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肺炎喘嗽 泻泄感冒护理常规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966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肺炎喘嗽 泻泄感冒护理常规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儿科肺炎喘嗽 泻泄感冒护理常规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儿科肺炎喘嗽 泻泄感冒护理常规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儿科肺炎喘嗽 泻泄感冒护理常规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儿科肺炎喘嗽 泻泄感冒护理常规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儿科肺炎喘嗽 泻泄感冒护理常规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儿科肺炎喘嗽 泻泄感冒护理常规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儿科肺炎喘嗽 泻泄感冒护理常规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儿科肺炎喘嗽 泻泄感冒护理常规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儿科肺炎喘嗽 泻泄感冒护理常规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儿科肺炎喘嗽 泻泄感冒护理常规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儿科肺炎喘嗽 泻泄感冒护理常规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肺炎喘嗽 泻泄感冒护理常规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x

《儿科肺炎喘嗽 泻泄感冒护理常规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肺炎喘嗽 泻泄感冒护理常规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科肺炎喘嗽 泻泄感冒护理常规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x

儿科肺炎喘嗽泻泄感冒护理常规MicrosoftWord文档3

肺炎喘嗽护理常规

一、常见证候要点

1.风热闭肺证:

发热恶风,有汗,黄涕,咳嗽,气促,咯黄痰,咽红,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达。

2.风寒闭肺证:

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气急,痰稀白,舌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3.痰热闭肺证:

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色黄稠,气促喘憋,鼻翼扇动,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滞。

4.毒热闭肺:

持续高热,咳嗽剧烈,气急鼻扇,甚至喘憋,涕泪俱无,鼻孔干燥,烦躁口渴,便秘,舌质红干,苔黄燥,脉滑数或指纹紫滞。

5.痰浊壅肺证:

低热起伏不定或无热,咳嗽痰多,或喉中痰鸣,纳呆,便溏,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白厚,脉滑细,指纹色淡或紫滞。

6.阴虚肺热证:

病程较长,低热盗汗,咳嗽少痰或无痰,口干渴,舌质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或指纹紫滞。

7.肺脾气虚证:

低热起伏不定,面色少华,咳嗽无力,痰多,神疲倦怠,纳差便溏,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细弱无力,指纹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1.发热、恶寒

(1)发热可用温水擦浴或冰敷等降温,汗出时及时用毛巾抹干,更换湿衣,避免对风直吹。

室温宜凉爽,衣被适中,不宜过暖。

也可予推拿治疗,穴位印堂、头维、太阳、耳后高骨。

(2)恶寒明显者注意保暖,多饮热饮料或热粥、热姜糖水,防止复感寒邪。

(3)发热者可遵医嘱中药泡洗。

2.咳嗽、痰多

(1)咳嗽痰多遵医嘱给予雾化,能配合的患儿鼓励其咳嗽或轻叩背部,必要时吸痰。

(2)咳嗽时避免进食,并多饮水。

(3)咳嗽时可给予中频药物电治疗;痰多给予穴位贴敷治疗,穴位:

肺俞、定喘、天突、膻中;后期可给予拔罐疗法,穴位:

肺俞、膏肓、定喘。

(4)遵医嘱耳穴压豆治疗,穴位:

角窝中、肾上腺、咽喉、肺.

3.气促、气喘

(1)观察呼吸、心率及肢端循环情况.

(2)予半卧位,并给予氧气吸入,遵医嘱药物超声雾化吸入以平喘。

(3)饮食宜少量多餐,进食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4.大便干结

(1)饮食宜多服生津润肠类食物,如火龙果,香蕉,忌食苹果、柠檬等酸性苦涩的食品。

(2)按医嘱使用开塞露或甘油栓塞肛,尽量不让小儿哭闹,以使药物停留较长时间。

(3)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日数次。

5.高热烦躁

(1)按医嘱口服羚羊角粉等降温镇静类药后,注意观察神志变化。

(2)抽搐时即按人中、合谷、涌泉穴位。

(3)做好安全措施,上扶栏,家属床边陪护,加强巡视。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用药期间注意汗出、热退等情况。

风寒闭肺证中药汤剂宜热服。

(2)止咳糖浆服后不要立即饮水,以免冲淡药液使疗效降低

(二)特色技术

1、雾化吸入疗法.

2药物穴位敷帖疗法.

3.小儿推拿捏脊。

4.拔罐疗法,适用于肺炎后期痰多,肺部罗音难消者.

5.天灸疗法(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适用于反复肺炎患儿。

6.中药泡洗法。

7.机械拍痰法:

用于各证型肺炎后期痰多患者。

8.药物敷脐疗法。

9.耳穴压豆.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指导

1、指导家长合理的喂养,小儿应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体质改善呼吸功能。

2、对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3、定期健康检查,按时接种。

4、教育患儿咳嗽时用手帕或纸捂嘴,不随地吐痰,防止病原菌污染空气而传染给其他人。

(二)饮食指导

1.风热闭肺证:

饮食宜清淡可口,多食梨、枇杷、萝卜等,忌食辛辣香燥、肥腻等食物。

可用食枇杷叶粥(鲜枇杷15g,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咳嗽咯黄痰者可进食鱼腥草猪肺汤;口干欲饮者可服淡盐水、芦根水等。

2.风寒闭肺证: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等祛风散寒、止咳化痰食物,如紫苏粥、杏仁粥;可用生姜、红糖、红枣加适量水煎服。

3.痰热闭肺证:

饮食宜多食清淡化痰之品,如丝瓜、冬瓜、竹沥水、枇杷叶粥、海带汤等。

多饮新鲜果汁,如梨汁、苹果汁、茡荠汁等。

4.毒热闭肺证:

饮食宜多食清凉润肺之品,如进食藕粉、梨汁等。

5.痰浊壅肺证:

宜饮食有节,多食健脾化湿之品,如薏苡仁、赤小豆,山药,忌生冷、黏甜、辛辣及肥甘厚味之品,可予芡实、薏苡仁、莲子瘦肉粥和陈皮茯苓瘦肉汤,有健脾燥湿和化痰止咳的功效。

6.阴虚肺热证:

饮食可多食润肺生津之品,如北沙参、百合、天冬

煎水代茶饮。

7.肺脾气虚证:

饮食宜加强营养、健脾补虚之品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类等营养丰富食物,并做好临症食疗。

①纳呆用山药、茨实、苡仁、红枣、茯苓各适量煮成稀粥,少食多餐,以补养脾胃。

②肺阴不足,干咳少痰者用沙参、玉竹、百合、红枣、瘦肉煮粥食用,或服百合红枣汤、梨汁、橘子汁、甘蔗汁、以助养肺生津止咳。

(三)情志调理

稳定患儿情绪,避免烦躁,积极配合治疗。

五、护理难点:

患儿和家长对药物穴位敷帖疗法缺少依从性。

解决思路:

1.亲友等社会支持。

解开展间较长,应��������������������������������������������������������������������������������������������������������������向家属或年长的患儿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使家属和患儿药物穴位敷帖疗法重要性和必要性。

2.护士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泻泄护理常规

一、常见证候要点

1.伤食泄泻证脘腹胀痛,肚腹作痛,粪便酸臭或如败卵,嗳气酸馊,或欲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淡红,苔厚腻或垢浊,脉滑。

2.风寒泄泻证泄泻清稀,色淡夹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鼻流清涕,咳嗽,咽痒,或恶寒,口不渴,舌淡,苔薄白。

3.湿热泄泻证泻下稀薄,喷射而出,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粘液,腹部时痛,食欲不振,常伴发热,口渴,肛周潮红,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脾虚泄泻证大便稀溏,食后作泻,时轻时重,色淡不臭,常伴有白色奶块或食物残渣,精神困倦,神疲气短,肌肉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5.寒湿泄泻证:

大便每日数次或十数次,色较淡,可伴有少量粘液,无臭气,不渴或渴不欲饮,纳呆,腹满。

舌淡,苔白腻,脉濡或指纹淡。

6.脾肾阳虚泄泻证久泻不止,食入即泻,粪质清稀,完谷不化,便后脱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睡时露晴,舌淡胖嫩,舌苔薄白,脉沉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1.伤食泄泻证

(1)脘腹胀痛,可配合按摩腹部,在大腹及脐周顺时针按摩,动作要轻柔,用力要适度,5分钟重复一次,每次15-30分钟。

(2)睡觉前不要进食,哺乳儿喂乳后抱起竖立亲拍背部以排出胃内空气。

2.风寒泄泻证

(1)注意保暖:

避免直接吹风受寒,四肢不温者可用热水袋保温,但温度不要过热,以免烫伤皮肤。

注意脐部保暖,避免复感寒邪。

(2)腹痛时用中药封包热敷腹部,防烫伤。

3.湿热泄泻证

(1)夏季应注意防暑、防湿。

(2)本证变化较快,要密切观察病儿大便的性质和次数和量,以及口渴饮水和小便等情况,并详细做好记录。

(3)控制饮食:

腹泻呕吐频繁,应立即禁食,一般禁食6-8小时。

(4)发热、口渴欲饮,尿少等津脱液伤时可用淡绿茶、淡盐水或者藕汁、芦根等煎汤代茶饮。

(5)肛周潮红者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皮肤后外涂植物油或用红外线照射局部10-15分钟每次,小儿尿片选用吸水性好,柔软的布尿片。

4.脾虚泄泻证

(1)注意保暖:

腹部要暖和,防止吹风受寒,腹泻冷痛者,可用艾条悬灸脐部,或用艾绒隔姜灸脐,热敷腹部。

(2)消瘦,纳差,体质较差可给予捏脊治疗。

5.寒湿泄泻证:

(1)腹部热敷,可艾灸中脘、足三里、关元、神阙等穴。

(2)中药汤剂宜热服,服后盖被静卧,并使其微汗出,以解表散寒。

5.脾肾阳虚泻

(1)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四肢温暖为度,加强腹部保暖。

(2)脐腹冷痛,可作腹部热敷,有胀气者,作肛管排气。

(3)中药汤剂宜温服,服后卧床休息片刻,再服热稀粥或热脱脂牛奶,以助药力。

6腹泻时可给予耳穴压贴,穴位:

直肠穴、大肠穴、腹穴、脾穴、十二指肠穴.风寒泄、脾肾阳虚泻可给予神阙穴贴敷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中药汤宜温服。

2、脾虚泻、寒湿泻的中药宜热服。

3、保护肠粘膜的药物可多一点开水搅拌后服用,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宜用温水冲服。

(二)特色技术

1.艾灸。

2.捏脊疗法。

3.可用吴茱萸、兔丝子、苏子、补骨脂、莱服子用布袋盛装热熨腹部。

4.耳穴压贴.

5.穴位敷贴疗法.

6.中药灌肠法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指导

1.合理喂养,鼓励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按时逐渐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

2.注意饮食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避免肠道感染;儿童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二)饮食指导

1.伤食泄泻证

(1)控制饮食:

发病后暂时禁食,待腹泻好转,腹胀减轻时给稀米粥、烂面条,由稀到稠,少量多餐喂服,禁食肥腻甘甜、生冷瓜果之品。

饮食宜定时、定量有规律,不能暴饮暴食。

(2)消食导滞:

按伤食种类给予简单的消食导滞药物,以助消化。

伤于肉食者可以煎服焦山楂15克;伤于面食者,可煎服炒菜菔子10克,炒麦芽15克;伤于谷类者用炙内金、炒谷芽各10克煎水频服。

若大便泻下不畅,还可用大黄粉0.5克口服,以通便导。

2.风寒泄泻证

饮食宜素净,给予稀米汤或稀糊粥、烂面等食物,并要温服。

配合生姜红枣汤(生姜3克,红枣6克)。

忌冷冻饮品,暂停喂食水果,蔬菜汤等。

3.湿热泄泻证

(1)饮食宜进食绿豆、鲜芦荟根粥,少量多餐进食,忌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

(2)发热、口渴欲饮,尿少等津脱液伤时可用淡绿茶、淡盐水或者藕汁、芦根等煎汤代茶饮。

4.脾虚泻

饮食调养:

进食时宜少量多餐,不宜过饥过饱。

进食稀粥,烂面,麦片糊等易于消化的食物。

5.寒湿泄泻证:

饮食可清淡为、温热,可食炒粉、炒面粉,以燥湿止泻;多食生姜红糖水;忌食肥甘、油腻及生冷瓜果。

6.脾肾阳虚泻

饮食宜进营养丰富,含高蛋白质、低脂肪之食品,可用羊肉、核桃仁、砂仁煮汤,以温肾暖胃。

忌生冷、肥腻及硬物。

(三)情志调理

腹痛时应多与患儿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减轻其疼痛。

五、护理难点:

患儿和家长对中药封包治疗缺少依从性。

解决思路:

1.亲友等社会支持。

解开展间较长,应��������������������������������������������������������������������������������������������������������������向家属或年长的患儿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使家属和患儿药物中药封包治疗重要性和必要性。

2.护士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感冒的护理常规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 风寒感冒证:

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喉痒,舌偏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在风关。

(二)风热感冒证:

发热重,恶风,头痛,鼻塞流脓涕,喷嚏,咳嗽,痰黄粘,咽红或肿,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指纹浮紫在风关。

(三)暑邪感冒证:

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重困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指纹紫滞在风关

(四)时行感冒证:

全身症状较重,壮热嗜睡,汗出热不解,目赤咽红,舌红苔黄,脉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1.恶寒、发热

(1)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

(2)汗出较甚切忌当风,并及时更衣;风寒束表者注意保暖。

(3)保持口腔清洁,鼓励多饮温开水。

(4)遵医嘱物理降温。

(5)发热予四大推拿治疗,穴位印堂、头维、太阳、耳后高骨

(6)遵医嘱中药泡洗。

2.鼻塞、流涕、喉痒、咳嗽

(1)病室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保证患儿充分休息。

天暑地热之时,彻忌坐卧湿地,汗出勿当风。

(2)观察患儿的情绪,是否有烦躁不安,抱卧不安和啼哭等。

(3)如出现鼻塞、流涕可按揉迎香穴以通鼻窍。

(4)风寒感冒引起鼻塞者,可给予热毛巾热敷鼻部,以减轻鼻塞、流涕。

可给予艾灸法:

大椎、风门、肺腧.

(5)咳嗽可用梨去皮、去核切片加冰糖蒸熟后分次服之,并多饮食。

也可给予神阙、气海中频药物电治疗.

(6)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或过甜、过咸的食物,以防加重咳嗽。

(7)可常食梨、橘子、香蕉、萝卜,以祛痰润肺止咳,利咽喉。

(8)辅助治疗有:

耳穴压贴(耳穴埋豆),取穴:

轮1、2、3、4.痰多可给予穴位贴敷治疗,取穴:

双肺俞,大椎。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小儿止咳糖:

①不要用水稀释;②避免污染瓶口;③存放在阴凉避光处。

2.中药服法:

风寒感冒宜热服,风热及暑邪感冒宜温服。

(二)特色技术

1.中频药物导入治疗.

2.耳穴压贴(耳穴埋豆).

3.推拿治疗

4.穴位贴敷治疗.

5.中药熏洗治疗。

6.拔罐疗法。

7.雾化吸入疗法

8.艾灸法.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指导家长掌握感冒的预防知识,懂得相应的应对技巧,防止交叉感染;气候骤变时适当保护鼻部,以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穿衣适当,避免过热或过冷。

2.反复发生感冒的患儿要注意锻炼身体,合理安排户外活动,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

(二)饮食指导

1.风寒感冒证:

宜食解表散寒的食品,如生姜、葱白、红糖等。

食疗方:

红糖生姜饮等。

2.风热感冒证:

宜食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的食品,如西瓜汁、荸荠汁、金银花茶等。

3.暑邪感冒证:

宜食清热解暑、理气化湿的食品,如丝瓜、冬瓜、绿豆汤等。

4.时行感冒证:

宜食养阴透热、益肺生津的食品,如藕汁、梨汁、荸荠汁等。

(三)情志调理

1.加强与患儿和家属的沟通,避免哭闹,保持心情舒畅。

2.向患儿和家属讲解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五、护理难点

患儿和家长对推拿治疗缺少依从性

解决思路:

1.亲友等社会支持。

解开展间较长,应��������������������������������������������������������������������������������������������������������������向家属或年长的患儿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使家属和患儿药物穴位敷帖疗法重要性和必要性。

2.护士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