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684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6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docx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

生产规范管理制度汇编

一、深加工生产车间主任岗位职责

1.车间主任在生产部领导下,负责车间各环节的生产管理、职工管理和安全管理;

2.上班前检查车间工作人员是否穿戴工作服、鞋、帽并干净卫生;

3.开机前应召集所有工作人员重申车间安全和生产相关情况;

4.开机前必须检查是否具备开机条件,杜绝设备带故障运转;当班设备故障,当班必须提前停机检查,定期保养设备,做到设备故障预防为主;

5.详细做好生产记录,并定期公布生产进度和质量;

6.监督生产过程的设备和人生安全,严禁车间吸烟;

7.督促检查车间地面及设备等环境卫生;

8.督促操作工严格按设备和工艺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9.督促检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是否按规定保养:

10.停机前务必检查各管路及容器中是否有残留,以防堵塞管露造成损失,并做好记录:

11.督促检查操作工是否离岗、串岗、打闹嬉戏等;

12.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计划,并达到产品合格。

二、深加工生产车间操作工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公司考勤制度以及各项规章制,确保按时上下班;

2.上班前应穿戴好工作服、鞋、帽等并达到干净整洁;

3.开机前应检查是否具备开机条件,杜绝设备带带病运转;

4.严格执行车间主任安排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并达到产品合格

5.注意生产设备和自身安全,严禁在车间吸烟;

6.保持本岗位地面、操作设备的环境卫生;

7.操作工应严格按设备和工艺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8.经常检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及停机后的保养;

9.停机前务必检查各管路及容器中是否有残留,以防堵塞管路造成损失:

10.严禁在车间串岗、离岗、打闹、嬉戏,确保安全

11.认真检查封包工作,严禁包装封口不规范产生漏气和破裂现象,保持包装外观整洁干净,加盖生产日期等;

12.每星期清洁维护传送带,产品扛放传送带时严禁重摔而产包装破损。

三、深加工生产车间卫生制度

A.目的:

确保所有进入生产区域,直接接触产品人员的卫生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B.范围:

所有进入生产区域的人员(包括生产操作人员、参观人员),都必须遵循本程序文件的要求;

C.定义:

D.作业内容:

1.进入生产区域前所有人员都应洗手消毒;

2.处理产品前后应洗手消毒;

3.手接触脏物、进厕所、用餐后应洗手消毒;

4.洗手消毒步骤:

4、1先在水龙头下将手浸湿;

4.2擦上洗手液:

4、3两手心互相摩擦;

4、4两手揉擦自手背向手指;

4、5用力互搓两手之全部,包括手掌及手背;

4、6冲手,冲手时手不可碰到水龙头;

4、7消毒,自然风干;

4、8电热烘干手。

5、更衣操作规程:

5、1设专人负责卫生清扫,卫生管理:

5、2员工更换工作服的程序:

——穿衣:

①在车间入口处,按要求更换鞋:

⑦进入更农室,换下外衣,放在指定位置:

先戴帽子,再穿工作服。

6、——脱衣:

口罩——帽子一工作服——鞋

以上更衣、洗手、入厕过程均由主管按时进行监督检查,各班组长进行确认

6、l待工人进入车间以后,卫生员清扫更衣室,生产过程:

休息时,卫生员要确保更农室的清洁卫生,主管每天进行检查;

6、2每天生产结束后,清洁员对更衣室进行全面的清洁,收拾完毕,经保安检查合格方可离开:

6、3每天工作结束后,待更衣室收拾检查完毕,则打开紫外灯对更衣室进行30分钟的杀菌消毒:

6、4员工的工作服每天更换,并保持清洁卫生。

7、纠偏措旋:

7、1更衣室不清洁,必须及时清扫干净:

7、2工作服有异味、脏,则禁止穿入车间,立即清洗:

7、3更衣室有杂物,立即处理掉:

7、4外衣与工作服有交叉现象,立即分开。

8、入厕流程:

员工在生产期间有入厕要求时,应向该组组长请示,经允许后按相关流程进行更衣,方可入厕,其后按更衣流程换鞋、衣服后再按洗手消毒流程清洗干净后方可再次进入生产车间工作,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四、生产部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A、目的:

建立一个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规范不合格品管理,以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B、适用范围:

适用于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及其原辅料、包装材料

C、责任者:

生产部(品控)

D、术语:

不合格品指质量保证部不准予合格并已贴上红色标签的原辅料、包装材料及半成品和成品。

E、作业内容:

1、凡不合格原辅料不准投入生产;不合格半成品不得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成品不准出厂;

2、当发现不合格原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中间体)和成品时制造区及仓库应按下列要求处理:

2.1立即将不合格品隔离于规定的存放区,用红色标识并挂不合格牌

2.2在每个不合格的包装单元或盛装容器贴上不合格证,标明品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不合格项等内容;

2.3填写不合格品处理报告单,内容包括:

品名、规格、批号、;数量、查胡不合格的日期、来源、不合格项目及原因、检验数据及负责查明原因的有关人员等,并报送质量保证部;

2.4在处理报告单上对不合格品查明的原因应提出书面处理意见,报质量保证部审核批准,质量保证部应作好不合格品管理台帐;

2.5负责处理的部门应限期处理,并有详细记录报质量保证部备案

3、凡属正常生产中剔除的不合格产品(废精品或结晶块)必须有制造部标明品名、规格、批号,并妥善隔离存放,并报告生产部(生产)和质量保证部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要求返工;

4、大量或整批不合格原辅料、产品,应由制造区主任或仓库主任写书面报告,内容包括:

质量情况、事故或差错发生的原因、采取的补救措施及防止以后在发生同类问题的措施,分析此批对以后批次的影响以及调查结论和处理结果。

有关书面报告或调查处理记录及相应在库货位卡应纳入产品质量档案保存;

5、必须销毁的不合格品应有仓库或制造区填写不合格品销毁单,经质量副总经理批准后,在质量保证部监督下由仓库或制造区负责人按规定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纳入产品质量档案保存备查。

五质检部信息资料管理制度

A、目的:

规范质检部信息资料的管理。

B、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质检部信息资料的管理。

C、职责:

质检部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D、程序(内容):

1、质检部应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发放、登记和保管、归档质检部

的所有文件资料和相关信息;

2、质检部理应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保管仪器设备的随机附件使用说明等信息资料;

3、质检部凡是有外出参观、学习或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所带回的资料一律归属公司和质检部,必须及时归档,同时应给部门拷贝一份,交管理人员登记、保管;

4、质检部部门领导负责每月检查一次部门文件资料的管理工作,及时提出改正意见,保证部门文件信息不断更新、共享畅通;

5、质检部员工在工作中阅读到适合质量检验、质量管理、质量指标和标准等文章或书籍,及时向部门领导推荐,由部门领导安排收集、购买;

6、部门员工需要借阅质检部的文件资料的,应办理借阅手续,并保证不向外传递、发送。

拷贝,及时归还;部门以外公司的员工需要借阅质检部的文件资料的,须向质检部领导请示,得到同意后,办理借阅手续,并保证不向外传递,发送,拷贝,及时归还;

7、质检部对外的所有信息、资料、检测结果等,须由部门领导审核后才能向外传递。

部门员工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向外发布、文件资料检测结果等信息。

六、质检部外来样品检验制度

A、目的:

保证外来样品检验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

B、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外来样品的检测。

C、职责:

质检部负责制度的实施。

D、程序

1、外来样品的登记:

样品管理员收到样品后,先对样品进行登记,分装,按照检测项目;将样品分发给相关实验室,并告知具体检测顶目,检测完成后收回样品,保管样品;

2、化验员接到样品后,及时检测,报告结果;

3、各检验室接到外来样品后,按检测要求及时进行检测,如有特殊情况当天不能检测,则把样品放在0-10℃的条件下贮存;

4、检验周期:

样品数量小于30的,微生物室为接到样品后8天内全部报出结果,常规理化室为3天,分析室为4天,如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结果报出时间。

样品数量小于10的,微生物室为接到样品后7天内全部报出结果,常规理化室为l天,分析室为2天;

5、质检部长负责将检测结果汇总、报告、传递;

6、化验员不得私自接受外来样品的检验、发送报告。

七、电工岗位职责

l、电工必须持证上岗;

2、必须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设和用电设备的性能;

3、使用设备前必须检查设备各部位的性能均属正常后方可通电使用:

4、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配电柜,电工作业时必须穿戴好必要的劳防用品;

5、严禁带电作业,设备严禁带故障运行;

6、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7、保证电气设备、电动工具、临时用电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8、勤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做好各项记录,对机械用电加强管理,保持工作岗位的环境卫生和配电设施的安全运行;

9、发生事故或未遂事故,立即向主管领导报告和处理,并参加事故的分析、吸取事故的教训,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

八、配电室操作规程

l、值班电工严禁脱岗,必须严格执行值班巡视制度、倒闸操作制度,工作操作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用具及消防设施使用管理制度;

2、雷雨天气需要巡视室外高压设备时,应穿绝缘靴,并不得靠近连雷器与避雷针;

3、巡视配电装置进出高压室,必须随手将门带好;

4、用高压绝缘棒拉合高压保险都应戴绝缘手套,雨天操作室外高压设备时,绝缘棒应有防雨面罩,还应穿绝缘靴站在绝缘站台上,雷电时禁止进行倒闸操作;

5、电器设备发生火灾时,应用二氧化碳灭火筒或1211灭火器扑救。

变压器着火时,只有在周围全部停电后才能用泡沫灭火器扑救。

配电门窗及电缆沟入口处应加设网栏,防止小动物进入;

6、所有停、送电必须两人进行,一人口述一人操作。

操作时绝缘用具必须戴全。

九、高压送电操作

1、检查完电缆室后,盖上盖板;

2、将操作手柄插入接地开关,插孔逆时针转动,分开接地开关;

3、将操作手柄插入符合开关插孔,顺时针转动,合上负荷开关,带电显示器亮。

十、高压断电操作

1、按下面板右下方跳闸按钮,开关分闸,带电显示器熄灭;

2、如需接地,将操作手柄插入接地开关插孔,顺时针转动,合上接地开关,方可打开柜门。

十一、低压送电操作

l、检查各路刀闸开关,负荷开关是否断开;

2、1千KVA高压气总柜与100KVA总柜及连锁柜,若要使用该变压器,就合上该变压器电源柜上刀闸开关,再合总空气开关(1千KVA要先按储能按钮)。

十二、低压断电操作

低压电断操作与送电操作流程相反,严禁带负荷拉刀闸开关。

十三、机修工岗位职责

l、在生产部领导下,主要负责公司设备的维护及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2、上班前应穿戴工作服、鞋、帽并做到干净整洁;

3、上班时不问断巡视车间设备使用状况并做好流水记录;

4、做好设备台帐,做到每台设备原始记录;

5、应对设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保养并做好原始记录;

6、监督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安全,若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处理;

7、督促操作工严格按设备和工艺的操作规程操作;

8、督促检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及是否按规定保养;

9、停机前务必检查各管路及容器中是否有残留淀粉,以防堵塞管路及设备造成损失。

十四、燃气锅炉安全操作规程

l、凡操作锅炉的人员必须熟知所操作锅炉的性能和有关安全知识,持证上岗,非本岗人员严禁操作,值班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认真做好运行记录和交接班记录,交接班应将设备及运行的安全情况进行交底,交接班时要检查锅炉是否完好;

2、锅炉运行前应具备的条件和检查项目:

①检查水泵是否正常,并打开给水系统各部位阀门、风门,手动位置时烟适应在打开的位置,应将电控柜上泵选择开关选择在适当的位置;

②检查安全附件应处在正常的位置上,水位表、压力表应处在开的位置上;

③各操作部位应有良好的照明设施;

④软化水设备能正常运行,软化水应符和GBl576的标准,软水箱内水位正常,水泵运行无故障。

3、开机

①接通电控柜的电源总开关,检查各部位是否正常、故障是否有信号,如果无信号应采取相应措施或检查修理,排除故障;

②燃烧器进A自动清扫、点火、部分负荷、全负荷运行状态;

在升至一定压力时,应进行定期排污一次,如蒸汽锅炉冲洗水位表一次,并检查炉内水位;

4、炉水控制指标:

①炉水碱度6-26mmol/L

②炉水含氧量so.Img/L

@给水硬度茎0,03mmol/L

炉水PH值10—12

5、正常停炉:

①关闭锅炉运行开关;

②关闭天燃气阀门;

③锅筒内压力降低;

④锅筒内水位处于高水位;

⑤检查排污阎是否关闭严密;

⑥关闭锅炉上水泵阀门;

⑦关闭电源总开关。

6、事故停炉:

①当发现锅炉本体产生异常现象,安全控制装置失灵应按动紧急断开钮,停止锅炉运行;

②锅炉绐水泵损坏,调解装置失灵,应按动紧急断开钮,停止锅炉运行;

③当电力燃料方面出现问题时应采取按动急断开钮:

④当有危害锅炉或人身安全现象时均应采取紧急停炉;

7、临时停电注意事项:

①迅速关闭主蒸汽阀、防止锅筒失水;

②关闭电源总开关和天然气阀门;

③关闭锅炉表面排污阀门防止锅炉出现其它故障:

④关闭除氧器供气阀门;

⑤按正常停炉顺序,检查锅炉燃料,汽、水阀门是否符合停炉要求。

8、燃气供应不足时的注意事项:

①迅速与天然气调度取得联系问清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可行的措j:

②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

③随时观察燃烧情况,火焰正常为麦黄色。

 

化验室管理规程

一、化验室安全管理规程

A、目的:

规范化验室的管理保证化验室安全。

B、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化验室安全的管理。

C、职责:

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D、程序(内容):

1、化验员负责化验室的安全管理;

2、化验室不安全因素包括水、电、化学试剂(强酸、强碱、易挥发、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及有毒试剂等),要做到安全管理,应采取以下措施;

3、化学试剂由专人保管。

保管员须经常检查试剂情况,发现渗漏及时处理。

搬动化学物品严禁滚动、撞击;

4、化验中使用的化学试剂须按其性质(如剧毒、麻醉、易燃、易爆、易挥发、强腐蚀品等)分类存放;

5、实验操作室内不可贮存大量的化学危险品,化学危险品应贮存在专柜内;

6、易燃、易爆试剂远离明火使用;

7、一级试剂必须封口,置阴凉处保存;

8、冰箱内不准存放无盖的试剂、试药;

9、日光能直射到的区域不放置易燃、易挥发及需避光的试剂;

10、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严禁靠近火源,以免发生危险;

11、化验室内必须避免产生电火花,所用电气开关、插座等必须密封。

严禁使用不符合规定的保险丝;

12.一般的灭火器应装在化验室的门口附近,便于取用,并定期检查,确保发生意外时能正常发挥作用;

13、带压操作过程中应专人看管,排压后方可离开;

14、使用酒精灯时,不能在燃烧的情况下补充酒精,以防引起火灾;

15、下班前彻底检查水、电、灯、门窗是否关好。

六、精密仪器室管理规程

A、目的:

规范的仪器室的日常管理。

B、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质检部精密仪器室、天平室的管理。

C、职责:

质检部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D、程序(内容):

1、质检部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仪器室精密仪器的管理;

2、管理人员应按管理要求对仪器进行管理;

2.1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5-30'C,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0%以下。

每天管理人员应做好“温度、湿度记录”-隋况,发现异常应采取措施,并记录处理结果;

2.2天平应固定在稳固的台子上,竭力防震;

2.3管理人员应监督进入精密仪器、天平室人员按规定使用设备、仪器;

2.3.1进入本室应穿戴整齐干净的工作衣、工作鞋后方可进入;

2.3.2非本部门人员未经部门负责人及管理人员许可,不得进入本室,若外来人员使用本室天平,须经部门负责人同意,有本部门人员在场情况下,方可使用;

2.3.3为防有害气体及尘埃的侵入,进出本室应做到随手关门,并严禁携带与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本室;

2.3.4在室内严禁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操作,尤其不得进行对周围环境震动较大的活动,以免影响天平的平衡状态;

2.3.5仪器及天平每次使用前先进行校正后使用;

2.3.6每次使用后,使用者应《检验设备、仪器管理规程》要求,做好使用记录,并与仪器放在一起保管;

2.3.7仪器使用完后,关闭电源、擦净工作台,并按清洁规程清洁仪器,将仪器罩盖上。

E、相关文件:

检验设备、仪器管理规程

F、记录:

温度、湿度记录

G、附件:

附样表1份。

七、化验室交接班制度

A,目的:

规范化验室的交接班管理。

B、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化验室员工交接班的管理。

C、职责:

质检部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D、程序(内容):

1、接班人员必须提前15分钟到岗,做好工作准备,着工作服,戴上岗证;

2、交班人须完成手头正在进行的工作后方可交班;

3、交班人应进行卫生清洁工作,本班使用过的器皿应清洗干净,物品摆放整齐,保持化验室整洁;

4、交班人认真填写《化验室交接班记录≯,接班人应到室间亲自巡查,双方签字因交接不清发生问题由交班人负责;

5、接班人未按时到岗,交班人不得离岗,应及时向化验室主任反映,因擅自离岗发生问题由交班人负责;

6、所有工器具应如实如数给下一班交清楚,如有丢失,由交接者负责。

接班后发现问题由接班人员负责;

7、按时上下班,下班人员不得无故滞留;

8、为工作需要,每班交班者须给接班者清洗一个批次的样品瓶以备接班者取样使用;

9、其它事宜按《化验室管理规程》和Ⅸ化验室安全管理规程》执行。

E、相关文件:

1、化验室管理规程

2、化验室安全管理规程

F、记录:

化验室交接班记录

八、样品管理制度

A、目的:

规范本厂样品的管理。

B、范围:

本规程适用所有化验留样、商检留样及外寄样品的管理。

C、职责:

服务中心和化验室责本规程的实施。

D、程序(内容):

1、样品瓶的灭菌:

玻璃样品瓶在1600C干热灭菌2小时,塑料样品瓶用二氧化氯(150ppm,30分钟)灭菌;

2、样品的采集

采样方法:

无菌操作法,既将样晶袋拿回实验室,在无菌室用75%酒精棉球对样品袋盖子、启盖器及工作人员的手处进行酒精消毒,然后再倒出所需样之数量,之后再对盖子和盖口进行消毒,消毒之后,立即盖上盖子将样品放回原处;

2.1对每生产批次(共N桶)的产品,在灌装开始30min后取第一次样品(2个小无菌袋,采样各ZL);

2.2在罐装一半时取第=次样品(6个小无菌袋,每袋采样2L),作为本批次产品中间样品。

其中,一个作为本批次样品复测用样,标识为批次号,中间样(复测样),采样序号,采样人,采样日期,取样结束后,一个作为本批次产品微生物检验用样,表示为批次号,中间样(微生物检验用样),取样结束后化验员负责取回样品,并交微生物检验员。

另一个作为本批次产品理化指标检验用样,标识为批次号,中间样(理化检验用样),采样序号,采样人,采样日期,取样结束后化验员负责取回样品。

另外三个做为商检留样,标识为批次号,采样序号,采样人,采样日期:

2.3在灌完结束前30min采第三次样品(2个小无菌袋,采样各2L),标识为批次号,采样序黾采样人,采样日期。

一个化验室留样;一个商检样;

2.4所取样品应只与对应批次同类、应置于样品桶内成品包装袋上方,顶部加盖,桶外加贴“留样桶(商检样)"或“留样桶”;

3、标识桶的贮存服务中心负责将样品桶按对应批次放置于成品垛的前面,存放条件为采样员易采样为宜;

4、已售成品样品的管理发货前,服务中心虚及时通知质检部发货的批次及发货的时间,样品管理员于发货前将该批次样品从样品桶中取出,存放于冷库样品柜上,并对该样品进行登记。

对于存放在样品柜上的样品,再按生产时间或发货时间的顺序,整齐的存放好,作好标识,并对样品柜每隔一周进行打扫,作到干净、卫生。

由样品管理员定期检查捕鼠装置并做记录。

样品柜每一个榨季开始,都要清理、整理一次,作到新旧样品分明。

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已发过货所留的样品进行处理;

5、外寄样品的管理

5.1质检部在接到贸易部备样通知单后,根据要求及时准备所需样品,对有特殊要求的备样通知单和给重要客户的备样,须经质检部领导审核后方可备样,具体步骤如下:

用已灭菌好的250ML样品瓶从外寄样品袋中(2L)分装所需数量的样品,并根据要求贴上标签:

根据要求进行检测,结果记录于《成品复测记录》中,并对所各样品出具检验证书,同样品放在一起(同时给市场部EMAIL);

5.2样品的领取手续质检部及时备好样后(对有特殊要求的各样和给重要客户的备样,传递前须经部门领导审核批准),通知市场二部从质检部领取,领取时在《样品领用登记表》中签字,注明领用日期、领取人姓名,由样品管理员在《样品领用登记表》中注明领用样品的批次、数量、包装形式;

5.3样品复测制度

根据需要,管理员对外采样、库存样及时进行复测,复测结果记录在<<成品检验记录)>中,必要时,每隔一月对库存所有批次样品进行复测,复测样品为样品桶中的复测样样品袋,直到本批次货发完为止;

6、样品的标识

所有样品均应进行正式标识,标识应按具体要求执行;

7、样品瓶的使用

化验室的留样及国内、外市场所寄样品除非特别指明,均用灭菌好的塑料样品瓶;

8、样品的保留期限与销毁

8.1已售完货的样品,至售出之日起10个月后样品管理员向部长报告申请销毁,根据样品的实际情况销毁可以是收集用于生产回兑,以可以是当垃圾处理;

8.2外来样晶的保留期限为6个月,6个月后样品管理员向部长申请销毁样品,销毁程序同上。

E、相关文件:

无。

F、相关记录:

1、样品领用登记表

2、成品检验记录

G、附件:

附样表2份。

九、微生物室管理规程

A、目的:

规范微生物室的日常管理。

B、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微生物室的管理。

C、职责:

质检部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D、程序(内容):

1、质检部应对微生物室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对允许进入微生物室的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并严格执行《检验室安全管理规程》要求;

2、微生物室管理要求:

2.1微生物室由准备室和无菌室组成;其中无菌室洁净级别为万级洁净度;

2.2微生物室结构应坚固、严密、防尘、光线明亮,地面应光滑,并应有缓冲间,设双层传递窗f号递物件;

2.3室内温度18-26℃,相对湿度为45-65%,室内必须保持整洁;

2.4微生物室应每周和每次操作前必须严格洁净处理,在使用前用消毒液擦抹工作台、凳、净化台、地面、墙壁等,开启紫外灯照射30分钟,开动空气净化系统一小时后,方可进入操作。

紫外灯应在有效期内,发现效果不好或内壁变黑及时更换,最少每两周用75%酒精棉球擦拭灯管一次;

2.5检验结束后,操作人员应将室内彻底清洁,擦抹工作台、凳等设施及墙壁、地面,垃圾入传递窗传出,并按规定消毒,退出房间后,打开紫外灯照射30分钟;

2.5.1消毒剂可选用0.1%新洁尔灭溶液、75%酒精溶液等消毒液轮流使用,每周更换;

2.5.2徽生物检测每月用过氧乙酸(lg/mz)消毒一次;

2.5.3细菌、霉菌培养箱每周清洁一次;每月消毒一次;

2.5.4冰箱应每月清洁一次;两个月消毒一次;

2.5.5菌检室恒温水浴锅每月清洁一次;

2.6微生物室定期沉降菌,结果必须达到万级的洁净标准。

每周进行一次沉降菌检测,要求平皿(直暴露30分钟)菌落数不超过3个/皿,净化台菌落数不超过1个/皿,如发现芽孢杆菌、霉菌生长应彻底清洁,洗刷消毒,直至重复检查符合要求为止;

2.7微生物室专供微生物检验操作使用,不得做与检验无关的事,不得存放与检验无关的物品;

3、人员进入要求:

3.1有擦伤、外伤人员不得进入。

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随便进入本室;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