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2501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

建筑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基本规定

1-0-1承担住宅计量供热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编制施工方案、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具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

1-0-2住宅计量供热工程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审、鉴定及备案。

施工前应对新的或首次术用的施工工艺进于评价,并制定专门的施工技术方案。

1-0-3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作业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必要的实际操作培训。

从事焊接、电气安装等特殊工种的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资质证书。

1-0-4具备下列条件后,工程方可开工。

1、工程设计文件应齐全,并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堆;

2工程施工方案、质量检验程序等文件应齐全,并按规定审查批准。

1-0-5设计变更不得降低供热工程的技术指标和质量。

当设计变更涉及供热工程技术性能时,必须经原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查并出具书面同意文件。

实施前,应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并获得监理或建设单位的确认。

1-0-6施工过程中如发现设计文件有差错,施工单位应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修改建议,形成书面文件并归档。

1-0-7施工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并与土建及其它专业相配合。

1-0-8对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专业负责人共同验收并签署验收文件。

1-0-9工程验收分竣工质量验收和移交验收。

工程质量保修期限,至少应为工程竣工质量验收合格并正式供热运行后的两个采暖期。

在保修期内,相关责任主体应履行保修责任,形成维修记录文件并归档。

材料设备质量和施工质量应由建设单位根据相关标准和合同约定负责。

2材料设备管理

2-1一般规定

2-1-1供热工程所使用的材料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标准的规定。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与淘汰的材料设备。

2-1-2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及复验应遵守以下规定:

1对材料设备的品种、规格、包装、外观和尺寸进行检查验收,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确认,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并归档。

2对材料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查,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确认,纳入工程技术档案。

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均应具有出厂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定型产品和成套技术应有型式检验报告,进口材料和设备应按规定进行出入境商品检验。

3散热器、分集水器、热分配表、阀门和保温材料等进场时,应对其主要技术性能参数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相关的复验报告应归档。

复验不合格的不得安装使用。

2-2主控项目

2-2-1塑料管材和管件

l在设计条件下,塑料管材的使用寿命不应低于50年。

供应商应提供每批管材的原料产地证明文件或进口报关单及材料检验单。

2交联聚乙烯铝塑复合管材(XPAP),内外层均应采用交联聚乙烯。

交联聚乙烯铝塑复合管材结构尺寸应符合表2-2-1---1的要求。

表2-2-1---1XPAP管材的结构尺寸要求

单位:

mm

公称外径dn

公称外径公差

参考内径di

圆度

管壁厚

em

内层塑料最小壁厚en

外层塑料最小壁厚ew

铝管层最小壁厚

ea

盘管

直管

最小值

公差

12

+0.30

8.3

≤0.8

≤0.4

1.6

+0.50

0.7

0.4

0.18

16

12.1

≤1.0

≤0.5

1.7

0.9

20

15.7

≤1.2

≤0.6

1.9

1.0

0.23

25

19.9

≤1.5

≤0.8

2.3

1.1

32

25.7

≤2.0

≤1.0

2.9

1.2

0.28

40

31.6

≤2.4

≤1.2

3.9

+0.60

1.7

0.33

50

40.5

≤3.0

≤1.5

4.4

+0.70

1.7

0.47

3交联聚乙烯(PE-X)、无规共聚聚丙烯(PP-R)、聚乙烯(PE-RT)和聚丁烯(PB)管材壁厚偏差应符合表2-2-1---2的要求,其它管材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表2-2-1---2PE-XPP-RPE-RT和PB管材的壁厚偏差

单位:

mm

公称壁厚en

允许偏差

公称壁厚en

允许偏差

1.0

+0.30

4.0

+0.60

2.0

+0.40

5.0

+0.70

3.0

+0.50

6.0

+0.80

4塑料管材及连接件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同一工程中,塑料管材和管件应由同一企业采用同一批次原料生产。

产品内外表面应无凹陷、气泡、明显划痕和其他影响产品性能的缺陷。

5同一直径连接件的锁紧螺帽、紧箍应能互换,密封圈材料的性能应满足国家相应标准的要求。

镶有金属螺纹的管接件,螺纹件应镶嵌牢固,螺纹应无毛刺、缺牙等缺陷。

6产品标识应符合相关标准,且清晰、牢固。

塑料管材内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清洁。

7盘卷包装的管材,调直后其圆度应满足相关标准,断面应无明显的椭圆变形。

检查方法:

尺量;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

按同一厂家、同一规格、同一批次总数抽查5%,且不得少于2件。

2-2-2金属管材和管件

1金属管材和管件的化学成分及儿何尺寸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其内外表而应平整、光滑。

2热镀锌钢管内外壁镀层应均匀,不允许有折皱、裂纹、明显凹陷、凸瘤及腐蚀等缺陷。

3铜管表面不应有分层、针孔、裂纹、起波、气泡、绿锈、明显划伤和其他影响性能的缺陷,断口处应无毛刺。

铜管接头外表面不得有裂纹、明显的凹凸不平或超过壁厚负偏差的划痕。

管材的壁厚允许偏差不应大于公称壁厚士10%。

4管件应无偏扣、乱扣、方扣、丝扣不全或角度不准等现象。

检查方法:

尺量;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

按同一厂家、同一规格、同一批次总数抽查5%,且不得少于2件。

2-2-3分集水器

1分集水器外表面应无毛刺、裂纹、气孔、锈蚀等缺陷,连接螺纹应无断扣及碰伤。

2分集水器宜采用铸铜成品件,与热媒直接接触的零部件应为同一材质。

3分集水器应见证抽样并复验,复验项目为气密性和密封圈性能。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核查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

按同厂一家、同一规格总数抽查1%,且不得少于2件

2-2-4散热器

1产品热工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并具有热工性能检测报告。

2散热器外表面应光滑,无明显变形、扭曲和凹陷等缺陷。

安装前,散热器热媒进出日螺纹应带有保护套具。

钢制和铝制散热器的内腔应进行可靠防腐处理,铸铁散热器内腔应采用无砂型铸造工艺。

3散热器外形尺寸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4散热器应见证抽样并复验,复验项目为单位散热量和金属热强度。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核查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

按同厂家、同规格总数抽查1%,且不得少于2组。

2-2-5热量表

1用于贸易结算的每块热量表应经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其指定的专业机构进行检定。

2热量表外壳涂层应均匀,无裂痕、毛刺等表面缺陷,具有防水、防尘功能,应用箭头标出载热体流动的方向。

影响热量表计量性能的可拆卸部件应具有可靠的封印。

3热量表应能显示累计热量、累计流量、瞬时热量、瞬时流量、供水温度、回水温度、温差和错误代码等,并具有数据存储功能,数据存储时效不应低于一个采暖期。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2-2-6阀门

1阀体、阀盖表面应光滑,无气孔、砂眼等缺陷。

2阀杆装配后应转动灵活、无卡涩现象。

3阀门应见证抽样并复验,复验项日为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核查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

按同一厂家、同规格总数抽查10%,且不得少于l件。

2-2-7保温材料

1保温材料应为不燃或难燃材料,其材质、密度、厚度与规格应符合设计文件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宜大于0.04W/(m2.K)。

2保温材料厚度允许偏差为规定厚度的-5%~+l0%。

3保温材料应见证抽样并复验,复验项目为导热系数、密度及吸水率。

检查方法:

尺量;观察检查;核查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

按同一厂家、同一材质、同一批次抽查2件。

2-2-8过滤器

1过滤器阀体表向应光滑,无气孔、砂眼等缺陷,阀体上应用箭头标明热媒的流动方向。

2过滤器内的滤网应完好无损。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

按同一厂家、同一规格总数抽查5%,且不得少于2件。

2-2-9散热器恒温控制阀

1散热器恒温控制阀应具有国家级检测机构出具的性能检测报告。

2散热器恒温控制阀表面应无可见裂纹、夹层、疏松、夹砂、

砂眼等缺陷,不应有明显的磕、碰、划伤和锈蚀。

文字、图形符号、

型号、示值和刻度线应清晰、端正且不易脱落。

3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的接头应简便、牢固,温度设定装置应旋转灵活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

按同一厂家、同一规格总数抽查10%,且不得少于2件。

2-3一般项目

2-3-1采用喷漆工艺进行防腐处理的设备,喷漆表面应均匀、光亮,不应有漏喷、堆积、流迹及脱落现象。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

按总数抽查10%,且不得少于l件。

3建筑物热力入口安装

3-1一般规定

3-1-1建筑物热力入口的位置及设备配置、安装方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1-2热力入口内供热管道的排列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管道间距应便于设备检修和查验。

3-1-3当直埋保温热力管道穿越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时,应预埋套管,并采取防水措施。

对有严格防水要求或管道穿越处有振动的,必须采用柔性防水套管。

3-1-4在供热系统冲洗前,应采取不使冲洗水流经热量表的措施。

3-1-5热力入口的管道井应设置防水隔离保护层和排水地漏。

3-2主控项目

3-2-1热量表的安装

1热量表的流量传感器应安装在回水管道中,且与管道同心。

热量表安装方式、前后直管段长度及管径,必须符介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且直管段上不应有任何接口。

流量传感器指示的水流方向应与管道内热媒流动的方向一致。

2若热量表的流量传感器安装在供水管道且热媒供水温度超过90℃时,应采用分体式热量表,分体部件(计算器)应固定牢靠并便于观察。

3流量传感器的前后应分别设置具有关断功能的阀门,流量传感器前应安装过滤器。

4温度传感器的安装方式和位置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并宜采用测温球阀或套管等安装方式。

供水测温探头和回水测温探头应分别安装在相应的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上,温度传感器测温探头的顶端应处于管道的中心位置。

检查方法:

现场观察。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3-2-2进入建筑物的直埋保温管,其管材及保温的作法应与室外直埋保温管相同。

直理保温管进建筑物或出地面时,应伸出墙体内表面或高出该地坪200mm以上。

检查方法:

尺带;现场观察。

检查数量:

按总数抽查10%,几不得少于2处。

3-2-3可现场设定型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或静态平衡阀前后直管段长度必须符合其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检查方法:

现场观察。

检查数觉:

按总数抽查10%,且不得少于2处。

3-2-4安装过滤器后,过滤器所示水流方向应与管道内热媒流动方向一致,其安装位置应便于滤网拆装。

检查方法:

现场观察。

检查数量:

按总数抽查10%,且不得少于2处。

3-2-5在热量表、可现场设定型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或静态平衡阀前后直管段外的供回水管上,应分别设置压力表及温度计接口。

当压力表与温度计安装在同一管段上时,压力表接口应安装在温度计接口的上游。

压力表接口连接管的下端部不应超出管道的内壁,且内壁处应光滑无毛刺。

检查方法:

现场观察。

检查数量:

按总数抽查10%,且不得少于2处。

3-2-6供回水管之间的旁通管材质应与供回水干管相同,旁通管管径应符合设计要求,旁通管上应安装与其管径相同的关断阀门。

若设计文件未注明时,旁通管管径不得小于DN25。

检查方法:

现场观察。

检查数量:

按总数抽查10%,且不得少于l处。

3-3一般项目

3-3-1管道水压试验、冲洗合格后,热力入口内的阀门、管道及管件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保温。

检查方法:

现场观察。

检查数量:

按总数抽查10%,且保温层不得少于10段,阀门及管件不得少于5个。

3-3-2安装完毕后,应及时清除管道和热力入口装置内的异物,清理施工现场有敞开接口时,应采取有效的封堵措施。

检查方法:

现场观察。

检查数量:

按总数抽查10%,且不得少于2处。

4建筑物内系统安装

4-1一般规定

4-1-1建筑物内水平干管、共用立管均应按设计要求布置,施工时应避免与其他管线互相干扰。

需要设置补偿器时,其型号、安装位置及预拉伸和固定支架的构造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4-1-2户内系统入口装置使用的管材、阀门、过滤器、户用热量表及配件的安装位置、连接方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便于操作、观察和检修。

4-1-3在同一个封闭的热计量系统内,应安装使用同一厂家、同一类型的户用热量表或热分配表。

4-2主控项目

4-2-1建筑物内水平干管及共用立管的敷设

1建筑物内的水平干管、共用立管、分层支干管及入户前支管的管材可采用热镀锌钢管。

镀锌管道的镀锌层应注意保护,对局部的破损处应做防腐处理。

2管道穿越楼板或墙体时应设过墙套管。

管道穿越楼板时,其套管顶部应高出楼面不少于2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管道穿越墙体时,其套管两端与墙体饰面相平。

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材料填实紧密,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3建筑物内的水平干管、共用立管、各层支干管及入户前支管的安装应有利于系统排气。

共用立管最高点应设自动放气阀和关断装置,自动放气阀顶端高度应高于顶层散热器上端高度。

4共用立管应在每层安装一个立管管卡,管卡安装高度距本层地而为1.5~1.8米。

在垂直方向,立管安装允许偏差不大于2mm/米,全长范围内安装允许偏差不大于10mm。

5各层支干管及入户前支管应设管道支架。

采用金属管道支架时,应在管道与支架间加衬非金属垫或管套。

支架位置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设置,如设计无要求,支架间距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表4-2-1管道支架最大间距表

单位:

mm

管道公称直径DN

15

20

25

32

40

50

支架间距

1500

2000

2000

2500

3000

3000

检查方法:

尺量;现场观察。

检查数量:

按总数抽查5%,且不得少于5处。

4-2-2户内系统入口装置安装

l户内系统入口装置的设备配置、安装位置及连接方式等,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并留有足够的操作、观察和检修空间。

2户口热量表的安装同3-2-1条,其流量传感器宜安装在供水管道上。

检查方法:

现场观察。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4-3一般项目

4-3-1水压试验合格后,建筑物内系统所有的管道、管件、过滤器及阀门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和保温。

阀门、过滤器及法兰等部位的保温层应能单独拆卸,保温材料及保温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

现场观察。

检查数最:

按总数抽查10%,且不得少于2处。

4-3-2安装完毕后,应及时清除管道和户内系统入口装置内的异物,清理施工现场。

有敞开接口时,应采取有效的封堵措施。

检查方法:

现场观察。

检查数量:

按总数抽查10%,且不得少于2处。

5户内系统安装

5-1一般规定

5-1-1户内系统管道材料、布置形式、连接方法等应符合设计和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5-1-2塑料管材应使用专用工具切割。

切割后的管口应平整、无毛刺,其端面应与轴线垂直,不应有缩径。

5-1-3塑料管材需弯曲时应使用专用工具,并不得出现硬折弯现象。

塑料管材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8倍,复合管材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5倍。

5-1-4在户内系统安装完毕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压力试验和冲洗。

冲洗前,应采取不使冲洗水流经恒温控制阀的措施。

5-1-5户内系统为地而辐射采暖系统时,除执行本规程相关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标准的规定。

5-2主控项目

5-2-1户内系统明敷管道

1管道敷设时应画线定位。

安装时应先设置扣座或活动支架,保证其位置准确、安装平整、牢固,其问距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塑料扣座不应破损,材质不应采用再生材料。

表7.2.1塑料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表

单位:

mm

管径

水平管

立管

12

200

500

14

200

600

16

250

700

18

300

800

20

300

900

25

350

1000

2穿越过门沟槽时,管道两端出地坪处应设有长度不小于100mm的塑料彼纹管。

3户内系统管道穿越楼板或墙体时,均应设套管。

检查方法:

尺量;现场观察。

检查数量:

按总数抽查10%,且不得少于5处。

5-2-2户内系统管道暗埋敷设

1暗埋部分不得有任何形式的接头。

2暗埋敷设管道应根据设计要求敷设在预留的沟槽内,不得随意敷设。

管道在进入敷设沟槽的地坪处,应根据设计要求设塑料波纹套管,若设计无明确要求,塑料波纹套管长度不应小于管道公称直径的10倍,且应高出地面100mm以上。

3暗埋管道隐蔽前,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压力试验并形成质量记录。

若设计文件无明确规定,应按照《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执行。

检查方法:

尺量;现场观察;检查压力试验记录。

检查数童:

全数检查。

5-2-3散热器和附件安装

1散热器在安装之前应作水压试验。

试验压力若设计无要求时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

2散热器应明装,其安装位置、连接支管的坡向、坡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散热器支管的坡度应为1%。

3散热器与管道之间,必须用可拆装的连接件连接。

4安装使用对流型散热器时,其对流空间应符合设计及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检查方法:

现场观察.试验时间为2~3min,压力不降且不渗不漏。

检查数量:

按总数抽查5%,不得少于5组。

5-2-4散热器恒温控制阀安装

l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的规格、安装位置、连接方式等应符合设计或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2明装散热器温控制阀不应安装在狭小和封闭空间,其阀头应水平安装,且不应被散热器、窗帘或其他障碍物遮挡。

3暗装散热器恒温控制阀应采用外置式温度传感器,并应安装在空气流通且能正确反映房间温度的位置。

检查方法:

现场观察。

检查数量:

按总数抽查5%,不得少于5个。

5-2-5分集水器安装

l分集水器应固定。

2水平安装时,应将供水集管安装在上,回水集管安装在下,分集水器中心线距地面不应小于300mm。

3垂直交装时,分集水器的下端距地面不应小于150mm。

4热媒管始末端出地而至连接配件的管段,应设置在保护套管内。

保护套管宜为塑料波纹管,也可使用金属导向卡。

套管外表面不宜超出分集水器外轮廓的投影面。

热媒管与分集水器环路阀门的连接,宜采用自锁式非金属连接件或卡套式连接件。

5热媒管始末端出地面至分集水器之间的管段应设橡塑套管保温,其厚度应大于或等于10mm。

6与分集水器连接前,热媒管应始终处于封堵状态。

检查方法:

尺量;现场观察。

检查数量:

按总数抽查10%,不得少于2组。

5-3一般项目

5-3-1暗埋管道隐蔽后应有明显的位置标识。

检查方法:

现场观察。

检查数量:

按总数抽查l0%,不得少于2处。

5-3-2水压试验合格后,应及时排净系统内的水,有敞开接口时应采取有效的封堵措施。

检查方法:

现场观察。

检查数量:

按总数抽查10%,不得少于2处。

6系统水压试验和冲洗

6-0-1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系统安装完毕及管道保温之前,应进行水压试验。

6-0-2水压试验合格后,应对系统进行冲洗。

冲洗时,应关闭各户内系统入日装置处的阀门,同时打开共用立管旁通管上的阀门。

冲洗水压力不得高于工作压力,冲洗水流速不宜低于1.5m/s。

检查方法:

现场观察,且水色不浑浊为合格。

检查数量:

按总数抽查10%,不得少2处.

6-0-3系统冲洗合格后,应清除所有过滤器或除污器内的杂物,必要时应更换滤网。

检查方法:

现场观察。

检查数量:

按总数抽查10%,且不得少于2处。

7系统试运转和调试

7-0-1供热系统的试运转和调试应符合《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星验收规范》GB50411的规定。

7-0-2供热系统安装并冲洗完毕后,应充水并按设计要求进行水力平衡调试,形成水力平衡调试报告。

水力平衡调试可由具备专业资质的机构承担。

检查方法:

对照设计文件,检查水力平衡调试报告,各热力入口处的水力平衡度应为0.9~1.15。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7-0-3系统安装完毕后,应在采暖期内与热源进行联合试运转和调试。

联合试运转和调试应符合设计要求,采暖房间温度相对于设计温度不得低于2℃,且不得高于1℃。

8工程验收

8-1竣工质量验收

8-1-1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子分部工程竣工质量验收,应在检验批、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且完成系统试运转和调试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竣工质量验收应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和供热运行管理单位等参加,并接受供热行政主管部门监督,验收时应重点核查以下内容:

1管道布置、坐标、高度、坡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2管道、阀门、计量装置等的种类、型号、规格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设备、散热器、管道、计量和控制装置等必须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安装完毕,且安装应牢固,位置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卡具的强度、刚度、间距应满足使用和观感要求;

4计量、控制等装置的各项功能应工作正常,阀门启闭灵活、操作方便;

5在严密性试验压力下,系统所有接口、配件等应严密、无渗漏;

6管道、设备的防腐、保温必须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8-1-2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分项工程应按下表进行划分:

子分部工程

序号

分项工程

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工程

1

建筑物热力入口安装

2

建筑物内系统安装

3

户内系统安装

4

系统试运转及调试

8-1-3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工程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验批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2主控项目应全部合格;

3一般项目应合格。

当采用计数检验时,至少应有90%以上的检查点合格,且其余检查点不得有严垂缺陷;

4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合格

8-1-4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应全部合格;

2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8-1-5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子分部工程竣工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项工程应全部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系统节能性能检测应合格,受季节影响未进行的检测项目应在保修期内补做。

8-1-6竣工质量验收时,应提交下列工程资料:

l施工图、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文件及竣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