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5791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docx

电源适配器检验规范电子类

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的质量管理及品质标准,满足客户产品的品质要求。

使判定有据可依,以防错、漏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特制定此检验标准。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本公司之桌上型电源适配器

2.2客户指定规范标准,以客户要求为准。

2.3本规范与工程规格抵触时,以工程规格为准。

2.4本规范未列举部分,依业界一般适用规范或标准检验。

3、职责

品保部负责本检验规范的制作及实施。

4、定义

4.1致命缺陷(CR):

指物料不符合法律法规(如HSF),或者能直接间接引起消费者人身安全的

不良项目。

4.2严重缺陷(MA):

指物料尺寸、功能上的缺陷,以及严重外观/装配不良,不良的程度将直接

造成物料无法使用或者可能引起客户退货的不良项目。

4.3轻微缺陷(MI):

指物料存在外观上轻微不良,可能会引起客户或消费者不满意,但不良的

程度不至于造成客户投诉或者退货。

5、运作程序

5.1检验条件

5.1.1环境要求:

温度25±5℃,光照强度400Lux-850Lux

5.1.2检验者视力:

矫正后视力不低于1.0,无色盲、色弱现象。

5.1.3检验方法:

检验者目视距离:

35±5cm,在被检查物表面的正面,其视线与被检查面呈

45°~90°进行正常检验,检验时间:

3~5秒。

5.1.4检验示意图,如下:

5.2检验工具

菲林尺、卡尺/二次元、塞尺、3M胶带、橡皮擦、跌落测试仪、酒精灯/防火实验箱、秒表、高低温箱、盐雾实验机、XRF荧光光谱仪、电源、电子负载、示波器、电压/电流表等

5.3产品缺陷定义和抽样方案

5.3.1外观缺陷定义及抽样计划

5.3.1.1有感刮伤、划痕:

因相互摩擦或碰撞造成产品表面有明显的可视深度点、线及块

状损伤。

5.3.1.2无感刮伤、划痕:

光学反映下可见的痕迹,无可视深度。

5.3.1.3异色点:

与产品本体颜色存在差异的黑点、毛屑、凹/凸点及杂质点等。

5.3.1.4字母定义:

D:

直径L:

长度W:

宽度N:

个数。

5.3.1.5缺陷类别:

CR---致命缺陷,MA---严重缺陷,MI---轻微缺陷。

5.3.2采取ANSI/ASQCZ1.4抽样方案对待检品进行抽样,使用单次抽样,一般检查水平II;

按合格质量水平AQL规定如下(电气特性一律0收1退):

◆外观:

CR:

0MA:

0.15MI:

1.0

◆尺寸:

CR:

0MA:

0.15MI:

1.0(记录5PCS数据)

◆可靠性、环保测试:

CR:

0

5.4检验项目和检验标准

5.4.1AI检验项目和判定标准

5.4.1.1AI检验项目

检查项目

判定标准

备注

CR

MA

MI

1、核对BOM、零件、厂商及规格与BOM一致

V

2、AI零件破损且已伤到其本体或足以影响电气性能者拒收

V

3、AI零件之型号.字体.电阻色环之颜色错误或脱落难以直接辨认者拒收

V

4、PCB不可有断裂.烧焦.异物等严重影响电气性能之现象

V

5、整个AI物品之零件不可有严重倾斜(超过零件垂直角度±15度)之现象.整体外观上不可有污秽、脏物)

V

6、零件不会脱落,AI弯脚:

IC450~750.其他150~300.且其弯脚不可与PCB相邻线路Short.另不可有浮件(标准参照附图)

V

7、PCB印刷不可错误,模糊,偏移

V

8、铜箔不可氧化

V

9、有立式AI元件包装需采用卡条包装.全卧式元件有静

电袋包装,且不可裸露在外

V

10、AI元件不可漏件错件,跪脚,有极性元件不可反向

V

5.4.1.2AIAX插入机判定标准

剪角的长度:

L1=1.5mm±0.3mm

弯脚的角度:

θ=150~300

弯脚的方向:

部品脚向内侧弯脚

部品裂痕:

用X10倍的实体显微镜可以看到的为不良

部品缺口、划伤、打痕:

用肉眼可看到的为不良

部品脚变型:

所有部品脚变型的都为不良

部品浮起:

L=2.0mm以下,用厚薄规

与其他铜箔及部品脚之间:

L=2.0mm以下,用厚薄规

铜箔损伤:

用放大境目视确认t≧1/t以上

跳线浮起:

L1=1.0mm以下,L2=2.5mm以下笆布

5.4.1.3AIRA插入机判定标准

剪角的长度:

L1=1.5mm±0.3mm

弯脚的角度:

θ=150~300

弯脚的方向:

部品脚向外侧弯脚

部品裂痕:

用X10倍的实体显微镜可以看到的为不良

部品缺口、划伤、打痕:

用肉眼可看到的为不良

部品脚变形:

所有部品脚变形的都为不良

与其他铜箔及部品脚之间:

L=0.3mm以下,用厚薄规或销规确认

铜箔损伤:

用放大境目视确认t≧1/t以上为不良

5.4.2SMT检验项目和检验标准

5.4.2.1SMT检验项目

检查项目

判定标准

备注

CR

MA

MI

1、核对BOM、零件、厂商及规格与BOM一致

V

2、零件不可破损,胶不可溢出沾到吃锡处

V

3、SMT零件点胶需牢固,0603chip及小二极管推力测试值1kg以上,0805,1206,LEDchip推力测试值1.5kg以上,三极管推力测试值2kg以上,IC推力测试值3kg以上

V

4、零件不可与PCB板线路SHORT

V

5、PCB板不可破裂、划伤,定位孔不可有毛边,影响自动化插件

V

6、铜箔不可氧化

V

7、零件偏移不可超出PAD的1/2

V

8、零件不可反贴(MARK需朝上)、侧立,有极性零件不可反向

V

9、PCB板不可有异物,以免DIP后影响吃锡

V

10、PCB印刷不可错误,模糊,偏移

V

11、SMT板须采用静电袋包装,且必须全部包好,不可裸露在外

V

12、PCB不可烧焦变色

V

5.4.2.2SMT判定标准(缺陷字样不可接收)

晶片的端点,刚好在PAD的正中央

零件标示面向着PCB零件偏移,但超出PAD的部份,未超过零件宽度的50%

两个零件碰在一起两个零件间的间距>0.2mm

零件偏移,使得端点部分的75%露出PAD外(缺陷不良)

零件超出PAD的部分超过其宽度的50%(缺陷不良)

零件超出PAD的部分超过其宽度的50%(缺陷不良)

零件端点和PAD间,銲点良好外表平滑,光亮,没有冷銲或氧化现象

锡稍少,但零件端点的三个面,整面至少均吃锡端点厚度的25%以上,零件端点仅二个面吃到锡,但其高度在端点厚度的75%以上

空銲銲点外表粗糙,呈冷銲状锡裂或与零件脚分离锡过多,沾到本体或銲点无法辨识锡桥或使绝缘距离小于0.25mm(缺陷)

5.4.3制程检验项目和检验标准

检验项目

判定标准

缺陷等级

CR

MAJ

MIN

电性测试

1.输出电压、电流超出标准范围;

 

 

2.初、次级断路或短路;

 

 

3.初、次级接触不良,造成输出时有时无;

 

 

4.次级输出极性反;

 

 

5.高压测试耐压值不能通过规定的要求;

 

 

6.绝缘阻抗不能达到规定要求;

 

 

7.电流声测试,依该ADT/SPS之实际输入电压频率进行,距产品30Cm倾听,听不到为OK,反之NG;

 

 

8.工单要求其它测试项目不合格。

 

 

插件

a.元件倾斜距发热体(散热片及其晶体管,螺丝)距离小于1毫米;

 

 

b.元件装插倾斜大于15°;

 

 

d.板边元件向外倾斜超出板边或碰到外壳;

 

 

e.电解电容,磁性元件碰到发热体;

 

 

f.元件未装插在正确的位置或未正确着装;

 

 

g.元件高跷或浮高;

 

 

h.不同电位之元件脚距离是否小于:

低压区0.76mm,高压区2.5mm;

 

 

元件

a.元件标示(包括规格,极性,误差,特性等)错误;

 

 

b.元件裂痕焦黑,破损伤及本体;

 

 

c.元件表皮破损影响识别或导电体外露影响其绝缘性能;

 

 

d.元件脚氧化;

 

 

e.线材芯线断裂股数超出《制造作业标准书》之要求;

 

 

PCB破损

a.PCB破损伤及金道或焊点或组装强度(如锁附预留孔破损);

 

 

b.PCB破损面积超过5mm2或长度超过5mm;

 

 

金道缺损

a.不可有PCB铜箔缺损、开裂长度大于1.27㎜;

 

 

b.不可有PCB铜箔缺损、开裂宽度超过金道宽的1/5或其宽度超过0.5㎜;

 

 

c.不可有焊点铜箔剥离(翘皮);

 

 

d.宽度1毫米以下之金道有缺损;

 

 

套管

a.该套套管之元件漏套套管

V

b.套管松脱或未套到位;

 

 

c.一次侧套管破损超过1㎜2;

 

 

d.二次侧套管破损超过2㎜2;

 

 

锡面

a.锡洞面积超过PAD面积之25%

 

 

b.同一焊点超过两个针孔或在线径0.8mm以上之零件脚发生;

 

 

c.不同电位之线脚间有连锡之现象;

 

 

d.包焊,看不到引线轮廓;

 

 

e.焊锡过多(焊点之锡面焊角大于60°而形成堆锡或包焊);

 

 

f.焊锡过少(焊点之锡面焊角小于30°而形成锡薄或空焊);

 

 

g.焊点未吃锡或吃锡面积低于PAD面积75%之现象;

 

 

h.锡尖:

使出脚长度超出规格,或与相邻导体之距离小于0.76㎜;

 

 

i.冷焊程度达到25%;

 

 

j.PCB板上残留有不易松脱之锡球/锡渣,且直径超过0.13mm或600mm2内锡珠数量超过5个;

 

 

k.输入输出之线或铆钉,以及SOP要求固定加锡之元件脚须360°覆盖焊锡,且焊点焊饱满;

 

 

l.锡裂:

元件脚与焊垫间之焊锡裂纹超过25%(含)或脱焊;

 

 

m.金道上绿油起泡或脱落超过2mm2;

 

 

n.金道上绿油变色面积超过5mm2;

 

 

o.需上锡之金道未吃锡面积超过2mm2;

 

 

p.PCB污染面积(补焊后松香杂质,胶)超过2mm2;

 

 

弯脚剪脚

a.出脚长度应符合:

单面板0.8~2.0㎜,双面板:

0.4~2.0㎜之要求(特殊要求除外);

 

 

b.元件脚弯曲方向应顺应金道方向,与周边导体短路或PIN间距离不可小于0.76㎜;

 

 

组装

b.InletPIN焊接(未加套管)距PCB边缘金道距离小于4mm;

 

 

c.Inlet上勾焊之电容之套管破损(露本体)超过1mm2或Inlet,Outlet本体破损或烫伤;

 

 

d.勾焊线材之裸线距焊点距离不可超过1.5倍线径;

 

 

h.一次侧(线材或元件)碰到二次侧(元件如线材,外壳等);

 

 

i.N,L,切换开关线材之走线或绞线方式不符合规格要求;

 

j.漏加绝缘片或绝缘片之规格错误;

 

 

k.绝缘片破损或烫伤影响绝缘强度;

 

 

l.漏加绝缘粒或绝缘粒破损;

 

 

m.应套磁珠(磁环)之元件漏套磁珠/(磁环);

 

 

n.应抹散热膏之功率元件漏抹散热膏;

 

 

o.散热片固定晶体螺丝锁附不紧;

 

 

p.散热片固定晶体螺丝不出牙;

 

 

q.散热片固定晶体螺丝出牙不足1.5道牙纹且未点螺丝胶(有固定装置如弹垫片者除外)

 

 

r.内档断裂;

 

 

s.机台内不可残留有杂物(如螺丝,金属丝,头发,多余的贴纸等);

 

 

点胶

a.需点胶之元件漏点胶;

 

 

b.点胶盖住安规注意事项,保险丝规格,安全等级等;

 

 

c.元件与PCB间点胶用量小于该元件周长的1/2;

 

 

d.元件与元件间点胶面积小于1㎝2;

 

 

e.胶裂之现象;

 

 

 

5.4.4成品外观检验项目和检验标准

检验项目

判定标准

检验仪器/设备

检验方法

缺陷等级

CRI

MAJ

MIN

塑胶外壳

不允许有与产品颜色明显区别的脏污,颜色相近脏污D≤0.5mm,N≤3.上下壳之间不能有明显纹理及颜色差异(高光面产品颜色相近脏污D≤0.2mm,N≤2)

目视

目视检查

 

 

V

外壳表面不可有变形,裂痕,缩水,压伤及有感划痕

目视

目视检查

 

V

 

无感划痕允收标准:

L≤10mm,W≤0.3mm,N≤3(高光面产品L≤5mm,W≤0.3mm,N≤1)

目视

目视检查

 

 

V

异色点允收标准:

D≤0.3mm。

N≤5,间距≧15mm(高光面产品D≤0.3mm。

N≤2,间距≧15mm)

目视

目视检查

 

 

V

外壳接合处间隙不可超过0.2mm,错位不可超过0.2mm,错位不可有明显刮手感觉

目视,塞规

塞规比对

 

V

 

外壳接合处不可有超过0.5mm的毛边

目视,菲林尺

菲林尺比对

 

 

V

AC插脚

插脚规格符合产品要求,不可有混脚不良

目视

目视检查

 

V

 

AC插脚不可有刮伤露铜,黑点,氧化,生锈,电镀不良

目视

目视检查

 

V

 

AC插脚不可有松动,歪斜,变形

目视,手感

用手摇晃

V

 

 

折叠脚

AC插脚竖起时能达到90°

目视

目视检查

 

V

 

AC插脚扳动时手感良好,无明显摩擦不良

手感

手感扳动

 

V

 

铭板/丝印/镭雕

铭板丝印内容要与图纸一致

铭板图纸

核对铭板图纸

V

 

 

铭牌不可有污脏.色点.刮伤,破损

目视

目视检查

 

 

V

铭板不可贴反,贴歪,起泡,翘起,超出边界

目视

目视检查

 

 

V

铭板标示参数.安规标示不可出现断字,印字模糊以及其他可能让人误解的色点,印迹

目视

目视检查

V

 

 

丝印无毛边,断线,重影,丝印偏移,漏印,错印,模糊不清,残缺,多或者少字,多或者少划,

目视

目视检查

 

V

 

丝印字体大小,字形与图纸一致。

目视

目视检查

 

 

V

印字不可出现明显偏移,超出外壳范围。

上下壳印字不可出现明显色差

目视

目视检查

 

V

 

条码印字清晰,准确,在30CM处可以辨认,并可以满足扫描。

目视,扫描枪

目视,扫描核对

V

 

 

标签

标签规格符合图纸要求,条码能够扫描,扫描数字与印字相符

目视,扫描枪

目视,扫描检查

 

V

 

标签位置符合客户要求,若无明确要求则贴在产品同一位置。

各产品偏移不可超过3mm

目视

目视检查

 

V

DC线

线材规格型号与图纸相符

DC线图纸

核对DC线图纸

V

 

 

线材丝印印字与规格相符,不可出现模糊不清

目视

目视检查

 

V

 

线材与外壳不可有明显的色差

目视

目视检查

 

 

V

线材扎线规格型号须一致,线材不可出现露铜

目视

目视检查

V

 

 

线材不可有破损,起泡、变形、压伤或严重划伤,线材上不可沾有锡渣

目视

目视检查

 

V

 

线材不可有划伤、擦伤(未伤到内层)及脏污

目视

目视检查

 

 

V

DC线SR位置不可有压伤,破损,明显刮手披锋(披锋≤0.5mm),SR装在壳子内不可有松动

目视,手感

目视检查

 

 

V

SR不可有破损露铜不良

目视

目视检查

V

 

 

PLUG颜色,规格,外露,极性与图纸规格书一致

DC线图纸

核对DC线图纸

V

 

 

PLUG不可有电镀不良,氧化,生锈不良

目视

目视检查

 

V

 

PLUG不可有脏污,刮伤,披锋

目视

目视检查

 

 

V

AC线

线材规格型号与图纸相符

AC线图纸

核对AC线图纸

V

 

 

线材丝印印字与规格相符,不可出现模糊不清

目视

目视检查

 

V

 

线材与外壳不可有明显的色差

目视

目视检查

 

 

V

线材扎线规格型号须一致,线材不可出现露铜

目视

目视检查

V

 

 

线材不可有破损,起泡、变形、压伤或严重划伤,线材上不可沾有锡渣

目视

目视检查

 

V

 

线材不可有划伤、擦伤(未伤到内层)及脏污

目视

目视检查

 

 

V

DC线SR位置不可有压伤,破损,明显刮手披锋(披锋≤0.5mm)

目视

目视检查

 

 

V

AC插脚不可有刮伤露铜,黑点,氧化,生锈,电镀不良

目视

目视检查

 

V

 

AC线与产品AC座适配良好,轻微摇动无接触不良情况

适配,通电检查

通电检查

V

 

 

备注:

检查时依据产品所有组件进行,若无相应组件,该项目无需检查。

6、流程图

7、记录

7.1IQC进料检验报告Q0-2-008-A

7.2SCAR供应商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Q1-3-001-A

7.3MRB评审报告Q0-2-009-A

7.4IPQC巡线稽核报表Q0-2-008-F

7.5OQC检验报表Q0-2-008-K

7.6可靠性测试报告

8、附件

9、参考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