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带动群众脱贫致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4632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带动群众脱贫致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带动群众脱贫致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带动群众脱贫致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带动群众脱贫致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带动群众脱贫致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带动群众脱贫致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带动群众脱贫致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带动群众脱贫致1.docx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带动群众脱贫致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带动群众脱贫致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带动群众脱贫致1.docx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1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蒲城县产业扶贫新模式调研

来源:

秘书处日期:

2018-5-13作者:

省政府研究室蒲城县政府研究室 

 蒲城县作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有119个贫困村、1.5万户5.1万贫困群众需要脱贫,其中有产业发展意愿和能力的10318户37145人。

脱贫攻坚启动以来,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建立了领导小组议事、信息台帐、专项督查等工作机制,形成了县镇干部“321”包联帮扶责任体系。

按照“六个一批”要求,在统筹抓好教育、搬迁、兜底保障的基础上,蒲城县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新型经营主体为纽带、以园区建设为基础,一手抓产业帮扶,一手抓合作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出“产业联结”、“产业菜单”等产业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集体经济积累壮大的“双赢”路子。

截止目前,全县选定参与企业和新型经济组织45个,建成或在建产业园区(基地)45个,帮带贫困群众3015户10913人,指导自主发展产业650户2379人,光伏扶贫614户2279人。

  一、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产业扶贫的关键就是培育发展能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蒲城县坚持县委统一领导,镇党委统筹主抓,村支部全力攻坚,党员干部全面参与,一村一策、因村施治,一户一策、户户不同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级党支部在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苏坊、龙阳等地的产业扶贫中做了有益尝试,形成六种有效的产业扶贫模式。

  一是以苏坊镇桥绒村为代表的“镇政府+产业园区+新型经济组织+贫困户”带动扶助模式。

该模式成为农业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扶贫样板,充分发挥了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

以10000余亩的苏坊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由镇政府负责建设产业园区,村集体负责管理园区公共事务,专业合作社分区域按照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六统一”标准进行生产指导,由贫困户或产业能人进行生产劳作。

  具体来说,园区由镇政府争取资金,建成主干路、生产路硬化、滴灌配套、绿化等基础设施,并跨村完成1780亩核心区建设。

桥绒、党定、苏坊三个村“两委”具体负责园区管理,已建成温室大棚272座、无支架大棚553个,分别由田运果蔬、佳宏尚品、绒乐瓜菜、农乐原瓜菜四个专业合作社实行分区域管理,由产业能人租赁使用,贫困户以5万元贴息贷款、流转土地入股或以土地租金价入驻园区从事生产劳作。

以现价计,贫困户每年每棚可收入3万元,并可获得入股分红收益4000元,当年即可实现脱贫。

  该模式实现了财政扶贫资金的资本化运用,村集体可收取1600元/年的承包费,除去土地租金,三个村集体每年可获收益13万元。

村集体收益由镇“三资办”统一监管,用于帮助贫困户脱贫和发展村级公益事业。

例如,桥绒村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特别制定了扶持政策,对贫困户,每个无支架大棚补助5千元、日光温室补助2万元,第一年地租全免等,减少了贫困户的生产成本。

目前,每个棚的收入至少在2万元以上,三年实现全村328户贫困户脱贫任务。

  这种模式被尧山镇成功复制,并进化为“镇政府+裕康金银花合作社+贫困户+产业链”模式,由村集体争取县镇政府支持,扩大当地金银花产业规模,政府进行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投资,村委会与合作社具体进行产业规划,提供产业发展政策保障,形成产业链。

具体方式有三种:

  1、承包方式。

由村集体与合作社流转土地400亩,提供金银花成品园,每户贫困户承包土地2亩,所得金银花再由合作社回收。

前三年每亩毛利润可达3000元,预计年收益6000元。

合作社用三年时间收回种地与金银花成本,承包的金银花归各户所有,成本仅为土地流转费用。

  2、入股方式。

由村委会负责规划金银花种植基地,各贫困户以扶贫贷款入股裕康金银花合作社,年底按入股金额的8%分红,确保每万元保底分红800元。

  3、务工方式。

贫困户在种植园和金银花茶厂务工,提供劳力。

男工每天90元,女工每天70元。

  二是以龙阳镇东王村为代表的“党支部(村委会)+产业园区+新型经济组织+贫困户”模式。

该模式同样是农业经济发达地区的模板,主要突显了村党支部在产业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东王村地处蒲城县城东南方,与苏坊镇桥绒村一样,土地平整,灌溉方便,发展现代农业条件良好。

该村支部班子战斗力强,敢为人先,十多年前就带领群众发展大棚种植,形成现代化的产业园区。

目前,全村建有标准日光温室268座、无立柱大棚1500亩、5至8米拱棚2500亩,户均11.2亩棚,栽培的主要作物有杏、桃、樱桃和蔬菜等十余个品种。

20l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19万元,近80%的农户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但因医疗、教育、住房等因素影响,全村仍有84户327人没有脱贫。

  为解决贫困户的发展问题,东王村建立了党员示范扶贫产业园区,形成了“支部+产业园区+新型经济组织+贫困户”的增收模式,并引入电子商务,拓宽销售渠道。

支部牵头搞培训、跑贷款,党员和贫困户结对子、一帮一,加上第一书记、回原籍干部和青年挂职干部的助力,不仅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中的资金、技术和信息问题,更提振了他们脱贫的信心。

脱贫问题解决后,东王村计划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循环、生态、有机农业和大力培育土专家,提高大棚种植技术,巩固扶贫工作成效,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三是以苏坊镇党定村为代表的“党支部+产业大户+贫困户”模式。

该模式在主导产业集约化条件下,充分发挥了产业大户的带动作用。

在发展奶山羊养殖产业中,为解决散养卫生差、技术缺、销售难等问题,由村党支部主导,争取省市县项目资金,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养殖小区;产业大户投资建设大棚,购置奶山羊;贫困户由村上担保,提供贴息贷款,购买投入奶山羊,在大户的带动下共同发展。

养殖小区实行“统一防疫、统一培训、统一青贮”,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养殖投资难、管理难的问题。

在销售上,由村党支部牵头,与富平红星美羚乳业公司签订协议,在小区建立挤奶站,统一采集奶源,统一销售。

  目前,已建成养殖棚8栋,饲养奶山羊1000余只,入驻贫困户21户。

一只羊年收入2000元左右,养殖贫困户的年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

另外,红星美羚乳业公司每公斤给村集体0.3元作为管理费用。

这样,村集体每年有20万元左右的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的实力。

  四是以椿林镇为代表的“多型产业+新型合作组织+贫困户参与分红”的脱贫合作模式。

适用该模式的地区产业集约性相对较差,规模较小,并未形成产业基地,但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潜力。

在发展方向上,该镇选定4家重点合作社和9家发展合作社,确定甜桃、牡丹、山羊、黑猪为主导扶贫产业。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坚持市场导向、政策导向,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打破村村独立格局,跨村合作发展畜牧养殖、设施农业。

  加强对涉农企业和新型合作组织的政策指导,促进各类组织发展壮大。

镇政府招引陕西中资国业牡丹发展有限公司在4个行政村发展油用牡丹。

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公司中,其享有国家贴息的银行贷款资金约3至5万元投入公司参股使用。

贫困户每年参与分红,有劳动能力的,每户可至少一人到园区务工,确保实现当年脱贫。

  东府生态关中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对参与合作的贫困户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务。

贫困户使用扶贫贴息贷款向合作社入股,合作社负责担保、还款等事项,扶贫贷款资金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和使用。

合作社对黑猪进行集中统一饲养管理和销售,承担在饲养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每年对贫困户进行分红。

同时,带动周边养殖户调整养殖结构,使黑猪养殖逐步成为区域主导产业。

  秦汉甜桃专业合作社于2015年底建成冷棚43座,一期带动贫困户28户。

合作社为每户贫困户建大棚1座,负责技术指导和销售,贫困户以扶贫贴息贷款入股。

采取“党员示范户+贫困户”和“六统一”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在园区务工,学习相关技术,帮助贫困户通过务工收入、产业收入脱贫。

白家塬酥梨合作社、椿欣酥梨合作社依托现有示范园区,扩大种植规模品种,贫困户以土地或扶贫贷款入股,合作社提供务工条件,贫困户可得到务工收入和投资分红。

  五是针对贫困户作务能力差的特点,推广“党支部+示范户+贫困户”的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经济欠发达、产业化程度不高的地区。

由于种种原因,贫困户的果园大多疏于管理,收益较低,由党支部做媒介,引导贫困户将果园交由示范户托管,贫困户转换角色在自家果园为示范户打工,按照示范户要求进行施肥、打药等,实现果园增收,示范户从果园增收利润中付给贫困户相应的承包租金和务工费用,最终实现贫困户脱贫、示范户增收的“双赢”。

  六是“其它企业+贫困户”模式。

增加务工收入是最直接的脱贫方式,是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和自然条件较差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模式。

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原则,积极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外出或就近务工,增加现金性收入。

椿林镇万兴村由村干部牵头,采取“村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全村46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到光伏产业,龙头企业出资入股,贫困户用扶贫贷款持股分红。

尧山镇主动联系考察保罗兰制衣、金粟山蛋鸡、瑞康农业、同富兔业等成熟的企业15家,带动全镇发展生产,促进881户贫困户通过务工实现脱贫。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蒲城县委、县政府经过调研讨论,将苏坊、龙阳等镇的产业扶贫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以《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印发全县,引导贫困户走“产业联结模式”、“产业菜单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实现脱贫。

  1、强有力的领导和健全的机制是关键。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

蒲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脱贫工作,先后六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精准识别、体制机制等问题,统筹推进脱贫工作。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镇村明察暗访,研究动态,给予脱贫攻坚工作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

制定下发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领导及部门联村包户脱贫攻坚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健全了领导小组议事、帮扶联系卡、信息台账等工作机制。

各镇办、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推进落实,做到了有班子、有机构,事有人管,业有人干,形成了层层传导、清晰有力的责任体系。

  2、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坚持抓镇促村、夯实基础,选优配强村级组织班子,壮大集体经济。

以开展“城乡党组织共建、青年干部挂职、干部回原籍、选派第一书记”等党建活动为抓手,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夯实基层基础,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一线作战部”。

在抓好党建的同时,实施项目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改革,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力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

  3、积极探索推行产业帮联模式。

对已经成熟的六种帮联模式,根据各镇实际情况进行推广。

在产业基地,积极推广“镇政府+产业园区+新型经济组织+贫困户”模式,提出发展产业就是扶贫的口号。

由镇政府跨区域建设产业园区或产业基地,由专业合作社分区域管理指导生产,由产业能人或贫困户进行生产劳作,实行统一培训、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在产业基础良好的乡村,推行“村党支部+产业大户+贫困户”模式,用组织力量加市场力量推动扶贫。

由基层党组织牵头,利用项目资金单独建设或吸引产业大户、技术能人联合建设产业园区(建成后产权或股权归村集体所有),吸收贫困户托管入驻或由产业能手和贫困户租赁使用。

在产业基础较好的镇村推广“产业+新型合作组织+贫困户参与分红”模式。

强调百花齐放,鼓励支持贫困户加入各类新型合作组织,享受行业分红。

针对产业基础较差的乡村,推行“党组织+党员示范户(产业大户)+贫困户”模式。

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每户党员示范户结对帮扶2户以上贫困户,在生产、销售、技术、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帮助。

推行“政府+农村电商平台+贫困户”模式。

依托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线上网店、线下实体店等,为贫困户网购商品、网销农特产品、提供物流配送岗位等,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推行“其它企业+贫困户”模式。

依托本地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4、让贫困群众自主“点单”。

结合《蒲城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蒲城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对全县现有特色优势主导种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进行调研分析,在坚持产业带动、主体联结、长短结合、互惠互赢、自主选择、自愿认领的基础上,制定出全县扶贫“产业菜单”,选定29类产业,让不愿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自愿、自主选择适宜自身发展的产业,在镇村和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下自主发展。

  5、下势解决贫困群众后顾之忧。

资金问题是制约贫困群众发展的瓶颈。

为解决贫困群众缺资金问题,蒲城县制定出台了《金融扶贫实施意见》,县财政拿出2000万元作为风险担保金,撬动金融机构贷款2亿元,对有劳动能力和产业发展意愿且经镇村评级授信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的贴息贷款和3000元的产业直补资金。

截止目前,已有473户群众获得1739.17万元的贴息贷款,3189户签订了意向协议。

  三、几点启示

  1、产业基地建设是脱贫攻坚的依托。

调研发现,越是产业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越活跃,贫困户的相对贫困程度就越低。

反之,在产业薄弱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低,贫困户的贫困程度也较高。

所以,注重产业发展,融入市场经济环境,扶持一批具有市场活力和潜力的企业发展,打造产业基地,发挥基地的致富载体和带动作用,是各级政府推动脱贫攻坚和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方向。

  2、精准施策是脱贫攻坚的保证。

在产业基地,实行大的产业政策辅之以一些精准政策,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而在产业发展较差的地区,必须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精确性,才能使脱贫工作取得成效。

所以,在县、镇政府产业统筹的前提下,村党支部包抓包联,党员示范户、产业大户的引领作用更加重要。

要做到没想法的给思路,没资金的给资金,没技术的给技术,没渠道的给通道,把零散贫困户同各类新型组织结合起来,让群众“点单”,促其脱贫致富。

  3、党的组织引领是脱贫攻坚的明灯。

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尤其要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既不是越俎代庖,也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充分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发现问题、组织群众,尊重市场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促进产业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