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感染病例上报操作流程全套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2014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2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内感染病例上报操作流程全套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院内感染病例上报操作流程全套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院内感染病例上报操作流程全套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院内感染病例上报操作流程全套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院内感染病例上报操作流程全套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院内感染病例上报操作流程全套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院内感染病例上报操作流程全套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院内感染病例上报操作流程全套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院内感染病例上报操作流程全套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院内感染病例上报操作流程全套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院内感染病例上报操作流程全套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院内感染病例上报操作流程全套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院内感染病例上报操作流程全套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院内感染病例上报操作流程全套资料.docx

《院内感染病例上报操作流程全套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内感染病例上报操作流程全套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院内感染病例上报操作流程全套资料.docx

院内感染病例上报操作流程全套资料

院内感染病例上报操作流程

点击进入医生工作站后查找到需要报告的病人,选择电子病历菜单进入电子病历界面,在左边点击卫生报告进入院内感染报告界面,点击新(New)建后出现院内感染报告界面。

界面包括病人基本信息、

手术信息、院内感染信息、辅助检查信息、抗生素使用信息、病程及原因分析部分。

1、病人基本信息

填写疾病转归、与死亡关系、入住ICU情况;易感因素;1-18项如果没有相关的,一定填写19项(其它),此界面不要点击保存。

2、手术信息

在手术情况栏中选择手术名称,点击手术名称后呈淡蓝色,不要在小框内打☑;在一般信息栏逐项填写,点击保存.保存后手术名称行小矿内自然出现☑,后面有手术时间受术者等。

3、院内感染信息

逐项填写感染部位、日期、诊断、侵袭性操作开始、侵害性操作结束,感染结束日期、天数不填写。

侵害性操作必须填写,如果无1-22项,请填写23项(其它),然后保存。

4、辅助检查信息

在辅助检查报告栏选择一项相关内容,并使其呈淡蓝色,不要在小框内打☑;在病原学检查信息栏逐项填写,然后保存.

5、抗生素应用情况

在抗生素类药物应用栏选择相应的抗生素,使其呈淡蓝色,不要在小框内打☑;在抗生素使用信息栏中逐项填写、保存.

6、病程及原因分析

简单叙述诊断依据及治疗过程,主要叙述感染病程及病原菌;简单叙述病程及原因分析;最后上报,出现上报成功。

感染病例上报打印方法

1、从黄图标(桌面)MedTrak→临床子系统点击进入感染上报系统→最左上角报告→上报院内感染→上报院内感染查询→在下面找出本科→选日期→查询→双击感染病例→导出word→打印

院内感染责任追究制度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进一步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使我院的院感工作真正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将医院内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一、我院院感管理实施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院长及主管副院长应当在管理中承担领导责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专兼职人员、其他部门也应各负其职。

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专兼职人员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责令及时更正并根据情况实施处罚。

1、不定期对各级人员进行院感知识知考评。

考核不合格者扣除当事人50元

2、医疗废物的分类,存放运送交接登记标识等,一项不合格,扣当事人50元

3、医院感染指标监测指标不合格,扣当事人100元

4、现场查看职业暴露防护用品使用情况,未使用或使用不合格扣除20元

5、未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扣责任人50元

6、违反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扣50元

7、违反对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扣50元

8、违反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和隔离技术规范扣50元

9、对违反清洗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及隔离技术规范者,扣当事人100元

10、发生院内感染漏报、迟报者给予当事人50元处罚,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奖金,并通报全院,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情节严重者,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三、定期对医院各科室进行督导检查,尤其手术室、产房、供应室、感染科、口腔科、导管室、检验科、ICU、血透室等院感重点科室.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院内感染不能及时发现者,对院感科相关责任人给予100元罚款,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是复杂的,医院感染预防应当是多环节的,医院感染的控制应当是多因素的。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医院感染管理的目的,是本制度的核心内容。

一、院内急救流程

 

二、院外应急救援流程

 

三、群体突发事件救治流程

1、大批创伤患者抢救流程

2、急性创伤患者救治流程

3、大批中暑患者抢救流程

4、突发重大医疗纠纷应急处理流程

 

5、突发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处理流程图

 

6、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处理流程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院内感染监测登记报告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卫生部院内感染控制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报告、分析、反馈系统.

二、临床各科医师,要熟悉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并不断加强有关院内感染的基础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院内感染控制的水平.

三、发现院内感染病例或暴发流行时,应立即按规定程序报告,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四、院领导每周深入科室,督促检查院内感染病例报告执行情况,将院内感染控制在8%以内.

五、感染病例调查表,由各科住院医师填写,兼职医师、护士、专职人员负责核对,共同完成。

填写院内感染病例登记表时,应字迹清楚,项目齐全。

感染病例报表由兼职医师每周星期一报感染办公室。

六、感染病例的报告应做到不漏报、不错报.

 

院内感染监测制度

一、对高危区如手术室、新生儿室、烧伤病房、产房、婴儿室、供应室无菌间、治疗室、换药室的空气细菌,每月监测一次.

二、对各个科室使用的消毒液,有效成份含量及细菌污染量,每月监测一次.

三、对各个科室使用中的紫外线灯强度,每季度监测一次。

四、对各重点病房及治疗室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污染细菌,每月监测一次。

五、对供应室、手术室等压力蒸汽灭菌,每锅均用化学指示剂监测,并有记录,每季度用生物指示剂监测一次。

六、对婴儿室、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沙门氏菌污染状况,每月监测一次.

七、对一些特殊科室如烧伤病房、新生儿室,产房的化脓菌(金葡菌、绿脓杆菌、乙型链球菌),每月监测一次.

八、对接触血、脓液的器械或物品,每月监测残留血HBsAg。

九、对无菌物品,每季度作一次无菌检验。

十、对院内感染病例调查情况,每月汇总一次.对无菌切口感染情况,每月汇总一次,并进行分析。

十一、对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空针用过双消毒情况,每月调查一次。

十二、对无菌器械消毒情况,每月调查一次。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监测制度

抗菌药物广泛使用,破坏了人体内正常存在的微生物群与宿主(人体)的生态平衡,导致正常微生物群在定量、定位方面的生物学行为改变,由原不致病的或在特定条件才致病的机会病原体成为致病的病原体,引发内源性感染。

为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特制定本监测制度,请各临床医师遵照执行。

一、抗菌药物使用率监测

高抗生素使用率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标志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抗生素使用率为20%~30%,本院要求抗生素使用率控制在20%~30%以内。

二、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监测

针对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从适应症、剂量、疗程、预防用药等方面分析,揭示不合理使用的原因及程度,可作为教育医务人员的资料.

三、外科系统科室预防用药监测

对临床抗生素使用监测,还需从治疗用药、预防用药两大部分监测分析。

目前抗生素预防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尤其在外科,术后预防用药几乎占100%,对药物的选择、剂量、疗程、联合用药指征的监测分析,发现不少弊端。

不少临床医生试图用抗生素来弥补手术操作中的缺陷.术后盲目、长期给药只会起到破坏宿主与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的作用,增加内源性感染的机会。

因此,应对之进行严格监测,尽量避免使用抗菌药物.四、根据医院感染病原菌、药敏谱监测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一)。

社会感染与医院内感染的患者,各部位常见病原菌、药敏谱不一,即使同类细菌,其药敏谱也完全不一样,用药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应急情况下凭临床经验用药无可非议,但当细菌培养出来后,应该及时修正用药方案。

(二)。

院内各病区所收治的病种不一,病情轻重程度不一,用药习惯不一,既往用药史不一,因此医院内甚至病区内医院感染菌种、株、耐药谱也不完全一致,对此也应进行监测。

(三).根据所检出的相应的病原菌及药敏谱,应监测临床各科用药方案的正确性、合理性.

院内各类人员感染控制教育措施

一、参加有关省市级卫生部门组织的有关院内感染的学习班,参加人员必须有院领导及专职人员参加.

二、全院性培训

(一)。

各科推选一名护士长或护师,一名总住院医师或医师,担任感染监控员,由感染办公室专职人员对他们每年进行1~2次的业务指导及培训。

(二)。

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院内感染和消毒隔离工作的培训,每年1~2次。

(三).对实习护士来院实习,要进行医院内感染方面的有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

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及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消毒、隔离、灭菌等。

(四).每年年底组织座谈会一次,请有关人员参加,由感染办公室提出院内感染中存在的问题。

三、对临床医生的培训

(一)。

怎样填报院内感染病历调查表,减少漏报率的发生。

(二).重点学习使用抗生素,应聘请有经验的专家、教授讲课。

(三).指导医师掌握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四、对护士重点培训隔离、消毒方面的有关问题。

五、对卫生员培训有关病房卫生清扫、隔离消毒的基本知识、各种消毒液的使用浓度及配制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