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414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叙州区第一中学高2020届一诊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那种要么重于泰山、要么轻于鸿毛的两极式的人生意义赋予方式,在现代中国的启蒙者一连串不切实际的运动带来幻灭之后,导致民众普遍的迷茫,特别是自我的失落。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狂热,财富的诱惑,曾几何时让人忘掉了意义的需求。

如今“无公德个人”的盛行,再次表明了个体面临着深层的意义危机。

启蒙的根本,其实是意义体系的重建。

但意义体系必是依托于相应的文明秩序。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一个意义危机,就是国家的危机。

今天依然还有国家真正强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但个人自主和个性解放确也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觉醒的自我如何安顿?

相互的关系如何协调?

具有奠基性作用的意义体系的重建,无疑是最大的挑战。

这种意义体系的重建,不可能是完全新创,而必定是扬弃既往的积淀,顺应未来的趋向,同时能够满足深层的期待,耦合微妙的情感结构。

中国人的意义体系的重建,儒家精神是不可能缺席的元素。

当然,儒家本身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复合体。

历史上展现的儒家,都是特定权力结构从这个复合体中择取了与之亲和的要素进行组合的产物。

不少当代学人就是在反思儒家的社会历史建构中,萃取出儒家的精神。

譬如,杜维明将儒家精神总结为学以成人、现世精神、内在超越和人际关系。

这种解读显然基于现代视域而让儒家能在现代文明中继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为曾由西方主导的现代文明注入中国的内涵和活力。

在所谓的后现代处境中,儒家自我是否可以超越西方伦理自我与审美自我之间的矛盾而另辟一条启蒙的出路?

一种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基本取向的儒家文化,确实主要致力于心力的建设,而不太措意制度性安排。

这种直指人心的学说及其实践,当人心迷失于权势和利益之中的时候,经常颇为无奈。

但当时机成熟,机缘巧合,又如当头棒喝,可以激发和焕发出勃勃生机,别开生面。

中国传统儒家,在制度上一直放任法家的渗透和收编,固化为三纲五常而最终跟专制权力合谋,将一颗活泼泼的仁心,安放在庞大官僚躯体之中。

但道德的强心剂,并不总能将易于麻木不仁的机体唤醒。

20世纪初的中国启蒙者眼中的儒家,事实上成了专制压迫和社会麻木的替罪羊。

但将罪恶归咎于遮羞布,显然是找错了标靶,何况这块遮羞布还不是原本的底色。

如何将这一颗自强不息的活泼泼的仁心,经过现代理念的启蒙后,安置在体现这种理念的文明框架之中,也许是儒家应该追求乃至应有的归宿吧。

当然,这颗仁心必定也会给这个文明秩序带来自己特有的韵律。

(摘编自成伯清《自我与启蒙:

儒家精神的现代转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中国的启蒙者之所以存在普遍的迷茫,特别是自我的失落,与两极式的人生意义赋予方式有很大关系。

B.完成国家真正强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与重建具有奠基性作用的意义体系相比,前者更具挑战性。

C.中国传统儒家,在制度上持续不断地被法家渗透和改造,进而成为20世纪初中国启蒙者批判的标靶。

D.儒家应该追求的是将经过现代理念启蒙的自强不息的活泼泼的仁心,安置在体现这种理念的文明框架之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个体面临的深层意义危机为事实背景,论证了意义体系重构中的儒家精神与文明秩序之间的关系。

B.第二段先后论述了意义体系重建的重要性、方法与作用以及面临的新问题。

条理清晰,论述严谨,逐层深入。

C.第三段列举杜维明总结儒家精神的例子,旨在论证儒家精神的萃取是在反思基础上对自身的时代内涵的总结阐发。

D.第四段论述了致力于心力建设的儒家文化,其体现出的局限性和进步性很大程度上受客观条件制约,具有辩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义体系的重建,不是完全新创,而是扬弃了既往的积淀,满足了深层的期待,耦合了微妙的情感结构。

B.儒家精神在中国人的意义体系的重建中是不可阙如的基础。

当然,儒家这个复合体本身也在不断演变。

C.历史上展现的儒家,都是特定权力结构从儒家这一复合体中有目的的择取与之亲和的要素进行组合的产物。

D.在所谓的后现代处境中,忽视制度性安排导致以厚德载物为基本取向的儒家文化无法另辟启蒙的出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当前,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改革的热点和受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全面地规划。

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

任何一个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实行新高考以后,学生学会选择是其在高中阶段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最基本的要求。

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材料二:

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对自己的潜能和职业有个大致了解,但还要意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

学生在设计职业发展时,不应该只是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自己是否有适合某种工作的能力。

因为未来是多变的,能够适应这个变化很重要。

这一方面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职业生涯规划测试,参照老师、家长和朋友对学生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以往,高中生在进行学科选择和填报志愿时往往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实用主义影响,关注最多的不是未来的发展,而是薪酬、升职等利益问题,最终选择一些热门专业。

但这些热门专业未必是热门职业,而且等学生毕业的时候,这些专业是否依然热门都是未知数。

因此,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和职业生涯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义感,避免学生因盲从利益趋向而做出的并不明智的专业选择。

据调查和统计,在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年级、学校性质、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年级越高,成绩越好,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水平越高。

(节选自搜狐网《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材料三: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统计图

[注]每种情况三条柱形图依次为个性、兴趣、能力。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很强

较强

一般

不具备

没有考虑

合作意识

19.7

32.4

45.8

1.2

0.9

竞争意识

21.3

24.5

45.6

5.4

3.2

创新意识

15.5

33.3

41.9

5.9

3.4

社会适应能力

23.5

21.2

51

0.3

4

人际交往能力

22.6

37.9

36.7

0.3

2.5

[注]以上数据均为百分比。

(摘编自《重庆市某重点中学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四:

“一到每年的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变成了热线,其中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

”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高考考试生报志愿时会感到迷茫:

“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

”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如是说。

“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

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

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4.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能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都是学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

B.高中生要充分认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在设计职业发展时要认真思考自己是否有适合该种工作的能力。

C.生涯规划教育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认知到自身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认知到自身不具备创新意识的学生数量多于不具备合作意识的学生数量。

D.超过70%的大学生由于他们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因此进入大学后想重新选择专业。

5.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自身能力、性格、优劣势、身处环境等的认知是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其要求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的生涯。

B.对于重庆市某重点中学被采样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总体上有较好的自我认知意识,对自身的个性、兴趣和能力都有较为清晰的自我认识。

C.职业生涯受学业成绩、学校性质、父母受教育程度等维度的影响,因此,学业成绩优异、名校毕业、家庭环境良好的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强于普通学生。

D.在张慧英看来,只要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能获得幸福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那一排钻天杨

肖复兴

四十多年前,从北大荒回到北京不久,我搬家到陶然亭南的地铁宿舍。

走出宿舍,有一条大道,大道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

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

年轻的那一位售货员,刚来不久。

她个子不太高,面容清秀,长得纤弱,人很直爽,快言快语。

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

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

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她想明年接着考。

我鼓励她:

对,明年接着考!

有这个心劲儿,最重要!

每次去那里买东西,她都爱和我说话。

我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地看,或者索性送给她。

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有一次,她看完我借给她的一本契诃夫小说选。

还书的时候,我问她读完这本书,最喜欢哪一篇?

她笑了:

这我说不上来,那篇《跳来跳去的女人》,我没看懂,但觉得特别有意思。

1978年的夏天,我和她相互鼓励着,一起到木樨园中学参加高考。

记得考试的第一天,木樨园中学门口的人乌泱乌泱的,黑压压拥挤成一团。

高考放榜,我考上了,她没考上。

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老老实实在副食店上班。

大学毕业后,我搬家离开了地铁宿舍,发现旧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

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好。

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

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

我这才注意,她脸色有点黄,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起码有七八个月了。

我惊讶地问道:

这么快,你都结婚了?

她笑着说:

还快呢,我25岁都过了小半年!

我们有同学都早有孩子了呢!

那天告别时,她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

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旁那一排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

在这里住了小九年,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

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冯同学。

前些日子,我参加一个会议,到一座宾馆报到。

那座宾馆新建没几年,设计和装潢都很考究,宽阔的大厅里,从天而降的瀑布一般的吊灯,晶光闪烁。

一位身穿藏蓝色职业西式裙装的女士,大老远挥着手臂径直走到我的面前,伸出手来笑吟吟地问我:

您是肖老师吧?

我点点头,握了握她的手。

她又问我:

您还认得出我来吗?

起初,我真的没有认出她,以为她是会议负责接待的人。

她笑着说:

我就知道您认不出我来了,我是小冯呀!

看我盯着她发愣,她补充道:

地铁宿舍那个副食店的小冯,您忘了吗?

我忽然想起来了,但是,真的不敢认了,她个子高了些,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

我对她说了这些感受,她咯咯笑了起来,说:

还年轻呢?

明年就整六十了。

她还是那么直爽,言谈笑语的眉眼之间,恢复了以前的样子,仿佛岁月倒流,昔日重现。

我知道了她的经历:

生完孩子没多久,她就辞掉副食店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甘心总这么憋在家里,用她自己的话说“还不把我变成甜面酱里的大尾巴姐?

”便和丈夫一起下海折腾,折腾得一溜儿够,赔了钱,也赚了钱,最后合伙投资承包了这个宾馆,她忙里忙外,统管这里的一切。

她说:

中学毕业去副食店工作,到今年整整四十年。

您看看这四十年我是怎么过来的!

我说:

你过得够好的了!

这不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吗?

她咯咯地笑了起来:

还节节高呢!

您忘了您借给我的那本契诃夫小说了吗?

您说我像不像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

分别的时候,我问她,那个小小的副食店,现在还有吗?

她忍不住又笑了起来:

那么小,跟芝麻粒一样的副食店,现在还能有吗?

早被连锁的超市取代了。

她还告诉我,地铁宿舍二十多年前就都拆平,盖起了高楼大厦,副食店早被淹没在楼群里了。

不过,副食店前路旁那一排钻天杨,倒是没有被砍掉,现在都长得有两三层楼高了,已经成了那个地带的一景儿了呢!

钻天杨,她居然还记得那一排钻天杨。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采用了外貌描写的手法展现主人公形象,文章选取了小冯同学“刚参加工作、要当母亲、做宾馆管理者”三个人生阶段的外貌特征来表现她的变化。

B.“那么小,跟芝麻粒一样的副食店”,这句话运用了夸张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副食店的渺小;也正是其渺小等原因,所以很快被时代的浪潮淹没。

C.小冯同学说她像“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这和前文“我”和她交流契诃夫小说的感受相呼应,也表明了“我”及“我”的书成就了她的灿烂人生。

D.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时间跨度大,作者采用顺叙的手法描写了四十年的人和生活的变化,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展现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风貌。

8.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冯同学的形象特征,以及她身上展现的时代精神。

(6分)

9.“那一排钻天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章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

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

语其子从质曰:

“我家必昌。

”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

以孝闻。

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

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

廉信,与下均劳苦。

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十二年夏,丁外艰去。

服阕,起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

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

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

群臣入朝,王色赧欲避。

可法曰:

“王毋避,宜正受。

”既朝,议战守。

可法曰:

“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王唯唯。

可法祭二陵毕,上疏曰:

“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王嘉答之。

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

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

杰大感悟,奉约束。

杰帅师北征,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

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

变闻,可法流涕顿足叹曰:

“中原不可为矣。

”遂如徐州。

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

大清兵大至,薄城下,城遂破。

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

可法大呼曰:

“我史督师也。

”遂杀之。

可法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

太息曰:

“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

”可法死,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

(选自《明史·史可法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B.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C.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D.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字和名有关联,字对名有表述、阐明作用。

B.郎中,作为官职,始设于战国时期,文中与表示医生含义的“郎中”不一样。

C.服阕,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任官者在服丧期满后可以出来重新做官。

D.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而十五叫“望”,每月初一叫“晦”,表示迎接新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可法以身作则,深受士兵拥戴。

他为人清廉守信,与部下分担劳苦;带兵作战的时候,

没有私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了士兵们的士气。

B.史可法才能出众,深受朝廷信任。

在危急时刻,他与凤阳总督马士英、阮大铖商量,主张拥立福王,后来参与商议战守之事,意见得到朝廷认可。

C.史可法胸怀大义,做事考虑大局。

总兵官高杰驻扎扬州时,非常桀骜不驯,史可法以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感动醒悟,接受他的指挥,并率军北伐。

D.史可法忠君爱国,坚守刚烈气节。

北都危急时,他誓师北伐;听到北都已被攻破,身披白衣发丧,十分悲痛;在清兵攻破扬州城时,以身殉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2)可法曰:

“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4-15小题。

春夕①

崔涂②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③烟景有谁争。

注:

①.《全唐诗》此诗题下注:

一本下有“旅怀”二字。

②.崔涂是江南人,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

《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

③.五湖:

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辞官,乘扁舟泛五湖而去。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渲染了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用我送春归去,表达诗人凄楚的情怀。

B.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乡,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的愁苦,溢于言表。

C.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归隐田园之意,深刻的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15.颔联“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造语新奇,后人评价这两句诗为“以景传情,仅十四个字,却写得极有层次”。

请简要赏析此联。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卫风·氓》里,女主人公想与“氓”白头到老结果心生怨恨,以“_______,_______”来比喻凡事都有边际,愁苦也该有个尽头。

(2)《蜀道难》中,在运用夸张极言山峰高耸之后,李白先用写“_______”写出山崖的陡峭险峻,再用“_______”形容山泉奔泻的迅猛。

(3)《曹刿论战》中齐人败绩,曹说“_______,_______”,由此断定齐国是真的退败后才下令追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汉字天覆地载、严谨优美的造型结构,深藏着先民的美学智慧。

夸张地讲,了解中国汉字书法中有关的结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中国美学。

汉字结构的平中寓奇、险中求胜,汉字笔画的劲健内敛、,以及书法布局的计白当黑、虚实相生,都极大强化了汉字书写的内在张力,影响着书法的审美取向。

古人书风有千百种,学习时应,找到其中不变的精神为我所用。

书法风格是书法的艺术语言,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标准之上。

()书法审美情感,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感性审美情感,另一种是理性审美情感。

通常书法临习中的“”“不求甚解”处于书法感性审美情感阶段;而书法创作中的“乐此不疲”“不知有魏晋”则处于书法理性审美情感阶段。

两种情感之间呈递进和互相深化的关系,没有感性审美情感阶段就没有理性审美情感阶段,没有理性审美情感阶段就无法创作出有高度的作品。

由初始对书法的兴趣进而步入到对书法的理性把握,是一个的过程。

如果要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则非尽毕生精力与功夫不可。

1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夸张地讲,了解中国书法中有关汉字的结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中国美学。

B.不夸张地讲,了解中国书法中有关汉字的结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中国美学。

C.夸张地讲,了解中国汉字书法中有关的结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中国美学。

D.不夸张地讲,了解中国汉字书法中有关的结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中国美学。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声情并茂抽丝剥茧浮光掠影按部就班B.刚柔相济顺藤摸瓜浅尝辄止按部就班

C.声情并茂顺藤摸瓜浮光掠影循序渐进D.刚柔相济抽丝剥茧浅尝辄止循序渐进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进一步加深对书法审美情感的认识,还需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标准。

B.想要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标准,还需进一步加深对书法审美情感的认识。

C.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标准,还需加深对书法审美情感的认识。

D.想要加深对书法审美情感的认识,还需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标准。

20.某中学将举行高考备考冲刺大会。

以下是X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