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126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docx

小学六年级人音版音乐下册教案

第一课青春放歌

教学目标:

1、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2、能够依据《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聆听《行星组曲》中的《火星——战争之神》、《金星——和平之神》及《木星——欢乐之神》,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并为《欢乐颂歌》配诗、配画。

4、聆听合唱《飞来的花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能够为不同段落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概括其音乐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经过讨论、探究,理解音乐旋律特点。

2、在理解音乐主题的基础上,为其配诗、配画。

3、自己组织语言概括音乐特点。

教学时间:

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配合《拉起手》的音乐,播放一些有关世界和平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再次聆听歌曲,让学生听清楚歌曲里是怎样要求我们从自己做起让世界和平的。

三、学习歌曲第一声部:

1、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2、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

3、完整的演唱歌谱。

4、自由朗读歌词。

5、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

6、老师随机纠错,指导。

7、让学生只有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热情、欢快、载歌载舞)

四、音乐练习:

在()中填写出“DO”音在键盘上的位置。

第二课时

一、分别复习《拉起手》的高、低上声部。

二、学习歌曲第二声部:

1、让学生带着演唱第一声部的情绪来学习地第二声部的歌曲。

2、反复练习、纠错。

3、给歌曲选择合适的伴奏。

三、用和谐、统一的声音两声部配合。

四、音乐活动:

1、请根据书上四幅演唱照片,在括号内填出演唱形式。

2、以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分组演唱《拉起手》。

第三课时

一、以复习《拉起手》的形式开课。

二、对比聆听《行星组曲》

1、导入:

你知道太阳系各大行星的名字吗?

至今人类都登上过地球之外的哪些星球?

2、聆听《火星——战争之神》和《金星——和平之神》,比较这两首乐曲在节拍、节奏、旋律、速度、力度上有何不同?

3、让学生自由表达。

4、可老师总结,也可以学生总结。

三、单独听《木星——欢乐颂歌》

1、初步聆听,想想它的主旋律你是否熟悉或听过。

2、反复聆听主题音乐。

3、试着唱一唱其旋律。

4、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为音乐配诗或配画。

四、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

一、开课

1、谈话导入:

对于平时朝夕相处的老师,你们认为最能表达对老师敬意的是什么?

2、揭题: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表达对老师敬意的歌曲——《飞来的花瓣》

二、聆听歌曲

1、初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结构。

2、再次聆听,想想歌曲分为几个段落

3、可跟着音乐试着哼唱。

4、试着为A段B段选择形容词。

三、布置作业:

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请你们设计一组音乐节目,向老师送去你们的问候和祝福。

第五课时

(随堂小测验)

一、开课

激情燃烧!

青春放歌!

通过对第一课《青春放歌》的学习,我们今天也以这个为主题,来一个与“幸运52”的亲密接触!

二、开展竞猜游戏。

1、邀请好朋友配合演唱《拉起手》

2、抢答:

《火星——战争之神》和《金星——和平之神》,比较这两首乐曲在节拍、节奏、旋律、速度、力度上有何不同?

3、观察题:

请在琴上找出DO的位置。

4、飞来的花瓣》歌曲分为几个段落。

5、聆听题:

听听下面的主题是哪首乐曲的?

三、师生互动环节

四、小结

                  

第二课亚洲弦歌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和欣赏活动中,感受亚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亚洲民族、民间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学会演唱日本歌曲《邮递马车》,体会歌曲的欢快情绪,并能用较快的速度来演唱歌曲。

3、聆听印度歌曲《摇篮曲》和科威特歌曲《运动会开幕曲》,领会这两首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

4、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独弦琴等代表性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这些乐器的音色。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歌曲中改变正常重音的节拍。

2、唱好歌曲中的变化音级。

课前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一封信等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一封信导入:

请学生帮老师来寄信,由此引出课题《邮递马车》,多媒体课件展示很久以前的邮递马车图片,了解邮递马车。

二.模唱练习:

(传“信”游戏,为学唱歌曲作铺垫)

2/4                             

005|3    53    6|5     65    ⅰ|5    ⅰ5    4|2    42  ||

①传啊传啊传啊 传啊 传啊 传啊传啊传啊

②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第一次跟师模唱要求唱出改变正常节拍的重音,唱准旋律的自由模进。

即指导学生掌握和表现好歌曲所采用的音乐要素。

第二次跟琴模唱要求分男女声接唱,表现马车奔驰向前的情景。

三.歌曲教学:

(一)听听说说:

首先引导学生欣赏歌曲《邮递马车》,说说感受,试着分析歌曲的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法。

然后师简介歌曲:

这首由日本著名作曲家古关裕而写的歌谣情绪欢快。

在期待着好消息的牧场年轻人听来,每天来一趟的邮递马车的马蹄声是多么清脆悦耳,于是充满希望的嘹亮歌声油然而起。

歌曲中“啦啦啦”的衬词段落活泼、快乐、象年轻人跳动着的心那样起伏不停。

这首歌在日本已传唱三十年,从七十年代起就在我国逐渐传播开来。

(二)听听动动:

再次播放歌曲《邮递马车》,让生跟着老师随音乐拍节奏律动

节奏型设计如下:

1.  X  X  |          (1-16小节)

2.  XXXX|XXXX| X.X|X-︰||(17-24小节)

3.  X   XX|       (25-31小节)

4.  XX  XX|  (32-36小节)

5. XXX |  (37-48小节)

(三)听听唱唱:

1、复听歌曲范唱,再次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节奏、旋律。

重点引导学生听辩歌曲中的变化音级。

2、指导学生用‘LU’来跟琴哼唱旋律,然后指导学生模唱歌曲,师及时纠正咬字与音准。

(加强歌曲中的变化音级)

3、让学生找难点句,师及时帮助解决难点。

(即歌曲中的变化音级的教唱)

4、指导学生完整地跟琴声演唱歌曲。

(四)、唱唱演演:

1、让学生说说怎么来演唱好歌曲,哪些地方需怎样地处理演唱?

2、让学生结合歌曲的情绪,理解年轻人远离家乡盼望看到亲人来信的心情,从情感启发学生唱好歌曲。

3、如:

指导学生简单分乐段,然后区分用怎么样的声音及速度演唱比较合适?

请学生开展讨论,得出答案。

4、指导学生能音准、清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验歌词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欢快情绪。

5、引导学生跟着录音伴奏唱一唱。

6、指导学生分两组,一组选用适合的打击小乐器表现马蹄声响,并随音乐按节奏敲击伴奏,一组同学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邮递马车》

二、欣赏印度歌曲《摇篮曲》

1、初听,感受印度歌曲特有的风格。

2、简介印度歌曲的特点:

歌舞在印度电影中占有重要地位,几乎每部影片都穿插绚丽多姿、优美动听的歌舞场面。

电影《两亩地》反映了印度贫苦农民的生活遭遇。

印度音乐是建立在印度独特的、与西欧古典音乐不同的音乐要素基础上。

3、复听,学生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几个部分?

4、再次聆听,对比每部分有什么区别。

5、完整聆听,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着音乐做几个带有印度风格的动作。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欣赏科威特音乐《运动会开幕曲》

1、以聆听前奏导入。

2、播放乐曲录音。

3、问:

乐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讨论并回答问题。

5、这首乐曲具有哪个国家民族音乐风格?

二、小结

第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亚洲民间器乐曲片段

1、师介绍这几首乐曲片段背景及其风格特点。

《拉贾斯坦民间音乐》是印度北方的著名民间音乐,多表现思念家乡亲人的情绪及勇敢顽强的精神。

2、播放乐曲。

3、问:

音乐的风格特点。

4、师生小结。

 

第三课DO  REMI

教学目标:

1、知道音乐记谱法是人类为记录、保留、传播音乐而创造的;乐于通过识谱试着自己学音乐。

2、欣赏并学唱歌曲《DOREMI》,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寻求使用乐谱的快乐。

3、学习五线谱的相关知识,能将五线谱上的C调单旋律译成简谱。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五线谱相关知识。

2、了解记谱法,让学生乐于自己识谱学习音乐。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把你们带到一个音乐的世界里面,请你们先闭起眼睛听听下面这首乐曲,边听边想,你们听过吗?

你知道关于它的什么小故事?

(学生静听)

2、指名说

3、师简介创作背景

二、学习歌曲《DOREMI》

1、学生再次听录音,思考歌曲情绪。

2、自由跟琴演唱乐谱

3、跟伴奏演唱歌曲

4、老师指导演唱情绪

5、学生四人小组练习演唱。

三、音乐活动——表演《DOREMI》

第二课时

一、导入部分

同学们,这一刻我们进入了美妙的音乐世界,音乐世界的丰富和多彩都是由七个可爱的音符1234567构成的,让我们用轻轻地、柔和的声音来唱一唱(唱唱音阶)所有的音乐都由这七个音符,结合它们不同的音高和节奏来构成旋律,可见它们七个是多么伟大又神奇的一个集体。

在我们的意识里DO就是DO  RE就是RE依次而已,而有首歌却赋予了他们新的意义,非常有趣,想来听一听吗?

(欣赏《DOREMI》)

二、欣赏《DOREMI》

1、同学们对这首歌的旋律还是比较熟悉的,歌曲的名字叫做《DOREMI》,首先告诉我,你觉得初听这首歌,它给你带来怎样的情绪感受(活泼轻快)

2、歌词里赋予了1234567新的意义,你听到了哪些吗?

(同学回答)

也许我们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解释这七个音符的概念,我们听到的是中文版本,其实这首歌曲的原作是英文歌曲,从英文解释,同学们就能非常清晰地了解它的歌词含义了,请同学们通过课件自学歌词含义(课件展示解释歌词表现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进行自学活动)

3、应该说这是首我们熟悉的曲子,有没有同学知道它的出处?

(同学回答)

这首歌来自美国影片《音乐之声》,请同学们利用课件了解影片,然后请同学当老师来介绍。

(利用多媒体了解影片剧情和人物)

4、《DOREMI》是影片中的哪个片段呢?

(请同学通过刚才的自学回答)请同学观看这个影片片段,带着问题:

在这个片段里你看到了哪些音乐形象?

5、利亚在这个片段中演唱了什么(她唱了开场白,具有叙述性的开场白)孩子们演唱了七个音名的顺序。

那么从音乐形象的各自安排,你觉得这首歌曲能分为几个段落(同学说一说)应该分为两个段落,让学生从音乐形象了解乐曲创作的概念。

6、跟着老师的琴来唱唱每个段落(课件展示歌谱)

7、同学分组讨论表演,采用一定的道具,来扮演这个片段,通过表演,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请一个组上台表演。

第三课时

一、聆听、欣赏《音乐之声》的其他歌曲。

1、通过网络了解《音乐之声》中的其他歌曲和作品情况(课件展示音乐超市,选择影片中的《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自己学习了解)

2、分别请同学说说。

3、老师补充。

二、分组选择歌曲进行创编。

三、小结。

四、了解、讨论古代或其他民族记谱的方法。

1、自由看书、了解、讨论,古代和其他民族记谱方法。

2、说说自己还了解哪些记谱方法。

五、拓展活动——四人小组讨论、创造自己记谱的方法。

六、老师总结。

第四课时

学习五线谱

1、简单介绍五线谱的发源、名字的由来。

2、出示谱表,让学生认识五线谱。

3、结合我们已熟悉的简谱,对照学习五线谱知识。

第四课《黄河之滨》

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2、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并能给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

3、聆听女声合唱《看秧歌》,感受、体验歌曲欢快、活泼、风趣幽默的音乐情绪以及山西民歌的地方特点。

4、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河南板胡独奏《大起板》,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感受、体验《大起板》那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及河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充分感受歌曲由于变拍子带来的不同情绪,在演唱歌曲是把这种情绪对比表现出来。

2、感受民间音乐的特色。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观看《铁道游击队》片断,让学生感受影片中的情绪。

二、学习歌曲

1、聆听录音或范唱,并引导学生对歌曲内容作正确的理解,激起学唱歌曲的强烈兴趣。

2.简介歌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影片《铁道游击队》的插曲。

歌曲深刻地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抗击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影片《铁道游击队》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拍摄而成的。

其故事梗概是: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山东枣庄一带的铁路工人,在党的领导下组织了铁道游击队。

他们活跃在铁道线上,致使日本侵略者在政治上、军事上连连失败。

恼羞成怒的敌人对铁道游击队进行疯狂“围剿”,游击队员被迫转移到微山湖的岛上。

经过游击战士机智、勇敢的斗争,他们终于胜利突围。

并且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配合八路军大部队消灭了日本侵略军,获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老师伴奏、学生学习唱谱。

4、学唱歌曲:

(1)歌曲的第一、第三乐段,歌词和旋律基本上相同,可在学会第一乐段的基础上学唱第三乐段。

演唱时要把握民歌的风格,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较深的气息演唱。

 

(2)歌曲的第二乐段要用弹性的声音和充沛的感情来演唱。

其中,“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两个短句最能表现中国人民爱憎分明的感情,务必引导学生唱好。

在这里,唱好其中的重音、把握渐慢的速度颇为重要。

   5、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在演唱上还是在表演形式上,以致演唱中的情感处理上,都希望学生有创新的想法和做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二、聆听《小放驴》

1.初次聆听,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叙事性特征及地方特征。

2、介绍歌曲:

《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

其音乐体裁属于河北吹歌。

可以说,这首乐曲首先是源于农民们放驴的劳动生活。

农民们对影响其耕种、运输等劳动、生活需要的驴子十分珍爱,对驴子的各种动态、叫声也由衷地产生喜悦之情。

其次,这首乐曲也源于河北的民间歌舞——地秧歌“跑驴”。

因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与节目中民间表演“跑驴”的内容十分相符。

它们都是那样地欢快、活泼、诙谐、粗犷,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景象。

同时,乐曲的律动又与“跑驴”的舞蹈动作十分吻合。

根据以上所说,可以看出这首乐曲有着很深厚的生活基础。

乐曲开始是用管子吹奏的一个长音。

它既可让人想像为“跑驴”开场时演员的呼唤声,又可想像为农民放牧时驴子的嘶叫声。

这种启始方法,从一开头就表现出一种风趣、幽默、诙谐、泼辣的音乐情绪,也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

通常,吹歌多用于迎亲、喜庆、迎神、送殡等民俗活动,而在春节、灯节期间,“串村”的吹歌活动就更加活跃。

河北吹歌之所以有吹歌之称,是因为它演奏的内容主要是民歌、小调、戏曲音调的缘故。

河北吹歌的乐队组合,有两种基本类型。

其一是以管子、海笛为主,辅之以一些弦乐器和打击乐器。

如:

河北省定县子位村的吹歌会。

其二是以唢呐为主,加上一组打击乐器。

如:

河北唐山的吹歌会。

3、复听,可给学生提供歌词或歌谱,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方言性内容,进而理解歌曲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4、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分析、评说。

如:

歌词的语言特征、歌曲中衬词的使用、旋律的调式特点等。

5、鼓励学生边聆听边做表演。

 

第三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东北除了有著名的“二人转”,那么还有一种是秧歌。

谁也来扭两下看看?

2、师生共同尝试扭秧歌。

二、聆听《看秧歌》

1、初听,感受旋律。

2、要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叙事性特征及地方特征。

必要时,可给学生提供歌词或歌谱,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方言性内容,进而理解歌曲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3、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要把感受、体验、理解其音乐内容(节奏、旋律、情绪、结构、风格等)放在重要位置上。

   4、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分析、评说。

如:

歌词的语言特征、歌曲中衬词的使用、旋律的调式特点等。

5、鼓励学生边聆听边做表演。

第四课时

一、开课

二、聆听《大起板》

1、介绍乐曲,《大起板》是根据“河南曲子”中的《小调大起板》改编而成的板胡独奏曲。

河南曲子的早期演出形式是:

“围地堆”及“高跷”。

即:

演出正式开场前,先把演出场地围好。

随后便由乐队演奏一曲热闹非凡的乐曲——小调大起板,演员们则跟随音乐在场内舞蹈(俗称“踩场”)。

这就是《大起板》最原始的曲调。

《大起板》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它将河南人民那种热情奔放、豪爽粗犷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乐曲的引子采用了同音进行的形式。

它由角音(mi)开始,延伸至商音(re),造成一种粗犷、泼辣的宏大气势。

乐曲的第一个段落带有河南曲子的典型特征,使用了常用的典型音调),具有敲锣打鼓的节奏特点;采用对答呼应及句幅逐步增大的方式。

从音乐情绪上看,它给人的印象是热情奔放的。

乐曲的第二个段落与第一段落形成明显的对比。

它频繁地变换节拍,采用跳动的节奏,在调性上进行对比,从而造成一种欢快、跳跃的音乐情绪。

乐曲的第三个段落音区移高、速度加快,重现了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

尔后,采用民间音乐中“螺蛳结顶”(即:

音型由大到小、逐步递减)的手法将乐曲向前发展,直至一连串的下行滑音(),形成一中诙谐、幽默的音乐情绪。

随着一个八度上翻,音乐又回到热烈奔放的情绪之中。

乐曲的第四个段落速度更快、力度更强,并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

最后,以一个短小干脆的乐句结束全曲。

2、初听两首乐曲的时候,要完整地聆听全曲。

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乐曲的基本情绪并记住其中主要乐器的音色。

   3、为深入理解乐曲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唱一唱乐曲的主要旋律。

4、复听乐曲时,要重点关注乐曲的地方风格表现在哪里。

  

5、为了更好地认识、理解各地音乐的地方风格,最好将几首作品作有比较地聆听、分析及讨论。

 

第五课 火车印象

教学目标:

1、能对以“火车”为题的音乐作品产生学习兴趣,乐于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风格上的差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极其他现代交通工具的印象。

2、能够在学习运用歌曲中表情记号的基础上,以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火车来了》。

记住并能解释什么是变拍子。

3、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和《太平洋123》,能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者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2、欣赏乐曲,让学生充分体会乐曲的力度、速度、旋律、音色等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

师生问好

二、学习歌曲: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民歌《火车来了》

2、介绍背景: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将铁路修建到边疆——新疆,是一件大喜事。

它大大地加强了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新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歌曲表达了新疆各族人民以兴高采烈的心情欢迎火车开进新疆的场景和对党的歌颂,正如歌词所说的:

“共产党带来好时光,幸福日子万年长”。

3、学习歌曲,先听范唱,边听边想:

乐曲是几拍子的?

你听得出乐曲带有新疆风格吗?

4、学习歌词

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6、学习旋律,跟着老师的琴来演唱旋律

(1)学生自己分四人小组演唱旋律

(2)学生跟着老师的琴来演唱旋律

(3)学习歌曲,词曲结合

7、轻轻地和老师一起学习歌曲,词曲结合,跟着老师的琴把三段歌词结合起来演唱

 8、指导歌曲演唱情绪:

让学生划出强弱记号

(1)听录音,学生模仿歌曲中的强弱

  

(2)学生跟琴模仿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聆听乐曲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巴西的音乐作品《凯皮拉的小火车》。

1、简介:

是巴西作曲家创作的,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

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萨等,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的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

2、欣赏乐曲,边听边想:

你对乐曲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乐曲是否把你带上了穿越山野的一次火车旅行?

你是否注意了音乐的节奏和音响?

   3、你知道什么是“凯皮拉”吗?

这首乐曲的风格有哪些与众不同?

你知道它是哪国文化的作品?

   4、结合地图,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

你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巴西吗?

(出示世界地图)

5、作曲家是在哪一年创作的这部作品?

巴西当时的情况怎样?

作曲家使用了哪些方法表现了巴西农场的小火车?

(学生通过自己准备的资料回答老师)

——你可以边听边唱音乐中的旋律吗?

(学生与老师一起跟着旋律哼一哼)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因乘火车而快乐的,还是因沉重劳动而忧伤的?

为什么?

农场的人喜欢火车吗?

——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一连串的问题,通过再次地欣赏,进行讨论

——音乐中有哪些节奏令你感觉十分独特?

与你听过的美洲、非洲、欧洲的音乐节奏、美国的流行音乐有相同之处吗?

——这首作品,作曲家真是描写火车运行和火车乘坐人的心情的吗?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火车来了》

三、欣赏《太平洋231》

1、简单介绍作者:

奥涅格,瑞士作曲家。

音乐具有强烈的个性,他的创作手法和音乐语言大胆而自由,在和声色彩上受法国先锋派的影响,在流派上属于新古典主义。

他认为自己“既不是多调性派、无调性派、也不是十二音技法派”。

2、音乐作品分析:

   管弦乐《太平洋231》是奥涅格于1923年创作的交响三部曲中的第一部,1924年5月8日首演于巴黎歌剧院,听众反映强烈,被称作是20世纪20年代现代派的最新作品。

“太平洋231”是当时蒸汽机车中一种先进的大型火车头,因其每边共有以2+3+1组合而成的6个车轮而得名。

奥涅格特别钟爱火车头,他曾说:

“如同别人爱马一样,我始终热爱火车头。

对我来说火车头简直是有生命的……”

3、初听,边听边想:

你通过欣赏,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再听,边听边想:

你能把乐曲中的具有代表性的节奏写出来吗?

5、你能根据火车的速度把节奏排一排顺序吗?

6、复听,对三部写火车的作品进行比较

——你乘坐过火车吗?

说一说你第一次坐火车的印象。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火车的音乐、诗歌、舞蹈、图片、照片和模型介绍给大家。

三、小结

第六课美妙的音乐

教学目标:

   1、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愿意参与这首歌的编创活动。

2、喜欢聆听、演唱本课的三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3、聆听《致音乐》和《美妙的琴声》,关注歌曲的内容、旋律、伴奏及结构形式,能够记住其主要的旋律。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演唱歌曲,体会军营歌曲的气势

2、听赏国外著名作曲家的歌曲,感受古典乐的韵味。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用具:

教科书、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二、揭题、简介作家:

臧云飞,作曲家。

北京军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