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922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docx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

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

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

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

a1+(n-1)b,其中a1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

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1+(n-1)b。

例:

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

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

4+(n-1)6=6n-2

(二)、比值相等(等比数列):

例:

2、4、8、16、…。

第n项为:

an=2n

(三)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即二级等差数列)。

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

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

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举例说明:

2、5、10、17……,求第n位数。

分析:

数列的增幅分别为:

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

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是:

3+2×(n-2)=2n-1,总增幅为:

〔3+(2n-1)〕×(n-1)÷2=(n+1)×(n-1)=n2-1

所以,第n位数是:

2+n2-1=n2+1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四)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

如:

2、3、5、9、17、….

分析:

数列2、3、5、9,17…。

的增幅为1、2、4、8….即增幅为等比数列,比为:

2。

那么,增幅数列(等比数列)1、2、4、8….的和为多少求出来加上第一位数就是第n位数,即增幅数列(等比数列)1、2、4、8….的和为:

设:

s=1+2+4+8+…+2n-2,2s=2+4+8+16…+2n-12s-s=2n-1-1,

所以:

第n位数为:

a1+s=2+2n-1-1=2n-1+1

(五)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

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一)标出序列号:

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

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

0,3,8,15,24,……。

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100,第n个数是n。

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

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给出的数:

0,3,8,15,24,……。

(此题也是二级等差数列,可以用上面的第三的种方法)

   序列号:

 1,2,3,4,5,……。

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

因此,第n项是n2-1,第100项是1002-1。

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

序列号:

1,2,3,4,5,……。

给出的数:

0,3,8,15,24,……。

1×01×31×81×151×24……。

2×43×54×6……。

……。

可得(n-1)(n+1)=n2-1

(二)公因式法:

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或2n、3n有关。

例如:

1,9,25,49,(81),(121),的第n项为(2n-1)2,

分析:

序列号:

1,2,3,4,5........,从中可以看出n=2时,正好是(2×2-1)2,n=3时,正好是(2×3-1)2,以此类推。

(三)看例题:

1.2、9、28、65.....增幅是7、19、37....,增幅的增幅是12、18,....,答案与3有关且是n的3次幂,

即:

n3+1

2.2、4、8、16.......增幅是2、4、8.......答案与2的乘方有关,即:

2n

(四)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

(一)、

(二)、(三)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

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

例:

2、5、10、17、26……,同时减去2后得到新数列:

0、3、8、15、24……,

序列号:

1、2、3、4、5,从顺序号中可以看出当n=1时,得1*1-1得0,当n=2时,2*2-1得3,3*3-1=8,以此类推,得到新数列的第n项为:

n2-1。

再看原数列是同时减2得到的新数列,则在的基础上加2,得到原数列第n项为:

(n2-1)+2=n2+1。

(五)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加上,或乘以,或除以第一位数,成为新数列,然后,在再找出规律,并恢复到原来。

例:

4,16,36,64,?

,144,196,…?

(第一百个数)

同除以4后可得新数列:

1、4、9、16…,很显然是位置数的平方,得到新数列第n项即n2,原数列是同除以4得到的新数列,所以求出新数列n的公式后再乘以4即,4n2,则求出第一百个数为4*(100)2=40000

(六)同技巧(四)、(五)一样,有的可对每位数同加、或减、或乘、或除同一数(一般为1、2、3)。

当然,同时加、或减的可能性大一些,同时乘、或除的不太常见。

(七)观察一下,能否把一个数列的奇数位置与偶数位置分开成为两个数列,再分别找规律。

三、基本步骤

1、先看增幅是否相等,如相等,用基本方法

(一)解题。

2、如不相等,综合运用技巧

(一)、

(二)、(三)找规律

3、如不行,就运用技巧(四)、(五)、(六),变换成新数列,然后运用技巧

(一)、

(二)、(三)找出新数列的规律

4、最后,如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则用基本方法

(二)解题

四、练习题

例1:

一道初中数学找规律题(均为二级等差数列,所以均可用二级等差数列解)

(1)、0,3,8,15,24,…….

(2)、2,5,10,17,26,…….

(3)、0,6,16,30,48,…….

解:

(1)第一组有什么规律?

答: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是位置数的平方减一。

即:

n2-1

(2)第二、三组分别跟第一组有什么关系?

答:

第一组是位置数平方减一,那么第二组每项对应减去第一组每项,从中可以看出都等于2,说明第二组的每项都比第一组的每项多2,则第二组第n项是:

位置数平方减1加2,得位置数平方加1即:

n2+1

第三组可以看出正好是第一组每项数的2倍,则第三组第n项是:

第一组第n项数的2倍,即:

2(n2-1)

(3)取每组的第7个数,求这三个数的和?

答:

用上述三组数的第n项公式可以求出,第一组第七个数是7的平方减一得48,第二组第七个数是7的平方加一得50,第三组第七个数是2乘以括号7的平方减一得96,48+50+96=194。

也可以用:

n2-1+n2+1+2(n2-1)化简后,取n=7得

例2、观察下面两行数

①、2,4,8,16,32,64,…….

②、5,7,11,19,35,67,…….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取每行第十个数,求得他们的和。

(要求写出最后的计算结果和详细解题过程。

解:

第一组可以看出是2n,第二组可以看出是第一组的每项都加3,即2n+3,

分析:

数列5,7,11,19,35,67,……。

的增幅为2、4、8、16….即增幅为等比数列,比为:

2。

那么,增幅数列(等比数列)2、4、8、16….的和为多少求出来加上第一位数就是第n位数,即增幅数列(等比数列)2、4、8、16….的和为:

设:

s=2+4+8+16+…+2n-1,2s=4+8+16+32…+2n2s-s=2n-2,

所以:

第n位数为:

a1+s=5+2n-2=2n+3

则第一组第十个数是210=1024,第二组第十个数是210+3得1027,两项相加得2051。

例3、白黑白黑黑白黑黑黑白黑黑黑黑白黑黑黑黑黑排列的珠子,前2002个中有几个是黑的?

解:

从数列中可以看出规律即:

1,1,1,2,1,3,1,4,1,5,……,把白色和黑色分开来看,即黑色为:

1、2、3、4、……。

白色为:

1、1、1、1、……。

前n项的和为:

(n+1)n/2+n=2002,解得n=61.8,即n=62(只能为整数),当n=62时,总的珠子数为:

(n+1)n/2+n=(62+1)×62/2+62=2015,最后一个为黑色,所以前2002个中有62个白色的珠子,即黑色的珠子为:

2002-62=1940个。

例4、32-12=8,52-32=16,72-52=24……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规律

解:

被减数是不包含1的奇数的平方,减数是包括1的奇数的平方,差是8的倍数,奇数项第n个项为2n-1,而被减数正是比减数多2,则被减数为2n-1+2,得2n+1,则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为:

(2n+1)2-(2n-1)2=8n。

  写出两个连续自然奇数的平方差为888的等式

解:

通过上述代数式得出,平方差为888即8n=8×111,得出n=111,代入公式:

(222+1)-(222-1)=888

五、对于数表

1、先看行的规律,然后,以列为单位用数列找规律方法找规律

2、看看有没有一个数是上面两数或下面两数的和或差

六、数字推理基本类型:

按数字之间的关系,可将数字推理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和差关系。

又分为等差、移动求和或差两种。

(1).等差关系。

①.12,20,30,42,(56 )、②.127,112,97,82,(67)③.3,4,7,12,(19),28

(2).移动求和或差。

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或差。

 ①.1,2,3,5,(8),13

 ②.0,1,1,2,4,7,13,(24)

注意此题为前三项之和等于下一项。

一般考试中不会变态到要你求前四项之和,所以个人感觉这属于移动求和或差中最难的。

③.5,3,2,1,1,(0)前两项相减得到第三项。

2、乘除关系。

又分为等比、移动求积或商两种

(1)等比,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一个常数或一个等差数列。

①.8,12,18,27,(40.5)后项与前项之比为1.5。

②.6,6,9,18,45,(135)后项与前项之比为等差数列,分别为1,1.5,2,2.5,3

(2)移动求积或商关系。

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积或商。

①.2,5,10,50,(500)②.100,50,2,25,(2/25)

③.3,4,6,12,36,(216)从第三项起,第三项为前两项之积除以2

④.1,7,8,57,(457)第三项为前两项之积加1

3、平方关系

①.1,4,9,16,25,(36),49为位置数的平方n2。

②.66,83,102,123,(146),看数很大,其实是不难的,66可以看作64+2,83可以看作81+2,102可以看作100+2,123可以看作121+2,以此类推,可以看出是8,9,10,11,12的平方加2

4、立方关系

①.1,8,27,(81),125 位置数的立方n3。

②.3,10,29,(83),127 位置数的立方加2

③.0,1,2,9,(730) 后项为前项的立方加1

5、分数数列。

关键是把分子和分母看作两个不同的数列,有的还需进行简单的通分,则可得出答案

分子为等比即位置数的平方,分母为等差数列,则第n项代数式为:

 ①.2/3,1/2,2/5,1/3,2/7,(1/4)……, 将1/2化为2/4,1/3化为2/6,可得到如下数列:

2/3,2/4,2/5,2/6,2/7,2/8…….可知下一个为2/9,如果求第n项代数式即:

2/(n+2)。

6、质数数列

①.2,3,5,(7),11 质数数列(注意:

1不是质数,即:

质数要除1以外)

②.4,6,10,14,22,(26) 每项除以2得到质数数列

③.20,22,25,30,37,(48) 后项与前项相减得质数数列。

7、双重数列。

又分为三种:

(1)、每两项为一组,如:

①.1,3,3,9,5,15,7,(21) 第一与第二,第三与第四等每两项后项与前项之比为3

②.2,5,7,10,9,12,10,(13)每两项中后项减前项之差为3

③.1/7,14,1/21,42,1/36,72,1/52,(104 ) 两项为一组,每组的后项等于前项倒数*2(积为2)

(2)、两个数列相隔,其中一个数列可能无任何规律,但只要把握有规律变化的数列就可得出结果。

①.22,39,25,38,31,37,40,36,(52)由两个数列,22,25,31,40,()和39,38,37,36组成,相互隔开,一个为等差,另一个为后项与前项之差是3的倍数。

①.34,36,35,35,(36),34,37,(33)由两个数列相隔而成,一个递增,一个递减

(3)、数列中的数字带小数,其中整数部分为一个数列,小数部分为另一个数列。

①.2.01, 4.03,8.04,16.07,(32.11)整数部分为等比,小数部分为移动求和数列。

双重数列难题也较少。

能看出是双重数列,题目一般已经解出。

特别是前两种,当数字的个数超过7个时,为双重数列的可能性相当大。

8.、组合数列。

最常见的是和差关系与乘除关系组合、和差关系与平方立方关系组合。

需要熟悉前面的几种关系后,才能较好较快地解决这类题。

①.1,1,3,7,17,41,( 99),此为移动求和与乘除关系组合。

第三项为第二项*2加第一项,即1×2+1=3、

3×2+1=7,7×2+3=17,17×2+7=41,则空中应为41×2+17=99

②.65,35,17,3,( 1),平方关系与和差关系组合,分别为8的平方加1,6的平方减1,4的平方加1,2的平方减1,下一个应为0的平方加1=1

③.4,6,10,18,34,(66 ),

各差关系与等比关系组合。

依次相减,得2,4,8,16,(),可推知下一个为32,32+34=66

④.6,15,35,77,( 143 )

此题看似比较复杂,是等差与等比组合数列。

如果拆分开来可以看出,6=2×3、15=3×5、35=5×7、77=7×11,正好是质数2、3,5,7、11数列的后项乘以前项的结果,得出下一个应为13×11=143

⑤.2,8,24,64,(160 )

此题较复杂,幂数列与等差数列组合。

2=1×21,8=2×22,24=3×23,64=4×24,下一个则为5×25=160

⑥.0,6,24,60,120,(210)

和差与立方关系组合。

0=1的3次方-1,6=2的3次方-2,24=3的3次方-3,60=4的3次方-4,120=5的3次方-5。

空中应是6的3次方-6=210

⑦.1,4,8,14,24,42,(76 )

两个等差与一个等比数列组合依次相减,原数列后项减前项得3,4,6,10,18,( 34 ),得到新数列后,再相减,得1,2,4,8,16,( 32 ),此为等比数列,下一个为32,倒推到3,4,6,8,10,34,再倒推至1,4,8,14,24,42,76。

9、其他数列。

①.2,6,12,20,(30)规律为:

2=1×2,6=2×3,12=3×4,20=4×5,下一个为5×6=30

②.1,1,2,6,24,(120

规律为:

后项=前项×递增数列。

1=1×1,2=1×2,6=2×3,24=6×4,下一个为120=24×5

③.1,4,8,13,16,20,(25)

规律为:

每4项为一重复,后项减前项依次相减得3,4,5。

下个重复也为3,4,5,推知得25。

④.27,16,5,(0),1/7

规律为:

依次为3的3次方,4的2次方,5的1次方,6的0次方,7的-1次方。

四、解题方法

  数字推理题难度较大,但并非无规律可循,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对解答数字推理问题大有帮助。

1、快速扫描已给出的几个数字,仔细观察和分析各数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前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大胆提出假设,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延伸到下面的数,如果能得到验证,即说明找出规律,问题即迎刃而解;如果假设被否定,立即改变思考角度,提出另外一种假设,直到找出规律为止。

2、推导规律时往往需要简单计算,为节省时间,要尽量多用心算,少用笔算或不用笔算。

3、空缺项在最后的,从前往后推导规律;空缺项在最前面的,则从后往前寻找规律;空缺项在中间的可以两边同时推导。

(一)等差数列

相邻数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

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测验中排列数字的常见规律之一。

它还包括了几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数字排列方式:

  自然数数列:

1,2,3,4,5,6,……,n

  偶数数列:

2,4,6,8,10,12,……,2n

  奇数数列:

1,3,5,7,9,11,13,……,2n-1

例题①:

103,81,59,(37 ),15。

解析:

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前后项的差为22。

例题②:

2,5,8,(11 )。

解析:

从题中的前3个数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5,第一个数字为2,两者的差为3,由观察得知第三个、第二个数字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8+3=11,第四项应该是11,

例题③:

123,456,789,(1122)。

解:

这题的第一项为123,第二项为456,第三项为789,三项中相邻两项的差都是333,所以是一个等差数列,未知项应该是789+333=1122。

注意,解答数字推理题时,应着眼于探寻数列中各数字间的内在规律,而不能从数字表面上去找规律,比如本题从123,456,789这一排列,便选择101112,肯定不对。

因不是;1,2,3,4,5,6,7,8,9,10,11,12,…….

例题④:

11,17,23,(29 ),35。

解:

这同样是一个等差数列,前项与后项相差6。

例题⑤:

12,15,18,(21 ),24,27。

解:

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题中相邻两数之差均为3,未知项即18+3=21,或24-3=21,由此可知第四项应该是21。

(二)等比数列

相邻数之间的比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

等比数列在数字推理测验中,也是排列数字的常见规律之一。

例题①:

2,1,1/2,(1/4 )。

解析:

从题中的前3个数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比值等于一个常数。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第一个数字为2,两者的比值为1/2,由观察得知第三个、第二个数字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1/2)/2,第四项应该是1/4。

例题②:

2,8,32,128,(512 )。

解析:

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为4。

例题③:

2,-4,8,-16,( 32 )。

解析:

这仍然是一个等比数列,前后项的比值为-2。

(三)平方数列

1、完全平方数列:

正序:

1,4,9,16,25,……。

逆序:

100,81,64,49,36,……。

2、一个数的平方是第二个数。

(1).直接得出:

2,4,16,(256)解析:

前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数,答案为256。

(2).一个数的平方加减一个数等于第二个数:

①.1,2,5,26,(677)解析:

前一个数的平方加1等于第二个数,答案为677。

3、隐含完全平方数列:

(1).通过加减一个常数归成完全平方数列:

0,3,8,15,24,(35 )

解析:

前一个数加1分别得到1,4,9,16,25,分别为1,2,3,4,5的平方,答案35

(2).相隔加减,得到一个平方数列:

例①:

65,35,17,(3),1

解析:

不难感觉到隐含一个平方数列。

进一步思考发现规律是:

65等于8的平方加1,35等于6的平方减1,17等于4的平方加1,再观察时发现:

奇位置数时都是加1,偶位置数时都是减1,所以下一个数应该是2的平方减1等于3。

例②:

2,4,16,49,121,(169 )。

(2005年考题)

解析:

从数字中可以看出1的平方,2的平方,4的平方,7的平方,11的平方,正好是1,2,4,7,11,…,可以看出后项减前项正好是1,2,3,4,5,……,从中可以看出应为11+5=16,16的平方是256。

例③:

2,3,10,15,26,(35)。

(2005年考题)

解析:

看数列为2=1的平方+1,3=2的平方减1,10=3的平方加1,15=4的平方减1,26=5的平方加1,再观察时发现:

位置数奇时都是加1,位置数偶时都是减1,因而下一个数应该是6的平方减1=35,前n项代数式为:

所以答案是35。

(四)立方数列,立方数列与平方数列类似。

例题①:

1,8,27,64,(125)

解析:

数列中前四项为1,2,3,4的立方,显然答案为5的立方,为125。

例题②:

0,7,26,63,(124 )

解析:

前四项分别为1,2,3,4的立方减1,答案为5的立方减1,为124。

例③:

-2,-8,0,64,(  )。

(2006年考题)A.64   B.128   C.156   D250

解析:

从数列中可以看出,-2,-8,0,64都是某一个数的立方关系,-2=-2×13,-8=-1×23,0=0×33,64=1×44,前n项代数式为:

,an=(n-3)n3,因此最后一项因该为(5-3)×53=250,选D

例④:

0,9,26,65,124,(217)(2007年考题)

解析:

前五项分别为1,2,3,4,5的立方加1或者减1,规律为位置数是偶数的加1,则奇数减1。

答案为217。

在近几年的考试中,也出现了n次幂的形式

例⑤:

1,32,81,64,25,( 6),1。

(2006年考题)A.5  B.6   C.10 D.12

解析:

逐项拆解容易发现1=16,32=25,81=34,64=43,25=52,则答案已经很明显了,6的1次幂,

即61选B。

(五)、加法数列,数列中前两个数的和等于后面第三个数:

n1+n2=n3

例题①:

1,1,2,3,5,(8)。

A.8   B.7   C.9   D.10

解析:

第一项与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第二项与第三项之和等于第四项,第三项与第四项之和等于第五项,按此规律3+5=8答案为A。

例题②:

4,5,(9),14,23,37A.6   B.7   C.8   D.9

解析:

与例一相同答案为D

例题③:

22,35,56,90,(145 )99年考题 A.162   B.156   C.148   D.145

解析:

22+35-1=56,35+56-1=90,56+90-1=145,答案为D

(六)、减法数列,前两个数的差等于后面第三个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