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876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x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x

IT新技术课程论文

 

课程IT新技术

姓名

学号

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82班

日期2010-12-15

 

前言………………………………………………………………………2

第一章物联网及其在我国的科学发展…………………………………3

1.物联网的概念及认识……………………………………………………3

2.物联网对当代经济社会的深刻影响……………………………………4

3.推动物联网在我国科学发展的主要策略………………………………6

第二章信息时代的计算机新技术—数据仓库…………………………8

1.数据库到数据仓库………………………………………………………8

2.数据仓库构建的步骤…………………………………………………10

3.数据仓库的关键技术…………………………………………………11

4.我国数据仓库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数据仓库未来发展方向………12

参考文献………………………………………………………………13

 

前言

计算机技术的内容非常广泛,可粗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

计算机技术包括:

运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算器设计、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设计、流水线原理及其在CPU设计中的应用、存储体系、总线与输入输出。

计算机领域中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

计算机技术具有明显的综合特性,它与电子工程、应用物理、机械工程、现代通信技术和数学等紧密结合,发展很快。

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就是以当时雷达脉冲技术、核物理电子计数技术、通信技术等为基础的。

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技术产生重大影响,二者相互渗透,密切结合。

应用物理方面的成就,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真空电子技术、磁记录技术、光学和激光技术、超导技术、光导纤维技术、热敏和光敏技术等,均在计算机中得到广泛应用。

机械工程技术,尤其是精密机械及其工艺和计量技术,是计算机外部设备的技术支柱。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各自的进步,以及社会对于将计算机结成网络以实现资源共享的要求日益增长,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也已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成为社会的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离散数学、算法论、语言理论、控制论、信息论、自动机论等,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计算机技术在许多学科和工业技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又在几乎所有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计算机技术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变革。

诺伊曼体制的简单硬件与专门逻辑已不能适应软件日趋复杂、课题日益繁杂庞大的趋势,要求创造服从于软件需要和课题自然逻辑的新体制。

并行、联想、专用功能化以及硬件、固件、软件相复合,是新体制的重要实现方法。

计算机将由信息处理、数据处理过渡到知识处理,知识库将取代数据库。

自然语言、模式、图像、手写体等进行人-机会话将是输入输出的主要形式,使人-机关系达到高级的程度。

砷化镓器件将取代硅器件。

计算机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更新换代之快令人应接不暇。

但是,以传统的、数字计算为基础的电子计算机,在其研究与发展的技术理论与技术手段上,存在着诸多限制,严重阻碍着计算机的未来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多端,这里我们只从物联网和数据仓库两个方面作为代表性分析计算机研究开发领域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物联网及其在我国的科学发展

物联网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是一个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通信装置等)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巨大网络。

物联网的出现正在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又一个增长点。

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遍应用不仅是解决经济问题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也是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必将把我们带入一个信息与物流结合的崭新时代。

为加快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好地适应物联网时代,充分利用物联网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政府要加大物联网技术方面的政策与资金扶植力度;科技部门要开拓创新,加快科研进度,保证科研质量;社会大众要积极调整心态,主动投入到物联网建设中去。

1、物联网的概念及认识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经济下滑与失业率上升等不利因素影响下,许多国家都在试图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实现经济的快速恢复与振兴。

从历史上看,几乎每一次大的世界性危机,都会催生出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技术,而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会反过来对摆脱危机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物联网的全面建设与推广被许多国家提上议事日程,成为众多国家走出“经济沼泽”的选择。

2009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后,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美国经济的两大武器。

目前,我国也开始了加速推动物联网建设的进程。

物联网最初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化识别系统中心(Auto—IDCenter)研究的产品电子代码(EltmnicProductCode,EPC)为核心Identi用射频识别、无线数据通术,基于计算机互联网构造的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实物互联网。

简单来讲,物联网就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通信等各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它使所有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与管理。

物联网的在于,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以及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它把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各个产业,通过把感应器安装在各种设备与装置上,即各种‘‘物”上,组成一个庞大的物联网。

然后,通过互联网,使人们能够对处于庞大网络中的人与设备等的运转情况实施监控,达到人与物的沟通和交流,实现对“物”的能化、精确化监管与操作。

物联网是—项十分复杂的技术,对精准化要求极高,它需要建立起庞大的网络。

这个网络的建设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蕴技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市场潜力。

据专家预计,这项技术将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以及我国在电子通信技术方面国际地位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物联网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的产物,也是我国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推动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也是在经济社会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

正如胡锦涛主席所指出的那样:

“实现科学发展,必然要求我们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当前我国发展物联网,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创新发展与中国创造的水平,加快社会进步的步伐。

实践证明,创新发展与中国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源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科学发展的光辉结晶。

另一方面,发展物联网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物联网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它的广泛发展不仅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而且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总之,作为新生事物的物联网,其发展特点与普及价值完全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物联网对当代经济社会的深刻影响

每次重大的科学技术进步都会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

技术变革的成果渗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

当前,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力量,它所带来的变化已经初露端倪。

物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将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丰富社会生活。

可以说,物联网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进而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

如果说与互联网相伴随的是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与虚拟世界的快速扩展,那么与物联网相伴随的则是信息技术的飞跃与智能化的大踏步迈进。

1)、物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当代经济发展需要对生产方式进行不断变革。

生产方式是一定的社会发展水平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马克思说:

“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便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而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便改变所有不过是这一特定生产方式的必然关系的生产关系。

因此,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可简单表述为: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进而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关

系即生产力一生产方式一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性,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

生产力变革的实质在于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并通过这种创新不断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因素。

物联网作为技术创新的最新体现,作为先进生产力,它的出现与发展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也为生产方式的改变奠定了基础。

在物联网生产方式下,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都将发生变化。

传统的借助于机器生产的方式将升级为借助于强大的物联网技术来进行生产,社会经济结构将发生变革。

物联网技术是物联网经济发展的基础,借助各种识别技术,把物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组成人与物、物与物直接沟通的网络。

物联网技术为物联网经济的产生与物联网社会的崛起提供了技术支持。

物联网技术的形成催生了新的经济形式与新的经济产业,并对传统产业形成了剧烈的冲击,促使其发生变革。

在物联网生产方式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它所承接与处理的信息量远远多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交换,并将在完全崭新的层次、领域和范围内展开新的物质交换活动。

借助于物联网技术,有形经济与无形经济将得到全面结合,从而使物联网经济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全新形态。

同时,物联网的发展也将促使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革。

在生产目的方面,物联网时代的生产更加注重人的主体权利以及人们对商品的知情权,生产过程更加人性化,生产动机更加注重人的本质,能促使当代社会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资源利用问题被提到更高的高度。

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关注,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以及对资本的扬弃,将成为物联网时代发展的趋势。

2)、物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马克思认为: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物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着社会的生产方式,并进一步改变着社会的生活。

社会生活在物联网影响下产生的变化将是翻天覆地的。

马晓东也曾经指出,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等几乎所有的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使人们充分感受到智能化的力量。

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的一份报告曾这样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

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

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的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

首先,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的建立,将促使政府办公效率大幅提升,提高政府办公的透明度。

一方面,通过物联网,政府机构可以更好地监测各个社会公共部门的运转情况,了解社会基础设施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等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政策与措施,合理配置并优化资源,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

同时,物联网的应用有利于各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之能够及时监测到出现问题的环节,并对各政府部门之间的责任进行理清,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另~方面,在物联网环境中,公共权力的透明度将得到提高,政府不仅能对危害社会的行为进行及时监控,公民也可以通过物联网对政府决策进行有效监督。

其次,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是巨大的。

与互联网的发展十分相似,物联网也将成为一个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物联网建设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仅用于动物、植物、机器等的传感器一项,其需求量就将远远超过手机的数量,可以创造大量的经济效益与就业机会。

有专家预计,物联网技术将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同时,物联网的发展将改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形式。

物联网的发展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与国家经济力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和参数。

互联网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国的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甚至企业文化,物联网的影响也同样会涉及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文化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必然也会受到物联网经济的影响。

物联网时代打破了互联网时代人与物沟通的限制,在真正实现人与物沟通的同时,还促进了物与物的沟通,在各个领域实现了人与物的智能化交流。

这种交流冲破了传统文化交流的限制与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各种文化及文化实体之间的融

合。

物联网的广泛应用还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物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乃至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3)、物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生存方式发生改变。

与互联网一样,物联网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或工具,它更主要的作用在于为我们描绘一幅全新的社会蓝图,它不仅会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社会生活,还会在更深层面上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模式,即人们的生存方式。

物联网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重塑人们对社会的认知及改变人们行为习惯的作用。

首先,物联网将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

物联网时代是一个智能化的时代。

物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拟人化了,使万物都成了人的同类。

人们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控制与管理系统实现对物体的操控,从而提高物体的利用效率,节约能源,实现对各种物品的智能化管理。

一方面,人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可以更为方便地了解物品信息。

例如,动物溯源系统的实现就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肉制品的安全性与质量。

另一方面,物联网的发展更加注重人性化。

面对拥挤的马路、破损的电梯,可以借助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电梯功能等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以便更好地

解决问题。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方式将变得更加简便与智能。

其次,物联网将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

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将使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国际化氛围。

物联网时代更加注重国际化沟通与合作,人们也更加注重自己全球化思维模式的培养,积极利用全球化的信息与服务为自身及社会服务。

同时,物联网作为一个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的有效平台,它的发展必将促进人们思维的整体化,要求人们思维的创新性,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与最大整合。

物联网有利于促进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和对话。

这种行为模式有利于人们互动式思维模式、开放性思维模式、反思性思维模式的建立。

而在所有思维模式的转变中,创新性思维模式将成为核心。

在物联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将不断创新思维,以提升社会的智能化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思维模式必将受到影响进而发生变化。

3、推动物联网在我国科学发展的主要策略

物联网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为加快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好地适应物联网时代,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物联网的资金与政策扶持力度。

物联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它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一方面,各级政府本身要从财政上加大资金投入量,为物联网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出台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为物联网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发挥调控与引导作用,特别是积极引导社会上更多的企业与科研单位把资金和技术投入到物联网研究推广上面,推动物联网短期内在我国形成规模并产生示范效应。

互联网革命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由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催熟的。

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克林顿任总统期间,计划用20年时间,耗资2000亿~4000亿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这项计划及支持措施最终导致国际互联网形成,并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今天我们发展物联网,同样需要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实现相关战略发展目标。

2)、各类科技部门要积极进行物联网方面的研究与完善工作。

物联网是科技进步的结果,而科技进步是科研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

相关科技部门要积极组织人员集中进行技术攻关;相关科技人员要继续开拓进取,不断完善物联网技术:

相关技术推广单位要敢为人先,排除各种困难进行推广应用。

当前,尽管物联网技术基本成熟,但仍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一个是安全问题,这方面必须吸取互联网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在技术开发与标准制定上提

前做好安全工作,包括密码保护、标识解读、环节链接、人与物沟通等方面的

工作;另一个是配套支持技术问题,要在互联网基础上综合各种技术手段,形成专业的网络系统,进行配套网络建设。

同时,针对不同的行业研究特需技术,解决“通用”过程中存在的“个别”问题,以此提高物联网应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3)、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要尽快进入物联网世界,领略物联网的风采。

对企业来讲,要紧跟科学发展潮流,关注物联网发展动向,参与物联网建设,分享物联网发展成果,把握现代科技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提高自身生产服务水平与市场竞争力。

特别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的时候,更要顺势而为,争得先机。

对消费者来讲,要解放思想,以共建共享的原则对待物联网这一新生事物,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积极支持物联网发展,主动反馈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消费体验提出完善性意见,由此汇聚成物联网发展和普

及的强大动力。

4)、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要及时制定和完善物联网的科学标准。

物联网的发展要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这是确保其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目前,我国物联网标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在电力、交通、安防等部门的应用初见成效。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也将物联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

此外,我国在传感技术标准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与德国、美国、英国等一起成为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但我国在物联网标准的某些方面还存在缺失,有些国内标准缺乏统一制式,尚未与国际标准接轨,制定并完善物联网的科学化标准势在必行。

5)、国内相关经营者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商业运作模式。

我国物联网技术已经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实际应用阶段。

近年来,国家电网、机场保安等领域已经出现了物联网的身影,海尔集团已经在自己生产的家电产品上安装了传感器,无锡传感网工程中心与上海世博会和浦东机场签下了3000万元的“防入侵微纳传感网”订单,物联网正在走向产业化应用阶段。

fIll有专家预计,物联网术的应用日益普及,将发展成为具有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但总体来讲,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不仅规模不够,相关产业链的稳固和延伸性也不够,赢利模式还需根据市场规律作进一步探索。

因此,应从分析市场因素入手,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物联网商业运作模式。

总之,发展物联网不仅是我国当前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以断定,谁在物“新联网时代抢占了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推动物联网发展,不仅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考虑,也要从全球化的目标考虑:

不仅要从刺激经济恢复的角度考虑,也要从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角度考虑。

尽管现阶段我国在物联网发展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本着科学发展的精神,就一定能开创出物联网发展的新时代。

 

二、信息时代的计算机新技术—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DW)是计算机应用领域里的一个崭新方向,它是一种信息管理技术,其研究的主要宗旨是通过畅通、合理、全面的信息管理,来达到对管理决策的支持。

数据仓库是数据库技术一种新的应用,不是对数据库的替代,数据仓库和操作型数据库在企业信息环境中承担不同的任务(高层决策分

析和日常操作性处理),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数据仓库与实时数据库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数据仓库需要实时数据库提供大量的历史数据。

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管理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一个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就需要对客户关系、市场营销、产品工程、投资分析等方面的历史数据进行提取与分析,从中找到对企业进一步发展有价值的潜在信息。

数据仓库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企业决策支持系统(Dss)或行政信息系统(ELs)所需要的信息,它把企业日常运中分散不一致的数据经归纳整理之后转换为集中统一的、可随时取用的深层信息,实际上数据仓库是一个

立体的、多层面的历史数据的有机集合,它必须依赖于丰富的历史数据,为所需要的各类主题(或专题)提供答案、分析及预测结果。

1.数据库到数据仓库

传统的数据库技术是以单一的数据资源,即数据库为中心,进行事务处理、批处理、决策分析等各种数据处理工作。

近年来,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人们尝试对DB中的数据进行再加工,形成一个综合的,面向分析的环境,以更好支持决策分析,从而形成了数据仓库技术(DataWarehousing,简称DW)支持系统(Decision-makingSupportSystem,简称DSS),数据仓库系统包括:

①数据仓库技术;

②联机分析处理技术(On—LineA11alyticalProcessing,简称0LAP);

③数据挖掘技术(DataMining,简称DM);

数据仓库弥补了原有的数据库的缺点,将原来的以单一数据库为中心的数据环境发展为一种新环境:

体系化环境。

1.1什么是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就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稳定性)、随时间不断变化(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用以支持经营管理中的决策制定过程、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面向主题,与传统数据库面向应用相对应。

主题是一个在较高层次上将数据归类的标准,每一个主题对应一个宏观的分析领域:

数据仓库的集成特性是指在数

据进入数据仓库之前,必须经过数据加工和集成,这是建立数据仓库的关键步骤,数据仓库的稳定性是指数据仓库反映的是历史数据,而不是日常事务处理产生的数据,数据经加工和集成进入数据仓库后是极少或根本不修改的:

数据仓库是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它要求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保存时限能满足进行决策分析的需

要,而且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都要标明该数据的历史时期。

数据仓库最根本的特点是物理地存放数据,而且这些数据并不是展新的、专有的,而是来源于其它数据库的。

数据仓库的建立并不是要取代数据库,它要建立在~个较全面和完善的信息应用的基础上,用于支持高层决策分析,而事务处理数据库在企业的信息环境中承担的是日常操作性的任务。

数据仓库是数据库技术的一种新的应用,而且到目前为止,数据仓库还是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管理其中的数据。

数据仓库的基本特点:

1.数据仓库存储的信息是面向主题来组织的。

它根据所需要的信息,分不同类、不同角度等主题把数据整理之后存储起来(按横向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

主题是~个在较高的层次将数据归类的标准,每一个主题基本上对应一个宏观的分析领域。

2.数据仓库中要有一处专用来存储历史数据,以满足比较、预测之用的数据需求(按纵向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

3.不论数据来源于何处,进入数据仓库之后都具有统一的数据结构和编码规则,数据仓库中数据具有一致性的特点。

4.数据仓库是一个信息源,因此它就是只读数据库,一般不轻易做改动,只能定期刷新。

数据仓库是随时间变化的,保存数据的时限要远远超过操作型数据的时限。

5.数据仓库是集成的,因而在数据进入数据仓库之前,必须进行加工与集成。

6.数据仓库是稳定的,它反映的是历史数据,而不是处理联机数据。

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要建立在实时数据库的基础之上,并需要大量、长期的历史数据支撑。

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仓库技术的需求,实时数据库也应该及时、尽快增加一些面向主题的组态工具和创建数据仓库的接口工具,使实时数据库就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数据仓库功能,同时为复杂的数据仓库应用创造便利的条件。

数据仓库技术和实时数据库技术将互相促进地发展,数据仓库将从需求上对实时数据库的发展起到拉动作用。

1.2数据仓库的产生

数据仓库是存储数据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从传统数据库中获得原始数据,先按辅助决策的主题要求形成当前摹本数据层,再按综合决策的要求形成综合数据层(又可分为轻度综台层和高度综合层)。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时间控制机制将当前基本数据层转为历史数据层。

可见数据仓库中逻辑结构数据由3层到4层数据组成,它们均由元数据(MetaData)组织而成。

数据仓库中数据的物理存储形式有多维数据库组织形式(立方体形式)和基于关系数据库组织形式(由关系型事实表和维表组成)。

1.3数据仓库系统

数据仓库系统(DwS)由数据仓库、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