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229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docx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学生卷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学生用)

1.(2012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落 叶 修睦 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修睦:

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

请简要分析。

 

答:

 

2.(2012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答: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

“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3.(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7分) 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

 A. 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 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 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 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 “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与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A. 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

(唐•郑谷《阙下春日》) 

B.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 

C.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宋•刘子翚《海棠花》) 

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

(宋•杨维桢《燕子辞》)

 E. 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  

4.(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

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

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2分)

答: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分)

答: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3分) 

答:

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鹧鸪天   [金]王    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

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

水边的平地。

②忘机:

消除机心。

机心,巧诈之心。

③沙鸥相对不惊飞:

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4分)

答:

 

(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

(2分) 

答:

6.(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

樱桃的一种。

②昼门关:

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分)

答: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

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

答: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 

答:

 

8.(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

明府:

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

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2)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4分)   

答:

 

9.(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宋)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

即吴淞,江名。

 

(1)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分)

答:

 

 

(2)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 

答:

 

 

10. (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

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变做:

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分)

答: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分) 

 答:

 

 

1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

①破讷沙:

沙漠名。

②鸊鹈泉:

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

(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 

答:

 

 

12.(四川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

子规:

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有。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答: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5分) 

答:

 

 

13.(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曳碧云斜。

 

(1) 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2分) 

答: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  

答:

 

 

14.(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7分) 

                未展芭蕉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唐)钱珝                         (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分)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 

答:

 

 

15.(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

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

请简要赏析。

(3分) 

答:

 

 

(2) 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3分) 

 答:

 

 

16.(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初见嵩山   张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

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是心情?

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请结合全诗简析。

(5分)

答:

 

 

(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清瘦”有何精神内涵?

(6分) 

答: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

(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①韦苏州:

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4分)

答:

 

 

(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7分)

古风(其十)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

①鲁连:

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

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千人评此诗:

“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4分)

答:

 

 

(福建卷)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

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

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分)

答: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4分)

答:

 

 

(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鹧鸪天(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

①劳劳:

遥远。

②修禊:

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

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

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4分)

答: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

答:

 

 

(湖北)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临江仙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

答: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5分)

答:

 

 

(湖南)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8分)

钓船归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句。

(1分)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

(3分)

答:

 

 

(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江苏)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眠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

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⑴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分)

答:

 

 

⑵“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4分)

答:

 

 

⑶《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

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

答:

 

 

(全国)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客从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③,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

指珍珠。

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

③:

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4分)

答:

 

 

(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

(4分)

答:

 

 

(山东)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8分)

山寺夜起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

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4分)

答: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4分)

答:

 

 

(上海)(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王维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14.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

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一联  B.两联  C.三联  D.四联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典贴切,反映了诗人的精神追求。

B.颔联流露出诗人因家贫待客不周的歉意。

C.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D.全诗的语言清晰流畅,不见雕琢的痕迹。

16.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

(4分)

答:

 

 

(四川)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

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答: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

请简要赏析。

(4分)

答:

 

 

(天津)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虽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

①秋试:

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

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

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②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2分)

答:

(2)“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3分)

答: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

答:

 

 

(新课标1)全国卷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

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

 

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

占尽。

蘋洲烟雨:

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

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答:

 

 

(新课标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

请简要分析(5分)

答: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浙江)2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7分)

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

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一脉相承。

(2分)

(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5分)

答:

 

 

(重庆)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

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罾:

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③熏风:

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

运用了什么手法?

(4分)

答: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

(3分)

答:

 

 

(江西)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

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

“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分)

答: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

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6分)

答: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

(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

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

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答: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

(6分)

答:

 

 

(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

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

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分)

答:

 

 

(浙江卷)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

①上有青枫林:

《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

(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5分)

答:

 

 

(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漸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

指初开的花。

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

答: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

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

(4分)

答: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