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942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

1760465699煤矿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附件

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煤矿2010年矿井水灾应急预案和

现场处置方案

 

××煤矿生产科

2009年12月

目录

1水害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

3组织机构及职责2

4预防与预警7

5信息报告与处置9

6应急处置12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22

8附件22

1水害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造成矿井水害的水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老空水。

1.1水害类型

本矿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其水害类型有:

老空水水害、孔隙水水害、裂隙水水害、底板太原组灰岩水水害、奥陶系灰岩水水害等。

本矿除四采区集中运输大巷受地表甘壕河影响外,其余采区均无地表水体影响。

1.2危险性分析

水害是矿井主要灾害之一。

1、水害可能造成突水淹井,巷道和设备破坏,井下人员群死群伤和巨大经济损失。

2、我矿四采区集中运输大巷掘进时,将要从甘壕河下部通过,如因采动影响或断层导通,可能引发矿井水灾,须采取措施严加防范。

3、矿井内采空区较多,采空区积水存在的可能性较大,掘进或开采时采空区积水透水可能性很大,要严加防范。

4、我矿存在煤层底板太原组灰岩及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威胁,尤其是太原组灰岩含水层,曾因断层导通而发生过多起突水事件,且三区下山存在承压开采,有含水层突水可能,要严加防范。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一般原则

1)井下发生水害事故后,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

按照可能发生的事故等级进行处置。

2)突水事故初期,应在现场队长(班长)和有经验的人员组织带领下,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迅速进行抢救工作。

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应根据水害事故的具体情况和现有条件合理选取。

3)如果突水点周围围岩坚硬、涌水量不大,可组织力量,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尽快堵住出水口。

4)在水源情况不明、涌水凶猛、顶帮松散的情况下,决不可强行封堵出水口,以免引起工作面大面积突水,造成人员伤亡,扩大灾情。

(2)不同水灾事故的处置原则:

1)可能发生较小透水事故:

①调度室要通知主管矿长或总工程师,由主管矿长或总工程师负责处置。

②生产科要进一步研究出水水源,提出处置措施。

③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组织人员进行处理。

④加强排水和疏通排水通道。

2)发生突水淹井事故:

①立即启动预案下令撤出井下人员,开展自救互救,通知矿长并向上级汇报,救援指挥部立即投入工作,召请矿山救护队和医疗救治单位,侦查灾情,进行抢险救灾直到救援结束。

②按照预案制定的撤人顺序撤离人员,各采区下山的人员首先撤离,提升机信号工要最后撤离。

③保证正常通风和正常供电,确保各泵站的供电,各泵站在未接到调度通知前不得停止工作,水泵司机不得擅自撤离。

④确保提升设备的正常工作,确保人员撤离。

⑤分析和判断水源,及可能的突水量。

⑥制定排水、堵水、疏水的处置措施。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井下水灾事故应急组织体系主要由指挥管理系统,救援队伍系统,技术支持系统和相关保障系统等组成。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指挥机构

1、指挥部

总指挥:

矿长  书记

副总指挥:

总工、相关副矿长

成员:

调度室主任生产科长、安全科长、机电科长、行政办主任、财务科长、供应科长、保卫科科长、劳资科长、福利科长、矿医院院长、宣传部长、团委书记等

职责:

按照现场应急指挥部的指令,负责抢险救援的工作、完善应急救援方案、发布抢险救援命令、根据抢险需要合理配置人、财、物资源、组织抢险救援工作。

核实遇险、遇难人员,汇报和通报事故有关情况。

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向上级救援机构发出救援请求。

做好稳定社会秩序、伤亡人员的善后和安抚工作。

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2、机构组成

指挥部下设7个组。

(1)现场抢救组

组 长:

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

副组长:

生产科长安全科长机电科长

成 员:

安检科、调度室、机修厂及救护队相关人员。

职责:

按照救援方案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紧急调用抢险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

根据事故情况,有危及周边工作地点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的疏散工作。

负责记录、保存救援过程资料。

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参与和配合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工作。

(2)专家组(技术组)

组长:

总工程师

副组长:

生产科长、机电科长、安检科长

成员:

由生产科、机电科或指挥部聘用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职责:

提供救援技术支持,参与抢险方案拟定。

搜集整理救援过程中的技术资料,为指挥部提出建议意见及相关依据,参与分析事故原因和责任。

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工作任务。

(3)现场保卫组

组 长:

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

保卫科科长

成 员:

矿保卫人员、联防队员等

职责:

维护矿区和居民生活区的治安,做好事故发生后的人员疏散、封闭相关场所,维护交通秩序。

杜绝无关人员进入事故救援现场,确保事故救援的顺利进行,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工作任务。

(4)医疗救援组

组长:

后勤矿长

副组长:

矿医院院长

成员:

矿职工医院医护人员等

职责:

组织医疗救治。

提供所需药品、医疗器械。

负责灾区消毒防疾,确保灾区饮食卫生。

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工作任务。

(5)生活与后勤物资保障组

组长:

管理矿长

副组长:

行政办主任、财务科长、供应科长、机电科长

成 员:

财务科、供应科、行政办及机电科相关人员

职责:

负责组织抢险救援所需各种物资装备、器材、人员和资金的调集和筹备。

保障有关抢险救援人员的日常生活需要,保证矿区的正常秩序。

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工作任务。

(6)宣传组

组长:

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

宣传部长、团委书记

成员:

矿宣传部门、办公室、团委人员

职责:

做好宣传报导工作,协助现场保卫组维持矿区秩序。

编发事故简报,负责接待工作,协助现场应急指挥部通报事故抢险进展情况。

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工作任务。

(7)事故善后处理组

组长:

管理矿长工会主席

副组长:

财务科长、劳资科长、福利科长

成 员:

财务科、劳资科、工会、后勤服务公司及相关单位其他领导和成员

职责:

负责核实遇难者身份,了解掌握家庭情况并通知其遇难者亲属。

安排遇难者亲属善后处理期间的生活和遇难者丧葬事宜,负责洽谈抚恤条件。

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工作任务。

3.2.2抢险救灾人员岗位责任制

(1)总指挥

根据事故发生情况,统一组织实施抢险救援工作。

执行经救援指挥部研究批准的应急救援方案,负责具体的应急处理措施的审定。

联系救援相关事宜,争取社会支援,下达抢险救援命令。

(2)副总指挥

协助总指挥工作,检查救援工作落实情况。

(3)有关副矿长

根据抢险救援方案组织所需人员及时调集救援所需的物资装备,控制入井人员,协助实施抢险救援方案。

(4)矿调度室主任

做好应急救援指挥部现场办公室的各项应急工作。

准确、快速地完成接警和正确下达调度命令,组织灾区人员撤离,进行自救互救及避灾。

按照报告程序,快速报告事故信息。

不断收集和处理事故灾情信息。

通知相关单位统计遇险职工人数,通知相关人员在调度室结集待命。

转达指挥部的各项救援命令,完成各项救援协调工作。

(5)矿山救护队队长

参与制定抢险救援方案,负责制定矿山救援队行动方案和处置措施。

具体指挥矿山救护队和辅助救援队执行救援任务。

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完成指挥部下达的其它救援工作任务。

(6)矿调度室值班员

及时准确地上报事故情况,传达总指挥部命令。

了解并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灾难情况和救援情况。

整理抢险救援命令、工程(工作)进度等有关救援信息。

核实和统计灾区人数,组织灾区人员撤离。

召集有关人员在调度室待命和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完成总指挥赋予的其它任务。

(7)生产(地测)科科长

提供灾区图纸和资料并根据指挥部命令完成灾区相关测量工作。

参与事故灾害初步评估、信息分析,提出应急处置措施的初步意见,参与救援方案的制定,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8)队长、班长及相关人员

1)队长、班长是本单位应急管理的负责人,对本单位所有作业和作业人员的应急管理承担责任。

负责本单位应急组织工作和应急责任制的制定,承担应急管理教育和宣传培训任务。

2)发生灾难事故,现场跟班的队长或班长是自救、互救负责人,是避灾的现场指挥者。

3)现场跟班的队长或班长和所有现场人员承担向调度室汇报灾情的义务。

要注意观察灾情的变化,查清灾区人员情况,组织灾区人员避灾和撤离。

向指挥部汇报灾区情况和事故前的相关现场作业情况。

4)在灾情发生时,现场的瓦检员、现场的安检员和相关岗位人员要协助现场跟班的队长或班长避险、避灾,查清灾情、判断情况、定期检查瓦斯、一氧化碳浓度及其他险情。

(9)通风队队长

提供通风系统资料、图及瓦斯、其他有毒有害气体情况。

负责应急工程处置和应急措施编制。

密切注意主要通风机的工作状况,按照指挥部命令组织执行应急通风工程和有关的通风应急措施。

通风部门的专职瓦检员和放炮员在发生灾害事故时要协助现场跟班的生产单位队长或班长,查清灾情,提出现场避灾建议。

要立即向通风队值班人员汇报事故情况。

(10)安检科科长

负责应急预案编制的组织工作。

协调并参与事故的应急救援。

参与应急救援方案制定、修定与实施,协助事故调查组开展工作。

(11)机电科科长

根据指挥部命令,组织实施通风机、供配电应急安装工程,保证矿井主要电气设备正常运转,及时抢修和安装抢险救灾机电设备。

(12)供应科科长

积极准备救援装备和器材,并运送到指定地点。

(13)武保科科长

组织人员维护事故矿井的秩序和治安,积极与当地公安部门沟通信息,协助公安部门对事故直接责任人实施监护和控制,协助追捕逃逸人员等。

(14)职工医院院长

   负责提供相关医疗救治。

组织医疗救治队伍,调集药品和医疗器材,实施现场伤员救治,参与相关事故调查工作。

(15)信息化中心负责人

确保现场应急救援通信和电子信息采集、传输工作。

(16)工会和劳资科科长

负责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4预防与预警

4.1井下水害隐患排查和水情预报

一、隐患排查

对照《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进行严格排查和治理。

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采空区、相邻矿井及废弃矿井老空(窑)积水防治措施,承压水开采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及地表水监控防范措施,防、排水系统是否完善,井下探放水等方面进行排查。

二、发生水害征兆及判别

(1)煤层发潮、发暗。

由于水的渗入,使得煤层变得潮湿、暗淡。

如果挖去表面一层,里面仍如此,说明附近有积水。

(2)巷道壁或煤壁"挂汗"。

具有一定压力的水透过煤岩体的细微裂隙而在采掘工作面煤岩壁上凝结成水珠的现象,称为"挂汗"。

透水预兆中的"挂汗"与其他原因造成的"挂汗"有所不同。

透水预兆中顶板"挂汗"多呈尖形水珠,有"承压欲滴"之势;而煤炭自然发火预兆中的"挂汗"为水蒸气凝结于煤岩壁上所致,多为平形水珠;另外,井下空气中的水分遇到低温的煤岩体时,也可能凝结成水珠。

区别"挂汗"现象是否为透水预兆的方法是剥离一层煤壁面,仔细观察所暴露的煤壁面上是否潮湿,若潮湿则是透水预兆。

(3)工作面温度降低,煤壁发凉。

采掘工作面接近有水区域时,温度会骤然下降、空气变冷,人进入后有凉爽、阴冷的感觉。

但应注意,受地热影响大的矿井,地下水的温度较高,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温度较高的积水区时,煤岩壁的温度和空气的温度反而升高。

(4)煤壁"挂红"。

这是因为当积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时,煤岩壁上所挂之"汗"呈暗红色,故称为"挂红"。

一般这是接近老窑水的征兆。

(5)发出水叫声。

含水层或积水区内的高压水在向煤壁裂隙挤压时,与煤壁摩擦会发出"嘶嘶"声响,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或其他水源已经很近,若是煤巷掘进,则透水即将发生。

(6)出现雾气。

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岩壁渗出的积水就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

(7)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

这是因为积水区常常有瓦斯、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逸散出来的缘故。

(8)顶板来压,淋水加大,如落雨状;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并出现渗水。

(9)出现压力水流(或称水线)。

这表明离水源已经较近,应密切注意水流情况。

若出水浑浊,说明水源很近;若出水清净,则水源尚远。

(10)打钻时发觉钻孔底松软或钻孔有水流出,说明接近透水区。

上述征兆,并不是每次突水前都会全部出现,有时可能发现一个或几个,极个别情况甚至不出现。

因此,必须密切注意,认真分析。

三、水情预报

(1)地质水文部门要定期公布水情相关资料(降水量、矿井涌水量、水文孔观察数据、地面水体水位标高、含水层标高等),并做出水情预告。

(2)及时发布气象部门对天气变化的预报及预防与预警信息,做好与自然灾害(洪涝灾害、地震灾害、滑坡灾害、泥石流灾害)相关预案的衔接。

4.2水害事故的预防

1、按照要求编制《矿井年度防治水计划》、《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及矿井水文地质图件等。

2、建立地表观察站,测量地表陷落相关资料。

3、按照《防治井下水害的措施》(见附件2)严格执行。

4、按照《突水事故的应急预防措施》(见附件3)严格执行。

4.3预警行动

(1)及时发布和传递预警信息,按程序向相关领导报告:

矿调度室要根据矿井水害预测预报和预兆信息,按照《规程》要求立即查明原因,同时要立即向矿主要技术负责人和矿长汇报,研究和布置进一步的处置措施,发布预警信息。

(2)下达预警指令,启动预警处置方案,执行相应预防性处置措施;

(3)密切跟踪事态发展,检查措施执行情况并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

(4)企业应急机构根据现场情况进入应急准备阶段;

(5)一旦达到事故标准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5信息报告与处置

5.1报警系统及程序

1.按照如下要求,规范应急状态下的报警系统和程序:

(1)预警和事故报告接警专用电话设在总调度室,公布总调度室的接警电话:

调度电话:

××××××  井下:

××××××

行政电话:

××××××

(2)将重大事故灾害的预防与预警的工作职责纳入矿应急管理系统中,调度室是预警管理和应急救援指挥部常设办公地点。

(3)报告程序

1)调度员接到预警和事故报告汇报后,立即按照预警等级和事故严重情况,通知相关负责人和有关单位。

特别紧急的预警信息和事故报告要直接向主要负责人和相关应急管理部门报告。

2)重大预警信息和一般事故的报告程序:

对于重大预警信息和一般事故,按照下述程序报告:

值班矿长和总工程师、负责相关业务的副总工程师、调度室主任、事故区域的区队队长、安监科科长、生产科科长、负责相关业务的科室负责人等。

3)出现不可控的预警事态和严重事故的报告程序:

出现不可控的预警事态和严重事故时,按照下述程序报告:

矿长和总工程师、负责对口业务的副矿长、负责对口业务的副总工程师和相关副总工程师、安监科科长、调度室主任、事故区域的区队队长、生产科科长、负责相关业务的科室负责人、指挥部成员等。

(4)预警和事故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是:

1)预警基本情况包括:

①事故征兆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②事故征兆发现的简要经过;③可能发生事故的发生原因初步判断;④已采取的措施及当前事抢险处置情况等并附现场简图。

⑤抓紧制作电子地图并上报(在工程图上标注事故地点,AutoCad的Dwg格式)。

2)事故信息的报告内容包括:

发生的事故类型、地点、灾害区域破坏情况、可能的影响范围、波及的巷道、遇难遇险人数、已采取的自救互救和避灾措施以及现场通风系统、瓦斯涌出等情况和事故灾害电子地图。

(5)要立即向集团公司报告重大预警信息和事故灾情,最长不得超过20分钟。

5.2信息报告及处理

1.现场人员报告预警和事故信息时要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选择下列通讯方式:

1)井下调度电话

2)井下小灵通或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3)利用各类信号系统,按照规定发出事故信号。

4)利用矿灯晃动,发出事故信号。

5)按照规定,敲击管路发出事故信号。

6)敲击岩石,发出事故信号。

2.发现重大隐患或事故预兆后要立即报告调度室,调度室要立即转报分管矿领导。

对特别重大的隐患或预兆,调度室要立即转报矿主要领导并下达现场应急处置指令。

3、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要立即开展自救互救,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报告矿主要领导并按下述程序进行处理:

(1)发生严重水害事故要下达人员撤离、自救互救和避灾的调度命令,按照应急程序进行处置。

(2)按照国家规定,立即报告集团公司,一小时内报告集团公司安监局。

4.不断收集和整理灾情信息并及时报告相关领导和上级单位。

5.3相关部门的通信、联络方式

一、通信联络

1、集团、矿报警电话:

(报警电话表见附表)

2、上级应急管理部门联系人及电话:

(属地应急管理部门及联系人电话表见附表)

3、救援单位联系人及电话:

(企业矿山救护队及相关救援队伍单位及联系人电话表见附表)

4、矿领导及相关部门

(通信联络方式表见附表4)

要建立矿相关领导、总工程师、安全副总工程师、机电副总工程师、生产副总工程师;调度室主任、生产技术科及负责人、安检科及负责人、通风队及负责人、机电科及负责人、供应科及负责人、宣传部及负责人、水电队及负责人等通信联络方式表,发至相关部门和下属单位。

二、值班和通信方式

(1)矿调度室必须24小时有人值班,其他相关单位8~18点也必须有人值班,不得空班、漏班。

(2)矿长、副矿长、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及科(部)室部门负责人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不得停机。

(3)如有事离开矿机关所在地,必须委派相关人员作为应急事件处置临时负责人。

临时负责人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不得停机。

5.4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1)对电话形式的预警和事故报告,矿调度室值班要作好电话记录,力求记录准确、完整。

井下相关人员上井后要填写详细的报告,如瓦斯、煤尘、矿压、风速、二氧化碳、水位、涌水量等记录表。

(2)监测监控系统(含瓦斯监测监控、水位监测、测水孔监测等)的报告以监测系统记录的数据为准,不得对数据进行修改。

(3)预警预防及事故处置措施以矿领导签发的矿调度通知形式下达。

紧急情况时可先执行电话或口头通知,电话或口头通知必须得到相关负责人的授权,事后需补签书面调度通知。

5.5出现明显事故征兆时应急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1)发现明显事故预兆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向矿调度报告并将人员撤离至事故灾害威胁区域外。

(2)矿调度应按照事故报告程序进行汇报,立即发出人员撤离、应急避灾的调度命令同时向集团公司报告事故预兆情况。

(3)出现明显事故征兆现场的人员在立即报告和请求外援的同时,要做好自救、互救和避灾的一切准备。

(4)出现不可控的事故预兆,矿要立即启动矿预案,矿指挥部人员立即到位并投入工作,研究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通知救护队和医疗救治单位做好救援和救治准备。

6应急处置

6.1响应分级

矿井发生水灾时,根据不同情况启动相应层级的应急预案。

1、发生以下水灾时,可启动矿级水灾处置应急预案:

(1)突水后造成工作面被淹或水情演化后可能导致工作面被淹。

(2)发生中、小型奥灰突水,涌水量稳定在600m3/h以下。

(3)少量老空水、小窑水突出,灾害较轻。

(4)根据条件判断,需启动受灾煤矿水灾处置应急预案的其它情况。

2、发生以下水灾时,启动义煤集团矿井水灾处置应急预案:

(1)突水后造成采区、矿井被淹或水情演化后可能导致采区、矿井被淹。

(2)突水后造成人员被困或下落不明。

(3)奥灰突水后涌水量≥200m3/h且持续快速增加。

(4)奥灰突水后涌水量≥600m3/h。

(5)地表水溃入井下,水源补给充足。

(6)根据条件判断,需启动义煤集团矿井水灾处置应急预案的其它情况。

3、如水灾事故重大,由集团公司报请启动上一级水灾处置应急预案

6.2响应程序

1、基本响应程序

发生水灾后,若灾害程度达到启动矿级应急预案的程度时,启动受灾煤矿水灾处置应急预案;受灾煤矿启动应急预案后,应按每4个小时1次的频率(若水量快速增长,按每小时1次的频率)向总调度室报告有关情况。

当水灾达到启动集团公司级应急预案条件时,由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宣布启动义煤集团矿井水灾处置应急预案,成立水灾抢险救灾指挥部,宣布指挥部的主要人员和机构组成。

指挥机构一般应有现场抢救组、现场保卫组、生活与后勤物资保障组、事故善后处理组、医疗救援组、宣传组、专家组(技术组)等组成。

若有人员被困或下落不明时,需成立抢险救援组和医疗诊治组,需打钻注浆堵水或打钻向井下被困人员供风供氧或提供食品时,成立打钻(注浆)组。

调度联络组通知各小组快速到位,紧张有序、忙而不乱、准确高效地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6.3处置措施

6.3.1现场应急处理

1.处置要点

突水事故初期且涌水量不大时,应在跟班队长、班长和老工人的组织带领下,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迅速进行抢救工作。

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应根据水害事故的具体情况和现有条件合理选取。

如果突水点周围围岩坚硬、涌水量不大,可组织力量,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尽快堵住出水口。

在水源情况不明、涌水凶猛、顶帮松散的情况下,决不可强行封堵出水口,以免引起工作面大面积突水,造成人员伤亡,扩大灾情。

对于受到伤害的人员,应迅速抢救搬运到安全地点,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2.处置的决策要点

获悉发生事故后,现场应急指挥部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了解灾情,判断灾情的发展趋势,及时果断地做出决定,下达救援命令。

(1)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事故灾情信息:

1)突水地点、水量、水源种类及波及范围;

2)水的颜色、气味、混浊程度;

3)人员分布及其伤亡情况;

4)排水系统工作情况,水沟排水情况,水仓水位情况;

5)地面测水孔水位下降情况;

6)地面江河、水库水位变化情况;

7)工作面和巷道破坏情况;

8)相关气象情况;

(2)必须分析判断灾害的内容

1)突水水源,即判断是地表水害、老空水水害、孔隙水水害、裂隙水水害、岩溶水水害、底板太原组灰岩及奥陶系灰岩水水害。

2)可能突出的水量计算;

3)是否超出排水能力;强排水措施是否有效;

4)可能淹没的区域及顺序;

5)是否撤离人员,撤离哪些人员,人员撤离的顺序;

6)是否请求排水设备增援;现有供电系统能否承担增援设备的负荷;

7)是否需要安排地面注浆堵水工程;

8)何时关闭防水闸门;

(3)必须做出决定并下达的救援命令

1)撤出事故地点和受威胁地点人员;

2)立即通知矿救护队和医疗救治单位;

3)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灾情;

4)探查水情,搞清水源,计算出水量,预测可能的突水总量;

5)对事故进行初步评估、制定和完善的现场抢险救灾方案;

6)实施抢险救灾方案;

7)抢救受灾人员;

8)安排专人统计上井人数;

9)采取事态控制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10)准备救援物资,维护好事故现场秩序,做好救治伤员工作;

3.处置措施

(1)灾区人员撤离

1)撤离灾区的联络方法采用电话通知和人工通知两种联络方法。

2)指挥部应本着优先通知最先受水害威胁人员的原则立即通知井下作业人员撤离。

所有受水害威胁及可能受威胁区域的人员,本着就近原则,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按照最短路线,就近沿着通往总回风巷、上山等地点,迅速向上撤退。

(2)灾区人员自救与互救

1)自身安全防卫在突水迅猛、水流急速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应立即避开出水口和泄水流,按避灾路线撤退至安全地点。

如情况紧急来不及转移躲避时,可抓住棚梁、棚腿或其他固定物体,防止被涌水打倒和冲走。

一旦突水后,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冒险进入灾区。

否则,不仅达不到抢险救灾的目的,反而会造成自身伤亡,扩大事故。

2)灾区避难来不及撤退人员迅速进入附近洞室避难。

必要时,可设置挡墙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