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完美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2722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完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完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完美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完美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完美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完美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完美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完美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完美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完美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完美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完美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完美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完美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完美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完美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完美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完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完美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完美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完美教案

第6课《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一、课题:

《陶罐和铁罐》 

二、教学目的:

1、会认“陶”“懦”“辨”“恼”“耻”“逝”“殿”“掘”“朴”“素”10个生字,会写“陶”“谦”“虚”“嘴”“恼”“怒”“吵”“感”“荒”“捧”“朴”“素”“值”“受”14个生字,积累词语表中“骄傲”等13个词语; 

2、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再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在读中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积累语言;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陶罐的谦虚有礼与宽容友爱,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懂得和睦相处的道理。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第二课时 

五、教学重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有礼而不软弱。

 

六、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七、教学过程:

课前:

师:

上课之前,老师想先和大家玩一个小游戏,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表情,能用一个词儿把它描述出来吗?

用“我看到---几号表情,我想到---。

”这样的句式来回答老师。

 (1-微笑、2-吃惊、3-伤心、4-怒发冲冠、5-咬牙切齿、6-泪流满面) 

师:

同学们不仅会观察,还会运用,看来平时看了不少的课外书,积累了不少的词语吧!

那你们再看李老师脸上的表情,你又想到了哪个词儿?

(开心、眉开眼笑) 

师:

真会观察,那你们说说,陈老师为什么这么开心?

 

那是因为咱XX班的孩子会动情的朗读、会积极地思考、会仔细的聆听、敢于大胆的举手回答问题。

给这样优秀的孩子们上课,陈老师当然开心啦!

我们要上课了,孩子们准备好了吗?

 

生:

准备好了。

 

课中:

 

师:

上课!

 

生:

坐端起立,老师您好!

 

师:

孩子们好,请坐!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07页,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27课这篇童话故事——陶罐和铁罐。

(师板书课题)来,跟着老师一起书空课题,写陶字时注意里面是个缶字,罐字也是一个缶字边,并且最后一横要稍长,来,一起读读课题。

(齐读课题) 

师:

通过前面的学习,咱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生字以及一些词语,那你们还认识这些词语宝宝吗?

(出示课件3)和它们打打招呼,哪个孩子愿意来给大家读读?

(生读) 

师:

你声音不仅洪亮,而且读得很准确,看来这真的难不住孩子们。

那你们能将上面的词儿准确无误的填入下面这段话当中吗?

谁来试一试?

(抽生进行填空) 

师:

孩子们也发现了,最后一个空没有词儿供大家选择,所以需要我们小创作家们自己进行补充,你们会想到哪个词儿?

(无影无踪) 

师:

孩子们真会概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

孩子们,这段话概括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读了这段话,我们知道了,骄傲的铁罐常常奚落陶罐,(生画陶罐、铁罐简笔画)知道什么叫做奚落吗?

(嘲笑、看不起、讥笑;如答不出来,则师用近义词的方法进行引导理解。

) 

师:

没错!

那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因为铁罐自认为自己非常的坚固,而陶罐易碎。

)(师板书:

坚固、易碎) 

师:

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坚固是铁罐的长处,而易碎则是陶罐致命的短处。

那铁罐是怎样一步一步来奚落陶罐的?

孩子们请看自读提示(出示课件4),现在请你们自.由的朗读课文第2——9自然段,用“——”画出铁罐说的话,用“~~~~”画出陶罐说的话,开始!

(生读并进行勾画) 

师:

画好的同学请举手示意老师。

谁把你找到的铁罐说的话大声的读出来。

其他孩子认真认真倾听,如果她找完了,就请把掌声送给她,没找完的,请举手示意进行补充。

(生读)

 师:

谁又来读读你找到的陶罐说的话?

(生读) 

师:

孩子们,现在请你们再快速地读读它们的对话,说说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陶罐:

谦虚;铁罐:

傲慢。

师板书:

谦虚、傲慢) 

师:

孩子们,我们刚刚从语言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

(师板书:

语言)接下来,请孩子们再读这几段文字, 说说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铁罐的傲慢?

(傲慢、轻蔑、恼怒)

 师:

你抓住了表示铁罐神态的词儿(师板书:

神态),你可真会读书!

(师用笔在课件上进行词语勾画)孩子们,抓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不光可以帮助我们把人物说的话读好,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体会人物的心情、性格,帮助我们更好的阅读、理解。

 

师:

现在请三个孩子分别来读读这傲慢的、轻蔑的、恼怒的铁罐,谁来试一试?

(生读) 

师:

当你们恼怒时,你的神态、语气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给你们一分钟时间酝酿感情,一分钟后,咱们再来读。

(生酝酿感情)谁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

读得有感觉了,咱们像XX一样,一起来读读这个恼怒的铁罐。

(生读) 

师:

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

孩子们,那你们再看看这三个词儿,你感受到了铁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铁罐的态度越来越傲慢无礼,越来越咄咄逼人。

) 

师:

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一起夸夸他!

孩子们,在前三句写铁罐的句子的提示语当中,我们都找到了描写铁罐神态的词儿,那孩子们请看第四句话,提示语中有写神态的词儿吗?

(没有)那如果我们给它加一个词儿,你会想到那个词儿?

(勃然大怒、恼羞成怒、怒不可遏) (师:

那将你的勃然大怒送进句子中去,读读这句话;那将你的恼羞成怒送进句子中去,读读这句话;那将你的怒不可遏送进句子中去,读读这句话;) 

师:

我们刚刚从铁罐的语言、神态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孩子们,睁大你们的眼睛,仔细的瞧瞧,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理?

(标点符号,铁罐的句子大多都是用的感叹号。

)(师板书:

标点) 

师:

太会读书了!

掌声送给他!

孩子们,我们知道感叹号的作用是什么?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 

师:

那你们赶紧数数,在这几个句子中,有多少个感叹号?

(6个)短短几句话,居然既有六个感叹号!

其实,每一个感叹号都暗示着铁罐的傲慢无理。

孩子们,你们瞧,标点符号也有它的秘密呢!

以后读书时,我们不仅要学会文字背后的意义,还要细细品味标点符号背后的情感。

老师现在请一个四人小组来给我们读读这几个句子。

(生读) 

师:

非常棒!

接下来,请孩子们看写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句子,同样都是对陶罐和铁罐语言神态的描写,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有很多描写铁罐神态的词儿,描写陶罐的却只有一个——谦虚。

) 

师:

观察得很仔细,那为什么作者只用了谦虚一个词儿来写陶罐?

(因为铁罐的态度一次比一次恶劣、一次比一次傲慢无理,而陶罐从头到尾都很谦虚。

) 

师:

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孩子越来越多的人爱思考啦!

掌声送给他!

当铁罐傲慢时,陶罐谦虚地说(生读);当铁罐带着轻蔑的神气时,陶罐还是谦虚地说(生读);当铁罐恼怒时,陶罐依然那么谦虚地说(生读)。

你们喜欢这个谦虚的陶罐吗?

(喜欢)那谁来读读这个让你们喜欢的陶罐?

看来咱们班的孩子都特别的喜欢这谦虚的陶罐,那咱们男女分组读,如果对方读得好,请把你们的掌声送给他们,如果你们觉得还有改进的地方,那请你们再来挑战,听懂了吗?

(男女比赛读) 师:

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就可以听出来,你们确实非常喜欢这只谦虚的陶罐!

那孩子们再看看,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标点符号) 

师:

不错!

会读书的孩子!

那谁来说说这个省略号又是什么意思?

(话没说完就被打断。

) 

师:

被谁打断了?

(铁罐)从一个标点符号我们依然可以看出铁罐的傲慢无礼。

(生如果提出陶罐说“有什么可吵的呢!

”一句也有感叹号时,师:

孩子们,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一个句子其实是一个反问句,谁来给它换一个说法,但保持原义不变?

(没有什么可吵的。

)是的,不错,这就像咱们二年级学的一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当中,种葫芦的人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换一种说法就是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强调我们要和睦相处,没有什么可吵的。

) 

师:

除了这两处地方不一样,课文中还有吗?

仔细地瞧瞧。

(称呼。

陶罐称铁罐为铁罐兄弟,而铁罐却称陶罐为陶罐子、懦弱的东西!

) 

师:

一起夸夸他!

小小的一个称呼也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孩子们,咱们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称呼甚至标点符号的对比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的谦虚有礼。

 

都说咱5班的孩子都特别的爱表演,接下来,我请一个孩子来扮演这傲慢无礼的铁罐,其他孩子,你们都是谦虚的陶罐。

(生读)

师:

面对铁罐的嚣张傲慢,陶罐谦虚;面对铁罐的自以为是,陶罐谦虚;面对铁罐的咄咄逼人,陶罐依然谦虚。

终于到了最后,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许多年过去了,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有趣儿的事呢?

请听!

(师范读10-11自然段)

现在请孩子们默读课文第12-17自然段,在课文中用“——”画出描写陶罐的词语,用“~~~~”画出描写铁罐的句子,开始!

(生默读并进行勾画) 

师:

谁来说一说?

(陶罐:

光洁、朴素、美观;铁罐:

连影子也没看到。

)这个句子让你想到了哪个词儿?

(无影无踪)(师板书) 

师:

当看到光洁、朴素、美观的陶罐时,人们都说了什么?

我请一个孩子来说。

(“哟!

这里有一个罐子!

”“真的!

一个陶罐。

”)孩子们再看这两个句子,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

(惊讶、高兴)

 师:

那谁来动情地读一读?

(生读) 

师:

读得有感觉了,那奖励你再把下一个句子给大家读读?

(“多美的陶罐!

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

”) 

师:

老师很认同你前面的读法,后面的句子可以再读得小心点儿,轻点儿吗?

这可是宝贝呀!

(生读) 

师:

真聪明!

一点就会,掌声送给她!

受到人们称赞的陶罐开心极了!

可是它没有忘记曾经的伙伴铁罐,看看文中的陶罐又是怎么说的?

(“谢谢你们!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 

师:

那如果你们就是此时此刻的陶罐,你们又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关心、着急)

 师:

那你来试试?

(生读) 

师:

透过这句话,我们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陶罐?

(善良、有爱心等)

 师:

多么善良的陶罐啊!

最后人们找到铁罐了吗?

(没有) 

师:

来,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读)那铁罐究竟去哪儿了?

小组讨论2分钟。

(小组进行讨论) 

师:

哪个小组代表来发言?

(生反馈:

铁罐生锈不见了;躲起来了……) 

师:

掌声送给XX,不愧是咱们班的科学小达人!

其实,那是因为铁罐是铁制作的,非常容易被氧化,许多年过去了,铁罐层层氧化,直到最后化成了粉末,消失的无影无踪。

(出示课件9)孩子们,请看黑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坚固的铁罐经常拿自己的长处去奚落易碎的陶罐,面对铁罐一次比一次傲慢无礼的奚落,陶罐依然谦虚平和。

多年以后,陶罐依然还是那么光洁、朴素、美观,而铁罐却消失的无影无踪。

孩子们,学了这篇童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有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反馈) 

师:

不错,孩子们谈得真棒!

看来今天你们都能从陶罐和铁罐的故事中有所感悟。

孩子们,咱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我们每个人都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因此,我们无须为“短”而自卑,更不可因“长”而骄傲。

老师希望你们以后都能有一颗谦虚的心去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就像咱们班的班级口号一样不懈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八、作业处理:

1、 抄写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动作、神态的词语;

2、续写这童话故事。

 九、板书设计:

 

6、陶罐和铁罐               

陶罐画          铁罐画 

易碎                 坚固            

语言谦虚平和           傲慢无礼          

神态   光洁、朴素、美观    无影无踪          

 标点 

十、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6 陶罐和铁罐

《陶罐和铁罐》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陶罐则很谦和,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已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讲铁罐自恃坚硬,奚落陶罐。

陶罐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

第二部分(第10~17自然段)讲许多年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连影子也见不到了。

这篇寓言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说明道理。

“陶罐子”“懦弱的东西”“你算什么东西”“我要把你碰成碎片”等语句,表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而“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则体现了陶罐谦和、友善、克制的性格特点。

此外,文中还有很多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如“傲慢”“轻蔑”“恼怒”等词语,就直接展现了铁罐的蛮横无礼,而“谦虚”“不再理会”等则表现了陶罐的谦和友善。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

第一幅插图描绘的是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场景,展现了两个角色不同的性格特点:

铁罐是一副傲慢的表情,闭着眼,叉着腰,鼻子高高地翘着,满脸的不屑;陶罐则是一副谦和友善的模样。

第二幅插图画的是许多年以后的场景,画面上只有一个陶罐,仍完好如初,而铁罐却无影无踪了,暗示了二者不同的结局。

两幅插图将故事的主要情节直观地展现出来,图文对照,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和练习,会认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会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会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事情;抓住课文关键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3.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自主学习和练习,会认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会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会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事情;结合课文关键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大多可以连成词语,如“陶罐、谦虚、懦弱、代价”,教学时,可以在初读环节让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字音。

然后把含有生字的词语集中出示,结合故事中的两个角色将生字进行分类学习,比如和铁罐相关的词语有“骄傲、恼怒”,和陶罐相关的词语有“谦虚、懦弱、价值”。

本课会写的字,从笔画多少来看,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笔画较多的字,如“骄、傲、谦、虚、懦、弱、提、捧”;一类是笔画较少的字,如“尘、代、价”。

笔画比较多的字要写得紧凑些,笔画较少的字要写得舒朗一些。

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可以在学习课文的同时理解并记忆。

2.阅读教学

教学本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说一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

再结合课文的两幅插图,帮助学生梳理出故事的两个场景:

国王的橱柜里、荒凉的废墟上,据此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让学生说一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能理解角色形象,进一步体会两个罐子神态、语气的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和小伙伴们分角色朗读,加上恰当的动作、表情表演读,从而进一步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宽容。

3.表达运用

课文在塑造陶罐和铁罐的角色形象时,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展现了这两个罐子不同的特点和鲜明的个性。

理解并运用语言描写,有助于提升学生习作水平,故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个性鲜明、生动的语言描写,学习作者通过语言描写表现角色性格特征的方法,提升描写人物形象的能力。

课前准备

1.铁罐和陶罐的图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和练习,会认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会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会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2.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件上的两个罐子,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

(明确:

材质不同、形状不同)

2.过渡:

陶罐和铁罐,顾名思义,是由陶和铁做成的罐子,这是两种材质完全不同的罐子,我们这节课就要来学习一则关于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同学交换角色朗读课文并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懦、恼”都是鼻音。

3.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

强调书写笔顺的正确。

课件出示生字动画笔顺,学生观察并书写。

“尘”是上下结构,上部中间是竖,而不是竖钩。

“捧”与“棒”是形近字,在书写时可以利用偏旁的含义加以区别。

4.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国王 骄傲 傲慢 谦虚 懦弱 神气 住嘴 相提并论 王朝 尘土 光洁  美观 古代 价值 动手

5.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6.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边读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加上序号。

再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回答,课件相机出示相关内容)

国王的橱柜里有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

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被挖出来时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7.教师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一共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8.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一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再归纳。

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9):

讲铁罐自恃坚硬,奚落陶罐。

陶罐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

第二部分(10~17):

讲许多年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连影子也见不到了。

9.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结构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我们故事的主角——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我们在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课文关键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2.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事情,理解寓意,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理解对话,归纳性格

1.听写本课生字词。

2.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讲述的内容,说说课文第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讲铁罐自恃坚硬,奚落陶罐。

陶罐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

3.品析词语。

指名学生回答“奚落”的意思。

奚落:

指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讥讽嘲笑。

4.陶罐和铁罐的关系好像不是很好,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呢?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并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2)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1)学生分角色朗读句段1,注意把握陶罐和铁罐的语气。

在读陶罐的语言时,语气要温和;在读铁罐的语言时,要读出盛气凌人的语气。

(2)在读中感悟角色性格的不同,进而领会角色的形象。

句段1: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住嘴!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3)通过提问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角色形象:

从铁罐的这些话来看,你觉得铁罐的性格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铁罐傲慢、无礼、狂妄、不友好。

(4)从铁罐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傲慢无礼,气势汹汹,那么陶罐对这样的语气是怎样的态度呢?

它是怎么回答的呢?

找出陶罐的话读一读,我们来找答案。

句段2:

“不敢,铁罐兄弟。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懦弱。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

“何必这样说呢?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5)从陶罐的这些话来看,你觉得陶罐的性格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谦逊有礼、和善友好、不卑不亢。

(6)通过对课文关键句子的品析,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现在,同学们分角色朗读,可以同桌自.由练习,注意读出铁罐的傲慢无礼、气势汹汹,以及陶罐的谦虚有礼、和善友好,在读的时候,可以加上动作来表演。

(7)指名表演朗读,同学之间互相点评。

5.过渡: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论,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部分。

板块二 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1.快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回顾课文内容。

2.思考问题: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

铁罐又是什么样子?

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3.指导朗读。

师:

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

(高兴、惊讶)在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并读一读。

陶罐听到人们赞美它时,它是怎么说的?

在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并读一读。

4.过渡: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为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而被人们永久地保存下来,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你能总结这个故事的寓意吗?

(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总结)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5.指名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带给自己的启示。

做一个谦虚、不骄傲、善于发现别人长处的人。

6.布置作业把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告诉他们自己懂得了“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的道理。

板块三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1.学习“阅读链接”。

(1)师:

相信读了《陶罐与铁罐》,同学们都明白小故事里也有大道理。

今天,我们来读一读《北风和太阳》,看看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课题)

(2)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讲这个故事。

(3)引导学生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4)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铁罐和北风都是因为骄傲自大,没看到别人的长处,只看到别人的短处,最终都没有好的结果。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怎样的启发?

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做个谦虚有礼的人,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2.拓展阅读,小组交流:

你还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3.总结:

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下多读读寓言故事,积累一些有趣的寓言故事,并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板块四 课文总结,巩固提升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陶罐和铁罐

2.总结:

谦虚的陶罐成了文物,骄傲的铁罐消失得无影无踪。

从它们身上我们知道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上万物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的道理。

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只有彼此取长补短,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和睦相处,才会共同进步。

1.朗读对话,激发兴趣。

通过朗读对话,体会人物性格,挖掘做人的道理是本堂课的核心。

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朗读对话,揣摩人物性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解形象,感悟道理。

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量形象具体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教学这篇课文时,除了引导学生感受两个个性鲜明的形象以外,更多的是教他们正确地看待问题,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