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292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docx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

负数

一、判断题(共3题;共6分)

1.0℃表示一个温度。

【答案】正确

【考点】正、负数的认识与读写

【解析】【解答】0℃是一个具体的温度,所以表示一个温度

故答案为:

正确

【分析】0℃是水结成冰时的温度,也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是一个具体的温度值。

2.最小的正数是1。

【答案】错误

【考点】正、负数的认识与读写

【解析】【解答】如:

+0.1、+0.2、+0.3都是小于1的正数,因此最小的正数不是1。

故答案为:

错误

【分析】正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正无理数,因此最小的正数不是1。

3.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0小。

【答案】正确

【考点】正、负数的意义与应用

【解析】【解答】解: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所以此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正确。

【分析】大于0的数称为正数,小于0的数称为负数。

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

4.+12读作________,-20℃读作________。

【答案】正12;零下20℃

【考点】正、负数的认识与读写

【解析】【解答】+12读作正12,-20℃读作零下20℃

故答案为:

正12;零下20℃

【分析】明确正负数的读法,对于温度来说,正号表示零上温度,负号表示零下温度,即可得出答案。

5.在4,-8,+10,-12,0中,正数有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________。

【答案】4,+10;-8,-12;0

【考点】正、负数的认识与读写

【解析】【解答】正数:

4、+10;负数:

-8、-1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故答案为:

4,+10;-8,-12;0。

【分析】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小于0的数,0介于正数与负数之间的数,由此可得出答案。

6.零下5摄氏度写作________,零上10摄氏度写作________。

【答案】-5℃;+10℃

【考点】正、负数的认识与读写

【解析】【解答】-5℃表示的是零下5℃,+10℃表示的是零上10℃

故答案为:

-5℃;+10℃

【分析】对于温度来说,正数表示零上的温度,负数表示零下的温度,即可得出答案。

7.2016年3月29日,在世界杯亚洲区40强小组赛最后一轮中国队与卡塔尔队的比赛中,中国队以2∶0战胜卡塔尔队。

如果这场比赛中国队的净胜球记作+2,那么卡塔尔队的净胜球记作________。

【答案】-2

【考点】正、负数的意义与应用

【解析】【解答】+2表示的是净胜球数,-2表示的是负的球数

故答案为:

-2

【分析】正号表示进球数,负号表示输球数,即可得出答案。

8.电梯上下运行的过程中,如果上行2层记作+2,那么下行3层记作________。

如果这部电梯在第15层停下,然后调度室根据运行情况进行记录,依次是-7,-2,+5,+3,-4,那么最后电梯在第________层停下。

【答案】-3;10

【考点】正、负数的意义与应用,正、负数的运算

【解析】【解答】-3表示下行3层,15-7-7+5+3-4=10(层)

故答案为:

-3;10

【分析】电梯上行记为正数,下行记为负数,再对应进行加减法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9.海平面的海拔高度是0米,高于海平面的记为正,黄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的海拔高度是1864米,记作________;死海湖面的海拔高度是-422米,表示________。

【答案】+1864米;低于海平面422米

【考点】正、负数的认识与读写

【解析】【解答】+1864表示的是高于海拔高度1864米,-422表示低于海平面422米

故答案为:

+1864米;低于海平面422米

【分析】正号表示的是高于海平面的高度,负数表示的是低于海平面的高度,因此可以得出答案。

三、解答题(共1题;共5分)

10.在表格内用正负数记录小红家的收支情况。

4月2日,妈妈工资收入3000元。

4月6日,买衣服支出800元。

4月11日,水、电、煤气支出370元。

4月14日,话费支出210元。

4月20日,爸爸工资收入4000元。

4月28日,交通及日杂费支出1150元。

4月30日,本月伙食费支出1850元。

日期

收支情况/元

4月2日

4月6日

4月11日

4月14日

4月20日

4月28日

4月30日

小红家4月份还剩下多少钱?

【答案】解:

日期

收支情况/元

4月2日

+3000

4月6日

-800

4月11日

-370

4月14日

-210

4月20日

+4000

4月28日

-1150

4月30日

-1850

3000+4000-(800+370+210+1150+1850)=2620(元)

答:

小红家4月份还剩下2620元。

【考点】正、负数的意义与应用,正、负数的运算

【解析】【分析】在收入金额前面加上一个正号,在支出金额前面加上一个负号,将对应的数字填入到表格中即可。

剩余金额=收入总金额-支出总金额,代入对应的数字进行计算即可。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

百分数

(二)

一、判断题(共1题;共2分)

1.“三成”就是十分之三,改写成百分数是30%。

(   )

【答案】正确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成数

【解析】【解答】解“三成”就是十分之三,改写成百分数是30%,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正确

【分析】几成就是十分之几,用百分数表示就是百分之几十,由此判断即可.

二、填空题(共6题;共8分)

2.原价为40元的体恤衫打七五折,相当于降价________元。

【答案】10

【考点】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折扣

【解析】【解答】解:

40×(1-75%)

=40×25%

=10(元)

故答案为:

10

【分析】七五折出售的意思就是售价是原价的75%,那么实际降低了(1-75%),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原价乘降低的百分率即可求出降低的价钱.

3.1999年小明把200元钱存入银行,存定期3年,年利率是2.70%,到期时小明可得税后利息________元.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________元.

【答案】12.96;212.96

【考点】存款利息与纳税相关问题

【解析】【解答】解:

利息:

200×2.70%×3×(1-20%)

=16.2×80%

=12.96(元)

200+12.96=212.96(元)

故答案为:

12.96;212.96

【分析】利息=本金×利率×存期,利息税是20%,计算出利息后再乘(1-20%)就是税后利息;用本金加上税后利息就是一共取出的钱数.

4.王刚家买了1500元建设债券,定期三年,如果每年的利率是2.89%,到期时一共能取出________元.

【答案】1630.05

【考点】存款利息与纳税相关问题

【解析】【解答】解:

1500×2.89%×3+1500

=13005+1500

=1630.05(元)

故答案为:

1630.05

【分析】利息=本金×利率×存期,由此计算出利息,再加上本金就是一共取出的钱数.

5.李刚家参加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家庭财产保险.参加保险的财产价值18000元,每年的保险费率是0.3%,李刚家每年应付保险费________元.

【答案】54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税率

【解析】【解答】解:

18000×0.3%=54(元)

故答案为:

54

【分析】用财产价值乘保险费率即可求出每年应付的保险费钱数.

6.周末玲玲和妈妈逛商场,发现路边的两个商场各打出一个广告.

玲玲应建议妈妈去________家商场购物呢?

【答案】

A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折扣

【解析】【解答】解:

100÷125=80%,80%<八五折,所以去A家商场购物.

故答案为:

A

【分析】用A商场100元除以125元,求出售价占原价的百分比,然后与八折比较后即可做出判断.

7.一套儿童读物原来的售价是x元,打四五折后的价钱是________元,比原价便宜了________元。

【答案】45%x;(1-45%)x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折扣

【解析】【解答】解:

四五折就是45%,打四五折后的价钱是45%x元,比原价便宜了(1-45%)x元.

故答案为:

45%x;(1-45%)x

【分析】打四五折的意思就是现价是原价的45%,用原价乘45%即可求出现价;比原价便宜的是原价的(1-45%),根据乘法的意义表示便宜的钱数.

三、解答题(共1题;共5分)

8.新华书店打折出售图书,张老师用340元买了一套《中国四大名著》,而原价是400元。

这套《中国四大名著》打了几折?

【答案】解:

340÷400=85%

答:

这套《中国四大名著》打了八五折.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折扣

【解析】【分析】用售价除以原价,求出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即可确定折扣.

四、应用题(共2题;共10分)

9.一台全自动洗衣机原价3000元,现价打九折出售;如果有贵宾卡,还可以再打九五折。

王叔叔用贵宾卡买了一台洗衣机,实际用了多少元?

【答案】解:

3000×90%×95%=2700×0.95=2565(元)答:

实际用了2565元.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折扣

【解析】【分析】九折的意思就是售价是原价的90%,九五折就是售价是原价的95%,由此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原价依次乘90%,再乘95%即可求出实际用的钱数.

10.某个体户,六月份修理家用电器收入2100元,按3%交营业税,他应交税多少元?

【答案】解:

2100×3%=2100×0.03=63(元)

答:

他应交税63元.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税率

【解析】【分析】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收入总额乘营业税税率即可求出应交税的钱数.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

圆柱与圆锥

一、单选题(共1题;共2分)

1.下面图形以AB边为轴旋转后会形成图形(   )。

  

A. 

                                

B. 

                                

C. 

                                

D. 

【答案】A

【考点】圆柱的特征,圆锥的特征

【解析】【解答】以直线AB为轴旋转后,得到的是立体图形上在是圆锥体,下面是圆柱体;

故选:

A.

【分析】以直线AB为轴旋转后,得到的是立体图形上在是圆锥体,下面是圆柱体;据此解答.

二、判断题(共3题;共6分)

2.从一个圆柱中挖去一个最大的圆锥,剩下部分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考点】圆锥的体积(容积)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分析可得:

这个圆柱的体积与挖出的圆锥是等底等高,所以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的3倍,则剩下部分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的(3-1)÷3=

故答案为:

正确.

【分析】抓住圆柱内最大的圆锥的特点,利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倍数关系即可解决此类问题.

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计算。

(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考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容积)

【解析】【解答】因为圆锥的体积用

×底面积×高,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错误.

【分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但是,圆锥的体积用

×底面积×高,由此即可判断.

4.一个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则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相等。

(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考点】圆柱的展开图

【解析】【解答】此圆柱展开后是正方形,说明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所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不等。

故答案为:

错误。

【分析】根据“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可知:

此圆柱展开后是正方形,说明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所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不等,即可得出结论.

三、填空题(共3题;共4分)

5.一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后,倒入一个底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圆锥形容器中,正好装满,这个圆锥形容器的高是________分米。

【答案】6

【考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容积)

【解析】【解答】2×2×2×3÷4=8×3÷4=6(分米);

答:

圆锥形容器的高是6分米.

故答案为:

6.

【分析】根据题干分析可得,这个圆锥形容器的容积与正方体的容积相等,由此利用正方体的容积公式求出它们的容积,再利用圆锥的底面积=容积×3÷高,即可解答.

6.一个圆锥比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少16cm3,这个圆锥的体积是________.

【答案】8立方厘米

【考点】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容积)

【解析】【解答】解:

16÷(3﹣1)

=16÷2

=8(立方厘米),

答:

这个圆锥的体积是8立方厘米.

故答案为:

8立方厘米.

【分析】因为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所以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差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1)倍,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解答.

7.一个正方形木块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现在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成的圆锥的体积是________,削成的圆锥的体积占原正方体体积的________%.

【答案】7.065立方厘米;26.2

【考点】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容积)

【解析】【解答】解:

36÷12=3(厘米)

3.14×(3÷2)2×3×

=3.14×2.25×1

=7.065(立方厘米)

7.065÷(3×3×3)

=7.065÷27

≈26.2%

答:

削成的圆锥的体积是7.065立方厘米,削成的圆锥的体积占原正方体体积的26.2%.

故答案为:

7.065立方厘米;26.2.

【分析】先用36除以12得出正方体的棱长,正方体的棱长就是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根据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得出圆锥的体积,再用圆锥的体积除以正方体的体积即可.

四、解答题(共1题;共5分)

8.下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如图(单位:

厘米)。

以直角三角形短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形成一个什么图形?

请你求出它的体积。

【答案】解:

圆锥,3.14×42×3×

=50.24(立方厘米)

【考点】圆锥的体积(容积),作旋转后的图形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

所得的立体图形是一个圆锥,BC的长度即圆锥的高,另一条直角边是圆锥的底面半径;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πr2h÷3”,代入数值解答即可.

五、综合题(共1题;共10分)

9.如图,一个圆柱形容器,底面半径为5厘米,高为20厘米,里面水深15厘米。

(1)容器与水的接触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如果全部装满水,能装多少毫升?

【答案】

(1)3.14×52+3.14×5×2×15=549.5(平方厘米)

答:

容器与水的接触部分的面积是549.5平方厘米

(2)3.14×52×20=1570(立方厘米)

1570立方厘米=1570毫升

答:

能装1570毫升

【考点】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容积)

【解析】【分析】考点:

关于圆柱的应用题.

此题主要考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V=πr2h,以及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s=2πrh.解答时一定要注意分清题目中条件,灵活解答.

(1)第一问是求高为15cm的圆柱的侧面积,运用计算公式可列式解答.

(2)第二问是求高为20cm的圆柱的体积,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代入数据解决问题.

六、应用题(共1题;共5分)

10.将一个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为15厘米的金属圆锥体,全部浸没在直径是40厘米的圆柱形水槽中,水槽水面会升高多少厘米?

【答案】解:

圆锥体的底面半径:

20÷2=10(厘米),

圆柱形水槽的底面半径:

40÷2=20(厘米),

水槽水面升高的高度:

3.14×10×10×15×

÷(3.14×20×20),

=314×5÷(314×4),

=5÷4,

=1.25(厘米);

答:

水槽水面会升高1.25厘米

【考点】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容积)

【解析】【分析】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圆锥形金属的体积,再求出圆柱形水槽的底面积,最后用圆锥形金属的体积除以圆柱形水槽的底面积就是水槽里水面升高的厘米数.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

-比

一、单选题(共2题;共4分)

1.能与3:

8组成比例的比是(  )。

A. 8:

3                                

B. 0.2:

0.5                                

C. 15:

40                                

D. 6:

11

【答案】C

【考点】比例的认识及组成比例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

A项中8×8≠3×3,所以不能组成比例;B项中0.2×8≠0.5×3,所以不能组成比例;C项中40×3=15×8,所以能组成比例;D项中,11×3≠6×8,所以不能组成比例。

故答案为:

C。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据此作答即可。

 

2.实际距离10千米在地图上正好是20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A. 5000:

1                           B. 50000:

1                           C. 1:

5000                           D. 1:

50000

【答案】D

【考点】比例尺的认识

【解析】【解答】解:

10千米=1000000厘米,

1000000÷20=50000(厘米),

所以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

50000;

故答案为:

D。

【分析】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已知,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即可求得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二、判断题(共2题;共4分)

3.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正比例,而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  )

【答案】正确

【考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

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正比例,而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故答案为:

正确。

【分析】圆的周长÷半径=2π(一定),圆的周长与半径的比值一定,两个量成正比例;圆的面积÷半径的平方=π(一定),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的比值一定,两个量成正比例。

4.如果4a=5b,则a:

b=4:

5并且a与b成反比例。

(  )

【答案】错误

【考点】比例的基本性质,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

因为4a=5b,

则a:

b=5:

4;

a÷b=

(一定),所以a与b成正比例。

故答案为:

错误。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即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写出比例,并求出a÷b=

(一定),比值一定,说明a与b成正比例。

三、填空题(共3题;共5分)

5.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笑笑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芸芸的身高和影长分别是1.5m和2.4m,这时一棵树的影长为12m,则这棵树高为________m。

【答案】7.5

【考点】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解答】解:

这棵树高为:

1.5×12÷2.4=7.5m。

故答案为:

7.5。

【分析】题中存在的比例关系是:

芸芸的身高:

芸芸影长=树的高度:

树的影长,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6.甲数的

等于乙数的

,甲与乙成________比例关系;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________;如果甲数是30,那么乙数是________.

【答案】正;10:

21;63

【考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比的化简与求值

【解析】【解答】解:

因为甲×

=乙×

则甲:

乙=

甲÷乙=

÷

=

×

=

(一定),

所以甲乙成正比例关系;

=(

×35):

×35)=10:

21;

30÷10×21=3×21=63;

故答案为:

正;10:

21;63。

【分析】根据甲乙的关系,写出甲、乙两数的比,再根据正比例关系的定义,即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即可判断甲和乙的比例关系;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即可化简求得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如果甲数是30,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即可求出乙数。

7.从12的约数中,选出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________.

【答案】2:

4=3:

6(答案不唯一)

【考点】比例的认识及组成比例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

12的约数有1、2、3、4、6、12,选出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

2:

4=3:

6 ,或1:

6=2:

12,或2:

3=4:

6,或1:

2=6:

12。

故答案为:

2:

4=3:

6(答案不唯一)

【分析】现根据约数的定义找出12的约数,即能整除12的数;再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从12的约数中找出符合要求的数据即可解答。

四、计算题(共1题;共20分)

8.解出下列各题中的“x”。

(1)(2+x):

2=21:

6

(2)

(3)

(4)

【答案】

(1)   (2+x):

2=21:

6

解:

(2+x)×6=2×21

       12+6x=42

           6x=(42-12)

           6x=30

            x=5

(2)    

=

解:

2x=8×9

   2x=72

    x=36

(3)   4:

x=

解:

x=4×

    

x=

     x=

×4

      x=

(4) 0.4:

=

x

解:

0.4x=

×

    0.4x=

      x=

÷0.4

      x=

【考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解析】【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即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解比例即可。

五、解答题(共2题;共10分)

9.李伟、杨洋、张雯三人一起参加100米赛跑,李伟到达终点时领先杨洋10米,领先张雯15米,如果杨洋、张雯按他们原来的速度继续跑向终点,那么当杨洋跑到终点时会领先张雯多少米?

【答案】解:

设当杨洋跑到终点时会领先张雯x米。

100:

(100-x)=(100-10):

(100-15)

解得x=

答:

当杨洋跑到终点时会领先张雯

米。

【考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解析】【分析】已知参加比赛的三个人的速度是一定的,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三个人所跑的路程比也是一定的。

设当杨洋跑到终点时,张雯还差x米到达终点,根据题意可知,当李伟到达终点时,杨洋和张雯所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