔30mins。

3.ACpower:

1)测试前,电池完全放电。

2)40°C下,没有ACpower关机静放2H后,插上ACpower做开-关机进操作系统5次

测试。

Poweroff间隔30mins,Poweroff期间拔除ACpower。

3)40°C下,有ACpower关机静放2H后,做开-关机进操作系统5次测试。

Poweroff

间隔30mins。

注意事项:

1.水平放置主机及电源适配器。

2.禁止电池组在<0℃或>45℃环境下充放电。

判定标准:

1.开关机正常,系统不死机。

2.POST画面正常,无错误讯息。

3.LCD显示功能正常。

 

文件编号:

QM-WI-0320

文件名称:

Notebook可靠性测试标准

版次:

A0

页次:

第6页,共27页

4.电池放电充电功能正常。

5.在上述测试湿度下,没有冷凝。

测试装备:

1.恒温恒湿机。

3.5高温高湿储存:

测试模式:

1.未包装高温高湿储存测试模式。

测试时间:

48Hrs

测试数量:

2units

测试条件:

1.环境温湿度:

60℃/90%RH。

2.系统状态:

电源关机。

3.测试软件:

1)操作系统;

2)执行全功能测试软件。

4.水平放置主机。

5.水平放置电源适配器,但未连接。

6.水平放置电池组(60%电能),但未安装。

测试步骤:

1.将主机、电源适配器、电池组水平放置在热机室内。

2.完成温湿度设定,放置48小时。

3.高温储存测试前后,执行全功能测试软件。

注意事项:

1.水平放置主机、电源适配器、电池组。

2.禁止电池组在<0℃或>45℃环境下充放电。

3.禁止电池组储存温度<-25℃或>60℃。

判定标准:

1.无功能异常或实体损坏。

2.机壳印刷无脱色无变色。

3.电池组充放电正常。

4.全功能测试正常。

测试装备:

1.热机室。

2.或恒温恒湿机。

3.6低温低湿储存:

测试模式:

1.未包装低温低湿储存测试模式。

测试条件:

1.环境温湿度:

-20℃/0~5%RH。

2.系统状态:

电源关机。

3.水平放置主机。

4.测试软件:

1)操作系统;

2)执行全功能测试软件。

5.水平放置电源适配器,但未连接。

6.水平放置电池组(60%电能),但未安装。

 

文件编号:

QM-WI-0320

文件名称:

Notebook可靠性测试标准

版次:

A0

页次:

第7页,共27页

测试步骤:

1.将主机、电源适配器、电池组水平放置在Chamber内。

2.完成温湿度设定,摆放48小时。

3.低温低湿储存测试前后,执行全功能测试软件。

注意事项:

1.水平放置主机、电源适配器、电池组。

2.禁止电池组在<0℃或>45℃环境下充放。

3.禁止电池组储存温度<-25℃或>60℃。

判定标准:

1.无功能异常或实体的损坏。

2.机壳印刷无脱色无变色。

3.电池组充放电正常。

4.全功能测试正常。

测试装备:

1.恒温恒湿机。

3.7包装货物储存:

测试模式:

1.货物迭重测试模式。

测试时间:

48Hrs

测试数量:

1Carton。

测试条件:

1.环境温湿度:

60℃/45%RH。

2.承受重量:

依据包材规格书加重。

3.测试时间:

48Hrs。

测试步骤:

1.货物平放在chamber内,依规格往上迭重。

2.完成温湿度设定,开始测试。

判定标准:

1.主机及所有附件无功能异常或实体损坏。

2.外箱无变形、无伤痕、无损坏。

3.PE缓冲包材无变形、无伤痕、无损坏。

测试装备:

1.恒温恒湿机。

3.8热冲击(设备不足,外发测试)

测试模式:

1.高低温快速交换测试模式。

测试时间:

11Hrs

测试数量:

2units

测试条件:

1.环境温度:

0℃,40℃/60%RH。

2.系统状态:

电源关机。

3.测试软件:

1)操作系统;

2)执行全功能测试软件。

 

文件编号:

QM-WI-0320

文件名称:

Notebook可靠性测试标准

版次:

A0

页次:

第8页,共27页

4.高低温交换时间:

30秒。

如果无冷热冲击试验机,则用两个恒温恒湿机测试,一个设置温度为0℃,另一个设置

为40℃度,主机在两个chamber之间交换测试。

5.水平放置主机含电池组(60%电能),并连接电源适配器连接。

6.打开LCD显示器至100的角度。

7.开启WiFi、CDMA等装置。

8.开启声音音量,屏幕亮度至最大。

9.关闭所有电源管理功能。

10.HDD容量最大(在规格内)。

测试步骤:

1.将主机及电源适配器水平放置在Chamber内。

2.完成温湿度设定。

3.在0℃下,放置1H。

4.如下图所示,40℃(1Hrs)0℃(1Hrs)做5次循环(cycle)。

5.热冲击测试前后,执行全功能测试软件。

 

注意事项:

1.水平放置主机及电源适配器。

2.禁止电池组在<0℃或>45℃环境下充放电。

判定标准:

1.无功能异常或实体的损坏。

2.机壳印刷无脱色无变色。

3.电池组充放电正常。

4.全功能测试正常。

测试装备:

1.冷热冲击试验机。

2.或恒温恒湿机。

3.9瞬时波动:

(设备不足,外发测试)

测试模式:

1.+25%~-100%AC电压变化模式。

测试时间:

20Hrs

测试数量:

2units

测试条件:

1.环境温湿度:

26℃/60%RH。

2.系统状态:

电源开机及电源关机。

3.输入电压:

230Vac50Hz(100Vac50Hz)。

4.测试软件:

1)操作系统;

2)执行热机测试软件;

3)执行全功能测试软件。

文件编号:

QM-WI-0320

文件名称:

Notebook可靠性测试标准

版次:

A0

页次:

第9页,共27页

5.打开显示器至100的角度

6.开启WiFi、CDMA等装置。

7.开启声音音量,屏幕亮度至最大。

8.关闭所有电源管理功能。

9.HDD容量最大(在规格内)。

测试步骤:

1.功能检测:

主机平放连接测试仪器,主机开机并执行热机测试软件.

1)+15%:

25cycles;

2)-20%:

25cycles;

3)-30%:

25cycles;

4)-95%:

25cycles;

5)-100%:

1cycle。

2.实体检测:

主机平放连接测试仪器,主机关机.

1)+25%:

1cycle;

2)+15%:

3000cycles;

3)-15%:

3000cycles;

4)-100%:

3000cycles。

3.测试次数:

5次。

4.瞬时波动测试停止后,执行全功能测试软件。

注意事项:

1.水平放置主机及电源适配器。

判定标准:

1.无功能异常或实体损坏。

2.全功能测试正常。

3.(*)重启后,必须没有任何问题。

测试装备:

1.瞬时波动电压模拟器。

4.电压频率波动(设备不足,外发测试)

测试模式:

1.AC电压频率变动测试。

测试时间:

5Hrs。

测试数量:

2units。

测试条件:

1.环境温度:

26℃/60%RH。

2.系统状态:

电源开机。

3.输入电压:

1)85Vac~115Vac。

2)195.5Vac~264.5Vac。

4.输入频率:

1)48.5Hz~51.5Hz。

2)58.5Hz~61.5Hz。

5.测试软件:

1)操作系统;

2)执行热机测试软件。

测试步骤:

1.电源适配器连接至ACSource,并设定ACSource输出电压为85Vac,频率48.5Hz。

 

文件编号:

QM-WI-0320

文件名称:

Notebook可靠性测试标准

版次:

A0

页次:

第10页,共27页

2.主机开机进入操作系统,

1)做开关机测试,每个测试点(Testx)5次。

开机保持时间2分钟以上,关机保持时间1

分钟以上。

2)执行测试软件15mins。

3.电压调整:

+/-15%。

4.频率调整:

+/-1.5Hz。

5.在每个测试点,量测纪录电源适配器输出端Vdc。

注意事项:

1.水平放置主机及电源适配器。

判定标准:

1.无功能异常或实体损坏。

2.开关机进操作系统测试正常。

3.量测Vdc结果,必须符合主机及电源适配器规格。

测试装备:

1.多用途电表。

2.交流电源发生器。

4.1开机最大启动电流(设备不足,外发测试)

测试模式:

1.AC/DC启动瞬间最大电流模式。

测试时间:

30mins

测试数量:

2units

测试条件:

1.环境温湿度:

26℃/60%RH。

2.输入电压:

230Vac50Hz/100Vac60Hz

测试步骤:

1.测试一:

1)每次测试前,电池必须完全放电。

2)系统关机,连接电源适配器(尚未接AC电源线)。

3)将AC电源线插入电源适配器瞬间,量测纪录电源适配器Iac输入端启动电流及Idc输出

端启动电流。

插拔测试5次,纪录最大一次,并附贴波形图。

2.测试二:

1)每次测试前,电池必须完全放电。

2)系统关机,连接电源适配器(已接AC电源线)。

3)按Powerbutton开机瞬间,量测纪录电源适配器Iac输入端启动电流及Idc

输出端启动电流。

开关电源测试5次,纪录最大一次,并附贴波形图。

3.特殊测试

1)系统关机中:

A.每次测试前,电池必须完全放电,系统关机。

B.系统连接电源适配器,AC电源线连接至AC插座。

C.在电源适配器Inlet端,抖动插拔AC电源线100次。

2)系统开机中:

A.每次测试前,电池充电至60%,系统开机至Windows桌面。

B.系统连接电源适配器,AC电源线连接至AC插座。

C.在电源适配器Inlet端,抖动插拔AC电源线100次。

注意事项:

1.水平放置主机及电源适配器。

 

文件编号:

QM-WI-0320

文件名称:

Notebook可靠性测试标准

版次:

A0

页次:

第11页,共27页

判定标准:

1.AC输入端电流限制:

1)100Vac:

必须小于40A。

2)230Vac:

必须小于60A。

3)电流保持时间(Lastingtime):

必须小于500ms。

2.DC输出端电流限制:

1)100Vac:

必须小于15A。

2)230Vac:

必须小于15A。

3)电流保持时间(Lastingtime):

必须小于20ms。

3.上述测量结果必须小于过电流保护(OCP),关键元件和Adaptervendor提供的规格。

4.特殊测试结果,系统必须运作无异常,实体零件无损坏。

测试装备:

1.示波器Oscilloscope。

2.电流勾式探棒TrueRMSProbe。

4.2表面/零件温升测试(设备不足,外发测试)

测试模式:

1.执行充电中热机模式。

2.执行非充电中热机模式。

测试时间:

13Hrs

测试数量:

1unit

测试条件:

1.环境温湿度:

26℃,35℃,40℃/60%RH。

2.系统状态:

电源开启。

3.输入电压:

230Vac/50Hz。

4.量测点:

如上测试结果表格,1~3sec纪录数据1次。

5.测试软件:

1)操作系统;

2)执行热机测试软件;

3)执行CenterBar软件。

6.打开LCD显示器至100的角度。

7.开启WiFi、CDMA等装置。

8.开启声音音量,屏幕亮度至最大。

9.关闭所有电源管理功能。

10.HDD容量最大(在规格内)。

11.禁止电池组在<0℃或>45℃环境下充放电。

测试步骤:

1.固定所有温度侦测线至所有待测物表面。

2.将主机及电源适配器水平放置在Chamber内。

3.CentBar5.5测试模式:

1)对应至下述4、5测试,并做纪录(CPUT-junction,Vcore,Speed,TM3Status)。

2)测试环温26.0℃,35.0℃,40.0℃。

3)26.0℃,35.0℃测试时间如下述。

40.0℃测试时间为1H(BatteryFullandEmpty)。

4.26℃室温下

1)非充电中热机模式:

A.主机关机。

B.使用完全充满电的电池。

C.将主机及电源适配器水平放置在+26℃室温内。

D.连接电源适配器至电源,主机开机及执行测试软件并连续纪录测量值2Hrs(非

充电状况)。

E.纪录测量图形及最高温度。

 

文件编号:

QM-WI-0320

文件名称:

Notebook可靠性测试标准

版次:

A0

页次:

第12页,共27页

2)充电中热机模式:

A.主机关机。

B.使用完全放电的电池。

C.将主机及电源适配器水平放置在+26℃室温内。

D.连接电源适配器电源,主机开机及执行测试软件并连续纪录测量值3Hrs(充电

状况)。

E.纪录测量图形及最高温度。

5.35℃环温下

1)非充电中热机模式:

A.主机关机。

B.使用完全充满电的电池。

C.将主机及电源适配器水平放置在Chamber内。

D.主机关机(Batteryonly),在Chamber35℃环温下预热并连续纪录测量值1Hrs。

E.连接电源适配器至电源,主机开机及执行测试软件并连续纪录测量值2Hrs(非

充电状况)。

F.纪录测量图形及最高温度。

2)充电中热机模式:

A.主机关机。

B.使用完全放电的电池。

C.将主机及电源适配器水平放置在Chamber内。

D.主机关机(Batteryonly),在Chamber35℃环温下预热并连续纪录测量值1Hrs。

E.连接电源适配器电源,主机开机及执行测试软件并连续纪录测量值3Hrs(充电

状况)。

F.纪录测量图形及最高温度。

判定标准:

1.Cface外壳量测部分:

1)Easytotouch:

∆T≦15℃forplastic,∆T≦13℃formetal(易碰触表面)

2)Temporarypea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