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175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x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提高人才质量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体,根据本地区产业发展趋势,以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会计行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知识、素质、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全面推进“工学结合”、“项目驱动”、“双证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为抓手,创新构建具有鲜明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环境,构建以应用为主旨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把服务产业、内涵建设、提高质量放在专业建设的突出位置,强化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深化校企合作为重点,优化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校办学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社会与学校评价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3-5年努力,把本专业建设成基础理论适度、专业实践技能强,知识面宽的陕西省特色专业。

(二)具体目标

1、深入推进“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新跨越。

(1)建立企业调研机制。

在项目论证、实施以及效果跟踪的全过程中,通过企业调研机制的建立,实现持续改进,通过到企业进行初期调研、过程调研和目标调研,保证方案制定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实现方案实施的精确性和规范性,最终达到企业的高满意度。

(2)建设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通过导入企业专家访谈制度,分析和凝练典型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领域一体化课程标准,完成学习任务设计,形成本专业的《课程标准》,编写不少于5本的校本教材,建立本专业的教学资源库。

(3)加强新教学模式研究与实施。

通过新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每年进行1次展示和评比表彰活动,逐步形成能体现“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的教学精髓的课堂教学模式。

(4)创建仿真模拟教学环境。

根据学习领域工作情境,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仿真模拟教学环境,建立本专业相关的互动教学平台软件,进一步提升教学信息化建设水平,完善实训条件,满足实践技能培训的要求。

2、以能力为核心,不断推进评价模式改革。

在目前“双证融通、技能提升”的评价模式探索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社会与学校共同参与的人才评价体系改革。

进一步推进“双证书”制度,积极组织和参与技能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技能和社会认可度,不断吸收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形成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

3、以“高端引领,营造成长阶梯”为队伍建设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项目期内的重中之重,是推进专业发展的源泉。

(1)组织新课程理念全员培训。

项目期内,组织覆盖本专业全体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10次以上

(2)培养专业带头人。

建立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度,引导建立一支“师风正、人品好、理论扎实、技能精湛、开拓创新”的专业带头人队伍,为本专业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引领专业发展,扩大专业影响力,强化专业功能,扩展示范服务作用。

(3)建立“新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阶梯培养制度。

通过校本自培的长效机制,使“新教师入门有人带,骨干教师成长有人推,教学名师发展有人追”,力争体现“对象覆盖面广,内容涉及面宽,发展阶梯性强”的特点,引导中青年教师思考和规划自己的发展目标、路径,鼓励骨干教师提炼自己的工作经验和风格,具体做法是:

①以新教师为主要对象,以一学期为周期,实施青年教师带帮制度;

②以专业教师为主要对象,以一个月(重点对象三个月)为周期,实施进企业研修制;

(4)实施师资队伍教科研能力提升计划。

将培养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师作为学校的管理目标之一,通过“教科研成果展示评比”等介质,营造教师参与科研的氛围与条件;发挥理论引领、专家带路、课题带动、制度保障的联动作用,建立学校科研工作的活力机制;深化产学研工作,促进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和技术攻关。

力争本专业每年有1项以上的科研成果。

4、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开门办学的运行机制,办“企业关注,企业参与,企业满意”的学校。

在两年的专业建设项目期内,要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1)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工作。

进一步完善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管理制度,细化工作,充分发挥其在专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与学校共同承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培训、课程改革的方案论证与制定工作。

(2)强化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项目期内,将与企业合作,本专业的手工模拟实验室、ERP实验室进一步改进,并增设审计信息化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等校内实训实验室,进一步体现企业的工作环境。

(4)增设校外实训基地。

在目前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巩固或新建1-2个校外实训基地,更好地完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实在在地做好顶岗实习和教师进企业研修工作。

4、开展社会培训,服务社会。

依托学校的教学资源,积极为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和业务咨询服务,力求使本专业成为社会反映良好,培养特色鲜明的优质专业。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一)主要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建立企业调研机制,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制定新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形成动态调整机制。

课程建设方面,成立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团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制定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完成学习任务设计;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新课程教学模式并进行实施效果分析,加强质量监控。

教材建设方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新课程标准,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同时,编写项目驱动校本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丰富完善。

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结合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引进企业机制,对教学资源进行建设:

创建适应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的学习环境;创建学习资源库;加强教学软件建设,创建仿真和模拟教学;加强教学硬件建设,创建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情境,建设满足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调研制定ERP沙盘模拟实训室提升方案;建设信息化多媒体教室,在校园数字化教学平台上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2、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培训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主干课程教师每年培训研修至少1次以上。

继续推行教师进企业研修制度,专业教师每年不少于一个月。

鼓励教师继续教育,努力提升教师学历及职业技能等级。

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方面,结合学校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度,启动选拔并培养专业带头人1-2名。

骨干教师培养方面,启动选拔并培养骨干教师4名以上。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进一步扩充兼职教师队伍,新聘兼职教师5名以上,并每年聘请2名行业专家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

新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方面,不断加强新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培养。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加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建立主要由企业技术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职业教育专家、部门领导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与学校共同承担专业开发、专业发展、师资培训、校企合作、课程改革等一系列专业建设重大问题的方案论证与制订工作。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建立1个校内实训基地(财务咨询公司),开展学生实习和企业财务人员培训。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新建2个校外顶岗实训基地,并开展学生专业认知实习及顶岗实习。

4、依托专业教学资源,积极服务社会

依托专业教学资源,积极服务社会,积极进行社会培训,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

(二)质量目标及监测指标

建设内容

2011.7——2012.6

(预期目标、监测指标)

2012.7——2013.6

(预期目标、监测指标)

 

1.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

预期目标:

建立企业调研机制,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制定新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

监测指标:

1.建立企业调研制度

2.制定年度企业调研方案(不少于5家企业)

3.调研报告

4.校企共同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研讨记录

5.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预期目标:

在企业调研基础上,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完善新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动态调整机制

监测指标:

1.制定年度企业调研方案(不少于4家企业)

2.完成企业调研报告

3.企业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满意度测评报告

4.校企共同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进行动态调整的记录

5.修订、完善人后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2.课程建设

预期目标:

成立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团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制定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完成学习任务设计;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新课程教学模式

监测指标:

1.课程建设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照片等

2.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

3.学习任务方案

4.新教学模式教学研讨计划、活动记录、照片等

5.课程建设相关研究论文或经验总结

6.实施新课程教学模式的过程资料、照片等

7.实施效果与质量监控分析报告

预期目标:

继续实施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计划,继续实施新课程教学模式,并进行实施效果分析,加强质量监控,对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完善。

监测指标:

1.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资料、照片等记录

2.有关修订并完善教学计划和新课程标准活动记录

3.新教学模式教学研讨计划、活动记录、照片等

4.有关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或经验总结

5.实施效果与质量监控分析报告

3.教材建设

预期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新课程标准,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同时,编写本年度的项目驱动校本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丰富完善

监测指标:

1.项目驱动课程教材编写计划(1本以上)

2.项目驱动课程教材编写的教学研讨资料

3.完成1-2本教材编写,并在在2012级新生中使用

预期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新课程标准,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同时,编写本年度的项目驱动校本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丰富完善

监测指标:

1.项目驱动课程教材编写计划(1本以上)

2.项目驱动课程教材编写的教学研讨资料

3.完成1-2本教材编写,并在在2013级新生中使用

4.教学资源建设

预期目标:

结合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引进企业机制,对教学资源进行建设:

创建适应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的学习环境;创建学习资源库;加强教学软件建设,创建仿真和模拟教学;加强教学硬件建设,创建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情境,建设满足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调研制定ERP沙盘模拟实训室提升方案;建设信息化多媒体教室,在校园数字化教学平台上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监测指标:

1. 学习资源库建设现场察看和设备清单

2. 多媒体教室建设现场察看和设备清单

3.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建设方案

预期目标:

继续完成上一年度各建设项目,并进行竣工验收;购建审计模拟实验软件;校企共同开发职业技能鉴定训练教学平台

监测指标:

1.完成学习资源库建设验收

2.学习资源库建设现场察看和设备清单

3.多媒体教室建设现场察看和设备清单

4.教学软件运行及使用现场察看

 

 

1.

预期目标: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主干课程教师每年培训研修至少1次以上。

继续推行教师进企业研修制度,专业教师每年不少于一个月。

鼓励教师继续教育,努力提升教师学历及职业技能等级。

监测指标:

1.培训日程表、培训名册等相关记录、资料

2.培训或进企业研修总结1份/人

3.培训、研修成果(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实践研修手册)

 

预期目标: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主干课程教师每年培训研修至少1次以上。

继续推行教师进企业研修制度,专业教师每年不少于一个月。

鼓励继续教育,努力提升教师学历及职业技能等级。

监测指标:

1.培训日程表、培训名册等相关记录、资料

2.培训或进企业研修总结1份/人

3.培训、研修成果(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实践研修手册)

 

2.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

 

预期目标:

结合学校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度,启动选拔并培养专业带头人1-2名

监测指标:

1.选拔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

2.制定年度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

3.具有高级职称和中级以上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4.年度内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篇以上教学科研论文

5.指导青年教师相关记录

6.主持制定本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7.参加培训的记录和总结

预期目标:

按照学校专业带头人标准,完成培养目标

监测指标:

1.年度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

2.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篇以上教学科研论文

3.主持院级以上科研或教研课题至少1项

4.专业带头人指导青年教师相关记录

5.对本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的修订、完善记录

6.参加培训的记录和总结

3.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预期目标:

结合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启动选拔并培养骨干教师2-3名

监测指标:

1.选拔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2.制定年度培养方案

3.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4.主持建设一门专业精品课程

5.开设一堂观摩课

6.指导新教师相关记录

7.参加培训记录和总结

预期目标:

按照学校骨干教师标准,完成2名骨干教师培养目标

监测指标:

1.制定年度培养方案

2.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3.上年度参与院级以上教学科研课题结题

4.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教学科研论文

5.主持或主要参与建设一门专业精品课程成果

6.开展一堂观摩课

7.指导新教师相关记录

8.参加培训记录和总结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预期目标:

新增5名以上兼职教师队伍,聘请2名行业专家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

监测指标:

1.兼职教师档案库

2.兼职教师任课表

3.兼职教师授课计划、授课教案

4.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研讨记录

5.行业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传授技艺活动记录

6.行业专家参与教学过程活动记录

预期目标:

新增2名兼职教师和2名企业专家.

监测指标:

1.兼职教师档案库

2.兼职教师任课表

3.兼职教师授课计划、授课教案

4.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研讨记录

5.行业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传授技艺活动记录

6.行业专家参与教学过程活动记录

5.新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预期目标:

引进具有职业教育经验或者有企业行业实践背景的新教师1名,加强新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培养。

监测指标:

1.新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培养计划和培养过程记录

2.新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3.新教师公开课及评课记录

 

预期目标:

引进具有职业教育经验的或者有企业行业背景的模具专业新教师1名,加强新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培养。

监测指标:

1.新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培养计划和培养过程记录

2.新教师培训总结

3.新教师公开课及评课记录

 

 

 

 

1.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

预期目标:

建立主要由企业技术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职业教育专家、部门领导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与学校共同承担专业开发、专业发展、师资培训、校企合作、课程改革等一系列专业建设重大问题的方案论证与制订工作

监测指标:

1.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名单

2.专业建设委员会章程

3.专业建设委员会有关专业建设活动资料(不少于2次)

4.专业建设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

预期目标:

定期开展活动,与学校共同承担专业开发、专业发展、师资培训、校企合作、课程改革等一系列专业建设重大问题的方案论证与制订工作

 

监测指标:

1.专业建设委员会有关专业建设活动资料(不少于2次)

2.专业建设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预期目标:

建立1个校内实训基地(财务咨询公司),开展学生实习和企业财务人员培训。

监测指标:

1.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协议

2.完成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3.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挂牌

4.校内实训基地课程开发

预期目标: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开展学生实习和企业财务人员培训。

监测指标:

1.实训基地工作情况记录;

2.实训基地工作情况总结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预期目标:

建立1个校外顶岗实训基地,并开展学生专业认知实习及顶岗实习

监测指标:

1.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协议

2.校外实训基地挂牌

3.组织学生顶岗实习

4.学生顶岗实习跟踪调查资料

预期目标:

新建1个校外顶岗实训基地,并开展学生顶岗实习

监测指标:

1.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协议

2.校外实训基地挂牌

3.学生顶岗实习记录

4.学生顶岗实习跟踪调查资料

4.服务社会

预期绩效:

依托专业教学资源,积极进行社会培训,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

监测指标:

1.社会培训材料组织

2.组织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材料

预期绩效:

依托专业教学资源,积极进行社会培训,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

监测指标:

1.社会培训材料

2.组织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材料

(三)主要项目经费预算

建设内容

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2011年

2012年

合计

(万元)

申请中央财政

(万元)

地方财政

(万元)

合计

(万元)

申请中央财政

(万元)

地方财政

(万元)

总计(万元)

300

220

80

345

210

135

人才培养模式

18

13

5

18

13

5

考核评价模式

10

5

5

8

6

2

教学研究

15

12

5

24

13

11

课程建设

17

15

2

23

13

10

教材建设

20

16

4

23

16

7

教学资源建设

43

28

13

41

20

21

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

12

10

2

15

10

5

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2

10

2

13

9

4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8

6

2

10

6

4

新教师引进及培养

6

5

1

4

3

1

专业建设委员会建设及管理

6

5

1

8

5

3

校内实训基地及实验室建设

117

82

35

117

79

38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0

8

2

15

8

7

服务社会

6

5

1

6

5

1

项目评估验收

-

-

--

20

4

16

三、专业建设实施步骤

围绕“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三大重点任务开展实施工作,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及评价方式改革实施步骤

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着力进行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的修订。

2011年7月-2012年6月间,建立企业调研机制,深入企业调查;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可行性报告1份,着手进行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设计;召开2次实践专家访谈会;以公开课的形式,探索建立项目驱动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开展2次教学公开课展示;调研探索社会与学校共同评价的新型人才质量评价模式和具体方法,编写1—2本项目驱动校本教材。

2012年7月-2013年6月,进一步完善企业调研机制,继续开展深层次的企业调查,并开展企业人员满意度测评;对课程标准执行情况进行反馈并完善;对新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比;试行新的人才质量评价方法;编写1—2本项目驱动校本教材;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等考试,提高职业资格证的取证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行业及社会组织的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不断提升行业认可程度。

(二)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步骤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专业带头人、品牌教师的培养。

2011年,普及新课程理念,开展学校层面的新课程理念培训2次,系部层面的培训2次,召开新课程理念实践座谈会1—2次;引进新教师具有行业企业背景或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1名;建立专业带头人制度,着力培养专业带头人,力争2年内每个专业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1-2名新课程教学模式下的品牌教师。

2012年,继续深化新课程理念,开展学校层面的新课程理念培训2次,系部层面的培训2次;2年内,力争聘任专家级兼职教师1名,不断完善新教师培养制度,完善教师进修培养制度,确保主干课教师每年培训进修至少1次以上,专业课和实训课教师进企业研修不少于1个月。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步骤

以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校企合作。

2011年,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并不断强化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力度;建立5人以上的实践专家队伍,每年活动2次以上,深入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论证等工作;启动ERP沙盘实验室和审计模拟实验室建设,扩建信息化多媒体教室。

2012—2013年6月,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的论证研究;2年内新建2个校内实训室,完善和提升原有的手工会计实训室;力争拓展2-3个校外实训基地;项目期间,不断完善实训条件,提升信息化水平。

四、主要改革举措

(一)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建立企业调研机制,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制定新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形成动态调整机制。

课程建设方面,成立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团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制定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完成学习任务设计;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新课程教学模式并进行实施效果分析,加强质量监控。

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改革方面,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获取企业对我校毕业生质量的综合评价结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参与各类社会技能比赛的组织和培训,加大对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奖励力度;进一步强化职业资格取证的要求,采取“课证融合”、“以证代考”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教材建设方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新课程标准,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同时,编写项目驱动校本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丰富完善。

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结合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引进企业机制,对教学资源进行建设:

创建适应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的学习环境;创建学习资源库;加强教学软件建设,创建仿真和模拟教学;加强教学硬件建设,创建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情境,建设满足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调研制定ERP沙盘模拟实训室提升方案;建设信息化多媒体教室,在校园数字化教学平台上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培训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主干课程教师每年培训研修至少1次以上。

继续推行教师进企业研修制度,专业教师每年不少于一个月。

鼓励教师继续教育,努力提升教师学历及职业技能等级。

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方面,结合学校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度,启动选拔并培养专业带头人1-2名。

骨干教师培养方面,启动选拔并培养骨干教师5名以上。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进一步扩充兼职教师队伍,新聘兼职教师5名以上,并每年聘请2名行业专家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

新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方面,引进具有职业教育经验或者有企业行业实践背景的新教师1名,加强新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培养。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加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建立主要由企业技术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职业教育专家、部门领导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与学校共同承担专业开发、专业发展、师资培训、校企合作、课程改革等一系列专业建设重大问题的方案论证与制订工作。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建立1个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学生实习和企业财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