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1557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历史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历史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历史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

东汉的兴亡

教案序号

 

新授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东汉建立的史实;掌握“光武中兴”;理解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对东汉的影响;了解黄巾起义的经过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分析、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光武中兴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到,专制体制下王朝的兴盛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

重点难点

重点:

光武中兴

难点:

理解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对东汉的影响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我个人教学特色,我决定采用以下方式突破重点和难点:

整合教材即把本课分成四部分。

第一篇章汉之启第二篇章汉之兴

第三篇章汉之患第四篇章汉之衰

 

教学

准备

【学生准备】

自学本课,了解本课的知识。

【教师准备】教师搜集典型案例图片及史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东汉的兴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师:

文物是历史发展的见证。

请同学们欣赏四幅文物图片

师:

他们用无声地语音诉说着哪个朝代的兴盛呢?

东汉是怎样建立?

又是如何走向兴亡的呢?

我们一起走进13东汉的兴亡。

 

 

学生观看四幅文物图片,思考:

图片见证了哪个朝代的历史?

 

通过欣赏文物图片,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回答,自然导入了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

师:

带着本课的学习目标我们扬帆起航学习第一篇章汉之启

出示自学指导题:

1/新朝建立的时间、人物。

2、东汉的建立者、时间、都城?

师:

刘秀是何许人也?

他建立的朝代为什么叫东汉呢?

出示刘秀简介资料

光武帝是怎样的皇帝呢?

“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经理,夜分乃寐”。

-----《后汉书.光武帝纪》

师:

正是这位贤明的皇帝是东汉走向了兴盛。

我们学习

第二篇章汉之兴

汉朝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兴盛起来的呢?

还要从西汉后期说起。

材料一:

西汉后期,各地豪强地主仗势欺压人民,兼并土地,迫使百姓沦为奴婢。

而皇帝却兴造宫殿,“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

—《汉书∙谷永传》

材料一地主怎样欺压农民的?

皇帝关心民生吗?

生活在这一时期,你会怎样?

师:

基于上述原因,王莽推行了新政,但不切实际的改革更加重了社会危机。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到了光武帝第二年,出现了什么情况?

 

情景体验:

如果你是这时期的官员,你向光武帝上谏哪些措施呢?

播放光武中兴的视频

视频中有哪些措施呢?

师引导学生分析每项措施的作用。

师出示东汉人口和垦田面积表格

师:

在西汉也有一个盛世局面叫什么?

出示西汉的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对比表格

师:

东汉中期以后,汉朝走向了衰落。

什么原因导致的衰落呢?

第三篇章汉之患

出示汉和帝以后十位皇帝即位表格,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

太后倚重谁来处理朝政?

会更信任谁?

师:

皇后、皇太后的娘家人被称为外戚。

外戚的权利有多大?

出示外戚独断的史料

如果你是成年的皇帝,你会重用谁除掉外戚呢?

注意这一时期,文武百官大都是谁的亲信?

外戚宦官争取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呢?

这一时期,皇帝还去世的比较早,所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频繁,东汉走向了衰落。

第四篇章汉之衰

播放黄巾起义视频

师: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了封建割据军阀,为以后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

忆东汉:

我们学习了东汉的哪四个篇章?

师:

学习历史的真正目的是以史为鉴。

学习了东汉的兴亡,你认为有哪些治理班级或国家的经验呢?

 

学生自读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课本,找出答案。

生回答问题。

 

指明学生读刘秀简介资料。

 

学生结合这段材料思考:

光武帝是位怎样的皇帝?

 

学生看材料一

 

生:

由于地主兼并土地农民沦为奴婢。

生:

皇帝不勤政爱民。

生:

我要起义。

材料二:

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斛。

.--《后汉书∙光武帝纪》

生:

蝗灾

生:

粮食短缺

生看材料三:

光武帝第二年,“关中饥,人相食.

--《后汉书∙光武帝纪》

生:

饥荒

生:

人吃人

师引导学生学生总结东汉初年:

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生饶有兴趣的观看视频。

生回答略

同桌商讨再回答。

学生观看。

生回答(略)

生:

文景之治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学生观察表格,

生:

即位年龄小

生:

大臣

生:

娘家人。

生:

外戚

 

学生有感情地读史料

生:

文武百官

生:

外戚

生:

太监

生:

他们安插亲信,排除异己。

生:

朝廷腐朽

 

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原因,结局,影响

 

学习了东汉的启,东汉的兴,东汉的患,东汉的衰,

学生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

 

明确学习任务。

 

学生会的不用讲,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便于学生明了为什么叫东汉。

 

让学生明了光武帝的勤政、善于纳谏。

 

由材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研读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换位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直观地明了东汉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换位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史料更有说服力。

换位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联系了现实。

通过做题,检测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

通过做题,检测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

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

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这样便于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较多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入手,抽丝拨茧,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

2、不利因素

学生才经过大约两个月的中学历史课程学习,还没有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

而且知识积累有限,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但同时又存在着看问题重表象、轻本质等特点。

为了一节课能高效教学,我让学生课前预习了课文内容。

为突出光武中兴,我从学生角度提出了四个问题:

为什么光武帝时会出现兴盛?

他是位怎样的皇帝?

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兴盛起来的?

他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逐项分析实施这些措施会起到什么作用?

通过以上的问题搜集信息,组织教学。

这样就丰满了光武帝的伟大形象,让学生明了盛世局面和统治者及他的治国策略息息相关。

由于学生的分析能力欠缺,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东汉光武中兴与衰败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联系现实生活的思考则成为教学的难点部分。

因此我出示了和帝之后十位皇帝即位年龄,又利用了外戚独断的事例,还给学生传达了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去世的也很早,学生就明了了外戚宦官为交替频繁使东汉走向了衰落。

通过忆东汉,口头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效果较好。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西汉灭亡东汉建立,并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到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再到东汉后期黄巾起义,清晰地再现了东汉王朝由治到乱的过程。

所以学生学习该课时东汉盛衰是一个重点内容,其中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了东汉的衰落又是是本课的难点。

1.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通过哪种方式建立汉朝政权的()

A.农民起义B.世袭继承C.谋权纂位D.联盟征战

2、2014年2月27日,霍洛柴登古城遗址发掘出重7000多斤、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