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轨道交通国家科技的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493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进轨道交通国家科技的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先进轨道交通国家科技的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先进轨道交通国家科技的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先进轨道交通国家科技的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先进轨道交通国家科技的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先进轨道交通国家科技的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先进轨道交通国家科技的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先进轨道交通国家科技的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先进轨道交通国家科技的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先进轨道交通国家科技的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先进轨道交通国家科技的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先进轨道交通国家科技的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doc.docx

《先进轨道交通国家科技的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进轨道交通国家科技的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先进轨道交通国家科技的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doc.docx

先进轨道交通国家科技的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doc

附件1

“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2017年度

定向项目公开申报指南

2017年“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定向中国中车实施的3个重点研究任务中包括6个项目。

针对6个项目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等需要公开择优的任务,拟对以下研究课题或任务进行公开择优,涉及公开课题或任务的预算将根据研究课题或任务的相关性,最终由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和申报单位共同协商确定。

拟承担相应研究课题或任务的各申报单位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申报内容须涵盖该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

本专项项目2017年拟公开择优的研究课题或任务如下:

项目一:

高性能牵引供电系统技术

1.虚拟同相柔性供电系统电磁耦合机理研究(任务级)

研究内容:

面向移动式大功率单相负荷在异相供电网络之间平滑过渡的应用需求,研究不同列车速度和无电区长度条件下虚拟同相柔性供电装置电压、相位、频率实时动态调整转换的技术特性;研究柔性供电装置主拓扑结构下变流器与变压器及各供电网络之间的耦合机理;研究牵引供电柔性供电装置与列车牵引传动系统的适配性技术。

考核指标:

形成满足电压波动在17.5kV~31kV条件下牵引供电侧柔性供电装置输出电压、频率及电能质量满足GB/T15945-2008、GB12325-2008、GB/T14549-1993、GB/T15543-2008等标准要求的技术实现方案;建立柔性供电装置变流器、变压器与牵引网的电-磁耦合模型;形成牵引供电侧柔性供电装置与列车牵引传动系统的适配方案;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1-2项;

实施年限:

1-2年;

拟支持数:

1项。

2.同相柔性供电系统协同保护策略研究(任务级)

研究内容:

研究供电网、同相柔性供电装置与过分相列车的耦合关系;研究同相柔性供电系统多装置故障影响机理;研究正常正向行车、异常反向行车时同相柔性供电装置的协同控制时序;研究同相柔性供电系统失效状态下,供电网-同相柔性供电装置-过分相列车的高可用馈电通道冗余方案与协同保护策略。

考核指标:

提出供电网-同相柔性供电装置-过分相列车的高可用馈电通道冗余方案,形成同相柔性供电系统可靠性协同保护策略和实现技术;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1-2项;

实施年限:

1-2年

拟支持数:

1项。

3.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动态稳定性方法研究(任务级)

研究内容:

基于现有的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接触网、列车牵引传动系统类型及方式的电路拓扑,构建“车-网”一体化耦合模型,研究“馈电网-受流机制-车”耦合谐振发生机理和稳定性分析方法,形成牵引供电-车载受能系统闭环稳定自适应控制策略及实现技术。

考核指标:

提出“车-网”一体化耦合模型;形成牵引供电稳定性测度指标和系统闭环稳定自适应控制策略;形成有效消除牵引供电-车载受能系统的高频及低频谐振的技术方案,并实施仿真验证;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

实施年限:

1-2年;

拟支持数:

1项。

4.车网等效阻抗频率特性测试方法研究(任务级)

研究内容:

研究牵引网等效多端口模型及阻抗频率特性测试方法;研究列车牵引传动系统等效多端口模型及阻抗频率特性测试方法;研究牵引网-列车串联网络系统的阻抗匹配原则及稳定域优化方法。

考核指标:

形成牵引网与列车牵引传动系统多端口模型及阻抗频率特性测试方法;形成牵引网-列车阻抗匹配原则及稳定域优化方法。

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

实施年限:

1-2年;

拟支持数:

1项。

项目二:

轨道交通列车高效变流装置

5.大功率车载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故障隔离保护机制与控制策略研究(任务级)

研究内容:

搭建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的功率流模型,研究故障切换状态下主电路电磁暂态过程及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故障单元隔离保护机制,研究故障工况下故障隔离保护策略对数字控制系统的影响,提出适用于车载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的快速平滑故障隔离保护控制策略。

考核指标:

提出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的故障隔离保护机制及对系统影响规律,形成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系统快速平滑隔离保护控制策略和实现技术,完成仿真和原理性实验验证。

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

实施年限:

1-2年;

拟支持数:

1项。

6.多电力电子变压器条件下车网耦合机理及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任务级)

研究内容:

研究牵引供电网与多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间的电气耦合特性及高频、低频谐振机理;研究带电弧弓网离线、网压突变、过分相、负荷突变等恶劣运行条件对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影响;研究复杂工况下具有谐波优化及“车-网”谐振抑制能力的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控制策略。

考核指标:

提出牵引供电网-多台电力电子变压器耦合下高频、低频谐振机理;提出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谐波控制策略。

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

实施年限:

1-2年;

拟支持数:

1项。

项目三:

轨道交通新型供电制式车辆与车载储能技术

7.动态移动状态下电能感应变换单元多目标优化控制策略研究(任务级)

研究内容:

基于动态移动工况,计算分析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电和温度场的分布形态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磁能量传递特性及损耗分布;研究电能变换单元通用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电能感应变换单元的高功率密度、电流/频率快速跟踪及低开关损耗等多目标优化控制策略。

考核指标:

提出动态移动状态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磁能量传递特性及损耗分布,形成动态移动状态下电能感应变换单元通用数学模型及多目标优化控制策略;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

实施年限:

1-2年;

拟支持数:

1项。

8.储能元件服役状态评估和安全预警防范技术研究(任务级)

研究内容:

研究动力电池、超级电容等典型储能元件在轨道交通车辆服役过程中的应力(倍率、温度等)变化机理、耦合关系及相互影响规律;研究确定反映该类储能元件老化内部机理的特征参数,根据该类储能元件在单一、耦合应力及实际工况下的寿命衰退数据,研究其失效物理模型及数据预测算法;研究基于该类储能元件健康状态的充电智能控制策略和安全维护方法;研究面向故障导向安全的BMS与车载变换器的交互响应与保护机制。

考核指标:

提出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运行环境和工况条件的动力电池、超级电容等典型储能元件状态评估和安全预警方法;提出基于温度、倍率、充放电深度的多变量耦合储能元件寿命测试评估方法;发表论文5-7篇;申请专利2-3项;

实施年限:

1-2年;

拟支持数:

1项。

9.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能源系统配置及综合管理策略研究(任务级)

研究内容:

基于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构建各种不同储能元件组合配置模型,推演全寿命周期成本函数矩阵;依据各种储能元件组合配置模型,推演不同供电控制方式下系统运行成本函数矩阵;研究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能源系统配置和运行控制管理策略;研究基于大数据的车载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健康状态动态评估及过程管理技术。

考核指标:

提出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能源系统配置和运行控制管理策略;形成轨道交通车载储能系统大数据平台,提出车载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健康状况评估方法、管理策略及标准规范;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3-5项;

实施年限:

1-2年;

拟支持数:

1项。

10.基于统一数据模型的新型供电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大数据实时处理技术研究(课题级)

研究内容:

研究供电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大数据模型,对新型供电轨道交通系统设计、制造、运维等各环节产生的多源异构大数据进行统一建模。

研究轨道交通系统大数据的分布式存储技术,对新型供电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大数据进行高效存储;研究基于批、流混合的大数据实时处理技术,对经过统一数据建模的新型供电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大数据进行高实时、低迟滞的即席分析查询处理;研究复杂指标增量计算技术以及可扩展的轨道交通多维数据分析等大数据分析接口技术,为实现新型供电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能量优化管理、状态监测、故障预警等应用提供支撑。

考核指标:

搭建批、流混合的大数据实时处理平台,支持对百亿条数据的多维实时查询,数据处理响应时间≤100ms;为新型供电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大数据平台构建及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能量优化管理、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系统提供支撑;发表论文5-8篇,申请专利3-5项;

实施年限:

2年;

拟支持数:

1项。

项目四:

面向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轨道交通设计、节能与环境友好技术

11.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关键要素辨识与分析方法研究(课题级)

研究内容:

基于大数据融合与挖掘研究网/车/线/环耦合作用下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性能、环境与成本影响要素辨识与分析方法;研究性能与环境要素对安全的影响,分析与安全强相关要素的敏感度,确定关键要素;以安全域为边界条件,构建安全域、性能域、环境域的耦合关系,揭示其交互影响机制及演化规律;实现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控制。

考核指标:

形成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域、性能域、环境域要素辨识及分析方法与标准、要素集及耦合关系;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综合可用性技术能力。

发表论文5-8篇,申请专利3-5项;

实施年限:

2年;

拟支持数:

1项。

12.轨道交通系统效能涌现机理与全局效能评估及配置理论研究(任务级)

研究内容:

分析轨道交通系统在服役过程中系统效能特征,研究轨道交通系统效能影响因素及关键环节辨识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各影响因素交互协同作用后产生全局最优效能的机理;以轨道交通系统全局效能最大化为目标,基于系统服役信息及系统间的耦合作用,研究不同服役环境、不同线路条件、不同车组的全局效能评估理论,同时基于轨道交通系统逻辑功能关系,研究分层、逐级效能配置理论。

考核指标:

揭示轨道交通系统效能涌现机理;形成轨道交通系统效能评估及配置理论方法;形成轨道交通系统特征辨识方法和指标体系;具有全局效能提升10%的技术能力;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

实施年限:

1-2年;

拟支持数:

1项。

项目五:

复杂环境下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能力保持技术

13.复杂环境下轨道交通关键承载结构材料破坏特征及恢复技术研究(任务级)

研究内容:

研究轨道交通关键承载材料(混凝土)结构经时行为特征建模及性能劣化机理;研究不同损伤形式下的结构性能恢复技术;开展材料和结构自修复技术工程可行性深化研究;研究修复后结构与材料功能及性能测试评估技术;研究海洋、酸雨、高寒等复杂环境下桥隧钢筋锈蚀及混凝土性能劣化的测试评估技术。

考核指标:

形成关键承载混凝土结构的恢复方法;形成关键承载混凝土结构与材料功能、性能评估及测试方法,具备关键承载混凝土结构寿命延长20%的能力。

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

实施年限:

1-2年;

拟支持数:

1项。

14.轨道交通全球典型环境要素辨识及分析(任务级)

研究内容:

辨识全球轨道交通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工业基础及人文特点等环境域要素;研究极端环境要素对轨道交通系统安全和成本的影响,提出关键环境域要素对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的技术需求及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

形成轨道交通全球环境域要素研究报告;形成极端环境要素对轨道交通系统影响分析报告形成关键环境域要素对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的技术需求及解决方案;发表论文3-5篇;

实施年限:

1-2年;

拟支持数:

1项。

15.极端环境条件下高速动车组通过大跨桥梁风险辨识及防控技术研究(任务级)

研究内容:

研究极端环境条件下车-桥耦合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方法;研究轨道交通系统大跨桥梁时空演化规律及失效机理,性能异常及结构薄弱环节辨识方法及风险分析与防控策略。

考核指标:

形成极端环境条件下车-桥耦合动力学模型;形成极端环境条件下高速动车组通过大跨桥梁结构风险辨识及防控技术规范;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

实施年限:

1-2年;

拟支持数:

1项。

项目六:

轨道交通货运快速化关键技术

16.典型大宗货物联运安全与保性需求研究(任务级)

研究内容:

面向多式联运铁路货车实际运营需求,研究典型大宗运输货物属性及其表征与评估方法;研究典型货物长途及转接运输关键过程及保性需求;研究典型货物长途及转接运输关键过程的装备结构适配性;研究典型货物联运在途保性技术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

形成典型货物长途及转接运输安全与保性需求规范;形成至少四种典型大宗货物联运过程和装备结构适配性需求规范;形成至少四种典型大宗货物联运在途状态保持技术方案,并完成仿真验证;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

实施年限:

1-2年;

拟支持数:

1项。

17.快速化货运过程状态全息化感知与过程管理系统配置技术研究(任务级)

研究内容:

基于货物自身属性与运输特性,研究快速化货运过程货物状态辨识与获取方法;基于货物运输时空需求特征和现有运输过程中的适配性装备,构建快速化货运安全保障与过程管理信息集成模型及系统架构,研究快速化货运全过程管理与服务系统架构与功能配置方法。

考核指标:

形成基于典型货物的状态识别与获取技术规范;形成快速化货运安全保障与过程管理信息集成与系统设计总体需求规范;初步形成快速化货运全过程管理与服务系统设计总则;发表论文3-4篇,申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2项;

实施年限:

1-2年;

拟支持数:

1项。

18.高速重载货运列车安全性评估分析研究(任务级)

研究内容:

面向高速机动重载货运需求,突破高速客运专线承载瓶颈,分析时速250公里及以上重载货运动车组车辆系统及基础设施安全影响要素;研究基于多轴、走行部群配置的高速重载动车组载荷离散分布及传递特性,以及动车组安全性评估方法。

考核指标:

形成时速250公里及以上重载货运动车组车辆系统及基础设施安全要素影响分析报告;构建基于多轴、走行部群配置的高速重载动车组载荷离散分布及传递特性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形成基于多轴、多走行部分布式配置高铁线路中高速重载货运列车安全性分析评估理论。

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

实施年限:

1-2年;

拟支持数:

1-2项。

19.时速250公里以上货运动车组载荷特征及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任务级)

研究内容:

面向不同货物载荷以及典型线路条件,研究时速250公里以上货运动车组“车-货”动力耦合模型建立及解析方法;研究典型线路条件下货运动车组车体和转向架结构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基于现有基础设施条件下货运动车组运营安全保障技术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

形成时速250公里以上货运动车组“车-货”动力学耦合模型;形成货运动车组结构可靠性评估方法与规范;形成货运动车组运营安全保障技术方案,并完成仿真验证;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2项;

实施年限:

1-2年;

拟支持数:

1项。

 

赠送以下资料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

  德鲁克说:

“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

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提出了三个经典的问题:

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

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

这三个问题经过改编完全可以应用于现在的我们:

我们学习的是什么?

我们学习的将是什么?

我们学习的究竟应该是什么?

  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往往在于其超强的预见性.多年之后依然闪耀者夺目的思想光辉,熠熠发光,为处在黑暗中的人们知音了前进的方向与道路。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在于思想的高度,作品能够让人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大事记是肉身已逝,但精神依然长存.

  德鲁克先生《管理的实践》已面世半个多世纪了,在这五十多年中,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

但能禁得住时间考验的的书籍还是《管理的实践》一书,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终于读完了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仿佛自己游荡在上个世纪中期的企业中。

这本书构筑了完整的“对人的管理”思想。

如:

1、人是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富潜力的资源。

德鲁克认为“人的资源——整个的人,是自然赋予的所有资源中最丰富、最有才能,最有潜力的资源。

”这是因为在企业可以得到的所有资源中,认识“唯一能够增长和发展的资源”,亦即“人要贡献出什么必须由他自己决定”,只要他们愿意进行“有目标的、集中和联合的努力”,就可以“产生出真正完整的东西来”。

2、必须对人进行管理,挖掘出人的潜力。

德鲁克明确的提出“利润并不是企业活动的目的,利润不应该成为企业决策的理由、原因和依据,他只是对企业是否起作用的一种测验”,他说道:

“企业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

”因此,“经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把他的资源——首先是人的资源中蕴含的力量都挖掘和发挥出来。

那么我认为,真正诠释管理的意义就要将人的机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3、是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感。

管理者如果只注重员工的绩效,那就死定了!

那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方式已经是人性化管理,更多的是注重员工的感受。

同样的工作,在行政的约束下与在自动自发的工作结果虽然是都完成任务了,但完成的综合效果完全不同。

只注重绩效的话,那会留不住优秀人才。

因此,要想将公司管理的有声有色,必须关注职工的感受,经常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管理的实践》一书,系统的论述了企业的核心问题,即企业的目的:

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

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找,只能从外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从客户那里寻找。

企业通过不断的创新满足顾客的需求。

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专业和科学,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任何热衷于将管理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尝试,试图消除所有的波动,风险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创新和成长。

管理本质上是一句目标业绩和责任进行的管理。

检验管理和创新的成果,不是知识,而是业绩和成就。

管理者和员工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责任上的差别。

员工的权利不是来自于管理者的授权,而是来自于所承担的责任。

区分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的唯一维度在于时间。

  正确的定位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组织要求员工要主动积极,以企业的目标为努力的方向,同时要求员工要自愿接受改变。

但员工对组织的要企业一般较为弱势,德鲁克总结为,首先员工是一个人,通过职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做事有意义;其次,员工要求企业建立标准,对员工良好业绩的关注。

“组织需要个人为其做出贡献,个人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

”因此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将员工的目标引向组织目标。

管理者需要在现在和未来间取得平衡。

管理是一种稀缺的资源。

  一本优秀的著作哇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

有所得在于能够更加深刻的领悟思想的内涵与外延,在于发现自己的误解与错误,在于能够明确自己未来道路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