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7252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卢春梅.docx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卢春梅

5、《孔乙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能力目标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3.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对照比较,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环境。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以文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精神的启蒙主义抱负。

在他一生所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他最喜欢的是收在小说集《呐喊》中的《孔乙己》。

巴金也说《孔乙己》写得好。

日本有一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

(1)注音:

阔绰(chuò)羼(chàn)绽出(zhàn)拭(shì)

(2)释义:

格局:

布置的格式。

阔绰:

阔气。

污人清白:

毁坏人家的名誉。

绽出:

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君子固穷:

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

固,安守。

间或:

偶然,有时候。

不屑置辩:

不值得进行辩解。

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

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营生:

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的地位(3)孔乙己的结局

学生精彩回答,教师提示:

(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

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3.请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六个生活片断是:

(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

(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

(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4.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1)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投影: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使人快活但又_______的人。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明确:

穿长衫好喝懒做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偶有偷窃从不拖欠酒钱屡遭冷遇想和人交流无人关心、可有可无

(2)深入探因

学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

学生研讨回答,教师归纳:

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孔乙己“穿长衫”是因为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

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

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

孔乙己“从不拖欠酒账”说明他质朴、忠厚。

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甚深。

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的空虚、无聊、迂腐。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

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结局可悲。

(3)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

四、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

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归结:

(1)概括介绍: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肖像描写:

①第一次出场:

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

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

“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委顿颓唐。

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②第二次出场: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

“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生活能力。

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3)语言神态描写:

①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

迂腐可笑的性格。

②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③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④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说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⑤“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脸亡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4)动作描写:

①“便排出九文大钱”既表现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

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

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2.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课文老辣深刻的语言。

五、布置作业

写人物片断练习。

请观察你周围的一名同学。

最好选择一位有个性的同学,描写他(她)的外貌、语言、神态。

用生动的语言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探讨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独特的叙述视角、社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等。

扩展阅读,与《范进中举》加以比照。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导入课文

请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朗读个人习作,师生共同点评。

二、研读探讨,深透理解文意

1.学生阅读课文的前三语段,也即“序幕”部分,思考:

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

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适时用多媒体课件插播江南城镇图片,“咸亨酒店”图片资料,并点拨:

小说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2.学生通读课文第4~12语段,也即小说的主体部分。

合作探究:

(1)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

他们为什么而笑?

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2)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

请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

(3)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

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提示:

(1)文中四处写众人的哄笑。

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与帮助,相反只知哄笑取乐,在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用众人的哄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

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了。

(2)孔乙己到酒店不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麻醉灵魂深处的隐痛,他可能另有所求:

①他只有站在“短衣帮”这个社会群体中才能显示他读书人的身份,他要在这里寻求人们对他的“读书人”社会地位的肯定和认可,以抚慰他那因没考中秀才而产生的悲哀;

②“不拖欠酒钱”是为了表现他想在酒店这个小社会里寻求人们对他品行的认可;

③“教小伙计认字”是要求得到人们对他学识的认可;

④孔乙己在别的酒店那里承受的是冷酷无情的嘲笑,只有在孩子们中间才能寻求到一点温暖;

⑤他每次用辩解来掩饰自己的劣迹,同时也是为了想寻求一个读书人的自尊。

(3)本文要在短短的篇幅中交代孔乙己的一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以一个小伙计“我”的角度审视观察周围世界,既方便叙述,减少叙述文字,又显得客观、真实、可信。

连一个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有利于表达一种悲喜交融的气氛。

另外,小伙计涉世未深,还不像掌柜的那样冷酷,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

3.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分析后归纳: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塑造的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形象,与别里利夫何其相似。

面对时代的变革,有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

愿孔乙己的长衫给我们的启示历久常新。

四、布置作业

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续写小说。

板书设计孔乙己

环境:

咸亨酒店封建社会

人物形象:

热衷功名——科举失败

死要面子——自欺欺人

孔乙己好喝懒做——至死不悟

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主题:

批判麻木冷漠的国民性

6、蒲柳人家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

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

它浓墨重彩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

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小说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教读课文,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会语言特色。

对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可由人物外号出发。

把握其性格特点,体会艺术表现手法。

对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要引导学生加强诵读,精彩的语句、段落可摘抄和背诵。

学习课文,重要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课外延伸拓展,扩大视野,深层体会小说浓郁的民族风格,为此,课前预习、引导和课后巩固拓展就更显必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

2.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3.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能力目标

1.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3.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德育目标

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点

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作背诵要求,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2.研讨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

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京东北运河风情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小说情节场景。

深入研讨.把握人物性格,体会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

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

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

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刘绍棠简历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

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

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

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

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

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

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

擀(gǎn)剜(wān)腌赞(āzā)到气(dáo)

唿(hū)哨咯(kā)吧呱(gū)呱坠地

荣膺(yīng):

光荣地获得。

膺:

承受,承当。

隐匿(nì)隐藏、躲起来。

一气呵成:

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

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如坐针毡(zhān):

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chuò):

模模糊糊,不真切。

望眼欲穿:

形容盼望殷切。

2.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思考:

(1)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

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那么,他们两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2)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1)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

奶奶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因为年轻纤夫的无理,她大打出手,赶得纤夫纷纷落水。

她那刚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透出了庄稼人的凛然正气。

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

爷爷何大学问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

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

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何大学问”的外号。

而为了和这一外号相称,他还真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2)奶奶:

“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

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的怒气和力气,泼辣无比的性格跃然纸上)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爷爷:

“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

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3.学生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教师提示:

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

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

另一方面。

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如:

“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

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精彩的语句、段可作摘抄和背诵。

四、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1.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师提示:

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习。

确如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

如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何大学问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

2.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合作探究: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

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联系熟悉的占典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说岳全传》等,进行比照、交流,教师点拨:

小说的民族气派和民族作风,主要体现在:

首先,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

这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

小说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占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典型的占典传统的继承。

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

小说的结构得《水浒》神韵,即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人物串联一起。

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总之。

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小说的独特魅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

“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刘绍棠语),这满怀的率真之情,恰是我们解读乡土创作情感的一把钥匙。

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

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

六、布置作业

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

请你运用这种手法,描绘生活中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力求传神,有文采。

板书设计

蒲柳人家

刘绍棠

“一丈青大娘”:

泼辣大胆刚直不阿

口苦心甜溺爱孙儿民族作风

“何大学问”:

民族气派

侠肝义胆仗义轻松

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

7、《变色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能找出文中奥楚蔑洛夫对小猎狗和赫留金6次不同态度和判定的语言,分析这些语言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2)对比的作用,领会文章的讽刺艺术。

(3)感受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4)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有意义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能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精神实质的能力。

  

(2).初步学会欣赏小说的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热爱社会主义社会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方法一、

世界文学长廊中有许多有趣的人物形象,有小气鬼,有可怜虫,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个滑稽可笑的人物,他就是来自于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

方法二、

(多媒体展示蜥蜴图片)同学们,说起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其实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

二、简介作者、时代背景

1.作者契诃夫。

契诃夫(1860—1904),全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他的短篇小说,采取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