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732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docx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docx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鹿心社

2014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1月21日在江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省长鹿心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新一届省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经济保持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坚持抓发展不动摇。

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战略目标,强化经济形势研判和经济运行的监测调度,主动跟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和变化,结合江西实际,适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稳投资、扩消费、帮企业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省生产总值14338.5亿元,增长10.1%。

财政总收入2357.1亿元,增长15.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20.2亿元,增长18.1%。

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2450.8亿元,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1.1亿元,增长13.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96.9亿元,增长12.4%。

粮食总产达到423.2亿斤,实现“十连丰”。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111.7亿元,比年初增加1981.9亿元,增长17.8%。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2.5%。

  

(二)着力优布局调结构,经济发展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坚持既立足当前,更重视长远,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不断增强发展的后劲。

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大力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加快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和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启动了南昌、共青先导区建设,昌九一体化全面推进;出台了支持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意见,区域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出台了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意见,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1.1%;实施服务业提升战略,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

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协同创新展现新活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三)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增强。

以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加大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

衔接国务院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93项,取消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与备案项目61项,取消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0项,200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财税体制、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成功举办了赣港会、赣台会、瓷博会、央企入赣、光彩事业赣州行等重大活动,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5.5亿美元,增长10.7%;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3670亿元,增长15%。

外贸出口281.7亿美元,增长12.2%。

“走出去”战略迈出新步伐,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2亿美元,增长20%。

新增国际友好城市3对,总数达到79对。

新增赣州(吉安)至厦门铁海联运五定班列,开通新余至宁波货运专列。

新增宜春、龙南、瑞金三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加快推进。

实施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武九客专、九景衢铁路开工建设,向莆铁路、衡茶吉铁路建成投运,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146公里。

福银高速公路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厦坪至睦村高速公路建成投运,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335公里。

宜春明月山机场竣工通航。

500千伏梦山至安源、九江马回岭等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峡江水利枢纽两台机组并网发电,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建成投运。

坚持城乡统筹、镇村联动、互惠一体,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

全省新增城镇人口86万,城镇化率达到49%,提高1.5个百分点。

推进了326个集镇、2923个自然村镇村联动发展,在8321个村点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城乡人居环境继续改善。

  (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扎实推进,完成造林面积253.7万亩。

新增国家园林城市3个。

深入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

在南昌市开展了PM2.5监测,空气质量监控措施进一步强化,其他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

全省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0.8%。

完成14个重金属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

淘汰89个落后产能项目,万元GDP能耗下降3.6%,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计划任务。

  (六)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本,大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提升社会发展水平。

筹集700亿元财政性资金实施民生工程,76件实事全面完成。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7.5万人。

建立和完善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进一步完善。

保障性安居工程顺利推进,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2.5万套,基本建成24.3万套,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36.8万户。

完成扶贫移民搬迁6.3万人。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一批教育重大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各类教育事业进一步提升。

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战略合作,省部合作、省校合作取得新进展。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

成功举办了第五届江西艺术节,涌现出一批文化创作精品。

城市公共图书馆建设、农家书屋、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直接惠及城乡百姓。

文化产业进一步壮大,成为全省服务业的重要增长点。

人民群众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73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8781元,增长12.2%。

扎实推进平安江西建设,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水平持续提高,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

  按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省政府及部门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效治理,政府法治建设、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取得新进步。

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0件,发布省政府规章6件,开展了行政许可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建立了重大行政执法行为备案管理制度。

改进了市县综合考核评价方式,按不同类型进行分类考核,引导各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

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全面停止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财政供养人员、“三公”经费支出同比减少。

廉政建设力度加大,健全完善了政府内部审计、监察制度,开展了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等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腐败案件。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结果,是省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赣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中央驻赣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所有关心、支持江西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投资、出口增幅持续回落,消费增长动力不足,经济运行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实体经济运行困难,生产经营成本上升,部分企业效益下降或亏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就业矛盾仍然突出,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较多,加强社会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政府一些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

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扩大开放,强化创新驱动,优化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奋力迈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新步伐。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外贸出口增长7.5%左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计划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把今年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定为10%左右,是经过认真分析慎重提出的。

一方面,今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省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目标不宜定得过高。

另一方面,我省还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任务很重,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转方式、调结构就没有回旋空间,稳就业、保民生就没有物质基础,目标也不宜定得过低。

10%左右的增长速度与最近两年计划目标基本衔接,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

根据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和三次产业发展趋势测算,今年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是积极可行的,经过努力可以完成。

  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从总体上考虑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推进科学发展,着力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始终咬定发展不放松,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力争保持两位数增长。

二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

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助转型,以改革增效益,以改革惠民生。

三是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进一步创新开放思路,拓展开放空间,建好开放平台,优化开放环境,加快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四是坚持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完善科技创新激励和转化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五是坚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优化生态环境。

更加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优势。

六是坚持保障改善民生,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今年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或改组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自然资源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加强国有资本收益和使用管理。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研究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消除各种障碍和壁垒,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或并购等形式依法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鼓励非国有资本参股政府新投资项目。

  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积极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行“先照后证”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

积极推进电价改革,缩小工商业用电价差,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

建立和完善居民水、气等阶梯价格制度。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加快组建省级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积极推进民营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村镇银行发展。

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

发挥信贷投放主渠道作用,力争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2200亿元。

发展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企业境内外上市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直接融资规模达到600亿元。

推动政策性保险扩面,积极推进“险资入赣”,做好恒邦财产保险公司筹建工作。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一季度完成省政府机构改革,三季度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

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大力度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

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制度,并向社会公开,在目录之外的一律不得设置行政审批事项。

制定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具体措施,建立公平开放的公共服务购买制度。

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推动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完全脱钩。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创新监管方式,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推进市县部门预算改革,加快建立规范统一的部门预算体系。

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

整合清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的比重。

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有序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推进综合治税平台建设,提升征管效能。

争取国家在赣州开展稀土资源税改革试点。

从紧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扎实推进“三公”经费公开,逐步将县(市、区)纳入公开范围。

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和限额控制,逐步将地方政府性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推进统筹城乡改革试点。

深化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办法,落实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

按国家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开展农村宅基地、农民房产确权登记发证和抵押、担保、转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金融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

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发挥引导作用,重点用于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主要投向基础设施、高新产业、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

实施省重点工程项目200个,总投资4500亿元以上。

实施一批高速公路、铁路、机场、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44公里、铁路营运里程588公里、统调电力装机容量47万千瓦。

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1200亿元以上。

抓好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总投资300亿元以上。

  发挥消费对稳增长的基础作用。

完善促进消费政策,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拓展绿色、健康、文化、休闲等消费业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实施“宽带中国江西工程”和“三网融合工程”,促进信息消费。

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扩大农村消费。

实施鼓励消费的财税、信贷政策和信用消费政策。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

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推广“财园信贷通”等融资模式,推进中小企业信用示范区、融资超市等建设。

加强土地、用工、用电等要素调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需求。

采取加大本地采购、省内促销、异地展销等措施,支持企业发展。

完善省领导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工作机制,落实部门支持措施和清费减负等政策,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三)切实抓好“三农”工作,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着力稳定粮食生产。

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深入开展“粮食稳产增产十大行动”,严格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力争粮食总产持续稳定。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一批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塘整治、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大力推进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抓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加强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推进仓储规范化管理。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实施“百县百园”建设工程,推动建立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

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向园区集聚,创建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建设一批标准果园、菜园、茶园和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扩大特色产业规模,提升“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生产基地对接,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经营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鼓励土地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治等经营性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服务。

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培养造就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

  推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

坚持镇村联动,以镇带村、以村促镇、互动发展。

重点培育壮大中心镇,在民生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扩大中心镇的管理权限。

继续选择一批村点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

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培育一批特色产业村,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发展农村新型社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四)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自主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提高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实施科技协同创新计划,力争新组建10个左右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个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

积极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增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

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制定促进创新人才汇聚的激励措施,引进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科技企业家和创新团队。

实施质量兴省战略,推进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出台新修编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重点培育航空、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锂电及电动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文化暨创意、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民用航空产业,制定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南昌航空城、景德镇直升机产业园建设,组建江西地方航空公司、通用航空公司。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

抓好光伏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快实施生物医药新版GMP改造工程。

推进“数字企业”计划,培育建设一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示范园区和企业。

加快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的比重。

  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优势龙头企业兼并重组。

认真落实全省化解产能过剩工作方案,逐步化解钢铁、水泥等产能相对过剩行业存量产能。

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改革支持力度。

大力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一批分工协作、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集群。

  加快发展服务业。

完善支持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娱乐、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

优化提升物流服务,发展第三方物流。

建设一批特色城市商业区和商贸综合体,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培育一批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重点打造南昌华南城、共青城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加快旅游强省建设,统筹规划和整合旅游资源,组建省旅游集团公司,打造跨景区、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力争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增长20%,旅游总收入增长30%以上。

认真贯彻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增加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支持群众自住性、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五)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快昌九“龙头昂起”。

按照“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要求,大力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加快建设共青先导区和南昌临空经济区,全力推进昌九一体化。

开工建设昌九大道和昌九高速全线“四改八”扩建工程,推进九江港和南昌港一体化建设。

实施昌九一体化电网发展规划,推进武汉至南昌10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

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取消昌九两市间漫游通话费和长途通话费,商业银行银行卡、存折业务同城化,进一步完善两市间城乡客运体系,加快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整合共享。

实施昌九一体化产业布局规划,引导两市产业互补对接、错位发展,不断提高两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

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参与好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推进赣南“苏区振兴”。

加强与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的对接,争取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全面落实到位,争取赣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瑞兴于试验区、“三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章康新区等区域发展平台获得国家批复。

支持赣州申报“较大的市”。

加快推进农村道路、低压电网、土坯房改造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抓好钨和稀土、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支持赣南脐橙、井冈蜜柚和南丰蜜橘产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基地。

支持吉泰走廊改革创新,先行先试,重点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精品城市,打造重要经济增长带。

支持抚州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苏区振兴发展保障能力。

  促进赣东赣西“两翼齐飞”。

认真落实支持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赣东赣西两翼加快发展。

支持上饶、景德镇、鹰潭加强与长三角、海西经济区对接合作,创新开放模式,推进区域合作,打造中部地区重要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沿海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全国著名的文化生态旅游地。

支持新余、宜春、萍乡充分发挥特色和优势,加快经济转型,强化联动发展,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先行区、“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

研究推进赣湘边际合作试验区建设。

研究出台支持抚州融入南昌、对接海西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构建向莆经济带,打造抚州赣闽开放合作创新区。

  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启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赋予试点县享受设区市一级的经济社会发展管理权限,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支持具备条件的县改市(区)。

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工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接二连三”、服务业倍增、县城建设提升、镇村联动发展、城乡环境治理“六大工程”。

支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

  (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推进区域开放合作。

密切国际交流合作,深化与港澳台合作,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