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607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10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4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4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4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4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4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4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4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4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4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4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4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4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4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4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Word版.docx

精品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Word版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基础教案

向青春举杯(活动体验)

沁园春长沙

一、教学目的

1、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学习作者的革命精神。

2、对比诵读,了解词的格律特点。

3、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继续学习诗词的阅读鉴赏方法,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背诵全词,提高朗读能力;借鉴写法,学写现代诗歌。

二、教学重点

赏析诗词的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交流探讨、教师点拨

四、教学工具

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单元教学模式介绍(投影呈现)

A、说说:

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自由表达。

(引入写作与阅读的结合)

B、读读:

初读、对比读,感知诗词的形式特点——音韵、节奏与格律。

范读后整体感知本文的思想情感与风格。

C、议议:

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技巧,深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品语言、知诗艺、明思想)

D、写写:

拓展鉴赏

仿写、学写新诗

(二)、课文学习《沁园春长沙》

1、说说:

a、说说你的理想?

(学生自由表达)

b、教师点评后引导:

你们能诗意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吗?

你们能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理想吗?

(投影呈现教师的所作:

《一个战斗机飞行员的独白》)

c、导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投影呈现课题),看看作者是如何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理想,如何诗意地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感受伟人之伟大,并从中学到一些诗词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2、读读:

a、初读课文,注意押韵;再读部分词句,引导学生明了诗词的节奏划分,特别是其中“一字领”部分。

b、将《沁园春·雪》与课文对比读(投影呈现《沁园春·雪》)

c、总结: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读来发现同一词牌具有许多相同的特点。

(呈现投影词的体例知识)

d、“诗言志”,读了本词,你能略微知道它的思想情感吗?

你能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吗?

(听范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学生谈听后感受。

教师点评,归结到毛诗风格与思想的把握上。

并附带提及毛泽东的书法也是大气磅礴的。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如果学生理解不太好,也可再以投影形式补充。

(呈现整体把握的思想内容)

学生有气势地再读。

3、议议:

讨论与交流

a、学生围绕下面三个问题讨论与交流:

·“诗言志”,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来抒写自己的宏伟抱负与远大理想的?

·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形象地表现它?

·运用“增删调改换”方法进行词语分析,品味其用语之精妙(炼字炼句炼意)。

b、学法与鉴赏点拨:

·赏析写景:

写景顺序景物选择(意象物的选择)景物特征(意境)

·分析叙事:

人物做了什么;怎么做(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的描写)

·表达技巧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动、名、形容词的分析

c、学生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与引导。

d、归纳与总结(呈现相关内容投影)

远近\高低\动静大江\万山\层林\长空红遍\尽染\碧透舸争\鹰击

立体的画面\深远的意境背景壮阔\气势雄浑景色壮丽场面壮观\力量雄健

(雄奇壮观、崇高之美)(投影片之一)

百侣(人数众多)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指点、击水、浪遏粪土万户侯

神情动作心理

才华横溢事业伟大行动刚健有力理想高远

(峥嵘岁月稠)(投影片之二)

e、如果学生对上述理解还有问题,可超级链接到相关图片讲解。

(呈现相关图片页面)

f、课文学习小结:

思想感情、诗艺手法。

(可返回前面幻灯片页面进行回顾总结)

4、写写:

课后作业:

鉴赏《沁园春·雪》

将自己的理想用写诗歌语言写作表达出来。

相信未来

教学大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赏析当代诗歌的能力

具体的目标:

1、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3、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法

注意问题:

让学生参与活动与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

《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

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

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

相信未来。

2.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

“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二、课题导入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灭,人生最困顿的时候写下了千古名篇:

《行路难》,其中有两句话体现了作者相信未来,誓为理想而奋争的雄心壮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时隔120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诗人用同样的激情,写下了《相信未来》的醒世之作。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要求:

听课文录音,明确每节的主要意思结构脉络

明确:

课文基本结构:

1—2节:

恶势力横行,我们希望破灭,果实被窃痛斥现实

第3节:

面对着困难,我们信念更强,豪情更浓表明信念

第4节:

想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相信未来

第5节:

面对表层的创伤,继续前进,任人评说

第6节:

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

第7节:

点明题旨,发出召唤,为未来努力奋斗决心战斗

四、分析鉴赏,把握主旨

(一)揣摩语言:

1.诗歌意象的运用:

问题:

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第1节:

蜘蛛网——黑暗势力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

紫葡萄——希望的果实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4节:

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第5节:

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2.比喻的用法:

问题:

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上面三个句子中,“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与“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谓关系。

将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将笔杆比作曙光,即:

手指是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漂亮的笔杆是曙光。

全节的意思是:

我要用手指拨动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

相信未来。

(二)表现形式

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

明确:

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

五、讨论交流,自由欣赏

注意:

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掌握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透过形式体悟内容。

六、组织朗读,加深体验

在理解诗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诗文,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

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七、学生提疑,师生交流

组织学生质难问疑,师生共同交流,以加强对本文的体验与感悟。

八、补充内容

食指诗二首:

1.世纪末的中国诗人

添加些我们无用的尸骨做干柴

经寒冬的狂风一吹便吹大火熊熊

在物欲漫天的冬夜,火焰被吹得

像民族精神的旗帜迎风抖动

化苦难的生活为艺术的神奇

净化被金钱异化了的灵魂

如此我便没有虚度

自幼追求艺术的一生。

2.《热爱生命》(1979)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

把握不住自己的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

仍在反复地低语:

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

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到墓地寻找我的碑文

上面仍刻着:

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

用痛苦来做法码

我有信心:

以人生作为天平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要后代以我为榜样:

热爱生命

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

那条弯弯曲曲的荒草野径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

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

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的光着脊背走去

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

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

这使多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恶势力挑战的个性

虽是缕经挫折,我绝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生活着,活到现在

就在于: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十八岁和其他

十七八岁是个什么概念?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个年龄的孩子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叛的渴望。

在这样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如何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心智?

台湾作家杨子以自身的感受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提供了一种操作交流的平台。

平等,对话,理解,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

父母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而是向孩子表达出自己的那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什么是爱呢?

杨子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对孩子的爱。

而孩子如何去理解父母的这份让人感动一生的爱意?

同样,也需要理解与尊重,也需要对话与交流,在相互的交流里学会对父母感恩。

以自读体悟的形式来读此文。

设计以四部分,下达四种要求,来让学生边读边悟。

后以讨论的形式来解读要求和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四种要求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自读体悟。

交流、讨论。

总结全文。

教师点拨。

读时还要划出有关词语。

第一部分

共四节,前三节请你各用一句话来概括文段内容。

第一部分,作者概写十八年的时光流逝,在孩子十八岁生日到来的时候表达了自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欣慰,把爱与理解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1段作者把十八年的光阴感同于昨天和今天的区别,实际上是父母之爱最真切地表露。

但在字里行间,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这份父母之爱当作功绩来叙述,而是在与孩子的对话里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作者对孩子的那种理解与尊重。

第2段延袭了这种写法,“我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杂夹有一些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的责备”,“东东,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我真会情愿溺爱你的”,这些话是爱与理解的集中体现。

第3、4段写自己面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欣慰和开怀,以一个至友的身份祝贺孩子十八岁生日。

第二部分

回答------造成两代人矛盾的原因有哪些?

(P21二2题)

第二部分,写两代人的矛盾与冲突,主张父子之间以理解和交流增进了解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层是向孩子指出在两代人的冲突中,许多做父母的“错”依然是出于对子女的关怀;二层为孩子分析在两代人的矛盾中,一部分是父母的落伍,但也有一部分是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并以自身的经历谈到当年自己盲目反抗母爱今日悔之莫及的感受;三层告诉孩子,两代人之间可能都会犯些错误,重要的是相互理解与尊重,是“父与子”之间不断地交流与了解。

第三部分

读书,苦在哪里,乐在何处?

第三部分,对孩子谈读书的苦与乐,在理解与尊重的前提下向孩子提出读书的建议。

这一部分作者为孩子谈读书,实际上也是谈人生。

在孩子面临大专联考而深感读书之苦时,作者以自己对读书的理解表达了对孩子的同情,同时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即“我”虽然同情你的读书之苦,但“我”不能不鼓励和要求你,甚至鞭策你尽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升学竞争的胜利,只有今天忍受了读书之苦,你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学问海洋中其乐融融。

但这样的要求不是一种强制和命令,而是一种同情基础上的劝说。

作者说,你们处在一个“憎厌的读书环境”里,“我”当年读书的“闲趣”是当前为考试、升学烦恼紧张的你们所难以想像的。

这些内容都是作者对孩子充分理解与尊重的体现。

第四部分

请画出三句你认为精彩的句子?

第四部分,作者规劝自己的孩子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充满快乐,让自己的青春之梦充满阳光。

这一部分作者仍然以尊重的口吻和商量的语气与孩子展开对话。

以自己青春时的梦想与人到中年时的感触劝戒孩子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并在文章的最后再一次表达自己面对孩子成长时的快乐,勉励孩子惜时如金。

特别说明,文中的父子平等交流,成为朋友,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现实中,中国的传统父子间沉默的较多,我们不能因此怪父亲不开放不现代,要多理解上一代人。

理性地分析问题是本文的特点之一。

我们也要有理性看问题的态度。

可补充的内容及句子。

俗语:

多年父子成兄弟。

日本歌曲《北国之春》歌词:

家兄酷似老父亲啊,一对沉默寡言人,闲来可曾愁沽酒,偶尔相对饮几盅。

(亚洲人传统的父子关系之一斑)。

小标题的运用

十八岁的青春有许多内容可写,如何安排文章结构很重要。

作者把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化为了四个小标题,包含了成长的喜悦、两代人的冲突、读书的苦乐和珍惜青春时光。

尽管并非是青春的所有内容,但小标题的运用的确表现了非常清晰的写作思路。

谈话式的行文方式。

本文的行文方式很特别,作者用一种谈话般的形式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

这种行文远离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文字本身与阅读者容易化为一体,在对话中让阅读者受到了心灵的感化。

语言朴素、真挚

谈话般的行文方式注定了语言的朴素与真挚,全文就是靠再平常不过的生活语言把父母之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让人读后无法不为之动容。

我的四季

授课过程:

[大屏幕:

一年四季图](配乐)

一、导语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

这就像一年的四个季节一样,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属于我们却只有一次。

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

[大屏幕:

思考:

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自读学习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女作家张洁对人生的种种感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板书课题]

二、温故知新

教师:

请同学们思考:

阅读抒情散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生1:

阅读散文时,首先要知道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是什么。

学生2:

抒情散文,关键是从文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这都是我们学习时要掌握的。

学生3:

我觉得学习抒情散文,还要明白文章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例如《白杨礼赞》使用了象征的手法,表面上写的是白杨树,其实是为了赞扬北方的抗战军民。

此外,抒情散文的语言也和其他文章大有不同,在学习时,我们也要注意体会。

三、自读研讨

教师:

同学们说的不错。

现在我们就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自读学习这篇课文。

阅读时,同学们可以参看这个自读提示,也可以互相研讨。

[大屏幕:

自读提示:

1、概括作者的人生四季有着怎样的特点?

2、贯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是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3、划出作者对人生感悟的句子,说说这些感悟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自读研讨十分钟)教师:

通过第一遍阅读,同学们对课文有哪些发现和感受?

学生4:

我发现这篇散文也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人生比做是一年的四个季节,文章表面写的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其实是在写作者的一生经历和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学生5:

作者的人生之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土地是“不毛之地”,而且她所有的是“细瘦的胳膊”和“锈钝的犁”,“土地里的石块和树根还经常磕绊着她的犁头”可见,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很苦的,可是她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像一个母亲一样期待着自己希望的种子早日开花结果。

老师:

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还记得我们曾学过的作者的另一篇文章吗?

学生说:

是《挖荠菜》。

师:

《挖荠菜》所描写的情景就是作者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作者的人生之春是艰辛的,但作者没有无尽的感慨命运的不公,她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6:

作者没有怨天怨地,而是意识到了自己在获得生命的同时,也应当承担起生命赋予自己的责任。

文中这样写到:

“我只有低着头,弯着腰,用尽我全身的力气压着我的犁头,我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

”和作者相比,我们的人生之春可谓春光灿烂,那么,我们又将怎样来耕种自己这块土地呢?

读了这篇文章后,给我的启示很大。

最主要的就是现在我懂得了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每一天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学生7:

我在文中发现,作者在年轻的时候一定经受了很多磨难。

课文中,写到作者在夏季里,遇到过干旱,他的幼苗还遭受过狂风、暴雨、冰雹的袭击,我想表面是在写自然界,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作者青年时代很苦。

学生8:

我从文中感觉到,作者在最初遇到困难时,也曾在思想上走过误区。

“在遇到干旱时,她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而且,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哪!

”可见,刚开始时,作者是把战胜困难的希望寄托在了别人或别的力量上了,在失败过后,她明白了:

必须在自己的土地上寻找水源。

也就是说,任何困难都得靠自己。

学生9:

从文中我看出作者也曾犯过错误。

“在找到水源后才发现自己忘了带盛水的容器”我更发现作者在犯了错误之后,知道如何检点自己。

她说:

不要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检点自己。

我也明白:

人无完人,错误和失败是难免的,最关键的是我们如何去面对。

学生10:

我对文中这句话印象很深“弱者,即使你替他挡过了这次风雨,但终有一次会被淘汰,只有强者,会留下来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在作者的人生夏季里,充满了困难,挫折,磨难,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是要做生活的强者。

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教师:

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说:

生命就像奔涌的洪流,如果没有岛屿或暗礁,又岂能激起美丽的浪花?

是啊,不经历风雨,又怎能看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老师也真心希望每一位同学,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学生11:

作者在人生的秋季里,收获的果实是干瘪的,但是,她没有灰心丧气。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有了一种独特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

我认真的生活过,无悔的付出过,和谷物一起收获的还有人生。

”从这些内容中,我感到作者能正确面对人生。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

“人生最大的快乐不是最终占有什么,收获什么,而是在于追求什么的过成。

”我想在今后,我的努力也许得到的结果会不尽人意,但我也会正确面对。

教师:

这位同学理解的非常深刻。

如果我们在辛勤的耕耘过后,我们的未来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辉煌,那就让我们像雷锋那样做一颗普通的螺丝钉吧,像李素丽那样做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吧,因为平凡也是一种美丽,难道不是吗?

同学们从文中获得了很多启示,很好。

哪位同学能概括作者人生四季的特点?

学生12:

作者的人生春季是生活艰辛但仍充满希望;夏天是历经磨难仍不放弃;秋天是感悟收获但不后悔;冬天是人生黄昏仍老有所为。

学生13:

春季,播种希望;夏天,战胜磨难;秋天,感悟收获;冬天,发挥余热。

学生14:

从文中可见作者的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

贯穿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四、创造、展示

教师:

反复阅读和感悟后,同学们对课文一定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的理解通过板书的形式展示出来。

[学生们设计板书,用实物投影展示,黑板也由学生板书]

五、自由朗读

同学们设计的板书形式多样,有文字式,有图画式,还有对联式,图文并茂式等等,这些板书能看出同学们很有创造性,同时也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哪个季节感悟最深刻,你能有感情的将你最喜欢的段落为大家读一读吗?

[三、四位同学读课文](配乐、配画面)

六、挖掘主旨

同学们,女作家把生命比做一年的四个季节,她在自己的人生四季中认真生活,无悔付出,在历经了人生的各种坎坷、痛苦、磨难后,她这样警醒后人:

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

一个人的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

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对于这句话,你又有何理解呢?

[大屏幕:

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

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

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对于这句话,你又有何理解呢?

]

学生15:

这句话告诉我,不要总沉浸在过去,要珍惜现在,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学生16: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呢?

我想起了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生命的意义》,奥斯特洛夫斯基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曾有过一

番精辟的论述,他告诉我们,要认真对待生命,就要学会珍惜,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

现在我们正处在人生的春季里,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青春,春天去了还会来,青春一去可就不复返了。

过去我的学习很盲目,缺少目标,自己也缺乏毅力,从现在开始,我想我不会再盲目,更不会拿自己的一生开玩笑,我想,我懂得了怎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教师:

对于《生命的意义》中,那段经典的论述,同学们还能记起吗?

好,我们大家来试着齐背一遍。

[师生齐背: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在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我们又将怎样度过呢?

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

七、[大屏幕:

人的成长经历图](配乐)

结束语

同学们,人生的四季是短暂的,青春更是转瞬即逝。

我想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更加懂得如何面对生命,如何珍惜青春。

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到:

“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走,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在过每一分钟”如果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在生命中的每一天认真的生活,无悔的付出,那么,在未来,我们也会坦然地对自己说:

哀叹和寂寞的,将永远不会是我!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教学设想:

因为本课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所以不能奢求学生读懂每一句话,应该利用本课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筛选信息;二、理解马克思关于职业的观点。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已经迈入高中的大门,距离进入社会的日子也日益近了,一旦进入社会,我们人人都将从事一种职业。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你将选择哪种职业呢?

你们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呢?

二、提问三至五名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三、教师总结:

看来每个人选择职业都有自己的考虑,那么作为一代革命导师的马克思在年轻的时候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他对青年选择职业提出了哪些建议?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默读课文,并用笔标出文中对你的人生选择最有启发的语句。

四、学生读课文,筛选信息。

教师巡视,对学生标了哪些语句做到心中有数。

五、提问学生,读自己筛选的语句,并说出筛选的理由。

(估计集中在课文最后几段)

六、马克思自己后来选择的职业和他的观点是否一致?

(引导学生探究)

先找出马克思的观点: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马克思的职业:

思想家,革命家。

马克思的贡献:

发现了历史唯物论,提出剩余价值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组织了共产主义同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