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974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docx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

 

学前教育学案例分析举例

★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

原则

判断依据

1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原则

是否侵权(忽视、冷漠、歧视、骂人、打...... )

2

发展适宜性原则

年龄适宜、个体适宜

3

目标性原则

教育过程是否围绕教育目标进行

4

主体性原则

让幼儿参与其中

5

科学性、思想性原则

是否正确(暴力、迷信.... )

6

充分发掘教育资源,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

是否出现其他资源(家庭、社区)

7

整合性原则

教学方式是否单一

案例1:

实习生小赵发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请那几个幼儿发言,有些幼儿茫然端坐,从不举手。

她疑惑地询问一个不举手的幼儿,得到的回答是:

“反正举了手,老师也不会请我回答。

请你从学前教育一般原则视角分析一下以上现象。

参考答案:

材料中,该教师违背了幼儿教育的以下原则: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原则。

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公平公正,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注意倾听儿童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愿。

材料中,教师忽视一部分的幼儿,没有及时回应孩子,违反了公平性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参与到课堂中,材料中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没有让所有幼儿参与其中,违背了主体性原则。

整合性原则。

保证学前儿童身心健全和谐的发展,综合化地整合课程的要素,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

案例中老师只是采用举手回答,方式比较单一,违背了综合性的原则。

综上所述,案例中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主体性原则以及整合性原则。

★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

原则

判断依据

1

保教合一的原则

是否合一

2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有游戏活动

3

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

是否有“活动”、图片、教具等

4

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

贴近生活

案例2:

大班侯老师发现大部分幼儿需要不断提醒才会饮水,于是侯老师给幼儿开展了“多喝水身体棒”系列活动。

通过健康活动“小猴为啥生病”, 让幼儿明白饮水的重要性;开展"茶水店”游戏,丰富幼儿饮水的相关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引导幼儿饮水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标识,保证充足的饮水量。

一段时间后 ,该老师欣喜地发现幼儿逐渐养成了主动饮水的习惯。

请结合学前教育特殊原则分析案例中教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

在本案例中,教师恰当地利用了保教合一的原则、 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

1.保教合一的原则。

幼儿教师不仅是幼儿的教育者,而且是生活上的看护者,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余,还应该对幼儿的日常生活进行教育,做到保教结合。

案例中的教师不仅通过帮助幼儿多喝水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还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体现了这一点。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采用游戏的方式,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

材料中组织了相关游戏活动,既能够激发幼儿兴趣,也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帮助其更好地掌握关于饮水的相关内容。

3.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

学前儿童的认知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儿童必须通过活动的方式去接触各种事物和现象,在实际操作中增长经验。

教师应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水平出发,以活动为基本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案例中老师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帮助小朋友明白饮水的重要性,并且用幼儿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标识,在活动中通过具体的标识来教育幼儿。

4.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教师运用了此原则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中幼儿教师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健康地发展。

案例中,老师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知识,并且合理安排一日活动,把一日生活当成是一个有机整体。

★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内涵:

 

1.自主自愿性2.重视过程而非结果3.游戏是充满想象和创造4.假想性 5.愉悦性6.游戏是具体的活动

判断依据:

是否受到强迫而参与游戏;游戏过程由幼儿控制还是教师控制。

案例3:

某老师在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的基础上,组织一次表演游戏。

教师一一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介绍完道具,配班老师带领全班幼儿“开火车”离开活动室去“剧场”看表演。

主班老师忙着在活动室里布置场景:

一家花店,一家书店, 一家气球店。

场地布置好了, 幼儿由配班老师带领进“剧场”。

主班老师提问:

 “谁愿意上来表演?

”“哗!

”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

老师挑了五个没有举手而上次语言活动表现又不好的幼儿上来表演。

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

第二轮,老师请了五个“做得好的孩子”上来表演 ,五个孩子表演同一个角色。

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

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

请根据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分析案例中的活动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若不是,请你提出建议。

参考答案:

游戏是学前儿童自主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最喜爱的活动,该案例违背了幼儿游戏的特点,不属于真正的游戏。

1.违背了儿童游戏自主自愿的特点。

在游戏中,幼儿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自主的进行游戏,不是在外在强制下进行。

案例中的教师没有尊重幼儿的意愿,强制要求幼儿上台表演,违背了自主自愿的特点

2.违背了游戏愉悦性和发挥幼儿想象与创造的特点。

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源泉,在游戏中由于没有强制目的,降低了紧张感,内心感到轻松愉快。

案例中的教师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使得幼儿失去了创造的机会,也不会给幼儿带来愉悦性。

3.游戏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没有强制的外在目的。

儿童的游戏是无拘无束的,一旦游戏被设置目标,幼儿就无法再无拘无束的享受游戏。

案例中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太过于注重游戏的目标,以至于幼儿无法享受游戏。

综上所述,该案例中的老师组织的所谓"游戏” 活动并不是真正的游戏,违背了游戏的本质特点。

建议:

教师在组织儿童进行游戏的时候,应当充分尊重儿童游戏的兴趣和意愿,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及生活经验进行游戏环境的创设,在儿童游戏的过程中,用心观察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鼓励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幼儿园中为幼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材料和游戏环境。

★幼儿园游戏指导

(一)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二)以间接指导为主

(三)按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指导游戏

(四)按各种类型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

(五)正面评价

(六)重视游戏的兴趣,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依据:

材料中出现指导、干预、引导、建议等词

(一)尊重自主性判断依据:

指导时是否引导幼儿主动进行思考、探究、观察等。

( 游戏前中后)

(二)以间接指导为主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内涵:

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和源泉。

判断依据:

有没有带幼儿实地考察

2.观察并合理参与幼儿游戏判断依据:

教师是否能及时发现问题

3.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

(1)介入的角色定位

①非支持性角色

内涵:

不参与者+导演者依据:

教师不管不问; 教师完全控制

②支持性角色

内涵:

旁观者+舞台管理者+共同游戏者+游戏带头人

依据:

持续关注;帮幼儿准备材料;成人成为角色,进行暗示;成人积极参与游戏,并提议新想法

(2)介入的时机

依据:

幼儿出现问题,难以继续,教师方可介入;否则属于不合适的时机

(3)介入的方式

内涵:

①外部干预:

成人并不直接参与游戏,而是以一个外在的角色,引导、说明、建议、鼓励游戏中幼儿的行为。

②内部干预:

成人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以游戏情节需要的角色动作和语言来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

依据:

成人是否成为游戏中的角色

案例4:

刘老师发现幼儿园大班“理发店”的“顾客”很少,“顾客”对“理发店”不感兴趣。

于是,刘老师带幼儿到理发店参观。

在理发店里, 刘老师引导幼儿观察理发店的设施,理发师与顾客的活动,鼓励幼儿就感兴趣的问题询问理发师;记录幼儿的问题与发现,还拍下了许多照片,如顾客躺着洗头,梳漂亮的发型以及理发店里的各种工具等。

回到幼儿园,刘老师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开好理发店”。

她呈现理发店拍的照片,引发幼儿回顾,有的幼儿说:

“我们也想躺着洗头,可是没有躺椅呀。

”有的说:

“我要给顾客梳漂亮的头发 ,可是没有发型书怎么办呢?

.....”刘老师说:

“可不可以用我们身边的材料来做呢?

”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提出用积木搭建躺椅,自己画发型图等想法。

刘老师支持幼儿的做法,并提供大型积木,收藏发型图的活页夹等材料。

之后,顾客在“理发店”能躺着洗头,能选漂亮的发型烫发....“理发店”又红火起来了。

      请分析材料中教师采用了哪些策略来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

      

参考答案:

教师介入游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刘老师主要采用了以下策略来干预幼儿游戏。

      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源泉和基础。

在幼儿游戏中,由于缺乏对于理发师角色的感知和理解,所以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游戏发展出现了困难。

幼儿在“理发店”游戏中,遇到困难,老师就带领幼儿到真实的理发店里观察了解。

通过让幼儿观察真实的生活场景,积累经验,为游戏发展提供材料。

2.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尊重自主性要求教师在游戏的前中后都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自主性活动。

刘老师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和活动,并积极鼓励幼儿进行游戏探究

3.观察并合理参与幼儿游戏。

教师对游戏的观察不仅是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做准备,而且也是为教师进一步参与游戏,指导游戏打基础。

刘老师观察游戏中孩子的表现以及游戏主题及材料的使用情况,发现孩子存在一定的游戏问题,所以为之后的游戏指导奠定基础。

      4.在合适的介入时机,以支持者的身份,以外部干预的方式指导幼儿游戏。

教师没有参与游戏其中,但是却以鼓励,引导的方式发展幼儿的游戏水平,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刘老师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幼儿向理发师咨询问题,记录幼儿的问题) ,积极地表达情感,相互体验,共享快乐,共解难题,进一步为幼儿提供表现和交往学习的机会,并且积极为幼儿提供材料,支持了幼儿的游戏。

案例5:

      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区活动,文文在邮局里无所事事,摆弄一个称重器。

 在此之前,孩子们没有“邮局”这个角色游戏的经验。

教师看到这种情况,拿了一个盒子走过去,对文文说:

“我想把这 个寄到超市去(旁边有超市游戏区) ,你能帮我称一下吗?

”文文马上接过盒子,放在称重器上,看了一下,说:

 “100克 !

教师问:

“多少钱?

” “10块钱。

 ”教师假装付了钱,文文立刻把盒子送到了隔 壁的超市。

接着,有几个小朋友也学着教师的样子将一些东西寄到旁边的医院、美容院、娃娃家,邮局变得热闹起来。

      请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是如何干预幼儿游戏的。

参考答案:

1.幼儿教师以支持者的角色介入幼儿游戏。

支持者的角色中游戏的参与者是指教师成为游戏的小角色,暗示游戏的相关内容。

案例中教师看到文文兴趣不足时,及时参与游戏,并引导幼儿发展游戏内容。

2.教师对幼儿采取的是内部干预的方法,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带动了幼儿游戏的开展。

案例中教师成为游戏的角色之一,这是典型的内部干预。

案例6:

角色游戏中,大二班在教室里开展理发店主题游戏。

教师为了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主动为幼儿制作了理发店价目表(见图1)。

理发店价目表

美发区洗发10元、剪发10元、烫发30元、染发30元

美容区牛奶洗脸10元、美白面膜15元、造型设计20元、身体按摩20元

问题:

请结合你对角色游戏的理解,分析教师提供价目表这一做法是否适宜,并提出建议。

参考答案:

一、我认为大二班的主题活动设计是比较好的,但是指定价目表是不合理的。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

大班的角色游戏的特点是:

游戏主题新颖,内容丰富,能主动反映多种生活经验和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能按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并有计划地游戏,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材料中老师开展了主题角色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价目表的设定就限制幼儿的想象以及对角色、对生活的反映,所以是不合理的。

二、建议

①让儿童自主参与活动。

 教师应根据儿童游戏的特点,引导儿童一起结合自己的经验商定在理发店内的不同服务内容及其价目, 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多用语言指导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观察儿童游戏的种种意图,给儿童提供开展游戏的练习机会和必要帮助,允许并鼓励儿童在游戏中的点滴创造,通过讲评让儿童相互学习,拓展思路,不断提高角色游戏水平。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般原则

原则

判断依据

1

安全性原则

违规、不合格

2

环境创设与教育目标相一致原则

商业化、不良文化;辅助教学、没有变动

3

发展适宜性原则

儿童化;雷同

4

幼儿参与性原则

幼儿参与

5

开放性原则

家长、社区

6

经济性原则

昂贵、高端

案例7:

有的幼儿园在创设物质环境过程中,购买大量高价的成品玩具,追求高档,教师花费大量心血精心布置五彩缤纷的墙饰,甚至还买来一些名画进行装饰 ,环境的布置非常明显地体现了幼儿园中教师的特长和喜好。

这种高档的环境一旦布置好之后,整个学期,甚至整个学年基本不会变动。

此外,有的幼儿园小、中、大班环境布置得非常雷同,当人置身其中时,如果不看班级标识牌,根本无法判断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

结合有关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基本原则方面的知识,分析以上现象主要违背了哪些原则,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该园环境创设违背了经济性原则。

经济济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的地区、不同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勤俭办园。

贯彻经济性原则具体要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该园在创设物质环境过程中,购买大量高价的成品玩具,追求高档,教师花费大量心血精心布置五彩缤纷的墙饰,明显违背了这一原则。

2.该园环境创设违背了幼儿参与性原则。

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幼儿不是环境的享用者,而是环境创设的参与者。

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花费大量人力,却不让幼儿参与其中,明显违背了这一原则。

3.该园环境创设违背了发展适宜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

教师要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为其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

该园小、中、大班环境布置雷同,没有考虑到不同年龄幼儿之间的差异,就违背了这一原则。

总之,该园环境创设不符合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般原则。

案例8:

幼儿园大一班开展识字比赛,教师为此创设了班级的墙面环境。

请根据创设环境基本原则,对材料中的识字比赛创设环境进行解析。

参考答案:

该案例中为识字比赛创设的墙面环境体现了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值得肯定和提倡。

1.环境与教育目标相一致。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

过去幼儿园班级,虽然也重视环境创设,但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美观,为的是布置环境,或者是盲目的提供材料,对环境的教育性考虑很少。

而在该案例中,教师为了促进幼儿识字活动创设相应的墙面环境,环境创设目标符合了教育目标,体现了环境创设与教育目标相一致。

2.发展适宜性原则。

幼儿正处于身体、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相适应。

即使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兴趣、能力学习方式方面也会存在很大差异。

该案例中的环境创设应适应幼儿的这种差异,如:

小火车上有简单和复杂的文字。

另外环境是幼儿喜欢的小火车形象,符合幼儿的兴趣,有较强的吸引力。

3.经济性原则。

给幼儿提供物质条件时,应以物质条件对幼儿的发展的功能大小和经济实用为依据。

案例当中,节钱省料实用,根据教育目标需要,就地取材,一物多用。

不足:

没有体现幼儿参与性原则,教师应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融入课程,以便对幼儿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幼儿不是环境创设的消极旁观者和享用者,而是环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和互动者

 

★幼小衔接

一、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原因

1.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

①办学性质不同 ②教学内容不同 ③教学方法不同 ④主导活动方面

⑤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 ⑥师幼关系⑦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 ⑧社会及成人对幼儿的要求和期望

2.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一 )幼儿在入学前需要做好的准备

1.幼儿在入学前要做好生理准备

2.幼儿在入学前要做好心理准备

(二)幼儿园针对幼小衔接需要开展的工作(幼小衔接工作的策略)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培养幼儿主动性;培养幼儿独立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发展动作增强体质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

4.加强幼儿园教师业务能力培养

5.建立和健全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

(三)小学针对幼小衔接需 要开展的工作

1.合理调整低年级幼儿的作息时间

2.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儿童教育经验

3.小学教师应多研究学前教育学及心理学,了解幼儿年龄特点,顺应特点

4.加强幼小教师的互访活动,了解入学儿童的教学特点

(四)家长在幼小衔接方面起到的作用

1.增强幼儿的信心

2.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3.调整好幼儿的生活规律

4.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5.为幼儿准备家庭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6.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案例9:

学期过了一半,晨晨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

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小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小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

晨晨觉得还是上幼儿园好......

结合案例,谈谈应如何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参考答案:

1.有计划地加强与附近小学的联系制度。

①定期沟通:

了解彼此教育改革工作进程。

②联系本社区的小学,共同研究大班与一年级之间各项要求的差距,制定出大班搞好衔接工作的具体方案,向小学教师主动介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年龄特征和教学特点、将入学儿童的发展情况等。

③调查以往毕业的儿童在小学的表现,找出衔接不当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

④邀请小学年级优秀教师与优秀的本园往届毕业生来园座谈。

      

2.积极开展对大班家长的宣传教育。

幼儿园园长与大班教师共同负责动员家长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心理准备;能力准备;学习准备(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 ; 物质准备;还有身体的准备等,以此来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3.对大班幼儿开展专门的入学准备工作。

①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激发良好的入学动机与愿望(培养入学意识) ;

②合理改变作息制度和环境布置,缩小与小学之间的差异;

③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④加强幼儿独立生活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4.案例中的晨晨在学期过了一半时对小学的新鲜感减少 ,觉得 上小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

出现这些问题的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教师和父母没有做好幼儿入小学的准备工作,使幼儿不能很好的在短时间内适应小学的生活。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举例

  ★注意

 一、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

内涵:

无意注意就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诱因:

事物刺激(强度、新异、变化、组合等) ;熟悉的、喜欢的事物

      判定依据:

幼儿随便观察;幼儿在进行任务时,会被其他事物吸引

(二)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内涵:

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幼儿期有意注意水平较低

      判定依据:

幼儿能带着要求任务、目的去活动但是水平较低,观察不仔细

      如:

老师让小朋友听儿歌,小朋友能认真去听,这说明幼儿在进行有意注意;但是听完老师问听到了什么,有些小朋友却说不出来,这说明幼儿观察不仔细,水平低。

二、如何发展孩子的有意注意

1.明确(提前说明)活动目的与任务

2.合理组织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3.活动要贴近幼儿的兴趣,并采用良好的活动方式,即培养幼儿的兴趣

4.培养幼儿坚毅性格与意志,排除干扰

5.教师注意言语指导和言语提示

三、幼儿注意的分散的原因:

1.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与疲劳

2.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

3.无关刺激的干扰

4.目的要求不明确

5.注意不善于转移

6.不能很好地进行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转换与并用

判定依据:

新异刺激干扰;长时间干无聊的事(学习);没休息好

四、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措施

1.培养兴趣和需要,合理组织教育活动

2.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3.制订合理的作息制度

4.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5.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6.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10:

陈老师带小班幼儿到户外观察幼儿园的果树,幼儿瞧瞧这棵、看看那棵、摸摸那棵。

集中谈话时,许多小朋友说不出其中任何一棵树的特征、形状等。

但小朋友能说出,看到了天上有小鸟在飞,水池里有小金鱼在游来游去,果树上有蝴蝶在K舞,操场上有小朋友在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陈老师很是困惑。

1.请分析材料中所反映的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2.结合案例,提出合理的教育建议。

参考答案:

一、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形成,但处于较低水平。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儿童容易被那些颜色鲜艳、声音动听、造型奇特、变化显著的刺激和吸引,所以幼儿能看到天上飞的小鸟、水里游的金鱼等。

另外那些符合幼儿自身需要的刺激物,也更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2.幼儿有意注意初步形成,但处于较低水平。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幼儿一直努力的注意,这一时期幼儿有意注意,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在户外观察果树的时候,小朋友们说不出树的特征和形状等。

二、教育建议

1.幼儿的有意注意依赖于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

案例中陈老师组织幼儿户外观察果树太过呆板,没有激起幼儿的兴趣。

陈老师应该让幼儿通过参与,体验活动的趣味性,努力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活动中,使自己的活动有目的,并在老师的提醒下完成。

      2.幼儿对于活动目的,活动任务的理解程度。

案例中陈老师没有对幼儿提出清晰的要求。

陈老师应该让幼儿理解活动目的,知道什么任务是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有意注意的。

      3.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与良好的活动方式。

案例中的幼儿注意力被天上的小鸟和水里游的金鱼所吸引,陈老师应该结合这些事物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4.言语指导和言语提示。

案例中陈老师没有用言语提示幼儿的注意,在组织活动时,教师通过言语指导可以提醒幼儿必须完成的动作,注意哪些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