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2328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docx

《净语》夏莲居居士著

《净语》

——夏莲居老居士著

《净语》序

己亥岁,在重庆,侍先舅父南昌梅公讲席,每谈及当代佛教学者,必首推夏莲居先生。

念祖素谂舅父不轻许可,因乘间请道其详。

梅公曰此未易言,可少语汝。

吾与莲公师兄,同受戒于安庆地藏庵慧明老法师。

莲公所会集之汉、吴、魏、唐、宋、五种原译无量寿经,慧老认为古今第一善本,曾共同持经在佛前摄影留为印证纪念。

四明观宗寺谛闲老法师,于莲公佛学亦为重视,燕京拈花寺省元禅师,为临济正宗嫡传,与莲公尤为至契。

省老最后遗偈,有单提一念人难信,直至离念始不疑。

欲知离念真境界,唯尚一念乃发机。

即亲笔书与莲公者,莲公答以四诗,其中有抛向虚空谁印可,拈花笑倒老禅师之句。

此诗到后,省老当即示灭,远近竞传,叹为希有,曾载净语集中,慧老谛老省老三大德,对于莲公相重若此,则其学行见地概可知矣。

又数年抗战告捷,调职返都,晤岳父龙友萧老先生,始知于莲公为辛亥袍侣,草函为介,因闻莲公门风甚峻,欲谒而止者凡数月,及得叩见,倍荷奖诲,乃益感先舅梅公相知相信之深,而数十年来南梅北夏并称者,非偶然也。

念祖幼承母训,及舅氏讲论,知向佛乘,幸受诺那贡噶两上师传承之密法,然于儒佛显密禅净各宗,稍窥要旨者,实由我师莲公多方策发启诲,有以育成之。

此念祖所永服膺铭勒,莫敢少渝者也。

净语者为我师净课之余,随机偶成,上卷系令嗣东庵运生两兄录存者,已于廿五年前印行海内外,其下卷则由长白黄一如居士辑录而成,既共合为一编,问序于念祖。

自愧弗文未足,仰赞高深,谨就夙所闻于舅氏梅父,及显密禅教诸大德,推重事实,略述如上。

古来净土之诗,当以永明、中峰、楚石、诸大师之作为绝唱。

莲池、蕅益、省庵、彻悟、诸师继之。

自此而下,渐成通套,几乎千篇一律。

吾师莲父所作,皆其自道甘苦,直书所见,无一语相袭,无一篇雷同,虽名为修净之作,实则与禅教显密均能融会贯通,深入显出,能令读者当下心领神会。

近代作者未见其匹,此皆有目共睹,非念祖一人阿好之私言,可以质诸十方而无疑也。

吾师生平,无时不在学中,故其著作宏富,纯从亲身体验而来,立言精当,语无泛施。

在文艺方面,除因避乱散失者外,尚存有渠园外篇十数种,关于佛学最重要,则有会集之[无量寿经],及秦唐两译‘阿弥陀经’,‘净修捷要’,‘会译引证记’,‘宝王三昧’,‘长寿忏法’,及‘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至其会集大经之缘起,均详载于先舅父梅公所作之序文中。

我师自海外归来,严戒收录弟子,念祖幸由梅萧两公困缘,忝列门墙,备闻经论,尝语念祖曰,真佛徒必能勤俭爱国,佛徒必能严守戒律,佛徒必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凡与以上数则相反者,皆系邪见谬种,波旬眷属,非本师迦文教下人也。

于此可见吾师于世法佛法理解行证为何如矣。

师之志行已见于黄一如居士节录,王一叶所撰渠园诗序残稿中,不再赘述。

尚有须待补充者吾师每云,佛法中惟净上宗可以三根普被,因其于一切时一切处,皆能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

此与康藏大呼图克图即身成就之诺那祖师所云,密宗红教,乃顿中之顿,亦如中国净土宗,所谓一句弥陀摄万法之意相同。

白教大德贡嘎呼图克图,一见莲师即曾亲告念祖曰,堪任无上密宗之金刚阿阇黎,仅见此一人耳,又云,禅宗达摩祖师口诀,精要了当,直指人心,即大密宗之口诀,可见禅密净土相即不二,皆圆满究竟总持陀罗尼微妙章句。

念祖以为读净语,倘用此等眼光观之,方不负吾师之深心,与诸大德开示之要路耳。

弟子江陵黄念祖谨序

王一叶撰渠园先生诗集序之残稿[前略…]

先生生长华屋。

性甘淡泊。

屏声色纷丽之奉。

绝博弈菸酒之习。

蔬食卅载。

仿佛枯僧。

冥心孤往。

所嗜唯学。

深宵短晷。

盛暑祁寒。

客散萧斋。

卷轴自对。

…未臻强仕。

已赋遂初。

阁席屡邀。

峻谢不赴。

冷眼观世。

见理独真。

誓以学术。

匡时。

人格化物。

拈佛儒不二之旨。

标道艺一元之宗。

雅操坚持。

逾久弥洁。

…素聇张扬。

抱道自閟。

见人片长。

赞不容口。

博通众艺。

若无一能。

外现刚严。

内怀悲悯。

面冷肠热。

语苦心慈。

工于为人。

拙以谋己。

怜才若命。

见义忘身。

…论学析埋。

烛照幽微。

众难群疑。

当机立剖。

听者俯首。

问者意消。

唯是疾恶太严。

望人过切。

每致善良奉为圭臬。

佥壬视若仇仇。

窥其学诣。

每觉浩博靡穷。

挹其襟抱。

唯叹渊深无际。

朗如秋月。

化若春风。

愈久追随。

弥增崇敬。

……

佛弟子长白山黄正明志于闻思修慧之斋

净语上卷

题指月录(二首)

其一

初祖来东土 教外传佛意 

笑杀宝志公 活埋梁武帝

一苇可渡江 九年但面壁 

怪哉此头陀 真不立文字

既已绝言说 胡为复招忌 

屡毒不肯死 忍痛缘何事

后来见神光 面目翻然异 

无法与安心 开口又说偈

更予四卷经 秘密为授记 

前后若两人 直似小儿戏

我欲一问之 只履竟西去 

从此起葛藤 纠缠永难息

其二

我闻卢行者 混迹在黄梅 

倩人书一偈 四众称快哉

攫取衣钵去 惠明追不回 

十载猎人队 谬被龙天推

失口说风幡 晴空起霹雷 

身似菩提树 高坐明镜台

劝人勤拂拭 到处惹尘埃 

硬道无一物 空拳诳啼孩

明明神秀语 重新说转来 

化为曹溪水 滔滔遍九垓

留下闷葫芦 辗转费疑猜 

何处问大通 此意空徘徊

再题指月录答艮斋

昔年读此书 拊掌连称妙 

今日重翻来 掩卷成一笑

葛藤千七百 岐途二十年 

怕作纯功夫 专学口头禅

说来句句空 行时步步有 

掩耳盗铃汉 虚空笑破口

我佛正法眼 传灯赖诸祖 

徒说盘中甘 那知耕作苦

既而礼天台 又思习密宗 

脚踏十字路 帆祝两面风

词章与金石 性理兼事功 

弃置虽已久 触著犹憧憧

往来宗教间 入海欲算沙 

针针未见血 步步不到家

眼翳而腹空 说食岂能饱 

摸象更扪烛 无事常扰扰

妄念纷纷来 驰求难自己 

昨是今又非 颠倒情见里

顺迷逆复退 贪去嗔又起 

尚未忘得失 何况绝忧喜

粗境犹迷向 细微可知矣 

一病经三载 客气渐渐消

妄想随之减 犹如退水潮 

静中细检点 所学无一可

亲故凋零尽 看看轮到我 

揽镜一长嘘 不见旧时颜

仅余皮遮骨 已无胆包天 

如斯而已乎 不禁彻骨寒

佛师父母恩 未报殊难安 

业海猛回头 连呼错不止

此等闲伎俩 何能敌生死 

昏夜观明星 南无无量寿

险哉此一转 否则佛难救 

从此发惭愧 更作钝功夫

笑自由他笑 愚但安我愚 

日暮途尚遥 何堪弄蹉跎

一门深入去 誓欲出娑婆 

生老病死苦 恩怨痴嗔贪

完全打迭起 并入一句参 

放下旧活计 闭门学斋公

佛外百不知 诸君恕痴聋 

持名兼持戒 信愿为资粮

缺戒成魔侣 无愿坠荒唐 

一卷六字经 转破千年暗

眼明志愈刚 天变道不变 

人云我念佛 我说是佛念

教内有真传 诸佛齐称赞 

撕破旧布衫 扫尽柏树子

踢倒少室山 掀翻曹溪水 

唤回卢行者 牵转老达摩

与他同合掌 共念阿弥陀

 

幻余吟(十一首)

廿年忧患三年病 客气半随妄想消 

垂老幸知归宿处 一声佛号海全潮

文章两汉诗三唐 性理程朱到陆王 

教下宗门忙不了 之乎者也误时光

闭门礼诵学斋公 苦乐忙闲一句中 

惹得虚空开口笑 老莲非复旧阿蒙

古有真修百不管 我今愿学百不知 

清磬数声香一炷 华池宝树影迟迟

自呼自醒还自知 念佛见佛成佛时 

三际一心无先后 马鸣龙树是吾师

闻薰闻修经有训 心作心是我无疑 

听佛轩中铭座语 拈香先礼雁门师

客来不必问如何 静对焚香念弥陀 

一句弥陀非是少 遍穷三藏未云多

戒定慧学三无漏 信愿行三是资粮 

我有神通三妙用 持名顶礼更焚香

甫晨已午又斜阳 谁向时光惜命光 

人自谈心我念佛 任他掩口笑颓唐

说与旁人浑不解 只有消归自己休 

三载闭门无一字 今朝约略述来由

虚空非大心王大 金石岂坚愿力坚 

不断葛藤千七百 那知教内有真传

自课(六首)

念佛缘何尚未熟 思量卜度误功夫 

扫净狐疑老实念 更莫模糊掐数珠

唇皮虽动意纷纭 己尚不闻佛岂闻 

真念始能得真感 自欺只可引魔军

念来字句用心听 自唤自醒还自应 

妄想千般都莫管 声声佛号要分明

广明教理疑方去 死尽偷心念自真 

圆显本空澄众染 当前一句见三身

佛在我心中念我 我在佛光中念佛 

佛念念心心念佛 若待融通是两物

依正庄严是妙有 一心称念是真空 

即境即心成绝待 稍存能所非圆融

答人问话且自勘也(十八首)

人生多病未堪羞 有病不知最足忧 

久历歧途识甘苦 荆榛丛里我回头

认沤弃海昔年事 鼻孔撩天未识羞 

我比迷人加一倍 者番举著汗先流

入海算沙闲活计 寻枝摘叶旧通家 

面皮脂粉重重洗 始倩麻姑痒处抓

略洗铅华已可憎 庐山真面更无情 

有情不是春风面 野渡无人舟自横

未脱衣裳难洗澡 刚披柳絮怕迎风 

从来富户不夸富 越是穷人偏讲穷

但尽凡情无圣解 须知圣解即凡情 

扫除见网谈何易 才说扫除见已生

临机岂得避刀枪 不是儿童戏一场 

赤手空拳容易会 牵前补后事难商

棒头死去方能活 诈死佯活总不堪 

金岂畏炉泥怕水 雷生数语是司南

投针见血方知痛 持棒掠空事岂干 

磨出秦时旧镜子 借人照己胆先寒

宗门最忌谈境界 教下止许论功夫 

除卸行持无见地 半瓢不是整葫芦

举来便会何曾会 看去似知实未知

我把棒槌作针用 终须钻透这层皮

不贪玄妙不求奇 莫讨便宜莫自欺 

识得平常见玄妙 真能老实是便宜

双眼若明行自稳 三心未发信非深 

庭前薝卜香如许 墙外余芳未暇寻

脚根无线似飘蓬 才出迷途又失踪 

欲得八风吹不动 须从一句定纲宗

旧雨高才忆两人 谈玄嘲净自成音 

归途一步迷来路 望断悬崖没处寻

一句合头千劫债 片言错答野狐身 

妄谭般若尤堪惧 抱病掩关懒见人

薝卜林中幻化身 拈来寸草作金针 

阿谁智讫情枯后 方信莲居不负人

行人各自有因缘 把手强牵总枉然 

满地蓬蒿付灰烬 始堪耕种作良田

儿忆母(三首)

慈亲德慧世间稀 端坐西归原不违 

罪苦痴儿逃逝去 飘零十载尚无依

天涯踏遍渐知非 佛外别无向上机 

欲报亲恩惟念佛 几回西望泪沾衣

兄北弟东妹京华 那堪老病各天涯 

梦回空有思亲泪 未到西方不是家

 

劝戒(三首)

持来净器方盛乳 失去戒珠易入魔 

身口未严礼忏废 波旬鼓掌笑呵呵

纵未全持先戒杀 戒杀尚难说甚么 

此心已与佛相背 安得慈尊愿力加

果报相寻事可哀 谁从因地识轮回 

漫天劫火炎炎里 都自杀生一念来

不觉

不觉沉沦苦 难期道味亲 

梦长怜故旧 病久惜精神

有福方持戒 无缘枉劝人 

圣狂分一念 未可委前因

常谈

小智不如愚 浅人每自喜 

驰求难挽回 颠倒扶不起

平实与商量 嗤为常谈耳 

道在平常中 惜君未晓此

良师

病是良师友 销融妄渐休 

身曾经九死 志愈藐千伙

一室唯供佛 三年不下楼 

半生惭悔处 弃海认浮沤

书感

卞和抱璞空余洎 豫让吞声尚有身 

婴臼肝肠贲育胆 雪中断臂尔何人

卖浆者

路傍关去杂货店 门内担来豆腐挑 

杂货般般别处贩 豆浆滴滴自家熬

寄雷生

感君毒棒连三月 警我迷顽廿九年 

今日相酬唯一语 须知净土外无禅

客笑

老病掩关意渐闲 客来翻笑性情偏 

手中一串菩提子 拈起依然个个圆

戒嗔

须燎执烛浑无事 羹污朝衣翻慰人 

喜怒由心岂在境 如何学道苦生嗔

莲味

市果盘蔬久厌餐 隔墙桃李本无缘 

前年种得白莲子 今日尝来味更鲜

大病中口占二偈辞世(二首)

生已无可恋 死亦奚足厌 

本来无生死 生死由心现

了知诸法空 始信一切有 

西方有极乐 有佛无量寿

问东答西(九首)

莫道心情太寂寥 情怀自愧未全消 

莲居佛法无多子 仅识西方路一条

非我念佛佛念我 东方未识故疑西 

一方正后方方正 初步迷时步步迷

净不须禅禅须净 未能知有岂知空 

西方依正庄严地 不是幡兮不是风

不是风兮不是幡 思量拟议隔重关 

何劳更举无生话 一句弥陀万境闲

劝人学佛犹容易 令识西方事大难 

为底梅花香未放 因无彻骨一番寒

有人问我西来意 合掌向西念慈尊 

我只归元无二路 任他方便有多门

共说修行须径路 径中捷径唯西方 

曹溪剩语人人晓 放下坛经细酌量

若非诸佛勤护念 至今仍不识西方 

闻道已迟敢自弃 惜哉载卅好时光

普被三根济三有 圆超圆摄无量门 

谁能自念劝人念 是即名为报佛恩

某君喜谈禅,见辄滔滔。

予唯默对,怪而告诘,赋此报之。

(两首)

笑指湖心月一丸 澄怀似此许谈禅 

眼前便是三生石 火内谁开五色莲

天女维摩宜并解 南能北秀未容偏 

纵然吸尽曹溪水 也应空山坐十年

路滑莫轻上石头 布衫一领出青州 

阿谁问衣无生话 且坐吃茶歇去休

扫却庭前柏树子 牧来露地水牯牛 

铁围山下黑风急 试看桥流是水流

题天青蕉白荷盘研

荷盘研露写新诗 甘作诗人亦是痴 

洗净世间文字习 写经画佛傍莲池

梅月古研

铁干冰心玉一枝 移来栽向砚头池 

寒香彻骨月华满 正是莲居晚课时

无闷(两首)

狂心果歇方无闷 世不能知道始尊 

九死余生契此语 纷纭幻迹更何论

两字渠园亦幻余 园非是我我非渠 

浮生有境终归幻 除却莲邦未可居

今昔(两首)

风云湖海昔犹龙 经卷蒲团此秃翁 

傀儡登场两出戏 个中谁是主人公

人嘲龙性随云去 我幸秃翁是少年 

白业堂前新活计 华池学种未开莲

题净土诗钞

爱读五家净土诗 中峰楚石到莲池 

灵峰西去省庵寂 百偈彻公亦总持

秃毫

半管秃毫吾不贫 课余偕尔乐残春 

写来都是家常话 留赠他年同样人

听佛轩课余宴坐(两首)

踏破疑城信愿专 个中甘苦未须传 

几回欲逸脱缰马 一线孤牵上水船

病久确知念佛好 魔多反使道心坚 

迷云障雾重重过 瞥见澄潭月影圆

坐阅空花又一年 唯期寡过厌谈玄 

每将妄习从心洗 渐觉佛声逐念圆

动静相依清净戒 根尘齐摄宝王禅 

乐邦苦海历然在 何去何从莫问天

今人粗窥唯识,便拨净宗是非余,斗诤坚固,

目睹现状,慨然而已。

法门无量本圆通 那得分张矜异同 

几讦名言添教海 一声佛号满虚空

西方要诀经疏在 东土嫡传性相融 

唯识何尝轻净土 慈恩莫忘旧宗风

经行

少壮俄顷老病侵 几人未老惜分阴 

乐邦路稳牵谁走 世道歧多听自寻

幸有一长唯念佛 了无可说且观心 

空堂叉手经行久 忘却秋宵月满林

家人晚课(六首)

闹市声中念佛堂 一家净课晚琅琅 

谭玄不学庞居士 自有莲风四面香

般若菩提共一行 童婴半解礼空王 

大孙七岁娴梵呗 也唱阿弥相好光

赞□引开六字经 莲居记数最分明 

轮珠百八徐徐转 坐看儿孙绕佛行

圣解凡情不用消 洪名才举海吞潮 

自他三世何曾隔 万亿途程未是遥

鱼磬声声净客尘 听时更比念时真 

阿翁半世为奴仆 幸得弥陀作主人

宗门回首袁宏道 儒教翻身彭二林 

欲问风光在何许 虚空一片海潮音

幻余室幻语,运儿节录第五卷,举似省元禅师。

颇蒙印可,题二偈,赋此报谢(五首)

工迥更耕冈光江 南无西方是故乡 

欲叩宗门问境界 翻嫌境界是文章

歧途历遍足生茧 苦海回头鬓已丝 

薄有善根堪自信 乐邦路稳渐能知

离念未能方念佛 是心是佛久无疑 

全身已在含元殿 更把长安问向谁

纵能离念还须念 不念弥陀念阿谁 

众生无尽愿无尽 念佛何尝有已时

半生踏著一条路 梦话写成几句诗 

抛向虚空谁印可 拈花笑倒老禅师

奈尔何(二首)

不念弥陀念六趣 非归净土归娑婆 

两条道路分明甚 背佛趋魔奈尔何

此事本来也太奇 顿教一念越三祇 

佛云难信诚难信 万亿人中一二知

 

答任城靳艮斋居士(三十一首)

放下昔年旧葛藤 钝根久不慕传灯 

尚余一句弥陀在 万法皆空愧未能

唯堪念佛兼持戒 根器如斯敢自欺 

此是莲居立脚处 和盘托出报君知

尘根虽小法非小 直向西方路岂偏 

六字真经含万象 何来大小与偏圆

公嫌念佛执心重 我恨执持尚未坚 

千万句能如一句 那时重与论偏圆

传戒法师老慧明 教吴念佛意难倾 

不施棒喝但无语 颇怪此翁太世情

无言即是三顿棒 觌面失机敢怨人 

当日云何不知痛 只因习气遍全身

多生习气油中面 一句弥陀暗室灯 

照破无明从此始 宗风敬谢岭南能

曾修止观礼天台 枯坐经年解未开 

那知三观三摩地 都自一心一句来

观即是能境是所 能所炽然妄岂除 

举体在缠遑说断 从头更作钝功夫

地水火风悉是假 生老病死又成空 

中道毕竟在何处 一句弥陀空假中

复遇禅师号省元 坚云念佛胜参禅 

驰求我更寻方便 念久原来在佛边

真言宗遇白尊者 灌顶曾传六字明 

显密圆通佛一句 千潭月朗水同清

摄禅归净从来有 离佛谈心未始闻 

百千经论分明在 早已从头说与君

君观真如论三昧 我甘老实依莲池 

有愁莫向无愁说 除却阿弥总不知

念念洪名大圆镜 声声佛号水清珠 

无量寿光体相用 更于何处见真如

千圣齐临遮不住 万牛共挽岂回头 

虚空纵令有时尽 我此持名永未休

直趋无上菩提路 破釜沉舟自主张 

我有愿王作法铠 饶他棒折愈生光

宗乘教海两汪洋 那有功夫论短长 

八教五宗吞一口 持名而外更何商

能知怯弱胜轻狂 愿切行专铁变钢 

莫负净宗真法乳 梁唐两译细参详

君已见性称断缚 我犹学地作功夫 

境界相悬难凑泊 何堪依样画葫芦

三量齐彰说非量 绳本全麻认作蛇 

不是葫芦不肯画 画成早已变冬瓜

敢把冬瓜印自己 未闻佛法作人情 

欲将不肯酬高谊 冲口弥陀又一声

都摄六根学势至 返闻自性奉观音 

此真我佛异方便 向上一机莫漫寻

能念心外别无佛 所念佛外岂有心 

直指单传无过此 莫将落叶作黄金

是心平等无高下 径路修行有易难 

蚁子上山帆顺水 如何并作一般看

斯世无如我敬公 相期自不与时同 

年来颇抱杞人虑 第一严防豁达空

公垂耳顺我知非 驹隙晨光恨熹微 

欲仿匡山邀伴侣 可怜眼底故人稀

此事岂容再蹉跎 快哉一语抵长歌 

若要不坠蹉跎路 只有弥陀念得多

浊世相期与相爱 明公而外更何人 

佛恩难报各珍重 誓向今生度此身

若人专念弥陀佛 是名无上深妙禅 

真传教内分明在 教外何须慕别传

敢诩金刚不退心 难将片语昧前因 

这重公案谁拈却 问取莲花国里人

卜居示儿(四首)

槐西老屋气清疏 十载播迁暂此居 

净扫厅轩先供佛 旁开畦圃为栽蔬

渐无广厦庇寒畯 颇愿佳儿读父书 

福地须从心地卜 祥光每集德人庐

阿翁笑比石头顽 耻效儿童说苦酸 

五十家居三四载 半生哀乐万千端

但闻王谢沦佣保 几见庭柯集凤鸾 

客邸幸能蔽风雨 不堪南望水天寒

懒从秦烬问渠园 海市干城久等观 

究竟坚牢唯佛土 往时迁执误儒冠

老怀渐觉灾凉少 汝辈勿忘世路艰 

陋巷可居人莫陋 眼中宫阙几兴残

了缘未易且随缘 借境观心境自宽 

过眼暂时分好丑 到头半点不相干

蒲团坐破乾坤小 佛号持纯妄念单 

刹那诗魔妨净课 应知结习断除难

赠某居士(十六首)

如何习净又吟哦 从古诗人妄想多 

珍重余光多念佛 更莫平地起风波

若问如何出爱河 只有弥陀念得多 

念熟方能登乐土 倘生不免堕娑婆

误人第一是多疑 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 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 咬定牙关念阿弥 

念得疑情连蒂断 到此方知我是谁

泥牛入海随波散 在冶良金色更光 

道力须从境上炼 不是闲话说一场

宇宙生死大疑团 其余枝叶总无干 

若从枝叶疑将去 欲破疑根事恐难

心地常飞六月雪 火内方开五色莲 

子细思量无别术 单提一念要勤专

舍身不难舍念难 此是学人第一关 

欲乘宝筏渡苦海 切莫寻常被眼瞒

念佛不难断疑难 疑根便是铁围山 

此关不破终成误 甘露每同毒药看

道人须学石头顽 那有功夫说苦酸 

炼得此心顽似铁 风吹雨打不相干

全身是梦何须说 执梦为真更笑人 

般般过去都成梦 只有当前一句真

疑心净尽见真心 凡圣良田一念分 

全在功夫绵密处 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 思量卜度转成痴 

扫除自己闲枝叶 除却阿弥百不知

病根深处无须讳 肯念弥陀已得医 

万行庄严勤警惕 念头才起愿王知

生处熟时熟自生 熟来一念也相应 

但肯勤添灶下火 何须过虑釜中冰

无心始可登觉路 有口只宜念弥陀 

佛号万千犹患少 世缘半句已嫌多

飞月莲观

一字含千埋 圆明万象赅 

息风通觉路 心水润华台

皓月孤悬处 红莲八叶开 

果能观自在 即得见如来

阿字观

一念相应际 光明显自心 

顿严身口意 泯绝去来今

字是无生曲 声传劫外音 

法门元不二 总摄佛莲金

念佛声

檐际椿杉次第青 今春首度到阶庭 

邻家笑语遥相顾 常听此翁念佛声

学法(二首)

佛法贵精不贵多 洪涛万里一帆过 

竹头木屑空飘泊 不解成舟难渡河

佛法贵精不贵多 也应多里广搜罗 

剥蕉酿蜜丝抽茧 杵欲成针须耐磨

神珠

我有神珠旷代珍 光明四彻照迷津

 儿童不识珠无价 只好随缘举似人

会校无量寿经粗竣敬题二偈(二首)

传译独多来最先 五年读校亦前缘 

慈尊加被成斯本 遍放神光照大千

此是净宗第一经 详赅圆顿括三乘 

若非夙植福兼慧 虽欲暂闻亦不能

净语下卷

香赞

戒定真香 虔诚修供养 

普令闻熏 善根皆增上

香气心光 悉遍满十方 

诚感佛慈 加护恒吉祥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释迦佛赞

释迦尊 号觉皇 觉行圆满难量 

娑婆业海作舟航

转法錀 开宝藏 九界导师人天仰 

破妄显示真常

诸佛称赞遍十方 径路指乐邦 

大恩大德不可忘

惟有勤宣扬

长寿佛赞

无量寿 甘露王 威德愿力难量 

洪名虔称消灾障

化火宅 为清凉 菩提心中接佛光 

福慧善根自长

一向专念莫彷徨 勤熏戒定香 

信愿行三是资粮

苦海得慈航

观世音菩萨赞

观世音 圣中尊 大悲愿力宏深 

广度群生出苦轮

证圆通 伏闻熏 称名无刹不现身 循声妙应普门

常念消罪灭贪嗔 全凭信念真 

潭清风定月始临灵感在自心

大势至菩萨赞

大势至 净宗尊 特倡念佛法门 西方三圣为等伦

主弥陀 伴观音 智光常护念佛人 震伏一切魔军

净念相继摄六根 果觉为因心 

横超三界妙难论宏法报佛恩

地藏王菩萨赞

菩萨尊 地藏王 大愿大力难量 

金锡宝珠庄严相

拔恶苦 利冥阳 

果海逆流悲愿强 弘誓普救十方

归命忏悔免灾殃 慧日消严霜 

心若空时罪亦亡离苦往乐邦

长寿忏五时回向颂(五首)

第一时

梵呗音声 和雅肃静 清畅哀亮表至诚 

诸佛为证明声遍法界 普利诸有情

第二时

如来世尊 众圣中王 分身济物现道场 

天人咸归仰慈悲愿力 摄化遍十方

第三时

能知惭愧 即是善根 愿切行专在信深 

业净须功纯破妄显真 决定出迷津

第四时

业海茫茫 苦恼无量 惟凭佛法作津梁 

摄入如来藏破除三障 同仰智慧光

第五时

宝王三昧 礼忏道场 功德殊胜妙难量 

灭罪消灾障福寿增长 六时恒吉祥

佛光三昧颂

阿弥陀佛大圆镜 无量寿光体相用 

我在光中念弥陀 字字光明从口出

光化甘露灌我顶 随声遍透诸毛孔 

一一毛孔又放光 身心融现光明幢

光明即是如来藏 圆周法界含万象 

一真无妄绝名言 只以此光宣妙法

是法即是此光明 不离是光说此法 

无边无碍无等光 智慧常照清净光

欢喜解脱安隐光 超日月光难思光 

有缘幸遇此光者 垢灭善生得解脱

称名时即遇光时 珍重此时莫空过 

性修不二无先后 始觉究竟即本觉

一灯照破千年暗 佛声不断光不断 

不动不摇不分别 佛我声光成一片

此事非难亦非易 唯在信深行得至 

千佛光称无量寿 诸祖灯传西来意

一法统摄一切法 显密禅净何曾二 

承佛慈力如是说 摩诃般若波罗密

假使铁轮顶上旋 定慧圆明终不失 

愿此妙光被含识 破暗除苦超恶趣

赞佛赞法赞光明 方便助显第一义 

回向无量光佛刹 普愿同登欢喜地

诸佛秘密甚深法 旷劫修行今乃得 

若人开明此法门 一切诸佛皆随喜

净宗径(二首)

其一

有大善根智慧 始愿念佛往生

定要极乐现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