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4404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docx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docx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

  进入中医药大学两年多了,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基础,之後还读过与专业相关的玉龙赋、标幽赋等,但就是不曾正式拜读过黄帝内经,却又总能在讲学中获知一言半语,下面是由带来的有关《黄帝内经》读书心得5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内经是我国古代最早保存下来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是祖国文化的遗产珍贵的一部分。

他不但是古代祖先们对于自然灾害与疾病作斗争的记实,同时也说明人民在实践中逐渐掌握自然界的规律,认识疾病并逐出提高总结成功经验,进而能更好地掌握人体的生理病理,更好地提高与疾病作斗争的能力。

  内经全面论述了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防治等,不但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中医学在理论体系与实践方面继续发展的基石。

被后世尊为“医学之宗”的《黄帝内经》吸引初出入中医殿堂的我。

  内经中有关人体内脏形态功能的记载很丰富,这都是经过长期的观察与实践总结得出来的。

早在先秦西汉时期就有了如此详细的解剖知识,从此可知我国古代文化的高明与悠久的历史渊源。

在内经中就有“剖而视之”的说法,说明我国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人体解剖。

内经也提出了关于血脉循环的概况,这比西欧古罗马名医盖伦提出“血液循环的中心是肝脏”的学说要正确,而且也要早得多。

与十七世纪英国医生哈威用科学方法证实血液循环原理早一千几百年。

这为我国在世界医学领域画上了璀璨的一页,是我们的骄傲。

  古人对脏腑功能的认识是建立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运用唯物主义哲学来概括、解析和提高,脏腑学说更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精气学说等理论基础上。

  人体的各机体内部的各脏腑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同时也是人与外在环境的统一。

脏腑的各项活动并不是孤立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认识一下:

  1)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

  《内经》在强调整体观念时,其特点是不重视人体的内在结构性,而强调功能的联系性。

  《内经》按照各脏腑的作用性能而分归为五脏六腑,并运用阴阳统一法则来解释脏腑之间的关系。

这关系是功能的主脏气,藏而不泻属阴,六腑功能主传化物,泻而不藏,属阳。

根据阴阳学说的概念,阳主表,阴主里。

这就是脏腑的表里关系。

  《灵枢》本神篇“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胱——”这种脏腑相结合是根据经络学说的循环路线,每一经都属一脏或腑。

如“手太阴肺之脉,下络之肠上膈属肺。

”在生理病理上这种相合也是有事实可见的,脾和胃就是经常相互影响而致病。

又如小肠有火,口舌生疮,舌为心之苗,这我们都可以在生活实践观察和体验得到的。

此外,内经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等理论来阐述和概括脉腑目的关系。

  内经认为“五藏上通七窍外合皮毛血脉肌肉,外通四肢百骸”。

  这说明内脏与全身各组织也是相关的。

机体内部五脏六腑的功能相互关联但又各司所职。

但都是在心主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各肮脏组织功能才能得到平衡协调。

  “主明则下安就是的印证。

  2)机体与环境的统一。

  《内经》明确提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这说明人与天地自然的统一性。

在整体观念思想的指导下。

古代医学家总结出内脏生理功能活动与外界环境变化有关。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素问·生气通天论》。

又如“风伤筋,燥胜风,热伤气,寒生热……”并认为“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这都强调到了整体观念。

这种整体观念与现代一些医学的局部观点截然不同。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饮食科学与否直接影响人类身体,影响人的寿命,所以清闲时间随手拈来《黄帝内经》——祖国医学之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从中医角度讲述四季养生之精髓,与大家共享。

  春季养阳养肝是关键。

多吃甜少吃酸。

韭菜炒虾仁很补阳。

补阳三将葱韭菜蒜。

黄豆芽可延年益寿。

结石缺钙不能吃菠菜。

每天梳头一百下增加阳气。

五谷杂粮养肝。

不可空腹吃蒜。

浓茶和西红柿预防口腔溃疡。

枸杞滋补肝肾。

花生芝麻糊抗衰老。

  夏季养心是健康长寿之道。

排汗就是排毒。

不可凉水冲脚以免风湿。

舌头浅红,红润柔软,运动经过,味觉灵敏,语言流利表示心脏功能良好。

清火很重要,开心也养心。

人参最养心。

贴靠冰凉容易伤阳气。

多吃蔬菜水果,胡萝卜,花生,土豆,苦瓜,绿豆,豆腐,莲藕,啤酒。

夏天吃酸点帮助止汗,西红柿,杨梅,山楂,少吃甜食。

  吃苦菜苦茶蒸发体内湿气。

多吃淡味,空心菜,冬瓜。

血热之人吃凉血食物,雪梨,苦瓜,苦菜,丝瓜,螃蟹,鸭肉,西瓜皮。

补水吃冬瓜,黄瓜,丝瓜,苦瓜。

杀菌吃蒜,洋葱,韭菜,大葱,香菜。

夏天早餐吃的营养很重要。

绿豆时间煮长点清热解毒。

起床后,早上10点,下午3·4点,晚上睡前都该喝水。

实热体制人吃苹果,虚寒体制吃荔枝,西瓜,芒果,梨,香蕉。

晚睡早起,沐浴刷牙。

薰衣草驱蚊。

吃大蒜过口服维生素B,产生蚊子不敢接近的气味。

蜂蜜,海带,豆豉,酸奶,豆浆,鹌鹑蛋,盐水预防夏季皮肤病。

每天至少洗脸两次,不要每天洗发。

水果:

西瓜,草莓,杨梅,枇杷,水蜜桃,菠萝,椰子,龙眼,芒果。

蔬菜:

黄瓜,苦瓜,番茄,茄子,空心菜,豆类,豆腐,白木耳,生姜,大蒜,辣椒,醋。

  秋季养生:

秋季养阴,食物远离辛辣燥热,吃滋阴润肺的梨,番茄,蜂蜜以及乳品。

多去实在空气清新的地方深呼吸锻炼,接近泥土,地气,可以赤足接触地气。

秋季易上火为阴虚体质,多吃黑木耳,芝麻,海参,鳖。

秋季养肺,多进行深呼吸。

笑也能增强肺活量。

秋季多喝开水,淡茶,补充蛋白质,如鸡蛋,鱼肉,豆浆,牛奶,多吃养肺的萝卜,西红柿,藕,梨。

秋季少吃辛辣,多吃酸的食物,如苹果,橄榄,石榴,柚子,枇杷,葡萄,卷心菜,菠菜有益润肺。

吃微甜的蜂蜜,芝麻,杏仁可以缓解秋燥。

企图少吃苦味的失误,以免损害肺脏。

企图多吃白色失误,如白萝卜,白菜,冬瓜,百合,银耳,莲藕,莲子,白菜。

胖的人多吃鱼片和豆腐。

菜花和西兰花可以活血止咳,解毒抗癌,补肝益肾,最好先用热水烫后再炒。

把黄豆或者绿豆泡在水中生存豆芽,有益清热姐夫,养生保健。

秋天吃梨比吃药补!

多吃平性水果,如葡萄,菠菜,菠萝,木瓜,苹果,橙,芒果,李子。

香蕉润肠,降压。

枣,健脾,益气,和中。

苹果可止泄,但肾炎,糖尿病少吃。

橘子健脾开胃,温肺止咳。

秋季养生,喝乌龙茶,菊花茶,萝卜茶,银耳茶比较好。

菊花茶应选取又小又丑颜色泛黄的。

做鸡汤要冷水下锅,八成熟放盐。

桶装水应该晾一晾,等臭氧消散再喝…多吞口水能防止老年痴呆。

吃好早餐是暖胃第一步。

海带,芝麻,木瓜,韭菜,竹笋,香蕉,杏仁,白萝卜,芹菜,菠菜,冬瓜,木耳。

早上5到7点拉大便最好。

男的要多吃海鲜,少吃辛辣…秋天运动微汗即止。

辛辣食物少吃,避免上火。

  冬季养生:

冬季是养精蓄锐的季节,讲究以藏为本,要储藏脂肪来抵御寒冷,要积累体能为来年做准备。

冬季寒冷,容易损耗阳气,所以冬季养肾很关键。

养肾围绕于一个“水”字。

养肾也贵在运动,散步,慢跑,打球,做操,练拳舞剑,都是适合冬季锻炼的项目,锻炼完要及时换取汗湿的内衣,以防感冒。

冬季要讲究养阴和避寒,该滋阴就滋阴,要保持心情愉快,并且节制性生活,清心寡欲,以养阴精。

冬天多晒太阳能够调节情绪。

冬天吃清淡滋阴的食物,水产类:

带鱼,鲳鱼,鲈鱼,鲫鱼,草鱼,鲢鱼,鳙鱼,黄鳝,河虾,海虾,淡菜,海参;畜禽类:

猪肉,羊肉,牛肉,鸡鸭肉,猪肚等;杂粮类:

糯米,高粱,大米,小米,燕麦;蔬菜类:

韭菜,白萝卜,胡萝卜,土豆,南瓜,大白菜,山药,甘蓝,香菇,芹菜,菠菜,冬笋,辣椒,大头菜,香菜,大蒜,生姜,洋葱;黑类:

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海带,紫菜,乌鸡;水果:

香蕉,生梨,苹果,大枣,桂圆;豆类:

豆腐,豇豆,扁豆,黄豆。

冬季少吃辛辣,适量吃点酸性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苹果和橘子。

冬季要注意喝汤,健康的人喝素汤或清淡的汤,体虚的人喝肉汤,如猪血汤,牛肉红枣汤,羊肉汤,当归乌鸡汤。

炖汤用砂锅很不错。

御寒时,一晚热粥胜过冬季补药。

又丑又甜的水果冬季最支部,梨,甘蔗,苹果,橘子,香蕉,山楂。

冬季防内热要喝点凉开水。

冬季吃火锅多吃素少吃荤不上火,少喝火锅汤,吃火锅掌握火候,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比较适合吃火锅。

  冬季养生秘诀,早睡晚起,定时午睡。

睡前泡脚,可以防止感冒,鼻炎,哮喘,心绞痛等病。

冬季养肾多吃山药,芝麻和桑葚,尤其是山药三阴并补,补肺,补肾,补脾。

多吃板栗,胡桃,韭菜和虾米补肾。

  冬季滋阴养颜多吃黄瓜,绿豆,蔬菜,西红柿,百合。

手脚冰凉要补阳气,吃西洋参,芝麻,花生,洋葱,辣椒,牛肉,羊肉,鸡鸭鱼,利用慢跑和快走改变血液循环。

冬季吃凉拌菜可以替代一些运动量。

  《黄帝内经》是全面揭示生命大道的三坟雄文,它开辟了道法自然的天地,展示了生命之神的辉光,实现了认识史上的奇迹。

面对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我惊讶于古代人们的智慧而深深地感到自己才疏学浅,所以只能截取《皇帝内经》的一小部分——它的养生思想,来谈谈自己在阅读这本书后的感想。

  养生,也被称为“摄生”,指的是更好地保持生命,增进健康的的方法。

  《皇帝内经》作为医药学的早期著作,养生学是其理论的重要组成成分。

蕴含在其中的养生思想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未病先防养生的目的就是保养生命,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所以必须做到

  未病先防。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强调养生要未病先防,未老及养,不使生病才能延年益寿,推迟衰老。

当病症能被检测出来时,其实它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了,这时再采取措施已经晚了,因为机体再也恢复不到未患病的健康状态了。

比如癌症,很多时候发现得癌症时,癌细胞已经扩散。

如果能通过避免辐射,不食用可能致癌的食品,来减少得癌的几率岂不是最好吗?

  顺应自然、动以养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人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人来源于自然,不管人类文明如何发展,人类终究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必须得要遵循自然界阴阳四时的规律。

自然界的变化,会通过温度,湿度,阳光等等各方面影响到人体,所以养生就要顺应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四时的生长收藏变化规律。

  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还指出了具体的养生方法: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俱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其中“广步于庭,披发缓行”正是体现着“生命在于运动”的思想。

  恬淡无为、静以养神“无为”最早出现于老子的道德经中,如“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在《黄帝内经》中“恬淡无为”的思想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

  “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言: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这里说明了“恬淡虚无,清静无为”对养生的重要性。

在今天这样一个竞争强度如此大的时代,我们更是需要回归这样一种“恬淡”

  “清静”的境界,少一些忙碌,少一些名利,少一些争吵,静静地品味生活,享受生命的快乐。

这样,我们可以拥有更平和的心态,获得平静的内心。

  《内经·痹论》言:

  “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通过静养,才能将神气内藏,达到清静内守的境界。

如果反其道而行,“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起居无节”,那么后果只能是“故半百而衰也”。

  避邪去害中医认为发病的根本是内因,外因是发病的条件,如果人体正气充足而不受邪则不会发病。

在《黄帝内经》中也将避邪、去害趋利作为一个重要的养生方法。

  《灵柩·百病始生》言:

  “夫百病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

”它还指出,不仅自然界的风雨寒暑雾霭要躲避,五味七情之过亦不宜。

  《素问·生气通天论》言:

  “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素问·举痛论》言: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可以从中看出,风雨寒暑、偏嗜五味、七情过激都会对人体产生伤害,而养生之根本就在于去除一切有害于身体的因素。

  当然,前面的这几点只是简单的概括,远没有表现出《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的全貌,但我们从中已经可以窥出它的伟大,这些思想是超时代的,是颠簸不破的。

值得我们好好的体会,并把它切实地运用到平常的生活中去来保持生命,增进健康。

  《黄帝内经》很多篇章理都在讲一些我们生活中的道理,寓治病于日常生活中,如《五常政大论》篇云…..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

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

  这句经文的大致意思是西北寒凉的地方多胀病,东南方温热的地方多疮疡。

胀病用下法可消,疮疡用汗法可愈,这是气候和地理影响人体腠理开闭所致,天地阴阳的太过与不及所致。

  具体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还得从天人合一的观点出发来理解。

首先把人地球化,地球人化。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冬天井中的水是暖的,刚打出来的井水还冒热气,而冬天气候寒凉,当然地表是凉的;夏天刚打出来的井水很凉,但夏天气候炎热。

也就是说冬天地球的表面冷,地心热,夏天地表热,地心寒,放到中医的整体观里可以表述为:

冬天地球为表寒里热,夏天地球为表热里寒。

把人地球化,东南方是不是气候炎热,西北方气候寒凉,那么东南方表热里必寒,西北方表寒里必热,根据天人合一,取类比像的原则来思考,生活在东南方气候炎热的人,腠理开泄,阳气易外泄,容易形成一种外热里寒,内脏相对以虚寒为主;生活在西北方气候寒冷地带的人,腠理密闭,容易形成一种外寒里热的格局,内脏相对以里热为主;理说透了,法和方药是很自然的事,所以内经云:

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

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

真正理解了这句经文的含义,在东南方治疗皮肤疮疡病,你应该是高手。

作为广东省中医院的一名肛肠外科医生,感悟了内经这句话的一点内涵后让我在皮肤病的治疗领域大获丰收,真的。

  经典的内涵很深,我深深的感悟到,只要你真正理解了哪怕是一句话,在某一类疾病的治疗上,肯定会有很大的突破,比如只要你理解了《阴阳印象大论》篇云:

…..六经为川,肠胃为海…….,简简单单八个字,学中医的我们都读过,也许都能背出来,但并不代表理解了经文的含义。

我也只是从中感悟到一些道理,并把他运用于临床,在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明显提高,以后还有很多很多的路走,对我而言,也许中医药攻克肿瘤只是万里长城才开始迈出了第一步,但我深信不疑,通过传统的中医药、针、刺络及灸疗,肿瘤的治疗效果应该上几个台阶,有些患者治愈并非不可能,而不是处于目前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现状。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六经是指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

肠为手阳明大肠经,胃为足阳明胃经,肠胃均为阳明经;经云:

六经为川,肠胃为海,川为江河,海为大海,在自然界中,江河的水最后均汇入大海。

那么六经的病变可不可以通过一定的法,疏通经络,把病变通过经络引入肠胃之海排出体外呢?

我想能,因为海纳百川,上善若水。

关键在于怎样把六经的病变转变为阳明经的病变,也就是说把六经的病变通过中药或针刺或灸法或情志治疗,通过经络的内联脏腑、外络四肢百骸引入肠胃之海,从而排出体外。

  《黄帝内经》被奉为中医学的经典,为历朝历代中医学大家奉为准绳,说内心话,目前我们谈中医,离创新还太远,首先应该面对现实,好好的继承,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来不得天马行空,来不得半点马虎,更来不得“大跃进”。

而临床上,很多人批评中医不科学,《黄帝内经》不科学,其实很多人根本都没读完过内经,更别说理解了其中的一部分内核,更谈不上继承和创新了。

  《黄帝内经》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书的作者是谁,有过很多争论,我们暂时搁置争议,看《五运行大论》篇黄帝与歧伯的对话,帝曰:

地之下为否乎?

岐伯曰:

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

帝曰:

冯乎?

岐伯曰:

大气举之也。

  读到这句经文,我的内心为之一震,几千年前的作者岐伯竞能看到地球在大气中,是大气托起来的,我坦诚,我看不到地球在大气中,我只知道地球在我的脚下。

  不敢说是兴趣,而只是出于好奇,或说是受当前“国学热”的影响,在紧张工作之余粗读了几遍《黄帝内经》,竟似乎感到了醍醐灌顶的美妙。

做为道家经典着作之一的《黄帝内经》,自然不会仅仅限于行医治病,她对我们的生活态度、为人处事乃至日常工作等方面同样有着深刻的启迪。

我不是医生,固然不能对其中博大精深的医理有多深的理解,但许多力透纸背的哲学警句却使我多少能品味到一些修身与处事的智慧。

随着深入的阅读,我尤其感悟到了书中所强调的心态平和与淡定,浮躁的心境竟也渐趋平静,对原本的一些纠结也随之释然。

  我们普通人读到《黄帝内经》,自然会想到养生。

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人们的保健意识日益提高的今天,对心理健康也日益重视。

而《黄帝内经》中认为“心性”平和在健康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甚至超出一般养生保健的范畴,而将上升为一种人生态度。

  书中开篇便提到“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七情六欲是人的天性,生活中有许多悲欢离合,工作中有各种各样的沟沟坎坎,使我们或喜或怒或哀或乐,对此我们是否能够做到得意之时不忘形,失意之时不失志,一切泰然处之?

当代著名中医刘力红教授在总结清末民初大善人王风仪先生的思想后,认为在构成我们身体健康的要素里面,身体只占大约10%,心理活动占20——30%,而心性方面却占到60%以上。

王风仪先生还认为,诸心性里面,“怨、恨、恼、怒、烦”是谓“五毒”,而其中“怨”是最坏的。

  “怨”伤脾胃,而脾胃对应五行中的土,在五脏中居中,主运化,由此“怨”很容易滋生出其他负面情绪,严重危害我们健康。

不仅如此,抱怨还能严重影响一个集体的正常运转,抱怨的人总是把问题归咎于他人或是客观原因,即便这种归咎看似有道理,而很少向内反省自己缺点,挖掘自身的潜力。

美国的心灵导师威尔·鲍温所着的《不抱怨的世界》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也印证了的我们古圣先贤的思想的普世而永久的价值。

如果我们真正能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保持一颗平常心,既不刻意压抑情绪,也不肆无忌惮地发泄,而是通过正确的途径适当地疏解,那不仅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而且对于我们的修养,对于人际关系,对于我们的工作都大有裨益。

因此,我们要少生抱怨而常怀感恩,感谢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谢我们的学长给了我们知识,感谢我们的同事给了我们帮助和鼓励,这样才能向内营造平和的心境,向外营造和谐的环境。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衡量幸福的不是一把标尺,金钱、名利固然能给人带来快感,但也往往使人“以妄为常……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从而损害身心健康,消磨意志,影响工作。

  当我们习惯于以这些单一的荣辱观来思考生活时,则一切真谛被我们漠视的同时,也牺牲了我们的健康。

  “是非成败转头空”是人类历史的常态,也是人生际遇的常态,只有保持心的宁静,用我们的心去感受亲情,用我们的心去融入自然,用我们的心去享受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文化,用我们的心去热爱工作,用我们的心去感悟生活,以平常心去做百分之百的努力,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去接受结果,才是最深的幸福体验,如《黄帝内经》所说: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

心静下来才能排除杂念,心静下来才能空灵高远,心静下来才能给心境腾出足够的空间,去按受和容纳更多有益的东西,心静下来才能使我们的知觉敏锐,身轻体健。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