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4631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3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ocx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本章综合解说

本章内容概览

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的一员,在生物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章内容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观点出发,来分析动物个体的行为活动和动物群体数量变化对其生活环境、其他生物及人类的影响。

本章内容是在前两章介绍了动物的主要类群、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本章内容与前两章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学习本章,我们可以对生物圈中的动物有更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我们加深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认识,并且为下一单元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打下基础。

另外,本章内容还可以引导我们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培养我们爱护动物的情感态度。

重点难点提示

重点:

(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2)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难点:

(1)动物群体数量的消长对其他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2)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本章学法点津

1.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的高度出发,分析动物的作用。

如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角度,认识某种动物数量的消长对其他生物的影响,通过分析资料,认识人类乱捕滥杀动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认识动物与其他生物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关系,学会辩证地认识动物对人类的作用。

学习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不能只满足了解动物是如何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的,还要理解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2.结合已有知识,解决学习难点。

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是比较抽象的内容。

回忆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分析一条典型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数量的消长关系,认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建立生态平衡的概念。

通过回忆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特点,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

3.分析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插图等,结合我们熟知的具体事例,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总结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材预习全解

趣味情景导入

北美的凯巴森林生活着丰富的植物,约有4000多只黑尾鹿,还生活着以鹿为食的一群凶残的狼,

在很长的时间内,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和谐地生活着,森林里到处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为了保护黑尾鹿(如图),1906年,美国开展了一场除狼行动,到1930年累计猎杀了6000多只狼。

狼在凯巴森林不见了踪影。

鹿失去了天敌

,种群数量急剧增加。

兴旺的鹿群啃食一切可食的植物,吃光野草,毁坏林木,并使以植物为食的其他

动物锐减,鹿群也陷入了饥饿和疾病的困境。

兴旺一时的鹿家族急剧走

向衰败。

为挽救灭狼带来的恶果,美国政府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并在1995年得以实施。

随着狼的引入,森林中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凯巴森林的兴衰说明了什么?

学习目标导航

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与其他生物以及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关目标链接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起来,某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的生物。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绿色植物作为生严者,其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3.动物在生活中要不断地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等物质。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

教材内容全解

想一想,议一议

(见教材第61页)

适度放牧对羊草的生长有好处。

动物啃食羊草后,会促进其分蘖生长,动物排出的粪便也可用作羊草生长的肥料。

知识点一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1.教材第61页“资料分析”全解

(1)从资料1中可以发现,将麻雀列为害鸟是不科学的,尽管它们啄食农作物,但它们在繁殖季

节能捕食大量农业害虫,对农作物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专家发出要保护麻雀的呼吁也是基于此,况且麻雀也是生态系统的成员之一,不能随意捕杀。

(2)从资料2中可以看出,狼在维持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食

物链“草→野兔→狼”可以看出,如果为了人畜的安全而大量捕杀狼,草场的野兔就会由于失去天敌而数量增多。

最终使草场退化,草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由此说明,任何一种动物的存在对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作用,人们不能随意灭杀它们。

(3)分析资料3可知,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上,并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为食,被蚂蚁“侵

食”的金合欢比没有被蚂蚁“侵食”的金合欢幼苗的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

这说明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拓展

蚂蚁住在金合欢空心的刺里,当长颈鹿等大型植食动物靠近取食金合欢时,蚂蚁便会蜂拥而至,拼命地叮咬长颈鹿的舌头,迫使它们离开。

金合欢也提供蜜汁供蚂蚁享用。

蚂蚁和金合欢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

讨论

(见教材第62页)

①不能。

因为在生态系统中,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

如“剿灭麻雀”会使一

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危害。

②不会。

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数量增多时,以该动物为食物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多,从而限制了这种动物数量的增长。

此外,动物因生存所需的空间和食物有限,其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

例如,野兔数量增加,会使以野兔为食物的狼的数量增加,而狼的数量增加又反过来限制野兔的数量增加;

野兔还要与牛、羊争夺生存的空间和牧草,所以野兔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

③无害。

因为实验数据显示当有蚂蚁“侵食”时,金合欢幼苗的存活率及幼苗生长的高度都明显地高于没有被蚂蚁“侵食”的。

这说明蚂蚁“侵食”金合欢,不但没有对金合欢的生长造成危害,反而促进了幼苗的存活以及生长。

④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动物资源。

2.生态平衡(重点、难点)

(1)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作生态平衡。

(2)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①概述: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使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动物作为食物链和食物网中重要的成分,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

作用。

②举例:

在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的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由于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草木繁茂,兔等草食动物的数量剧增。

如果兔等草食动物的数量无限制地增长下去,草地和灌木丛就会因兔等草食动物的取食而被破坏和减少,该生态系统就有崩溃的危险。

但是,兔等草食动物的数量增多,捕食兔等草食动物的狐、鹰等动物就有了足够的食物,数量也随之增多,结果兔等草食动物被大量捕食后,数量会随之减少,草地和灌木丛又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整个生态系统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由此可见,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③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

人为地捕杀某种动物

,或者随意地引进某种动物,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人为

地破坏和干扰是造成自然界生态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旁栏思考题

(见教材第62页)

根据家乡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情况回答即可。

如河流被严重污染,水中生物几乎绝迹等事例。

例1(•安徽桐城)麻雀因啄食农作物曾被列为害鸟,我国开展过“剿灭麻雀”的运动。

这种做法最

主要的危害是()

A.破坏生态平衡B.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

C.影响农作物的传粉D.影响农作物种子的传播

【答案】A

【解析】开展“剿灭麻雀”运动后,大量的麻雀被捕杀,麻雀所在的食物链就会断裂,从而使其所在的食物网受到影响,最终会危害生态平衡。

故选择A选项。

知识点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构成生物体的一些物质,不是固定在生物体内的,而是不断地在环境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循环流动。

例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一部分被植物自身利用,一部分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最终又通过呼吸作用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动植物的遗体或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后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

在这个过程中,就完成了碳在环境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循环流动。

2.动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重点、难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如果没有动物的参与,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其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动物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

动物又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将这些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

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

(2)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这些物质都可以再次被生产者利用,如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或供给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等。

可见,动物作为消费者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如图所示)。

提示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仅包括碳循环、氮循环,也包括水、无机盐等的循环,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两者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旁栏思考题

(见教材第63页)

在自然环境中,干草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分解者分解。

若被羊吃了,则在羊体内会很快被分解,排放到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可供植物再次利用。

可见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例2动物作为消费者可从外界摄取食物,并通过呼吸作用将其分解。

这种现象反映了动物在自然界中

的哪种作用?

()

A.维持生态平衡B.促进物质循环C.帮助植物

传粉D.传播植物种子

【答案】B

【解析】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动物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

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而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选择B选项。

知识点三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重点)

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例如,有些动物在取食花粉、花蜜或果实、种子时,还起到了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的作用。

1.动物帮助植物传粉

被誉为“东方的蜂鸟”的太阳鸟,体型较小,以花蜜为食,它在吸食花蜜的同时,也为一些植物传播花粉,充当了为一些植物传播花粉的使者。

蜜蜂的身体上除长有许多细毛外,它的第三对足上有花粉刷和花粉筐,可将采集到的花粉装在花粉筐中带回蜂箱。

蜜蜂在汲取花蜜、采集花粉时,身上沾有的花粉就会落到其他花的柱头上,从而帮助植物传粉。

2.动物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1)苍耳的果实呈椭圆形,表面长满了钩刺,当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与它有接触时

,其果实就钩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被动物带到较远的地方,从而使苍耳在另一个地方生长繁殖。

(2)松鼠喜欢取食松子,每年秋天松子成熟的时候,松鼠就会采集大量

的松子储存在树洞里或者

埋在地下,同时以泥土或落叶堵住洞口。

冬季食物缺乏的时候,松鼠靠储存的松子度过严寒的冬季。

埋在地下的松子如果没有吃完,在条件适宜的时候就会萌发。

3.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的意义

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利于植物繁殖后代,同时也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4.动物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

虽然动物与植物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当某种动物的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

如蝗虫的数量过多时就会造成蝗灾,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

造成农作物严重

减产甚至绝产;蚜虫吸吮植物的汁液,蚜虫的数量过多时,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活,也会造成农作物减产。

所以,动物对植物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注意

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关系。

任何生物的存在都是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例3(2014•湖南娄底)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沾上一些鬼针草(一种植物)带刺的“针”,

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A.人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作用B.有利于鬼针草生长

C.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D.有利于鬼针草的变异

【答案】C

【解析】鬼针草的“针”是它的果实,里面含有种子。

人在草丛中行走时,沾在裤脚上的鬼针草的“针”就会随着人的活动被带到远处,因此人能够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

故选择C选项。

 

典型例题剖析

题型一生态平衡

例1凯巴森林中生活着黑尾鹿、狼等动物。

为了发展野生黑尾鹿群,1906年人们开始大肆捕杀以黑

尾鹿为食物的狼,结果黑尾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把上述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狼。

在这条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__。

(2)大肆捕杀狼之前,黑尾鹿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__________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大肆捕杀狼之后,黑尾鹿的数量先是因为狼群数量的骤减而__________,后则因为植被的__________而减少。

(3)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出:

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

人们应该尊重生态规律,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对维持__________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

(1)草黑尾鹿草狼

(2)比例增多减少

(3)自动调节生态平衡

【解析】题干中草是生产者,黑尾鹿和狼是消费者,它们可构成食物链:

草→黑尾鹿→狼。

一般情况

下,在食物链中,生物所处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所处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

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若某一环节发生变化,将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所以人们要尊重生态规律,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

题型二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例2下列例子中,哪一项不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A.蚂蚁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B.重庆某地遭遇罕见蝗灾,紧急请求支援大量的青蛙、麻雀和蛇

C.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或熊蜂

D.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钩挂在路过动物的皮毛上

【答案】A

【解析】蚂蚁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表现出的是社会行为,不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重庆某地遭遇罕见蝗灾,紧急请求支援大量的青蛙、麻雀和蛇,体现了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或熊蜂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钩挂在路过动物的皮毛上,说明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故选择A选项。

例3请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麻雀因啄食粮食、糟蹋农作物,在20世纪60年代,曾与老鼠、蚊子、苍蝇被我国列为“四害”,当时,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剿灭麻雀”的运动。

资料二:

1860年以前,美国波士顿地区没有麻雀,当时毛虫猖獗,农作物严重减产。

后来,当地人们专门从外地引进了麻雀,这才控制住了毛虫的危害,使当地人们免遭饥饿之灾。

波士顿的人们为了纪念麻雀的功劳,特地建造了一座麻雀纪念碑。

(1)资料一中消灭麻雀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

(2)为什么波士顿的人们要给麻雀建造纪念碑?

__________。

(3)资料二中,人们利用麻雀来消灭害虫,体现了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什么作用?

__________。

你认为动物在生物圈中还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

(4)阅读了上述材料,现在我们该如何对待麻雀?

__________。

【答案】

(1)防止麻雀糟蹋粮食

(2)麻雀能消灭毛虫,使当地人们免遭饥饿之灾

(3)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4)应当保护麻雀,但也要注意控制麻雀数量

【解析】

(1)在20世纪60年代,麻雀啄食粮食、糟蹋农作物,为了防止麻雀糟蹋粮食,全国展开了

“剿灭麻雀”的运动。

(2)波士顿的人们要给麻雀建造纪念碑,是因为麻雀控制住了毛虫的危害,使当地人们免遭饥饿之灾。

(3)利用麻雀消灭害虫,维持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体现了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动物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

(4)我们应当保护麻雀,但也要注意控制麻雀数量,以维持生态平衡。

知识能力提升

重点内容总结

易误易混警示

1.误认为生态平衡是一种绝对平衡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各种生物的数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例1下列对于生态平衡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等

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不变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不断变化

【答案】C

【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相对稳定既不是绝对稳定,也不是各种生物的数量相等,而是一种动态平衡。

故选择C选项。

2.正确对待有害动物

生物圈中有些动物在生活过程中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但是,任何动物都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也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上的一环。

如果全部杀灭这种动物,就会导致其所在的食物链断裂,从而

影响其所在的食物网,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甚至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造成生态灾难。

因此,对待对人类有害的动物,应有效控制其数量,既不能完全消灭,也不能任其泛滥。

例2生物圈中具有丰富的动物资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对人类有利的动物资源要大量开发,不需要控制利用

B.对动物资源要保护起来,不能利用

C.对人类有害的动物要彻底消灭

D.对动物资源要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

【答案】D

【解析】每一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的作用,合理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对有害的动物要将其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对人类的危害,但不能彻底消灭。

故选择D选项。

综合提升训练

1.(教材内容全解例2变式)(2014•山东临沂)关于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B.进入动物体内的食物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

C.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者分解,产生的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

D.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组成自身物质

【答案】A

【解析】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体现了动物和植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体现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选择A选项。

2.(教材内容全解例3变式)(2014•广东普宁)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可以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这说明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A.维持生态平衡B.对植物生活造成危害

C.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C

【解析】苍耳果实表面有钩刺,可以钩挂在经过动物的皮毛上,被动物带到远方,从而扩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围。

故选择C选项。

3.(2016•福建泉州)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所占的数量比例如图所示,若丙被人类

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的数量变化曲线是(如图)()

【答案】C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营养级级别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就越少,营养级级别越低,获得的能量就越多,数量就越多。

在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最多,营养级级别最低,乙次之,丙的数量最少,营养级级别最高。

因此甲、乙、丙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

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因失去天敌而数量增多,随后因食物和生存空间的制约,数量又会逐渐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故选择C选项。

4.如图为生态系统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一般情况下,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

(2)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__________,将摄取的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物质。

动物的遗体

或粪便被__________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均可被生产者利用。

由此可见,动物能__________。

(3)如果某种动物因缺少天敌而数量过多,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

【答案】

(1)消费者

(2)消化和吸收分解者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生态平衡会遭到破坏

【解析】

教材练习解析

1.

(1)×解析:

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经消化和吸收后,转变为动物自身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都可以被植物利用,供给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同时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解析:

如果没有动物,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被自己利用,分解为二氧化碳、水等,植物的遗体经分解者分解也可以释放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利用制造有机物。

因此,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仍然能够进行。

动物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没有了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有些植物与蜜蜂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例如,桃、李、苹果等植

物就是靠蜜蜂传粉来繁衍后代的。

如果没有蜜蜂,这些植物的传粉过程将会受阻,从而影响所在的生

态系统以及其他动物,人的生活也必定受到影响。

3.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引入害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对环境没有污染,但是见效慢,适于害虫未造成严重危害时使用。

使用农药控制害虫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是见效快,当害虫突然暴发时用这种方法比较有效。

本章大归纳

本章重点归纳

重点一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刻在发生着变化。

因此,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

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一般能维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来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盲目引入外来物种等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因素。

重点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动物的生存需要营养物质,但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作为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

食,通过消化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