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073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docx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

 

舟山市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培训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

理论及实践讲义

 

舟山市环境保护局

二〇〇九年八月

 

主要内容:

一、日本公害防止管理员制度简介

二、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的法律依据

四、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制度框架

五、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前期工作回顾

六、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施计划

 

一、日本公害防治管理员制度简介

日本公害防止管理员制度的历史作用:

1、在法律上明确了企业法人的环境保护责任。

2、公害防止管理体系在指定企业普遍建立,企业环境管理得到加强。

目前日本已经在22000多家企业建立公害防止组织机构,这些组织机构对于严格实施环境污染标准,改善企业环境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国家考试制度的实行,培养了一批掌握了公害防治技术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专业技术人才,截止2002年末,日本累计有48万多人通过了各级考试,现在仍每年约有25000人参加全国考试,月3000人参加取得资格证书的讲座。

4、提高了业主的环境意识,把环境管理纳入到企业经营理念。

二、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当前严峻的环境压力和污染减排形势的必然要求

1、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1)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

(2)全国环境问题呈现出结构型、复合型和压缩型的特点,不仅表现为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而且污染类型日趋复杂;不仅常规污染问题严重,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问题也日趋严重。

(3)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

(5)2006年,全国SO2排放量达2594.4万吨(环境容量1200万吨),COD排放量达1431.3万吨(环境容量800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1.8%和1.2%。

与2005年增幅相比,2006年SO2和COD排放量增幅分别回落了11.3和4.4个百分点。

(6)2007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6年下降3.14%和4.66%,第一次出现了“拐点”,实现双下降。

2、严峻的污染减排形势

“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0%。

二氧化硫要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净削减254万吨;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净削减141万吨。

约束性指标。

3、污染减排意义深远但任务艰巨

(1)节能减排是中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中国政府和国家环境意志的体现。

(2)污染减排是中国“十一五”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

(3)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的承诺,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的承诺,各级政府向人大及其人民的承诺。

4、本质上是综合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

经济-能源-资源-环境关系。

到2010年完成两个10%减排任务:

(1)二氧化硫要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净削减254万吨;

(2)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净削减141万吨。

(3)五年平均下来,每年几十万吨,这只是一个静态的减排,是在经济零增长情况下的减排。

全国二氧化硫新增量预测

GDP预期增长率

SO2新增量

(万吨)

SO2总削减量

(万吨)

与2005年相比

削减比例

7.5%

187

490

19.22%

9%

292

595

23.34%

10%

370

673

26.40%

全国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测

GDP预期增长率

COD新增量

(万吨)

COD总削减量

(万吨)

与2005年相比

削减比例

7.5%

310

451

31.90%

9%

380

521

36.85%

10%

430

571

40.38%

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和COD分别增长1.5%和1.0%,不降反增;

2007年,全国二氧化硫和COD与去年相比下降4.66%和3.14%,与2005年相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3.18%和2.18%,首次实现双下降。

距离完成两个10%的目标,化学需氧量还差7.82%,二氧化硫还差6.82%。

这都要靠后三年来完成,全国减排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主要问题:

(1)治污资金不落实可能导致“十五”减排目标落空

(2)真正用于污染治理的环保投资偏小

(3)约束污染减排的经济政策没有到位

(4)减排工程建设进度滞后质量堪忧

(5)部分行业减排的难度大

(6)减排技术上的瓶颈

1、从发生的环境事件看,群众的环境权益受到损害。

(1)近年来一系列重特大环境突发事件频发。

警示我们:

我国已经步入环境事件高发期,并呈现复杂性、突发性、难以预见性等特性。

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都历过突发性环境事件高发期,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后,正在进入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时期。

(2)2007年,环境保护部接报并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80多起,环保部派出工作组赴现场进行督查督办。

2007年4月,太湖蓝藻持续暴发,严重影响了无锡上百万群众的正常生活。

巢湖、滇池、三峡库区支流等流域也不同程度地出现水藻,进一步大规模暴发的隐患仍然存在。

2、从群众的要求看,改善环境质量的愿望日益强烈。

(1)2007年,环保总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000多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8%。

(2)环境问题已成国际国内社会的热点问题。

去年国内有关非政府组织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的居民做过调查,环境保护在这些城市里已成为最受关注的国内社会热点问题之一。

(3)新华网就全国“两会”开展大型专题调查,超过90%的网民认为环境保护工作极其紧迫,刻不容缓。

(二)促进企业环境守法和承担社会环境责任的客观要求。

1、企业环境责任缺失问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某个地区、某个行业的问题,而是多数企业都面临的问题。

2、中小企业污染反弹仍屡禁不止。

3、重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不容乐观。

4、区域性连片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5、强化执法和引导守法是促进企业改善环境行为的两个重要手段,同等重要,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企业社会责任

1、世界银行定义企业社会责任为:

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

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是指企业不能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

这种社会利益方有雇员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中小竞争者利益、当地社会利益、环境利益、社会弱者利益及整个社会利益等,主要内容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

企业社会环境责任

1、企业环境责任属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是指企业在谋求自身及股东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应当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义务,应当对政府代表的环境公共利益负一定的责任。

2、企业环境责任包括企业环境道德责任和企业环境法律责任。

3、企业环境道德责任的核心理念是生态伦理。

4、企业环境法律责任是指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证明:

必须同步强化环境执法和引导企业自主守法。

(三)社会转型期、工作转型期特征的内在要求。

1、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2、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环境监督员制度是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改进传统简单行政命令方式的重要措施。

积极、科学的服务取得了企业的信任,客观上也缓解环保执法中与企业的紧张关系。

3、企业环境管理现有基础。

(1)原环保总局已组织专家开展了多年理论研究;

(2)原环保总局在5个试点城市进行试点工作;

(3)我国工业企业具有一定的环保管理体制基础。

三、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四条:

“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环境统计管理办法》、《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等有关设立环境管理机构、配备负责环境管理的人员、健全的企业内部环境管理规章制度的要求。

3、《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第二十条完善环境管理体制中提出:

“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

国家加强对地方环保工作的指导、支持和监督,健全区域环境督查派出机构,协调跨省域环境保护,督促检查突出的环境问题。

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监督下一级人民政府的环保工作和重点单位的环境行为,并建立相应的环保监管机制。

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所辖范围有关的环境问题。

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行职业资格管理。

4、《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要求“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落实目标责任,强化管理措施,自觉节能减排”和“扩大国家重点监控污染企业实行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

5、《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07]37号)要求“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施职业资格管理”。

6、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期间达成的中日关于环境资源领域合作的联合声明,要求“推进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

7、2007年12月中日两国政府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关于推动环境能源领域合作的联合公报》第十二条对加强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合作提出要求。

四、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框架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是借鉴日本上世纪70年代初为有效遏制其工业污染而实施的“公害防治管理员制度”经验而开展的,这项制度从企业生产源头着手,将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延伸到生产的全部过程,在有效防治生产污染的同时,全面推进了企业生产工艺革新与技术进步,从而解决工业高速发展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一)定义内涵

1、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是一项具有科学性、严谨性的基础环境管理制度,是指在特定企业设置负责环境保护的企业环境管理总负责人和具有掌握环境基本法律和污染控制基本技术的企业环境监督员,规范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通过建立企业环境管理组织架构和规范企业环境管理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环境管理水平,推动企业主动承担环境保护社会责任。

2、其核心是完善一个体系(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体系)、塑造一支队伍(企业环境管理监督人员)、建立一项机制(企业环境管理监督人员与环保部门间的登记报告制度)、规范两套制度、(企业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制度和内部环境管理制度)、加强三图宣传(污染源分布图、污染物处理流程图、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体系图)。

3、其实质是增强企业环境“自律”能力,发挥企业在微观环境管理中的主动作用,推进履行社会环境责任。

4、其创新点是提出并丰富了“服务、守法”概念,这是对环境执法监督的必要的和重要的补充。

(二)制度定位

1、基础环境管理制度。

2、为企业自身服务:

提升企业自主环境守法能力与水平。

企业环境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要象抓产品质量管理、营销管理一样来抓企业的环境管理,主要是企业的事情,我们只是帮助企业来建立健全这个制度、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

3、为宏观环境管理服务:

企业自身微观环境管理体制与机制也是国家宏观环境管理体制与机制的主要方面。

4、为社会服务:

企业自身环境管理能力水平高低是影响总体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

(三)术语解释

1、特定企业:

是指一定生产规模或特定行业的生产企业。

特定企业的划分主要根据是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或特定污染物种类,如有毒有害物质。

此次深化试点工作的特定企业主要是指:

已开展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的企业,以及我市环保部门认为有必要纳入试点范围的企业(如09年市重点监控企业),争取到2010年重点污染源企业基本全面试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

2、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人员:

包括企业环境管理总负责人和企业环境监督员。

3、企业环境管理总负责人和企业环境监督员不属于企业行政管理职务。

4、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人员实行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并将逐步实施职业资格管理。

5、企业环境管理总负责人:

指在企业内全面负责环境管理工作,对企业环境监督员进行指导、监督,承担企业环境行为法律责任的企业厂长或负责环境管理的副厂长,或者其他同等级别,并取得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的企业主要负责人。

6、企业环境监督员:

在企业环境管理总负责人的领导下,具体负责企业的污染防治、监督、检查等环境管理工作,承担其工作范围内的法律责任,并取得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的企业环境管理人员。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企业环境监督员分为水污染类企业环境监督员、大气污染类企业环境监督员和固废类企业环境监督员等类别。

(四)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框架

1、完善一个体系:

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体系,设立环境管理机构,明确企业环境管理总负责人和企业环境监督员;

2、打造一支队伍:

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队伍,组织有关企业参加由环境保护部统一组织的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3、建立一项机制:

环保部门和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人员间的登记报告机制;

4、规范两套制度:

企业环境管理档案管理制度和内部环境管理制度;

5、加强三图宣传:

污染源分布图、污染物处理流程图、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体系图;(企业环境管理总监和环境监督员工作职责)。

1、完善一个体系:

建立企业环境管理组织架构。

(1)指导有关企业建立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体系,设立环境管理机构,明确企业环境管理总负责人和企业环境监督员。

(2)企业环境管理总负责人5项职责

(3)企业环境监督员10项职责

(4)企业环境监督员应承担的技术性事项21项职责(废气6、废水6、固废9)

(5)企业环境管理部门5项职责

企业环境管理总负责人5项职责:

(1)全面负责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

(2)负责监督、指导企业环境监督员的工作,审核企业环境报告和环境信息等;

(3)负责组织制定并组织实施企业污染减排计划,落实削减目标;

(4)负责组织制定并组织实施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制度;

(5)负责建立并组织实施企业环境突发事故应急制度。

企业环境监督员10项职责:

(1)负责制定并监督实施企业的环保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

(2)负责企业污染减排计划实施和工作技术支持,协助污染减排核查工作;

(3)协助组织编制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及“三同时”计划,并予以督促实施;

(4)负责检查企业产生污染的生产设施、污染防治设施及存在环境安全隐患设施的运转情况,监督各环保操作岗位的工作;

(5)负责检查并掌握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6)负责向环保部门报告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削减工程进展情况以及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实现情况,报告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接受环保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并配合环保部门监督检查;

(7)协助开展清洁生产、节能节水等工作;

(8)组织编写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对企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及时向环保部门汇报,并进行处理;

(9)负责环境统计工作;

(10)负责组织对企业职工的环保知识培训。

企业环境管理部门5项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环保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主动了解熟悉国家和省、市及行业环保法律法规与政策标准,负责组织本企业环保工作的管理、监督和监测任务;

(2)负责组织实施企业环保规划、污染减排规划、应急方案,编制年度环保工作总结报告;

(3)监督检查企业“三废”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参加新建、扩建和改造项目方案的研究和审查工作,参加项目环保设施的竣工验收,提出环保意见和要求;

(4)组织企业内部环境监测,掌握原始记录,建立环保设施运行台帐,做好环保资料归档和统计工作,及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5)组织企业员工进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考核,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2、打造一支队伍:

提高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人员素质。

对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人员具备知识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即要求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熟悉即要求能够理解并简单应用,了解即要求具有企业环境管理相关的广泛知识。

企业环境管理总负责人要求具备知识:

(1)了解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

(2)了解环境保护基础知识;

(3)了解一般环境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技术;

(4)了解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技术和相关知识。

企业环境监督员要求具备知识:

(1)掌握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

(2)掌握环境保护基础知识;

(3)掌握污染防治理论和技术;

(4)熟悉污染物测定和分析技术;

(5)掌握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技术和相关知识等;

(6)掌握本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设施的基本情况。

3、建立一项机制:

规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人员。

(1)登记备案制度:

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人员实行登记备案管理制度。

填写登记申请表,由县级以上环保部门环境监察机构对符合条件申请人,根据级别和专业分别登记,登记类别分为:

企业环境管理总负责人和企业环境监督员。

获得培训合格证书者须在3个月内办理登记。

(2)报告制度:

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人员实行报告制度,加强与环保部门沟通。

每季度向市级以上环保部门环境监察机构报告有关情况。

4、规范两项制度:

建立健全企业环境管理台帐和资料。

(1)环评、三同时资料;

(2)污染治理设施运转及监测台账;共17项。

以上企业环境管理档案要求分类分年度装订,资料台帐完善整齐,装订规范,排污许可证齐全,监测记录连续完整,指标符合环境管理要求,能反映企业在环境方面的全面情况。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制度

(1)企业环境规划与计划;

(2)企业污染减排计划;

(3)企业环境综合管理制度,包括企业各部门环境职责分工、环境报告制度、环境监测制度、尾矿库或渣场环境管理制度、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制度、环境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等;

(4)企业环境保护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制度,包括企业环境保护设施设备操作规程、交接班制度、台帐制度、环境保护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等;

(5)企业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包括环境保护设施设备运转巡查制度等;

(6)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制度,包括环境风险管理、环境应急报告、综合环境应急预案和有关专项预案等;

(7)企业环境监督员管理制度,包括企业环境总监和企业环境监督员工作职责、工作规范等。

以上制度应作为企业基本环境管理制度,以企业内部文件形式下发到各车间、部门;纳入环境保护管理档案;在企业内公示、张贴;在日常生产中贯彻落实到位。

5、加强三图宣传:

指导有关企业在醒目位置放置三图

(1)污染源分布图

(2)污染物处理流程图

(3)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体系图

其他要求:

(1)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律法规、环境标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做到企业主要领导熟记本企业应执行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名称、污染减排目标任务;车间、部门领导熟记环境保护目标任务;操作人员熟记岗位职责和操作规范。

(2)在企业内部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各生产线应有标示牌图示生产工艺过程、产生污染环节、主要污染物名称及单位产品产污量、污染物处理方法和污染物排放去向。

(3)探索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与其他制度的衔接。

重点探索与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清洁生产示范、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上市环保核查、限期治理、停产整治等环境管理制度或环保工作相衔接的方法。

五、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前期工作回顾

1.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简介

1、第一批试点(地区试点):

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在江苏省镇江市、吉林省长春市和通化市、贵州省贵阳市和重庆市等5个城市的28家企业开展试点工作。

2、第二批试点(行业试点):

2006年,结合污染减排工作,贯彻落实“气五条”和“水六条”,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国家电监会在300多家大型电力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重点行业)开展试点工作,原国家环保总局在100多家大型造纸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重点行业)开展试点工作。

3、第三批试点(深化试点):

2008年,将试点范围扩大到6000多家国家重点监控污染企业。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是一项新的探索

1、试点工作逐步深入:

先后经过制度研究、地区试点、行业试点等阶段,进入了当前的深化试点阶段。

2、试点范围逐步扩大:

由第一批的几十家,第二批的几百家,进入了当前的六七千家范围。

3、试行制度逐步规范:

出台《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指南》(暂行)。

4、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0多家造纸、电力企业,100多个省、市、县环保部门参与了试点工作。

其中,我省绍兴、嘉兴等一批城市也主动扩大试点范围。

2、试点工作成效

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各有关单位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成效明显,为更大范围地推广该制度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突出表现在:

(1)是建立健全了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机构;

(2)是制定和完善了更加科学完善的企业环境计划、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标准及办法规定、环境应急预案、环境责任体系等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制度;

(3)是建立健全了登记制度、报告制度和考核制度等环保部门与企业间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4)是将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作为推进企业自律、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对促进企业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推进污染减排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3、制度研究和职业资格管理前期准备工作进展情况

组织有关高校、研究院所、企业集团、行业协会、地方环保部门等有关单位先后召开了10多次专题研讨会,6期培训研讨班,下发了400多份调查问卷,在调研和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完成了制度框架研究及职业资格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

(1)组织制度实施的前期政策技术准备工作。

(2)组织规范化培训前期准备工作。

(3)组织开展职业资格管理可行性研究。

4、下一步,国家层面的努力方向

(1)制订规范性文件

一是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可行性报告;

二是编写课程草案及培训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题库;

三是有关配套法规或部门规章草案;

(2)实行职业资格化管理。

争取人事部组织实施职业资格化管理,作为建设项目准入前置条件。

5、2008年我市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开展情况

(1)6月,转发省环保局《关于在重点污染源推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浙环函〔2008〕136号)上报2008年企业环境管理总监和环境监督员名单。

(2)确定我市20家企业参与试点工作,其中,电力行业2家,污水处理企业2家,船舶修造类企业4家,水产类企业3家,涉危(化工、石油、医药、仪表)类企业7家,纺织印染类企业2家。

(3)7月,参加省局组织的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现场会;8月,20家企业参加了省局业务培训,实行持证上岗;9月,发文公布我市试点企业环境管理总监和第一批环境监督员名单。

(4)9月,召开3次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座谈会。

(5)试点,20家试点企业报送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进度表和环保工作月报。

(6)12月,组织验收,17家企业通过验收;09年2月3家企业通过验收。

六、省(市)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施计划

20家企业试点主要工作:

船舶类4家、水产类8家、污水处理类3家、化工类3家、酒油类2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