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散文的评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055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席慕蓉散文的评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席慕蓉散文的评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席慕蓉散文的评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席慕蓉散文的评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席慕蓉散文的评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席慕蓉散文的评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席慕蓉散文的评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席慕蓉散文的评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席慕蓉散文的评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席慕蓉散文的评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席慕蓉散文的评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席慕蓉散文的评论.docx

《席慕蓉散文的评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席慕蓉散文的评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席慕蓉散文的评论.docx

席慕蓉散文的评论

席慕蓉散文的评论

  席慕容的诗中表现出来,如幻似梦,似有若无,又远又近的境界。

  人存不存在前生?

我们就不用去做科学的探讨与论断了,仅就<前缘>一文而言,诗人是借前生的存在来表达她对相悦者炽烈的爱恋。

  这爱恋曾被忽视:

“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一朵。

  这爱恋含着埋怨:

“你若曾是那逃学的顽童,我必是从你袋中掉落的那颗崭新的弹珠,在路旁的草丛里,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

  这爱恋甘愿牺牲:

“你若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香。

焚烧着,陪伴你过一段静穆的时光。

  三个并列的意象,均用词精美,格调清新,特别是把相悦者与自己放在不平等的地位,突出了己方的主动与猛烈,极大的增强了情感的穿透力。

  正因为如此:

“今生相逢,总觉得有些前缘未了,却又很恍惚,无法仔细地去辨认,无法一一地向你说出。

”这无法分辨,无法述说之情,就起了如幻似梦,似有若无的作用。

  也因为将此生与前生交错描写,给我的感觉是又远又近,远近界限难以划分,现实与理想难以划分,心相与理难以划分。

  【写作技法】

  一、前言

  ,一位来察哈尔盟明安旗的蒙古姑娘。

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

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

  席慕蓉的诗作一直颇受瞩目,然而近年来,她的诗作产量减少,散文作品不断的增加,其中亦有异于诗作的特色,评论其诗作的文章颇多,其实席慕蓉的散文也有另外的风味。

本文将以席慕蓉的散文作品为范围,探讨其特色与写作技巧。

其散文作品较特殊之处,如‘花’在席作之中所占地位十分重要,本文对此现象做一分。

另外,兼论席慕蓉的写作技巧,如颜色的搭配、问句的运用、重覆句型的使用。

  二、特色---花的描述及色彩的使用

  席慕蓉散文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有两大方面,一为对花卉的描述,二为颜色的词汇使用。

在于“花”的描述上,各式各样的花都能入文,其中又以荷花与她的关系最为密切。

因为席慕蓉本身具有是画家的身份,在颜色的运用上,自然比较于其他作家贴切,形成她的一种特色。

  

(一)花的描述

  在席慕蓉的散文之中,除了人之外,便多以花作为对象,或将花朵穿插在字句之中隐含某种象征意义。

  整棵大树上满了白花,又厚又绿的深色叶子把白花衬得特别耀,老远就看到了。

  好大的一棵树,深植在海边的山崖上,在几十年之前,当那些渡海而来的人刚刚开始在这个小岛上栖身之时,这处山崖之上,一定曾经长满这一类的海岸植物吧?

  我想当那一群人刚刚开始在这树木底下搭建他们时小木屋时,一定以为这只是暂时的停留,以为不久就可以离开,所以才会盖得这窘迫和杂乱无章的吧?

  席慕蓉喜欢将某种花的特性和某种类型的相结合。

虽然,花在故事之中,可能只是扮演物的静的角色,却占有全文重要的地位。

如在《有一首歌·花的极短篇》,席慕蓉写下一对男女的故事,因昙花的绽放而开始,随着昙花的凋落而结束。

  好多年以后,每次闻到相同花香,女孩都会想起那个在月亮底下把昙花摘下的少年,他们从那夜以后就没有再见面。

  他不应该送她一朵昙花。

听人说,那是一种不幸的征兆。

  以故事形态表达出席慕蓉对花的感觉。

花同时也扮演着触媒的角色,对于读者而言,即使不曾经历类似或相同的情境,也可藉着席慕蓉笔下所营造的气氛,有了更深的感觉,有着身历其境的感觉,或许这也是席慕蓉作品始终被喜爱的因素之一。

  每一位作家都有其最钟爱的事物,席慕蓉特别钟情于荷花。

她画荷花,也写荷花。

不过,她很少单独的赞美荷花,她总是把荷跟人相连,或者藉由某件事情带出荷花。

在的批评上有所谓的‘文如其人’的说法,特别强调作家的生活环境与作品的文风表现之间的关系。

探讨此现象与席慕蓉的关系,可以从席慕蓉的生活环境及成长过程之中寻得解答。

  那天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植物园的荷池,站在满池亭亭的莲叶旁,空气中充塞着一种模糊而又熟悉的清香,幼年时和父亲同游玄武湖的记忆,在霎时都重现在眼前,阳光在霎时也变得柔和起来。

我好像进入了一个不大一样的世界,在那里,时光滞留不前,我心中充满了一种恍惚的。

  对我来说,读诗和写诗也和荷花荷叶一样,每次都能把我领进那一个不大一样的也界里面去,在那里,心中没有任何的负担,我只是喜欢反覆温习那一种恍惚的甜蜜和忧伤。

  涉江采芙蓉的时代,荷叶与荷花应该就是这个模样了吧。

荷,真是我的乡愁,对一个古远的时代与古远的爱情的乡愁。

  不知道是看多了画中的荷,还是在古远的日子里曾多次涉江采芙蓉,总有一个很奇怪的感觉,总觉得荷花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友人,并且,在初识的一次就是一见倾心,不忍离去,就这过了几千年。

  东坡独爱清风与明月,周敦颐有〈爱莲说〉,对作家而言,自己青睐的事物,,钟爱的一件事,喜欢的一个东西,不单只是字面上的解释,重要的是深层意义及它与作家能够相遇相通的一股默契,‘荷花’对席慕蓉而言正是如此。

  席慕蓉出版了一本完全以写荷,咏荷为内容的书,名之为《信物》。

这本书的内容是用以席慕蓉的文章和针笔画来交叉营造全书的气氛,显出对荷花的赞颂与热爱。

她不仅客观仔细的写景,也主观的写情,使整个作品呈现情景交融的感觉,物我合一的情境。

  我每天早上都去端详它,看着它的颜色从敷着一层青绿的暗紫,慢慢转成水红转成柔粉再转成灰白,看它的花瓣从紧密的蓓蕾到微绽到盛放再凋落,仿佛是看着一个生命从青涩的少年逐日逐日走到最后。

  原来,原来时间就是这样过去了的。

所有的日子越走越远越黯淡,只有在莲花盛开的时候,那些记忆,那些飘浮在它们周遭的记忆才会再匆匆赶回来带着在当时就知道已经记住了的,或者多年以来一直以为已经忘了的种种细节。

  在席慕蓉所写荷的作品内容中,人、事、时、地常常是相同的,她却用不同的字句去描述,从各个角度切入,写出完全不同的味道和感觉。

如〈花之音〉和〈莲池〉都在写林玉山先生八十年回顾展中一张巨幅的荷花写生。

在〈花之音〉中,她被这幅画吸引,因而请问林玉山先生,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画成的?

  老师说那个时他刚刚日本回到台湾,和年轻友人一起,两个人到嘉义附近的山里,在一处荷花池旁住了好几天

  老师又说:

‘那个时候,年纪轻,对任何事物都想一探究竟,我们听人说荷花刚开的时候最美,并且花开的时候有声音,所以两个人就在池旁和衣睡了一个晚上,天还没亮时就起来守着花开,等着听花开的声音。

  我从来不知道荷花开的时候有声音,老师那天真的声到了吗?

  ‘听到了。

是很轻,很细微的声音,但是可以听得到。

………’

  在〈莲池〉一文中,她采倒的铺陈方式,将时间拉到林玉山先生听荷花的昭和五年七月,逐字逐句慢慢述说一个发生在日据时代的故事,然后将场景拉回一九九一年的五月,也就是八十回顾展的会场。

她写到收藏这幅画作的张家,将这幅‘莲池’呵护得无微不至。

席慕蓉用她柔性的笔触记录下来巨幅荷花写生的来源及归处,同时也做了见证。

  是一场难得遇合!

  六十一年之后,一个初夏的正午,美术馆里的展览厅因为外面的炎炎烈日而显得格外清凉,艺术家和他的画作重新相遇。

  当年那个站在池边的年青画者如今发已如霜雪,目光却依旧清亮,依旧深藏着那对生命与美的渴望,从他笔下一笔一笔画出来的艺术品挂满在美术馆许多间展览厅的墙上,他必须要带领他的学生和观众一张一张地看过。

  但是,在转身之前,在离开‘莲池’那张画幅之前,白发的艺术家忽然停了一下,回首对那池莲荷再看了一眼,才微笑着转过身来带领着我们继续往前走过去了。

  老师,您是不是听见了什么声音?

  〈莲池〉是作者一九九六年的新作,相同的一段往事,在隔了将近七年,席慕蓉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再次呈现她心中的感动,若不是对荷花的深深爱恋,如何能够经历长时间而不遗忘!

  席慕蓉曾在《成长的痕迹·自序》中提及:

‘我是一个喜欢“回顾”的人’。

这也印证了她的作品中不时出现充满回顾的意味,除前所举〈莲池〉的例子外。

对于小时候父亲带她去玄武湖看荷花一事,也常常出在文中。

用不同的笔法,切入时间的前后,虽然是同一件事,因不同角度的写作方法,让人不容易觉得腻。

  玄武湖的黄昏,坐在父亲腿间,父亲双手划桨,

  小船从柳荫下出发,在长满了荷花荷叶的湖上静静地流动。

暮色使得一切都变得模糊和安静。

小手拿着一个饱满的莲蓬,在小小的胸怀中,人世间的幸福也正如莲蓬一样饱满、莲子一样清香。

  记忆里最早的荷,应该就是五岁时,父亲带我在玄武湖上泛舟时给时过我的那一个莲蓬了。

  父亲的怀抱是那样安全温暖,能够独占父亲的怀抱对于小小五岁的我一种忐忑的惊喜与骄傲,伴随着记忆而来的,还有湖上一片昏黄微微带着灰紫的暮色。

  席慕蓉对于‘花’的钟爱,显然成为她作品中一个鲜明的特点。

对她而言,花是她记忆中最重要的行,在每株花的背后有着不舍的情感。

而花也代表某件让席慕蓉动心的事情,或者一个深深记忆的人物。

这样的作品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自然是受人欢迎的。

  而海棠花就是属于年轻时母亲的花。

……而从没有过那样残酷的战争,从来没有过那样连年的颠沛流离,从来没有一个民族曾忍受过那样多的苦难,于是那一代的少女没有一个能实现她们的梦。

……要买下来的,不仅是那盆花,还有那盆花里的良辰美景,那盆花里古老而芬芳的故国,而我终于明白了我母亲的心。

  所有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

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

在每一朵花的后面,都有我珍惜的记忆。

  又是好多年过去了,……玫瑰仍在,而所有属于那个夏天的事物都会回来,我几乎还可以闻得到林中松针在太阳下发出的清香。

……

  在花前,我是个知足的人。

  

(二)搭配颜色的运用

  走进席慕蓉的花花世界,可以发觉她一贯的温暖笔调,同时为画家的她,在文中形容花的色彩,也较一般作家更为敏锐细腻,使得作品有更鲜活的感觉。

其意象的建构有大半是建筑在颜色的使用上,呈现给读者的文章,不再只是死板平面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立体画面。

  是那个似曾相识的山林,满山开着一种野花,长而直的花梗上缀着从紫红到浅红到纯白的串串风铃,衬着青绿的野草,和后面郁绿黑蓝的森森,是一幅又一幅人让人心醉的画面。

  整片草原一望无际,天地间除了苍空的蓝、云朵的白、青草的绿和远处丘陵上一些土石的黄以及几株杂树的灰绿之外。

  茶的底色上画着横枝的菊花。

枝干墨绿,花瓣原来应该是洁白的,却在画家笔下带着一层仿佛被时间慢慢染黄了的秋香色。

  秋日下年和父亲牵手走在波昂市郊,天气不错,路旁人家院子里的大树金灿的,白色的细秋千安静地垂挂在绿草地上。

  他说这话的时候,正是风和日丽的夏日正午,太阳光从翠绿层层的高枝上洒下来,森林中有着一层绿玉般的光影

  天好干净,是那种澄蓝,草好柔软,是那个种细密的绿。

穿着白色衬衫和灰色运动裤的男女同学散坐在树下,风吹过来,羊蹄甲粉紫色的小花瓣就轻轻柔柔地落了下来

  席慕蓉利用颜色搭配花卉的描写,将所要传达的抽象意念,明确且清晰的意象化。

使得读者在阅读席慕蓉的作品时,非常容易进入她所想表达的情绪之中,颜色的功劳实不可没。

  三写作技巧

  席慕蓉的写作笔法擅长运用重覆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现舒缓的音乐风格而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在句法的经营上,除了着重整体的效果外,也追求词藻的华美。

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浅白的诉说里,很容易看出她的真诚,具有冲型散文的特点。

  可能是同时身为诗人的关系,席慕蓉的散文会有意或无意的出现诗中才有的‘跳跃感’,将散文中所需的连接词省略,或使用字句的排列,将诗感融入散文之中,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在席慕蓉的作品中‘问句的使用’是一大特色,无论是在文中或文末出现,事实上,她想要表达出的可能是一种模糊、不确定的心态,她不仅在自问同时也在向读者发问。

尤其,当席慕蓉在使用问句时,通常不会只使用一次,常常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覆运用,连接而下,营造出一股沉重的气氛将全文笼罩。

  当年他们曾经向怎样的一个女子挥手作别?

在雪白的苹果花下,或者在浮动着清香的山坡上,他们挥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样一挥手就是三十多年的空白?

  我也正一层一层地将我自己剥开,想知道,到底那一层才是真正的我呢?

是那个快快乐乐的作着妻子,做着母亲的妇人吗?

还是那个谨谨慎慎地做着学生,做着老师的女子呢?

  是那个在画室一笔一笔画着油画的妇人吗?

还是那个在灯下一个字一个字地记着日记的女子呢?

  是那个在暮色里,手抱着一束百合,会无端落泪如雨的妇人吗?

还是那一个独自骑着车,在迂回的山路上,微笑地追着月亮走的女子呢?

  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到底那一个我才是真正的我呢?

而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与珍惜,又有谁能真正的明白?

谁肯真正的相信呢?

  六十年的时间在往前进行的时候真是一笔一笔,一幅一幅,一日又一日慢慢累积而成的,为什么在回顾之时却如急流奔驰而过?

  老师站在画前心里想的是什么呢?

  难道,这就是年少时的我所不能了解的人生吗?

  那个无忧无虑、理直气壮的小野马到那里去了呢?

  我能不能有足够的智慧来越过眼前的困境?

能不能重新回到那片宽广宁静的天空?

能不能重新拥有那跑沙跑雪的独嘶心情?

还有,我那极为珍惜的,在创作上独来独往的生命?

  在静夜的灯下,我轻声的问我自己,能还不能?

  不断地自问,也让读者有自问的机会,席慕蓉并没有也不愿意将答案诉诸于文字,因为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人、相异的时空环境都有可能出现不一样的答案,她总是留了一些余地,使读者有想像、反思的空间。

所以,席慕蓉的文章是言有尽时,意无穷际的。

  四、结语

  席慕蓉是抒情的,而作品中所运用的技巧更是表达出此一讯息,重覆的句型、问句的使用,文中充满跳跃感,在不经意中仍有奇句,文体虽是散文,但诗的意味浓厚,这也是席慕蓉散文之作异于其它散文作家的。

  ‘花’对于席慕蓉而言,不单单只花而已,而是已经被拟人化再出现作品之中,当它只是个静物时,殊不知其实他是个旁观者,当席慕蓉画它时、写它时,它像是她的知心好友,也从它身上得到回应‘看花不是花’应该是席慕蓉的另类特色。

  【主要著作】

  《七里香》()、《无怨的青春》(诗歌)、《时光九篇》(诗歌)、《边缘光影》(诗歌)、《迷途诗册》(诗歌)、《我折叠着我的爱》(诗歌)、《三弦》(小品)、《有一首歌》(散文)、《同心集》(散文)、《写给幸福》(散文)、《江山有待》(散文)、《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摄影+文字),《贝壳》选入初中课本

  七里香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无怨的青春

  在年青的时候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她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麽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暇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

  也要好好地说一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著感谢

  感谢她给了你一份记意

  长大了之后你才会知道

  在然回首的一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晚月

  野风

  就这样地俯首道别吧

  世间哪有什麽真能回头的

  河流呢

  就如那秋日的草原相约著

  一起枯黄萎去

  我们也来相约吧

  相约著要把彼此忘记

  只有那野风总是不肯停止

  总是惶急地在林中

  在山道旁在陌生的街角

  在我斑驳的心中扫过

  扫过啊那些纷纷飘落的

  如秋叶般的记忆

  接友人书

  那负了的

  岂仅是迟迟的春日

  那忘记了的

  又岂仅是你我的面容

  那奔腾著向眼前涌来的

  是尘封的日尘封的夜

  尘封的华年和秋草

  那低首敛眉徐徐退去的

  是无声的歌

  无字的诗稿

  暮色

  在一个年轻的夜里

  听过一首歌

  轻怜缠绵

  如山风拂过百合

  再渴望时

  却声息寂灭

  不见来踪一无来处

  空留那月光浸人肌肤

  而在二十年后的一个黄昏里

  有什麽与那一夜相似

  竟而使那旋律翩然来临

  山鸣鼓应直逼我心

  回顾所来径啊

  苍苍横著的翠微

  这半生的坎坷啊

  在暮色中

  竟化为甜蜜的热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