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寄生虫.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5106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像寄生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影像寄生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影像寄生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影像寄生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影像寄生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影像寄生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影像寄生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影像寄生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影像寄生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影像寄生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影像寄生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影像寄生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影像寄生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影像寄生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影像寄生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影像寄生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影像寄生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像寄生虫.docx

《影像寄生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寄生虫.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影像寄生虫.docx

影像寄生虫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HumanParasitology)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01110111课程总学时:

24(理论总学时18/实践总学时6)

周学时:

(理论学时2/实践学时3)学分:

1.5

课程性质:

限定选修课适用专业:

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中医学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章节

内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寄生虫学总论

2

2

原虫概论、溶组织内阿米巴、鞭毛虫

2

2

疟原虫

3

2

1

吸虫概论、肝吸虫、肺吸虫

3

2

1

姜片虫、血吸虫

3

2

1

绦虫

3

2

1

线虫概论、蛔虫、鞭虫、蛲虫

3

2

1

钩虫、丝虫

3

2

1

医学节肢动物、蚊、蝇、蚤、疥螨、蠕形螨

2

2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人体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或消灭病原寄生虫所致人体寄生虫病,以及防制与疾病有关的医学节肢动物,保障人类健康。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以适应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的需要,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学习打下有关病原学的基础。

在学习人体寄生虫学时,要联系解剖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人体寄生虫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掌握具有诊断价值的寄生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要点、主要致病作用及常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

了解寄生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首选治疗药物、地理分布及流行因素,从而可以制定防治和消灭寄生虫病的有关措施。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按照医学教育一般规律,本课程应在医学共同基础课及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结束,病理学、微生物学总论及免疫学讲授之后进行学习。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人体寄生虫学》(第7版),李雍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5月(ISBN978-7-117-09971-4/R·9972)

参考书:

1.陈兴保等主编.现代寄生虫病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2.高兴政主编《医学寄生虫学学习指导》(第二版)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3.高兴政主编《医学寄生虫学》(第二版)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4.陈佩惠主编《人体寄生虫学试题集》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年出版

5.李雍龙主编《人体寄生虫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出版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理论90%,实验10%(其中平时分10%)

理论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内容(实验)

时数

医学原虫、吸虫

绦虫、线虫

合计

3

3

6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篇总论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寄生现象,寄生虫与宿主以及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寄生虫病流行特点。

(二)了解寄生虫的危害性,寄生虫的分类和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寄生、寄生虫和宿主;寄生、共栖、共生、寄生虫与宿主的概念;宿主的种类——终宿主、中间宿主、转续宿主、保虫宿主。

(二)详细讲解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化学刺激)及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机体免疫、细胞免疫,简述免疫逃避,免疫病理,各类寄生虫的免疫类型)。

(三)一般介绍人体寄生虫学的定义、范畴和任务;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和生理的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原则。

第一章寄生虫的危害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寄生虫在世界及我国的危害性。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寄生虫在世界及我国的危害性。

第二章寄生现象寄生虫与宿主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寄生、共栖、共生的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概念。

各种宿主的概念。

(二)熟悉寄生虫的种类(体内、体外、兼性、专性、偶然、机会性寄生等)。

(三)了解宿主的种类(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等)。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寄生、共栖、共生的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概念,宿主分类的概念。

(二)一般介绍寄生虫的种类(体内、体外、兼性、专性、偶然、机会性寄生等)。

宿主的种类(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等)。

第三章寄生虫的生物学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

(二)了解寄生虫的分类。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寄生虫的生活史。

(二)一般介绍寄生虫生活史类型及分类。

第四章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二)熟悉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的免疫反应。

(三)了解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夺取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和抗原性物质的损伤。

(二)一般介绍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五章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二)熟悉寄生虫抗原的种类及特点;宿主免疫应答及免疫类型;寄生虫免疫逃避。

(三)了解寄生虫免疫病理类型。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二)一般介绍寄生虫抗原的种类及特点;宿主免疫应答及免疫类型;寄生虫免疫逃避;寄生虫免疫病理类型。

第六章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幼虫移行和异位寄生。

(二)熟悉带虫者,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的概念。

(三)了解多寄生现象。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幼虫移行和异位寄生概念及举例。

(二)一般介绍带虫者,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的概念,多寄生现象。

第七章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寄生虫病流行特点。

(二)了解了解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及防治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与传播方式;易感人群。

(二)一般介绍寄生虫病流行特点:

地方性、季节性、传染性、人兽共患性(自然疫源性)。

了解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社会、生物因素)及防治原则。

第二篇医学原虫学

第八章医学原虫概论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原虫在动物界的地位,形态,分类、生长、发育、繁殖、生理、生化和生态的一般规律;与人体有关重要虫种。

我国和世界主要原虫病简介。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原虫在动物界的地位、形态,分类;与人体有关重要虫种。

(二)一般介绍原虫在动物界的生长、发育、繁殖、生理、生化和生态的一般规律;我国和世界主要原虫病简介。

第九章溶组织内阿米巴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各虫期的形态特征。

生活史,致病作用及病原学诊断。

(二)了解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流行情况及防治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形态、生活史:

重点讲授大滋养体、包囊形态和溶组织内阿米巴在肠腔内、组织内发育过程;致病机理与过程:

带虫者,急性期、慢性期、并发症;诊断:

病原学检查;免疫学诊断。

(二)一般介绍流行因素:

传染源(粪管、饮食习惯、个人卫生、蝇、蟑螂等)、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第十章杜氏利什曼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上述各种鞭毛虫各虫期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二)熟悉上述各种鞭毛虫的流行情况及防治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形态与生活史:

主要讲授杜氏利什曼原虫,阴道毛滴虫,兰氏贾第鞭毛虫的形态特征并简介其生活史;致病与诊断:

简介杜氏利什曼原虫,阴道毛滴虫,兰氏贾第鞭毛虫的致病机理和诊断方法。

(二)一般介绍流行与防治:

主要讲授新中国防治黑热病的成绩。

第十一章疟原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各种人体疟原虫生活史,生态,红内期形态特征。

疟原虫的致病作用。

(二)熟悉疟疾病原学诊断方法。

(三)了解疟疾的流行及防治原则,今后任务。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概述:

疟疾的危害、寄生人体疟原虫的种类、简介动物疟原虫;形态生活史:

以间日疟原虫为例,着重讲授红内期形态及其他各期形态。

以间日疟原虫为例,详述人体内和蚊体内发育,繁殖(肝内裂体增殖,红内期无性繁殖,蚊体内孢子增殖);致病机理:

疟疾发病机理和症状(疟疾发作,再燃与复发、贫血,脾肿大、凶险型发作)。

简介疟疾免疫与免疫病理(抗体反应与抗体效应,细胞介导反应和效应,在宿主体内存活的机理等);诊断:

病原学检查,简介血清学诊断方法。

(二)一般介绍流行情况:

简介气候与环境因素,蚊种因素,人民生产生活因素,以及我国疟区的划分和疟区的特点;防治原则:

简介抗疟药种类及其作用,防蚊灭蚊,抗复发的意义和我国疟防现状及今后任务。

第三篇医学蠕虫学

第十三章吸虫

第一节概论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吸虫一般形态、生活史、致病、虫种。

(二)熟悉吸虫分类、生态规律、生理生化、我国和世界吸虫病流行简况。

(三)了解吸虫在动物界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吸虫一般形态、生活史、致病、虫种。

(二)一般介绍吸虫在动物界的地位,分类、生态规律、生理生化、我国和世界吸虫病流行简况。

第二节华支睾吸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成虫、尾蚴、囊蚴和虫卵的形态特征。

生活史、生态、致病作用。

(二)熟悉流行特征及防治原则。

(三)了解病原学诊断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形态和生活史:

成虫、尾蚴、囊蚴形态特征、生活史、第一、二中间宿主种类、生态、保虫宿主;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简介华枝睾吸虫病急性期和慢性期的一般特征、带虫者;诊断:

病原学检查。

(二)一般介绍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传染源、饮食习惯、个人卫生等。

第三节布氏姜片吸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姜片吸虫的生活史,各虫期形态特征、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二)熟悉流行及防治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形态、生活史、致病机理、诊断。

(二)一般介绍流行因素,防治原则。

第四节并殖吸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尾蚴、囊蚴和虫卵的形态特征。

(二)熟悉卫氏并殖吸虫的生活史、致病作用和防治原则。

(三)了解卫氏并殖吸虫的流行特征。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卫氏并殖吸虫的虫种、成虫、尾蚴和虫卵的形态特征;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机理,诊断方法;卫氏并殖吸虫病的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二)一般介绍简介我国卫氏并殖吸虫病流行与防治情况。

第五节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日本血吸虫生活史、成虫、虫卵、毛蚴、尾蚴的形态特征、病原学诊断和免疫学诊断,致病机理、主要病理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二)熟悉日本血吸虫防治原则。

(三)了解人体血吸虫的种类、主要形态、生态、地区分饰、流行特征,我国在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上的巨大成就。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形态:

成虫、虫卵、毛蚴、尾蚴、钉螺的主要特征。

成虫寄生部位、虫卵、毛拗、尾糊的生长发育与外环境的关系;致病机理:

包括尾蚴性皮炎,童虫移行和成虫寄生引起的损害,重点讲虫卵引起的病变。

诊断:

着重讲病原学诊断,简介血清学检查。

(二)一般介绍概述:

裂体科吸虫的特点、血吸虫病的危害性,人体寄生的主要种类。

流行因素:

血吸虫病在我国分布的概况及其危害性,三种不同类型疫区的流行特点。

防治原则:

综合措施。

我国在血防工作上的重大成就和今后任务。

第十四章绦虫

第一节概述: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绦虫形态分类,生活史的一般规律。

(二)熟悉绦虫在动物界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绦虫形态分类,生活史的一般规律。

(二)一般介绍绦虫在动物界的地位。

第二节曼氏迭宫绦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曼氏迭宫绦虫的生活史、裂头蚴的形态特征。

(二)熟悉曼氏迭宫绦虫流行情况及防治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曼氏迭宫绦虫的生活史、形态、致病。

(二)一般介绍曼氏迭宫绦虫流行、防治原则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第三节链状带绦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链状带绦虫的生活史和成虫头节、妊娠节片、虫卵、囊尾蚴的形态特征,致病作用。

(二)熟悉链状带绦虫诊断方法和熟悉防治原则。

(三)了解链状带绦虫绦虫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形态生活史:

成虫、妊娠节片、虫卵、囊尾蚴的形态特征,详述生活史。

致病机理:

成虫和囊尾蚴对人体的致病。

诊断:

病原学诊断(包括粪检虫卵、妊娠节片、活组织检查囊尾蚴),简介免疫学诊断。

(二)一般介绍流行因素:

分布情况和流行主要因素。

防治原则:

综合措施。

第五节肥胖带绦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肥胖带绦虫的生活史和成虫头节、妊娠节片、虫卵、囊尾蚴的形态特征,致病作用。

(二)熟悉肥胖带绦虫诊断方法和熟悉防治原则。

(三)了解肥胖带绦虫绦虫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形态生活史:

成虫、妊娠节片、虫卵、囊尾蚴的形态特征,详述生活史。

致病机理:

成虫和囊尾蚴对人体的致病。

诊断:

病原学诊断(包括粪检虫卵、妊娠节片、活组织检查囊尾蚴),简介免疫学诊断。

(二)一般介绍肥胖带绦虫流行因素:

分布情况和流行主要因素。

防治原则:

综合措施。

 

第九节细粒棘球绦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棘球蚴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

(二)熟悉细粒棘球绦虫流行情况及防治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史、形态、致病机理

(二)一般介绍细粒棘球绦虫流行情况及防治原则。

第十五章线虫

第一节概论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线虫形态,生活史,致病,虫种。

(二)熟悉线虫在动物界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线虫形态,生活史,致病,虫种。

(二)一般介绍线虫在动物界的地位。

第二、三节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蛔虫、鞭虫的生活史、各虫期的形态特征及致病特点。

(二)熟悉蛔虫、鞭虫的流行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讲述形态、生活史、致病机理,诊断,蛔虫致病(特别是并发症)。

(二)一般介绍蛔虫流行因素,防治原则,感染广泛分布的原因。

第四节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蛲虫生活史的特点、感染方式及检查方法。

(二)熟悉蛲虫致病及防治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蛲虫形态生活史、成虫夜间在肛周产卵的习性、感染方式,致病与诊断要点

(二)一般介绍蛲虫流行特点与防治原则。

第五节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钩虫的形态、生活史、病原学诊断方法,致病机理。

(二)熟悉钩虫的致病机理和防治原则。

(三)了解钩虫病在我国流行情况。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形态生活史生态:

两种钩虫的成虫、感染性蚴、虫卵形态特征、钩虫生长发育过程、外界环境对虫卵、幼虫的影响及其在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感染的意义。

致病机理;幼虫引起的皮炎及童虫移行过程中引起的全身反应、成虫引起的贫血机理和性质。

诊断:

病原学诊断方法。

(二)一般介绍概述:

钩虫病的危害,我国寄生人体钩虫种类。

钩虫流行因素:

钩虫病的分布,流行因素及其规律。

防治原则:

治疗病人、粪便管理、改良生产方式和生产习惯。

第六节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丝虫的生活史,微丝蚴的形态特征和丝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二)熟悉丝虫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三)了解丝虫病在我国的防治情况。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形态生活史:

我国两种丝虫微丝蚴的形态以及丝虫在人体内和蚊体的生长发育繁殖过程。

致病机理:

带虫者、急性期和慢性期致病机理和主要表现。

诊断:

病原学诊断,简介血清学诊断。

(二)一般介绍概述:

寄生人体丝虫种类、分布概况,着重介绍我国丝虫病的流行情况和新中国成立后在防治丝虫病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熟。

第四篇医学节肢动物

第十七章概论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医学节肢动物与疾病的关系。

(二)熟悉医学节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特征及其主要类群。

(三)了解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医学节肢动物与疾病的关系。

(二)一般介绍医学节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特征及其主要类群;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

第十八章昆虫纲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蚊、蝇、蚤、虱等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和生态习性及其与疾病关系。

(二)熟悉媒介虫种的防治原则。

(三)了解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昆虫纲的特征。

(以蚊为代表详述之)。

蚊、蝇、蚤、虱的主要形态、生活史、生态习性。

蚊、蝇、蚤、虱传播的主要疾病及其媒介虫种鉴别。

(二)一般介绍昆虫纲的防治原则。

第十九章蛛形纲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蛛形纲外形特征、生活史及生态习性。

(二)熟悉与医学有关类群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媒介虫种。

(三)了解疥螨、蠕形螨的生活史、与疾病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蛛形纲外形特征、生活史及生态习性。

与医学有关类群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媒介虫种。

(二)一般介绍蛛形纲防治原则,疥螨、蠕形螨的生活史、与疾病的关系。

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说明:

课程总学时

24学时

实验学时数

6学时

实验项目个数

2

课程总学分

1.5学分

实验学分

学分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或限选)课√任选课□集中实践环节□

实验类别

课程内实验√独立设课实验□其他□

考核方式

适用专业

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中医学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

一、加深和巩固课堂讲授内容。

通过实验可以巩固和加深对医学寄生虫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悉寄生虫的形态结构。

二、初步掌握寄生虫学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

三、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从事寄生虫病的诊断、防治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

一、实验前做好预习,明确要做的实验目的和内容。

二、实验时一律穿白大衣。

每位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

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席,有病或有事应向任课教师请假。

实验室内要保持清洁、肃静。

关闭手机、呼机。

禁止吸烟、高声谈笑或随便走动,以免影响他人实验。

三、要爱护显微镜和标本。

实验前,要认真检查所用仪器、器材、标本等是否完好、齐全,如有缺损应及时向教师报告,不得随意调换仪器、标本等。

油镜头用过后要用擦镜纸蘸擦镜液擦拭后再用擦镜纸擦干净。

如遇有损坏或遗失零件,应立即报告教师,并按学校规定进行适当赔偿。

四、实验时要认真,操作要正规,示教标本不得任意移动,镜下示教标本,只在必要时,调节光源和微调焦钮,以免所示标本移位,影响其他学生观察。

五、作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绘图应力求正确、客观。

六、实验完毕,显微镜和标本等一定放在指定地点,玻璃器皿等一律洗净。

每次实验应有清洁值日生以便在实验结束后进行整洁工作。

值日生应做好实验室清洁,关好门、窗、水、电后再离开。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及实验内容: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模块名称)

学时

主要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实验类型

1

医学原虫、吸虫

3

基本了解各种原虫、吸虫形态

多媒体教学

2

绦虫、线虫

3

基本了解各种绦虫、线虫形态

多媒体教学

四、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按编著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年月顺序填写)

实验教材: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指导》,温州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2008年5月;

参考书:

1.《人体寄生虫学彩色图谱》,余森海、许隆祺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2.《中国人体寄生虫分布与危害》,许隆祺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

3.《人体寄生虫学》(大型参考书),吴观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