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普高校招统考历史真题水陆交通的变迁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1132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年普高校招统考历史真题水陆交通的变迁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十年普高校招统考历史真题水陆交通的变迁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十年普高校招统考历史真题水陆交通的变迁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十年普高校招统考历史真题水陆交通的变迁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十年普高校招统考历史真题水陆交通的变迁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十年普高校招统考历史真题水陆交通的变迁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十年普高校招统考历史真题水陆交通的变迁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十年普高校招统考历史真题水陆交通的变迁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十年普高校招统考历史真题水陆交通的变迁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年普高校招统考历史真题水陆交通的变迁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解析版.docx

《十年普高校招统考历史真题水陆交通的变迁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年普高校招统考历史真题水陆交通的变迁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解析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年普高校招统考历史真题水陆交通的变迁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解析版.docx

十年普高校招统考历史真题水陆交通的变迁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解析版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1.(2020.1·浙江高考·20)英国女演员弗朗丝•金伯尔对幼年(1830年)搭乘的一种新式交通工具,曾有如下描述:

“现在我们以它的最高速度——每小时30英里(48公里)——出发,它比鸟的飞翔速度还要快。

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

”据此判断,这种新式交通工具是

A.帆船B.蒸汽机车C.飞机D.汽车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830年可以推知这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因此答案C飞机和答案D汽车都可以排除,因为飞机和汽车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就。

答案A不是一种新式的交通工具,因此排除。

1830年搭乘的一种新式交通工具,可以推知就是答案B蒸汽机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就。

2.(2020.7·浙江高考·10)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

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

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

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答案】B

【解析】根据“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可知,这里描述的铁轮小车是自行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行车在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B正确;“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说明其依靠的是人力而非机械牵引,排除A;题干中骑乘自行车的是西方人,因此其不能作为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的标志,排除C;自行车的出现主要是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并未造成人们生活方式根本性变化,D夸大了自行车的影响,排除。

3.(2020·浙江卷)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

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

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

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答案】B

【解析】根据“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可知,这里描述的铁轮小车是自行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行车在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B正确;“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说明其依靠的是人力而非机械牵引,排除A;题干中骑乘自行车的是西方人,因此其不能作为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的标志,排除C;自行车的出现主要是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并未造成人们生活方式根本性变化,D夸大了自行车的影响,排除。

4.(2019·江苏高考·8)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

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

“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

”车夫操吴侬软语道:

“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

”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  )

A.1840—1894年B.1895—1911年C.1912—1945年D.1946—1949年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当时上海出现了日本驻中国大使馆,有日本人的活动,再根据“我国的大国民”可知该车夫的民主、民族意识增强,所以这种情况应该出现在辛亥革命以后,故选C项;根据“大国民”可判断应该是清政府被推翻以后,AB项都是清政府被推翻以前,故排除;1946年抗日战争已经胜利,日本战败,上海不再有材料中类似日本人的活动,故排除D项。

5.(2018·江苏高考·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

右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

该年画(  )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答案】D

【解析】《海上第一名园》明显是写实的风俗画,不是以形求神的文人画,故A项错误;清末追求时尚还未成为国民共识,故B项错误;由图中的路灯和电线可知,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最新的交通工具是汽车,而年画中并没有,故C项错误;年画中张园建筑风格偏向西化,与传统风格合为一体,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场景,有马车、有人力车,有礼帽、马褂、路灯、电线等,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故D项正确。

6.(2018.11·浙江高考·15)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下图所示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有(  )

A.③B.①②C.①③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①②③分别为自行车、黄包车、汽车。

这些都是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内容,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

7.(2017·天津高考·6)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

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

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

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

据题干“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

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

”可知是火车的出现使得英国立法决定全国的时间标准,所以人们生活就不在根据自然条件而是根据人为条件来进行,从而受制于于国家同一规定的格林尼治时间,排除A、C、D;故本题选B项。

8.(2012·山东高考基能·43)“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中的“河”是指(  )

A.黄河B.大运河C.淮河D.渭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这首诗是后人对隋代

开凿的大运河的辩证评价,更主要的看到了大运河开凿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9.(2020·江苏高考·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京滨铁路是日本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日本铁路之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9世纪60年代末,修建铁路已经成为日本朝野的共识。

1869年,明治政府经过反复权衡,采纳英国工程师布兰顿的意见,决定优先修建从东京到横滨的铁路。

这主要是考虑到京滨两地之间地势平坦,距离长短适宜,商贾甚多,交通繁忙,铺设铁路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京滨铁路于1872年全线竣工。

明治天皇和政府主要官员参加了铁路开通仪式。

铁路建成后,在京滨地区从事商业活动和公务活动的人,绝大部分乘坐火车。

报刊杂志竞相报道火车的神奇,不再视火车为“奇技淫巧”。

“洋货”“洋风”“洋俗”也以铁路为媒介迅速流行开采东京也吹拂洋化之风,铁路和时髦的银座街区同被视为“文明开化”的象征。

日本铁路事业的发展由此呈不可逆转之势。

——摘编自祝曙光《铁路与日本近代化》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滨铁路得以建成的原因。

(5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建京滨铁路对日本的影响。

(5分)

【答案】

(1)原因:

明治政府的推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铁路优越性被广泛认同;京滨之间易于修建铁路;预期经济效益高(人员往来密切)。

(2)影响:

推动铁路(交通)事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人员流动;推动文明开化(改变思想观念);成为日本近代化的示范。

【解析】

(1)原因:

根据“明治政府经过反复权衡,采纳英国工程师布兰顿的意见,决定优先修建从东京到横滨的铁路”可得出明治政府的推动;根据“采纳英国工程师布兰顿的意见”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根据“修建铁路已经成为日本朝野的共识”得出铁路优越性被广泛认同;根据“这主要是考虑到京滨两地之间地势平坦,距离长短适宜”得出京滨之间易于修建铁路;根据“商贾甚多,交通繁忙,铺设铁路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得出预期经济效益高(人员往来密切)。

(2)影响:

根据“铁路建成后,在京滨地区从事商业活动和公务活动的人,绝大部分乘坐火车”并结合所学可从推动交通事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人员流动、推动文明开化(改变思想观念)、对日本近代化示范作用等角度概括。

10.(2018.4·浙江高考·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

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

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

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

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

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铁路修建达到高潮。

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

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

19世纪晚期,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运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

——据(美)诺曼・里奇《现代欧洲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欧洲的铁路建设对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

(4分)

【答案】

(1)原因:

工业革命的开展,运送物资提出了需要;蒸汽机车发明与使用;运输生产成本低;政府颁布各项政策予以支持。

(2)意义:

大幅度提升商贸数量和流通速度;有助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密切联系;拓宽市场;助推世界一体化进程。

【解析】

(1)原因:

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

由材料一中的“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可以得出运送物资的需要;由“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再结合所学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在交通运输上的运用的相关知识可知,蒸汽机车发明与使用也是其原因;由“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可得出生产成本低;由“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可得出政府支持。

(2)意义:

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

由材料二中的“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等信息可以得出,铁路建设大幅度提升商贸数量和流通速度,而且有助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密切联系;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铁路建设的发展对于拓宽市场和助推世界一体化进程也有积极影响。

11.(2017·北京高考·41)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

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现了成捆堆叠的唐宋时期的瓷器。

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

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来的象牙和犀牛角进行切割)、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

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

(2)结合所学,概述海上丝绸之路对唐宋社会经济的影响。

(6分)

【答案】影响:

海外贸易地域广阔,商品品种丰富,交易规模扩大;促进了以制瓷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的繁荣;广州作为海上丝路的重要港口,出现了新兴行业和外国人居住的“蕃坊”,成为国际都市。

【解析】根据材料中“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

”“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现了成捆堆叠的唐宋时期的瓷器。

”得出是海外贸易地域广阔,商品品种丰富,交易规模扩大,根据材料中可以看出主要是瓷器,因此有利于制瓷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中“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得出促进了广州的发展。

12.(2015·北京高考·40)(24分)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

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据,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

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