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全市工业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治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548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得体会全市工业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得体会全市工业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得体会全市工业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治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得体会全市工业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治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得体会全市工业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治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心得体会全市工业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治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得体会全市工业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治理.docx

《心得体会全市工业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得体会全市工业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治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得体会全市工业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治理.docx

心得体会全市工业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治理

心得体会:

全市工业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治理

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在历史上曾经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并且至今仍是全市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的倚重。

但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工业排放形成的污染日益突显。

近两年全市大力开展大气环境整治工作,通过节能、降耗、控车、除尘、增绿等举措,空气质量明显改观。

X年X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88天,同比增加34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数91天,同比减少18天。

尽管如此,我市大气环境治理任务依然艰巨,需要对此展开深入研究探讨,以对症施策,使大气环境彻底改观。

一、工业排放现状及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大气环境治理是一个世界性课题。

导致大气污染的因素很多,错综复杂,分析我市大气污染的成因,工业、燃煤、机动车尾气、道路扬尘、生物质燃烧、二次污染等诸多因素并存,但各自影响程度不同。

从以下对工业排放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排放是导致我市空气质量恶化的主因。

(一)排放现状从目前我市对工业领域各行业的监测数据来看,主要对钢铁、电力、水泥行业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监测,其他行业如采矿业、食品业、纺织服装业、木材加工业、化学工业、设备制造业及其他行业等尚未检测到位。

据监测数据显示,X年全市钢铁、电力、水泥三行业的SO2、NO2的排放量分别是12.30、12.00、0.11(万吨)和4.90、12.52、1.07(万吨);2013年三行业SO2、NO2的排放量则分别是11.52、13.33、0.15(万吨)和4.60、12.71、1.17(万吨)。

从数据比较结果来看,X年我市钢铁、煤炭、电力、水泥等六大行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市排放总量的88.3%和63.8%,并且,钢铁、电力、焦化、水泥、玻璃等五个重点行业燃煤总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分别占全市工业燃煤总量的88.9%和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90.6%、91.8%、82.7%。

由此可见,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企业的高排放是导致我市空气质量恶化的主因。

(二)对大气环境影响据专家测算,全市的大气容量为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应控制在6.5万吨以内,主城区空气中烟(粉)尘容量为4.17万吨。

由此看出,我市仅现有三行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已大大超出大气环境容量,大气污染不可避免。

X年,X市主城区PM10、PM2.5和二氧化氮分别超标1.67倍、2.31倍、0.3倍。

今年1—4月,臭氧浓度较上年同期升高15.4%,部分监测站点二氧化硫浓度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上升。

各县区大气污染情况同样突出。

全市各县(市、区)整体空气质量在全省县(市)排名中总体处于靠后状态。

二、工业排放治理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近两年,我市节能降耗、减煤压钢、重点整治重化工行业污染排放的举措力度不断加大,但大气污染的趋势并没有根本逆转,工业排放经多元治理目前仍问题重重,其主要制约因素有:

(一)主观因素方面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有待加强。

从目前我市工业排放呈现的问题来看,主要表现为:

有的企业环保设备如脱硫、脱硝、除尘设备配备不足、不到位,有的企业虽有环保设备但运转不充分,存在偷排偷放行为等;有的企业该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没有淘汰,有的规避标准监督,偷偷生产经营超标准排放;还有的企业对政府制定的节能减排计划执行不力等。

这些问题表明,作为废气排放影响环境的主要责任主体——企业,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尚未到位,本位利益严重,缺乏大局观念,在环境保护中主动性不足,没有把环境保护上升为自觉行动,没有化为内生动力。

另外,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在环保工作中也存在缺位、监管不到位等现象。

(二)客观因素方面工业排放所呈现的问题由诸多因素造成,受诸多客观因素制约。

如,①资金不足的问题。

环保设备的安装与运转需要长期巨大投入,许多中小企业受资金限制难以完成环保改造;②技术工艺落后的问题。

工业节能减排、污染治理、淘汰落后产能、产业优化升级等都需要技术支撑,而我市工业主导产业多数科研开发投入有限,产成品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低,基本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技术支撑不足;③人才问题,这也是最根本的问题。

只有有了人才才有创新,才有技术进步,才有生产工艺的改进,才有新产品的开发,才有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等,而目前我市工业领域主导产业人才缺乏,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④市场环境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市场竞争环境至关重要。

环保设备的投入必然带来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如果监管不到位,使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与未达标的同类企业产品在市场竞争,那么环保达标企业在竞争中会处于不利地位,最终会打击环保达标企业的积极性;⑤政策激励机制不足的问题。

比如,排污收费、环保税收、环境基金、生态补偿机制、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都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对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进行政策激励,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使政策起到激励和禁止的作用;⑥市场约束机制问题。

如排放权交易制度。

对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如碳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等排放量市场交易制度有待建立完善,目前这些机制对企业排放尚未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

三、加强工业排放治理的建议和举措

工业排放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但工业化并不必然带来大气污染,积极合理的预防和治理能有效避免“空气”作为公共产品因工业无序排放而引起的“公地悲剧”现象,使企业排放外部性问题内部化,有效避免市场失灵。

(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工业污染的排放现状,根源在于我市产业结构的重型化和经济发展的粗放化,这种历史形成的重型化产业结构和粗放型发展方式随着经济发展,经济体量的增大,污染排放日趋严重。

因此,治理大气环境污染,其重点和根本是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要逐步改变我市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的现状,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工业排放强度。

淘汰落后产能,对钢铁、煤炭、电力等传统主导产业整合重组,加强技术改造,推动其转型升级。

发展高技术产业、节能低碳产业,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发展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快向绿色经济转型。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相对而言能耗强度较低,属于低碳节能产业,其健康发展既能激活地方经济,也能大幅减轻环境的压力。

2.要逐步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由过度依靠资源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向依靠消费驱动、创新驱动、出口带动的转变,走内涵集约式发展之路。

为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鼓励钢铁等重点企业走出去,缓解国内市场产能过剩压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逐步改善我市主导产业、产品处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的状况,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同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改善消费预期,整治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

(二)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市场等多手段,促进工业排放综合治理

1.制定完善体现绿色环保的财税、金融政策,对企业排放进行奖优惩劣。

严格脱硫脱硝除尘等工业排放标准,严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污税费标准,对符合环境要求、超过或达到排放限值的企业进行税费(如环境污染税、排污费)减免、补贴、实行奖励性电价等;对达不到排放最低要求的企业征收惩罚性税费、惩罚性电价等。

结构调整是一个“化蛹成蝶”的痛苦过程,对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使用清洁能源、为治理环境污染做出贡献的企业,对其下岗职工要及时妥善安置,稳妥处理其在银行的贷款,对其产业升级进行税费减免等。

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金融,对企业环境违法信息进行及时统计,纳入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严格限制环境违法企业贷款及上市融资,引导企业加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利用资本市场,积极引进风险投资和战略投资者,选择我市具有一定产业基础、资源基础,符合产业发展规划,有着巨大市场发展前景的行业企业与战略投资者合作,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2.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依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完善区域之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完善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企业违法排放造成的污染后果由相关部门及时进行科学评估,尽量让其承担全部违法成本,进行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同时加大对企业环保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环境违法成本。

相对于企业内部污染治理成本,要让企业因为非法排污付出相当的经济代价,从经济上、制度上约束企业由污染外排转为主动加强内部治理。

3.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环境执法要严格到位,杜绝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对环境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依照相关法规条例坚决查处,在法律上形成高压态势,加大刑事惩处力度,对违法排污排放行为绝不姑息。

4.运用市场化机制加强排放治理。

完善排放权交易制度。

对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如碳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等排放量建立完整的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按照排放标准和交易规则进行公平市场交易,让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在环境治理中优胜劣汰,发展壮大。

(三)抓好源头,治好末端,全程监管工业排放

1.抓好源头,即对一切拟新建、改扩建项目严把环境准入关。

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产业环保政策,所有重要项目必须递交环境影响报告,符合我市产业规划定位发展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坚决禁止立项。

2.治好末端,即加强末端治理。

要对工业排放的各类污染物、污染源尤其是重点污染物、污染源建立污染排放自动监测系统,加强在线数据监测及监管,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并达标排放,同时要随时掌握企业生产运行管理情况,及时排查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的安全隐患,切实实行过程控制;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我市各种污染物排放环境容量总量限值的科学测评工作,为制定地方排放标准,严格污染物排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建立事前预防和事后问责机制,强化政府环保责任追究制度

1.建立事前预防机制,对拟建项目实行信息公开。

在项目立项之前,要充分征集社会有关各方意见建议,使利益相关群体充分了解参与,同时接受人大、政协及非政府组织等有效监督,对项目环评论证严格把关,防患于未然。

2.强化政府环保责任追究机制,严格事后问责。

对于新建项目从项目决策开始到落实实施、生产运行全过程中所涉及的决策部门、工信、国土、环保以及生产企业等有关部门都要承担相应责任,包括领导责任、监管责任以及企业责任等,对于一些重大环保项目甚至要追究终身责任,从而引导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慎重行使职权,有效解决政府有关部门在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同时引导企业家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增强污染排放治理主动性自觉性。

(五)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工业集聚集约化发展

政府要从政策上对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给予一定支持和倾斜,鼓励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加大实用性科技研发投入,通过科技进步促进我市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式由粗放的、靠增加资源投入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内涵挖潜式的集约化发展,促进企业产品深度整合,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鼓励企业开发研制有关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如,从工业排放气中回收氢气的技术、利用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制取生物油技术、工业排放的热气回收技术等,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其产业化发展,强化科技对工业排放治理的支撑作用。

合理规划产业空间布局,改变重化工业围城现状,同时注意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通过生态工业园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企业集群发展,增强要素集聚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壮大规模效应,利用产业间的相互关联性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物流成本等,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同时有效降低企业污染治理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