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恩施旅游业发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1203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恩施旅游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谈恩施旅游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谈恩施旅游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浅谈恩施旅游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浅谈恩施旅游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浅谈恩施旅游业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浅谈恩施旅游业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浅谈恩施旅游业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浅谈恩施旅游业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浅谈恩施旅游业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浅谈恩施旅游业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浅谈恩施旅游业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浅谈恩施旅游业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浅谈恩施旅游业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浅谈恩施旅游业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浅谈恩施旅游业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恩施旅游业发展.docx

《浅谈恩施旅游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恩施旅游业发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恩施旅游业发展.docx

浅谈恩施旅游业发展

寒假社会实践论文

 

题目浅谈恩施的旅游业发展

 

姓名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日期2012年2月8日

摘要

通过对恩施州旅游业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调查分析,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根据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找出恩施州旅游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并对恩施州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恩施州旅游业旅游交通恩施经济

恩施州旅游业发展历程

在20世纪80年代,恩施的旅游业才开始起步。

按照”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全州现有国家质量等级旅游景区10家,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家。

同时神农溪、腾龙洞已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

恩施大峡谷和坪坝营也相继对外营业。

恩施市、利川市开始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增强。

现今全州有星级饭店33家。

其中4星级4家:

旅行社34家。

其中有2家国际旅行社。

另外取得国家导游资格的386人。

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7.5万人。

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巴东已发展成湖北首批旅游强县。

如今巴东县旅游局下设风景管理处,管辖8个自然景区、12个旅游企业,资产规模3.8亿元。

近年来,巴东县紧紧围绕神农溪这一极具特色的品牌,先后自筹和争取国家扶持资金。

修通旅游公路和景区公路102公里。

修建、复建两个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新建6个旅游专用码头,打造212艘环保游船,改造餐馆、住宿条件。

使神农溪这一国际景区的旅游接待有了质的飞跃。

另外全州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绩:

神农溪、腾龙洞、梭步垭石林、清江闯滩、坪坝营、鹤峰满山红烈士陵园等一批景区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已产生了一定影响。

现在恩施州旅游产业已具雏形.这对恩施人民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为恩施旅游产业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5】。

政府和旅游业工作者观念的转变

随着近几年整个恩施地区旅游收入的迅速增长。

人们开始转变观念,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加快推进”产业兴州”的重点产业来抓。

确立了旅游业在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深化了对”绿色繁荣、特色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更大程度地调动了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旅游经济水平得以提升。

2007~2010年恩施州接待人数及收入统计表

年份

全年接待游客(人次)

旅游收入合计(万元)

2007

2008

2009

2010

4254409

4668415

6635900

10624980

40755.86

55885.13

89800.00

500000.00

从表中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当地经济繁荣的深远意义。

2010年,全州旅游收人逐年大幅上升。

由于各县市看到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因此纷纷制定出台了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发展旅游的目标。

恩施市将现代工业、特色板块农业和旅游业作为该市三大支柱产业重点支持发展。

加快旅游资源整合,调整旅游发展工作布局,加大旅游项目的开发及营销力度,全市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的旅游格局初步形成。

人们开始把旅游当成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思想意识的改变对今后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研究的意义

一、有利于加快州内经济发展。

旅游业是一项复合产业,它的关联性是很强的。

恩施州位于湖北鄂西地区,现阶段与全省其他地区相比,发展差距比较明显,为了促进恩施州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圈”有利于加强鄂西地区地区间横向联合,带动区域之间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形成推进鄂西地区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这对恩施州内经济的发展犹如久旱的大地迎来了一场及时雨,恩施州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了。

二、促进人们对恩施民俗风情文化的了解。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旅游者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很多以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文化渐渐被人们了解和熟悉。

通过开发恩施州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以提高旅游开发的层次和水平,进而向游客展示恩施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文化内涵。

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一)恩施州饭店业发展现状

起步较晚,但增长速度较快,20世纪80年代以来,恩施州的饭店业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也慢慢发展起来。

进入21世纪,恩施市的饭店业逐渐形成规模,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加强。

恩施州饭店数量和规模逐渐增长。

左图为近年来恩施州星级酒店增长柱状图。

市场需求旺盛,前景辽阔。

依托于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底蕴,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这无疑给恩施州增加了大量客源,促进饭店消费。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及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恩施州的经济逐渐增长。

这更给恩施州饭店业的发展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

规则缺乏导致发展无序。

目前,饭店业最权威的标准是国家旅游局颁布的《中国旅游饭店星级评定与划分》,该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恩施星级饭店共33家,占整个住宿不到一成。

星级标准的制定和产生本身就是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

而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饭店市场已今非昔比。

大众化观光,商务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促使饭店业高速发展,饭店形式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趋势,原有的标准显然不能适应整个饭店业,这一行业现状自然就造成了90%的饭店企业缺乏专业化、规范化的标准予以约束,反映到现实中自然就出现了管理水平良莠不齐、恶性竞争、个别饭店藏污纳垢等现象。

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凭借租凭的简易楼房,稍加粉刷即可开门营业,这为日后的经营和消费者的消费埋下了质量和安全的隐患。

(二)恩施州旅行社发展现状

截止2010年为止,恩施共有旅行社4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6】。

创新产品开发的欠缺一直是困扰恩施州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恩施州旅游线路不少,但是精品线路少。

而对于其中那些实力较弱的中小旅行社来讲,更乐于充当市场跟随者而不是市场领导者的角色,更舍不得投资开发新产品,大家互相“克隆”别人的旅游线路,一旦发现备受欢迎的旅游线路,许多旅行社都会争相模仿,在各自的领域内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产品没特色,只能在价格上做文章,而价格战的结果只会是多败俱伤【7】。

久而久之,形成了旅游线路单一、老化的普遍情况,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同时也滋长了旅游市场中的许多不规范行为,恶性竞争加剧,消费陷阱、导游服务打折扣等将会严重影响旅游接待地产品的形象。

(三)对恩施旅游业发展的制约

恩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层出不穷,可开发的旅游资源景点很多,但是,由于旅游交通发展落后,目前有大量的旅游资源还“养在深闺无人知”,处在原始未开发的状态。

现已开发的旅游景点不多,开发率很低,而且那些已经开发的景点也由于交通原因,开发程度较低,仍处于开发的初始阶段。

旅游产业的形成,有赖于交通运输业、旅馆、饮食业、商业以及文化艺术等行业的支撑。

要把旅游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首要的是加快旅游交通的发展,便利的交通,是旅游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闭塞的交通,则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发育成长,也限制了旅游脱贫致富。

由于恩施旅游交通滞后,还影响了州内外的联动开发。

不少游客因交通问题只好抱撼而归,致使恩施州很多的旅游景点、宾馆长期闲置,人财物没能充分利用。

同样,恩施州旅游交通与其他县市没有形成良好的网络,这样很难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产业,从而影响旅游效益。

如位于利川的腾龙洞,由于宜万铁路的开通,交通相对便利,旅游者可进入性较大。

在旅游旺季,旅游者日流量可达5000多人,旅游产业很快成为了利川当地财政收入和当地居民的一大收入来源。

而交通不便的地方,旅游业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

由于交通不便和其它原因,还有很多人对恩施州的旅游资源、旅游风景区知之甚少。

如恩施坪坝营、水布娅等景区,不如腾龙洞、恩施大峡谷知名度高。

一方面,恩施州公路特别是几个市外的其它地区公路较差,山高路远,费时劳累,吸引不了省外游客到那里旅游,许多省外外游客即使飞到恩施,也不愿下地区游览美景。

另一方面,落后的飞行交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恩施州旅游业的拓展。

从整体上看,恩施的旅游交通还不是很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恩施旅游业的发展。

恩施州旅游地图

(四)恩施州旅游业与恩施经济

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显示:

一个社会的产业结构无论从劳动人口比重还是从国民收入比率来看,均有从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进而向第三次产业推移之势。

恩施市产业结构也按这一规律发展着,并呈现出第一产业逐步下降,第二产业在波动中上升,第三产业快速上升的特点。

每五年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统计表(1985~2010)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48.8%

48%

36.4%

34.3%

32.6%

30.6%

25.4%

23.6%

33.9%

31.1%

24.9%

24.7%

25.8%

28.4%

29.7%

34.6%

42.5%

44.7%

恩施产业结构柱状分析图(1985~2010)

由图表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在恩施州产业结构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其所占的分量更是举重若轻。

恩施旅游业有一个天然的地域优势,加上国家对西部开发的重视以及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的贯通,便利的交通方便的人们的出行,恩施旅游业与恩施经济更加联系密切。

恩施旅游业和恩施经济成一个正比的关系。

恩施经济要有所发展,必须在旅游业上投入资金,改变经营方式。

从旅游业的各个方面对恩施旅游业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个个解决。

当恩施旅游业走上正轨之后,恩施州的经济一定会更蓬勃的发展。

恩施州旅游产业及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由于恩施州旅游产业起步较晚,且走的又是一条由下而上、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之路,因此,恩施旅游业虽然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但至今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没有领导旅游产业发展的强有力的工作班子;二是没有形成全社会办大旅游的共识;三是没有概括资源特色的主题形象;四是没有明晰的战略构架;五是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六是没有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七是没有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八是没有按照支柱产业进行投入。

总之,恩施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离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把恩施州建成生态风情旅游目的地的要求还相距甚远。

(一)认识问题

恩施旅游业发展最缺的不是资源,而是观念。

一是对资源的认识不足,没有足够的信心;二是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意识,表现在上面热、下面冷,少数热、多数冷;这里热、那里冷;口里热、行动冷;三是认为两路贯通后,旅游自然就搞好了,没有提前介入的意识;四是没有把旅游真正当作支柱产业投入;五是没有明确的旅游发展思路;六是对旅游“六要素”的配套建设重施不够。

(二)定位问题

一是产业定位模糊。

到底是把旅游业培植成为拉动我州的第三产业支柱产业还是龙头产业?

目前认识模糊。

二是形象定位不准确。

目前《规划》定位是“绿色恩施州、土(苗)风情园”,这种定位比较宽泛,不能代表恩施州景观和文化的本质特征。

(三)规划问题

我州各县市都制定了旅游发展规划,但没有进行系统的策划,而且这些规划都是延请外地旅游规划专家做的,没有征求本地旅游、民族宗教、民族文化等方面学者的意见,因此规划本身存在着许多缺陷,而且在运用中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修编,加上没有一部科学的、权威性的景区开发详规,因而严重影响了各景区的深度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四)投入问题

制约我州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还是投入不足。

政府主导宣传缺乏力度,旅游配套设施严重滞后,由政府负责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也跟不上景区开发的步伐,甚至拿不出钱来搞景区的开发详规。

(五)体制问题

一是没有一个权威、高效的工作专班。

州里及各县市虽然成立了旅游产业领导小组,但只是一个协调指导机构,而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一些县市虽然设立了风景管理处,但其权限很小,无法在决策和实际运作中发挥作用;各县市旅游局虽能代表政府行使职权,但因为旅游资源分别受到农业、林业、国土资源、民族宗教、文化卫生等各方面权利部门的管辖和制约,所以也很难施展手脚。

二是一些景区的管理体制混乱,多头管理,无人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

(七)融资问题

恩施州旅游的可进入性差、景区分散、配套设施不全,导致来我州投资旅游业的商家回报率低,投资风险大于投资水电等产业,因此融资问题也是制约我州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我州近年来通过旅游资源的推介宣传,与外商签定了一些景区开发合同,合同金额虽大,但实际到位率非常之低。

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一)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的巨大前景

恩施州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一是世界范围内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等已经成为广大游客“求知、求新、求异”、满足异质文化想象的首选旅游方式。

周先旺州长在考察美国加州时指出恩施州有四个多样性:

民族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气候多样性、文化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对于旅游来说就是资源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我州独特的生态环境、神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气候类型,加上人类起源地和巴人故里的文化效应将会引来大批的国内外游客;二是国家启动的“2006年中国乡村游”主题年活动将把大量的游客推向西部,从而促使我州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三是清江民俗风情旅游区是湖北最具成长性的旅游目的地。

2005年7月,湖北省旅游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发展“一江两山、武汉都市旅游圈、恩施民俗生态游、大别山红色旅游”的战略构架,明确把恩施民俗生态游作为重点发展。

二00七年六月,省政府在我州召开了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我州重点景区的建设问题,在此基础上,州委、州政府还出台了发展旅游产业的相关文件;四是鹤峰县去年被纳入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对于提升我州的旅游形象、辐射境内其它文化、生态景区具有重大意义;五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培植,我州旅游业已初具规模,神农溪、腾龙洞、梭步垭石林、清江闯滩、坪坝营、鹤峰满山红烈士陵园等一批景区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已产生了一定景响;六是我州最近启动的“百镇千村万户示范生态家园建设”工程将为开展乡村旅游和民俗旅游奠定良好的基础;七是旅游大环境建设投资关系的日趋紧密,周边地区开发旅游给我州旅游发展带来的旅游产业聚集和辐射效应,将形成一系列的环周边旅游开发机遇。

如神农架原始生态旅游对双神线的带动、奉节天坑地缝对恩施大峡谷、腾龙洞的依赖性聚集、大三峡旅游对清江资源的整合等;八是随着两路的开通,恩施的可进入性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并形成一个立体的交通网络和旅游通道,为恩施州建设生态风情旅游目地的奠定了基础,并使得把旅游业培植成我州的支柱产业成为可能。

(二)指导思想

以建设恩施生态风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采取“超常发展、生态优先、突出文化、点轴推进”的发展模式,按照“一轴、两极、三区”的战略布局,打造一条清江画廊,争创两个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恩施、利川),建好三大景区(清江中上游生态旅游区、神农溪国际旅游区、坪坝营生态休闲旅游区),搞好四个整合(行政权力资源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人力资源整合、生态旅游资源与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整合),推出五条旅游精品线路(土苗风情游或称巴人故里游、两江环线游、红色之旅游、武陵文化游、鄂西南生态游)、做到六个加强(加强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加强旅游市场的开发与促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加强旅游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努力把旅游培育成支撑恩施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战略对策

1、战略定位

(1)目标定位:

恩施生态风情旅游目的地。

(2)产业定位:

全州将旅游产业培植为支柱产业。

各县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定位为支柱产业、龙头产业或先导产业。

(3)形象定位:

全州应统一形象定位,一级形象建议定位为:

“巴人故里、清江画廊”。

各县市在主形象定位下进行次级形象定位。

巴东、建始、恩施、利川、宣恩突出“清江画廊”品牌;鹤峰应按红色旅游目的地、绿色旅游过境地的战略定位,突出“土司文化、红色鹤峰”,来凤应按宗教旅游目的地定位,主推“武陵宗教圣地,酉水文化摇篮”,咸丰要在原生态方面做文章,彰显“绿咸丰、红杜鹃”特征。

此外,巴东还可以打“纤夫文化“、建始打“人类起源地”,利川围绕龙船调和腾龙洞打品牌、恩施打“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品牌。

2、战略构架。

以清江画廊为主打品牌,以“巴人故里、清江画廊”为主题形象,凸显州城旅游集散地的聚集和辐射作用,加强各县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设施建设,最终在全境形成一个“众星拱月”和“天女散花”式的立体大旅游体系,并以三大核心景区和十大重点景区为龙头,加强与周边知名景区的联合互动,拉动恩施州游业的快速发展并最终形成贯通恩施全境的旅游通道和精品线路。

3、战略步骤。

2008年前为产业培植期,重点抓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六要素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恩施和利川两市的旅游集散地建设;着力打造清江画廊,以武汉和重庆为主打市场,全力推出腾龙洞、恩施大峡谷、坪坝营、神龙溪、仙佛寺、满山红烈士陵园等重点景区;“十一五”末,把恩施建成湖北省最具成长性的旅游地,全州旅游综合收入占到GDP7%以上。

以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为主打市场,着力培育生态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特色鲜明的“绿色恩施州、土(家)苗风情园”,使恩施成为全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2015年前,将恩施州真正建成生态风情旅游目的地。

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打市场,将恩施州的旅游产业提升为支撑全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4、战略精品线路

(1)土苗风情游:

神农溪漂流看堂戏—水布垭高坝看撒尔嗬—建始人遗址看建始丝弦锣鼓—梭步垭石林看傩戏或女儿会—恩施土司城观看大型土家族风情剧〈毕兹卡〉—利川腾龙洞看大型情景剧〈夷水丽川〉—咸丰坪坝营看民间艺术表演—来凤看南剧〈西南卡普〉和摆手舞—张家界(入境地点:

三峡大坝或神农架方向、重庆方向、张家界方向或恩施组团)。

(2)、两江环线游:

三峡大坝—长江三峡——奉节天坑地缝——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及相关景区——梭步垭石林——恩施历史文化名城及相关景区——清江画廊——水布垭高坝——长阳武落钟离山。

(3)红色之旅:

张家界——桑植——鹤峰——宣恩——利川——恩施——建始——巴东。

(4)大武陵文化游:

张家界——鹤峰土司遗址——来凤仙佛寺——咸丰唐崖土司皇城——利川大水井、鱼木寨、花梨岭天主教教堂、如膏书院、团堡石龙寺——宣恩庆阳古街、苗寨——恩施巴蕉侗族乡——恩施历史文化名城——建始人遗址——巴东寇公亭、三峡第一碑——古宋城(复建)。

(5)鄂西南生态游:

黔江小南海——咸丰汪大海、坪坝营、黄金洞——利川星斗山、水杉群、腾龙洞——恩施大峡谷——梭步垭——建始四十二坝、黄鹤桥——巴东清江水布垭高坝、巴人河、神农溪。

在战略精品线内可以组合数十条自助旅游线路。

(四)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整合行政权力资源。

发展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联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才能形成全社会办旅游、办大旅游的局面。

而切实加强领导,真正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则是我州突破性发展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我州要在原来设立的旅游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恩施州旅游目的地建设工作委员会。

委员会下设咨询策划、规划协调、产业发展、宣传促销、产业研究等部门,由州委、州政府、州人大、州政协四大家领导牵头,联合旅游、文体、民宗、交通、农业、水利、林业、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召开旅游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时修编旅游规划、出台相应政策,具体指导我州旅游业健康发展;四大家领导要把培植旅游产业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甚至要像张家界市那样定期召开旅游工作会议,深入景区现场办公等。

各县市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2、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整合区域旅游资源

首先可以考虑组建成立恩施州旅游集团,按先策划后规划、先做详规再开发建设的原则,整体打造清江画廊等县市旅游项目。

其次,树立全州一盘棋的思想,实施景区品牌战略。

整合全州旅游资源,举全州之力推出神农溪、腾龙洞、恩施大峡谷、清江闯滩、恩施土司城、恩施梭步垭石林、来凤仙佛寺、咸丰坪坝营等精品,并实现与“三峡——张家界”中西部生态旅游带来的有效对接,把恩施生态旅游纳入“三峡——恩施——张家界”大黄金旅游圈中,全面提升恩施旅游形象,使恩施旅游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形成品牌。

第三,各县市旅游区的规划和建设中,还要搞好与周围周边地区成熟景点的资源整合,做到捆绑发展,互惠互利。

3、重视人力资源对我州旅游业发展的作用,整合人力资源

一是整合我州现有的人才资源,充分调动旅游、文化、民族宗教、科技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建设生态风情旅游目的地的积极性,利用他们为发展我州旅游产业贡献力量;二是要充分利用我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参与旅游总规修编、详规论证、承担重大旅游科研

项目,并与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包括旅游策划、营销宣传等全方位的旅游合作机制;三是充分的发挥湖北民族学院、恩施职院以及旅游培训机构的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为我州培养一支适应旅游经济发展的旅游人才队伍鼓励旅游行业、企业与州内外高等院校合作,培养我州急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人才;四是积极引进旅游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优秀人才,改善人才结构,提高旅游人才的整体素质。

4、大力挖掘我州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搞好生态旅游资源与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整合

一是充分利用我州考古文化资源、土司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和抗战文化资源,建设“建始直立人”与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鄂西南土司博物馆和抗战纪念馆,并与州博物馆、鹤峰烈士陵园、叶挺纪念馆等一起整体开放;二是把近年来认定并公布的民间艺术大师、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区(村)以及25支民间艺术表演队进行包装,使他(它)们在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和开展民俗旅游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三是在神农溪出口处恢复建设古宋城,在恩施老城的基础上恢复建设恩施明清古城,修缮宣恩庆阳街古镇、利川大水井古建筑群,保护开发宣恩彭家寨、咸丰刘家大院等土家族吊脚楼建筑,重视宣恩小茅坡营、来凤舍米湖、利川鱼木寨的原生态建设和保护,使这些体现民族特色的遗址和古建筑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四是在新农村建设、旅游乡镇建设和移民村镇建设中,充分考虑体现民族文化特色,营造文化旅游的氛围;五是加强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工艺、民间绝活的研发和推广,使之成为旅游经济的生力军;六是重视世界文化遗产(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论证工作,以提高我州文化遗产的知名度。

(五)培植我州旅游支柱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1、州县两级每年明确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政府发展旅游的导向性投入和旅游宣传促销活动。

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并与国有资源和企业整体或部分转让、拍卖的收益专项用于旅游业的发展和重点景区(点)的建设。

2、州委、州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调研,积极支持各县市发展旅游业的重大举措。

如巴东神农溪延伸开发项目、清江水布垭开发项目、恩施清江大峡谷开发项目、鹤峰红色旅游开发项目等都需要加大扶持力度,给予优惠政策。

3、加快境内旅游交通及配套设施建设,一是争取安(康)张(家界)常(德)铁路、巴(东)鹤(峰)张(家界)高速公路的立项工作,争取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笼子;二是将张家界至恩施、重庆黔江至恩施的公路列入计划;三是尽快修通连接恩施大峡谷和利川腾龙洞的大河碥大桥;利奉公路、奉恩公路(含石乳关隧道);鹤峰连接桑植的道路改造升级,鹤峰连五峰的摩天岭隧道等,使恩施旅游的可进入性进一步改善,实现境内(周边)畅通“快游”;四是考虑开通恩施至张家界、重庆、万州、宜昌等地的小型飞机航线。

4、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旅游企业(含取消旅游准入限制后进入的外资企业)做大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