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练习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980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练习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练习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练习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练习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练习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练习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练习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练习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练习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练习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练习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练习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练习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练习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练习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练习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练习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练习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练习一.docx

《高二语文练习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练习一.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练习一.docx

高二语文练习一

高二语文练习

(一)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红满足了底层年轻人的内心向往

“网红”,原本是“网络红人”的意思。

然而在当下,“网红”一词逐渐特指那些依靠秀脸蛋、秀身材、秀美食、秀财富而走红的青年女性。

每当媒体提及“网红”,几乎都对其加以挞伐,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更是一碰到“网红”就蹙眉,唯恐避之不及。

“肤浅”“拜金”“媚俗”等骂名与“网红”总是如影随形。

对这些“网红”的鄙夷和批判,也成为一种主流舆论。

“网红”们走红的方式的确肤浅,粉丝对“网红”的追捧,也确实物质了些,庸俗了些。

然而,“网红”们为何能以如此肤浅的方式走红?

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又为何毫无保留地把热情和时间,献给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网红”?

对于这些现象存在的内生合理性,鲜见具备人文关怀的思考,这是不应该的。

其实,只要我们愿意试着去理解“网红”现象,年轻人追捧“网红”的真正原因并不难找。

“网红”之所以能够依靠发自拍、发美食赢得追捧,不就是因为社会中许多下层的年轻人,需要依靠这些东西来满足自己对现实和未来的幻想,让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吗?

对于大多已经在社会上立足的成年人,和少数有幸享受较好教育环境的年轻人而言,这种充实精神生活的方式或许过于廉价,过于媚俗了。

但对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而言,“网红”们那半真半假的姣好面容,逛逛吃吃的悠闲生活,正是他们最真实的内心向往。

对他们来说,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多数青年都没有机会接受精英式教育,叫他们欣赏曲高和寡的高雅文化,未免有些强人所难,经济上的压力则让他们难以负担日益高昂的文化消费成本,进一步挤压着他们的精神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或许只能在网络上用这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我也是年轻人,我幼时的玩伴中,有不少人也是这些“网红”的粉丝。

他们可能甫一成年,就挑起了生活的担子。

我深知和他们相比,自己是幸运的,有幸生在小康之家,接受高等教育,因此绝不会对他们的精神生活加以批判和鄙夷,而我们的社会也应该有更强的同理心,去理解“网红”现象背后的社会现实。

说“网红”肤浅也好,低俗也好,既不是“网红”自己的错,也不是“网红”粉丝群体的错。

社会文化既需要有高雅的形式,也需要有通俗的形式。

如果要让网络文化环境更加高雅,更加丰富,那么我们就应该对社会阶层差距的根源开刀,让身处社会中下层的年轻人能过得更富裕,更有尊严,让他们能够有余暇和条件去追求更加高雅,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

试想,如果有一天,每个人都可以走进影院欣赏一场精彩深刻的电影,每个人都可以抽出时间,摊开书本,在阅读中遨游知识与艺术的海洋,那人们又何必要依靠追捧“网红”来填充自己的心灵?

努力去创造一个这样的社会,远比坐在清谈室中,高高在上地批判“网红”更有意义。

《中国青年报》(2016年02月26日05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下,媒体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他们对“网红”几乎都是鄙夷和批判的态度,这也成为现在看待“网红”的一种主流舆论。

B.“网红”们以秀脸蛋、秀身材等肤浅的方式走红,并成为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追捧的对象,这些现象存在的内生合理性,需要具备人文关怀的思考。

C.社会中许多下层的年轻人,通过发自拍、发美食等方式来满足自己对现实和未来的幻想,这是“网红”能够赢得追捧的原因。

D.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因受到教育水平及经济收入的影响,其结果他们只能在网络上用一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红”们那半真半假的姣好面容,逛逛吃吃的悠闲生活,是现在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最真实的内心向往。

B.本文作者不对“网红”粉丝们的精神生活加以批判和鄙夷,这是由于作者幼时的玩伴中,有不少人也是这些“网红”的粉丝。

C.想要让网络文化环境更加高雅,更加丰富,我们就应该从社会层面着手,让身处社会中下层的年轻人有条件去追求更加高雅,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

D.让每个人都能有时间摊开书本,在阅读中遨游知识与艺术的海洋,这远比坐在清谈室中,高高在上地批判“网红”更有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红”原本是指“网络红人”,没有褒贬之意,然而在当下,“网红”却背负着“肤浅”“拜金”“媚俗”等骂名。

B.对高雅文化欣赏的困难,以及日益高昂的文化消费成本,这些都挤压着生活在社会下层青年人的精神空间。

C.社会文化既然需要有高雅与通俗的形式之分,因此在评判“网红”肤浅与低俗与否时,不能将错误归咎于“网红”自己或“网红”粉丝群体。

D.如果每个人都能走进影院欣赏一场精彩深刻的电影,或抽出时间,摊开书本阅读,那人们就不必依靠追捧“网红”来填充自己的心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

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

粮尽,欲引去。

须陀曰:

“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

”众莫对。

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

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

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

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

须陀死。

率残兵附裴仁基。

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力捍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

与程咬金计曰:

“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

”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

“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

”贼不敢逼。

后降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

“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却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

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

进封翼国公。

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

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

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稍多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B.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C.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D.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是我国古代对封建帝王的一种称为,指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B.拜,是授予官职之意,一般用于升任官,类似的用法还有《陈情表》中“举臣秀才”“除臣洗马”的“举”和“除”。

C.疾,在古代“疾”是指小病,不严重的病;“病”则是比较严重的病了。

而现在常把“疾病”并作一个词用。

D.卒,死的一种称谓,在我国古代,依据死者的身份地位,对死的称谓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庶人曰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琼胆量过人。

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最终大败卢明月。

B.秦琼为人忠心。

李密和宇文化及在黎阳打仗时,李密中箭落马,快要死了,那时追兵又到,唯独秦琼在全力保护他,没有逃跑。

C.秦琼能识明主。

当他归附王世充后,发现王世充为人狡诈,不是一个能改变乱世的主人,于是离开王世充投奔秦王。

D.秦琼英勇善战。

他跟随秦王出征时,每当敌军有勇猛的将士在军前出入来炫耀,秦王就命秦琼前去击败他,没有不取胜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

(5分)

(2)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却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诉衷情(郑楷)

酒旗摇曳柳花天,莺语软于绵。

碎绿①未盈芳沼,倒影蘸秋千。

奁玉燕,套金蝉②,负华年。

试问归期,是酴醾③后?

是牡丹前?

【注】①碎绿:

水中绿萍。

②玉燕、金蝉:

皆为女子头上饰物。

③酴醾:

荼蘼花,蔷薇科,花黄白色,开于暮春。

8.词作上阙的景物描写对全词感情的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5分)

 

9.词的下阙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两句,用“木”与“金”作比喻,论证“善假于物”的作用。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当时人们以地位不同的人为师就有不同心态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别理科夫地坐在办公室里,他那种忧郁与萎靡的样子把我们压得透不出气,我们只好让步,开除了彼得洛夫和叶果洛夫。

②看看天快黑了,翠翠带着黄狗向各处人丛中挤着去寻找祖父,结果还是寻不得祖父的踪迹,只好有气无力地站在码头边等候祖父,显得。

③当陶渊明从任职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上辞官归家时,他一改往日的,那脸呈现出的是归隐的幸福,让我们懂得他的辞官不是造作勉强,而真实的内心追求。

A.愁容满面没精打采垂头丧气

B.垂头丧气没精打采愁容满面

C.垂头丧气愁容满面没精打采

D.没精打采垂头丧气愁容满面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林冲是《水浒传》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也可以堪称为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最后被逼上梁山的典型。

B.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用富丽华美的词藻,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感情。

C.庄子追求的绝对自由的思想是主观唯心的,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但他那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手法还是很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D.”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本是相去无几的,然而把它们放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对原有的一些防伪技术和印制质量进行了提升。

如,人像水印清晰度明显提升,层次更加丰富。

采用了横竖双号码,并改变了原有的冠字号码字形,。

A.有利于冠字号码的识别与记录,更符合公众识别习惯和机器读取要求,也有利于防范变造货币

B.有利于冠字号码的识别与记录,也有利于防范变造货币,更符合公众识别习惯和机器读取要求

C.有利于防范变造货币,更符合公众识别习惯和机器读取要求,也有利于冠字号码的识别与记录

D.有利于防范变造货币,也有利于冠字号码的识别与记录,更符合公众识别习惯和机器读取要求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分)

2016年全国铁路客票票面广告项目公开招商。

作为市场化主体,铁路部门也有沉重

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在火车票上做文章,自无不可。

但是铁路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市场主体,

①。

虽然在美国等欧美国家火车票上均无广告,然而,②,只踩着别人的脚印,那就是因循守旧了。

当然,铁路部门应该慎重选择广告商,并且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让公众看到:

③。

17.下图是黄永玉先生为中国邮政设计的丙申年邮票的主题图形,请描述画面内容(文字除外),并说明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6分)。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2乘以3得8

赵新

我7岁还没上学,不识字也不识数,当然更不会算账。

村里人说我是个傻二小。

有一年,我家的斜对面开了一家小小的杂货铺,卖针头线脑、纸张文具,也卖些吃的喝的。

掌柜的是我的本家赵泰爷爷,一个很斯文的白胡子老头。

开张那天,他先放了两挂鞭炮,然后在大门上贴了一副鲜红的对联。

我问他这对子上写的什么,他告诉我,上联是“有酒今日醉”,下联是“没钱你别来”。

我问他啥意思,他说,傻二小,回家问你爹去吧!

回到家里,我把那副对联给爹念出来了,问爹这是啥意思。

爹是农民,满头黄尘,一脸汗水。

抽了一袋旱烟后爹说,二小,他那副对子一是鼓动人们买他的东西,手里有钱要舍得花;二是说他做买卖不赊账,没钱别进他的铺子。

爹说赵泰这个人虽然识文断字,可是很小气,很抠,财迷脑瓜。

爹还说他应该有个“不赊不欠”的横批!

爹说对了,不一会儿赵泰爷爷就把横批贴出来了,只不过是“概不赊欠”!

我很佩服爹的智慧和眼光,尽管爹一字不识。

爹笑着告诫我,你这个爷爷把一枚钱看得比磨盘还重,可别去买他的东西,小心糊弄你!

那天我们家里来了客人,爹要点火做饭时,突然发现没了洋火(火柴)。

爹不敢怠慢和冷落亲戚,就交给我两毛钱,让我去买洋火。

爹告诉我二分钱一盒洋火,买三盒,剩下的钱一分也不能花,要如数拿回来。

爹说了这么几句,让我赶紧跑着去。

进了赵泰爷爷的铺子时,那位白胡子老头正趴在柜台上噼里啪啦打算盘。

他头戴一顶瓜皮帽,身穿一件蓝布长衫,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镜,比学校的老师还显得有文化、有尊严。

他把算盘推到一边,俯下身来摸着我的头说,人家别的孩子都上学了,你为什么不上?

我说,爷爷,我不识数!

他说,你小子不上学,不就越来越笨吗?

我说,爹不让我上学,说掏不起书钱!

他说,你爹糊涂!

掏不起书钱不会借?

他还让你当一辈子傻二小呀?

他猛地把柜台一拍,短见,你爹真正是短见!

赵泰爷爷的脸红了,雪白的胡子也抖动起来。

他坐下去歇息一阵才问我买什么,身上带了多少钱。

他很认真地告诉我,洋火是二分钱一盒,三盒,用乘法算,二乘以三得八。

你身上带着两毛钱,用减法算,两毛减去八分,我应该再找给你一毛钱。

你听明白了吗?

听不明白,回家问你爹去!

我一点也不明白,他一会儿乘法一会儿减法,我的脑袋早大了。

那天晚上,爹好一阵激动,好一番感慨,好一番叹息!

爹先是批评赵泰爷爷,这个赵泰,想钱想疯了吧?

不顾仁义道德,不看同宗同家,光天化日之下欺负我们,他的良心呢?

他可真会打算盘哪!

一盒洋火二分钱,三盒应该是六分钱,从哪里跑出来的二乘以三得八啊?

两毛钱减去六分钱应该是一毛四分钱,他多收了咱们四分钱。

四分钱是个小数吗?

两盒洋火呀!

爹接着批评我,你真是个傻二小!

你就不会算一算?

木头啊你!

昏黄的油灯下,爹流泪了。

他的泪水掉下来,砸得桌面啪啪响。

我说,爹,那你找他去,让他把钱退回来!

爹说,他是我的长辈,我怎么去找他呀?

他财迷脑瓜,他会耍手段,他要是不认账呢?

撕破了脸面,吵闹起来,岂不让人笑话?

罢罢罢,忍了吧,和为贵。

你明天上学去吧,爹给你借钱去!

第二天我就上学了。

我发现我不笨,老师教的字,我都会写;老师讲的话,我都能记住。

一天傍晚,赵泰爷爷穿着那件长衫到我家里来了。

爹礼貌地接待了他,给他递了一袋烟,端了一碗水。

他对爹说,听说你让二小上学啦?

爹说,是呀,没钱我可以借,我们不能再受别人的欺负啦!

爷爷笑了,你忙吧,我走啦!

爹说,我这可是被人逼的呀!

赵泰爷爷走后,爹在水碗底下发现了四分钱!

爹的手一抖,碰洒了那碗还在冒着热气的水。

爹是在30多年之后去世的,那时候我在报社做记者。

临终前爹对我说,二小,你还记得你赵泰爷爷吗?

那个白胡子老头,在咱们村开杂货铺子的?

我说,记得,记得很清楚呢!

爹说,喝水不忘挖井人。

多亏了他呀!

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你一定要到他的坟头上磕三个头去。

人家为了谁呢?

爹走了,那是个秋天,一个高粱红了、谷子黄了的日子。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标题新颖简洁又独具匠心,通过一个错误的算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它是行文的线索,也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B.作者善于设置悬念,赵泰的爱财、“骗财”到后来真相大白以及父亲的愤怒、感激等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C.“他的泪水掉下来,砸得桌面啪啪响”,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爹”对于赵泰不看同宗、贪图小利的痛心。

D.小说写到赵泰穿着“长衫”,比学校的老师还显得有文化,表现了赵泰盛气凌人的姿态,婉转地表达了对赵泰的讽刺。

E.本文多处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仅突出了人物形象,也暗示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使情节真实可信。

(2)“那天晚上,爹好一阵激动,好一番感慨,好一番叹息!

”请结合文意说说”爹”激动什么?

感慨什么?

叹息什么?

(6分)

(3)文章结尾一段,作者特别强调”爹”走的时候,是一个”高粱红了,谷子黄了的日子”,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6分)

(4)关于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赵泰爷爷,也有人认为是“爹”。

你同意哪种观点?

谈谈你的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忆阎肃:

白云为你铺大道

屈塬

正月初五早上醒来,习惯性地点开手机新闻,一条消息让我愣怔:

阎老走了。

一整天里,悲痛的情绪让我沉重、让我肃穆。

和阎老相识有20多年。

从年龄上讲,阎老与我父亲同龄,是我的前辈。

从专业上讲,阎老是德高望重的艺术家,是我的师长。

按说无论岁数还是成就,我离他都有很大的距离,然而20多年的相处,我们成了忘年交。

他的平易为人,他的敞亮心态,他的不无童趣的性情,具备天然的感染力、亲和力,经常使人忘记他是个耄耋老者。

阎老对事业忠诚,有责任担当,有遵守规则的操守。

20多年间,我与阎老在一起的活动难以计数,在我的记忆里,他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也没有。

1999年举办的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评委们在全军各大单位往来奔波近一个月。

最初的时候,个别年轻评委觉得迟到三、五分钟也没什么,阎老作为年长的老艺术家总是提前到位,耐心等候。

身教重于言传,几天过去后,习惯迟到的评委不好意思了,自觉加快节奏,活动秩序很快好转。

多年来,凡是国家、军队的重要演出活动,阎老经常会担任总策划或艺术顾问。

“定海神针”是重大活动中创作人员对阎老的评价,这貌似有些戏谑成分的定位,表达了大家对阎老由衷的信赖与敬重。

在领会意图、把握主题、确定风格的诸多重点环节,每次他都能以丰富的经验和学识做出精到的判断。

一次次面对新的任务,永不轻慢,永不倦怠,态度之认真恭谨,都像小学生初次面对描红作业。

我多次注意到阎老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面对猪肉白菜馅饺子时满脸的陶醉、吃烧饼时用手小心接着掉下的芝麻粒、剩下的包子饺子打包下顿再吃、抽了半根烟掐灭下次接着抽……这哪里像是一位享誉全国的艺术家呀!

最初接触的时候有些不以为然,慢慢地不由得肃然起敬。

艺术上从来严要求,生活上一直不讲究,是他的一贯风格。

他熟悉所有的曲牌、词牌,却不了解奢华的品牌,没有见他穿过、用过一件名牌。

脱下戎装,一身布衣,就是一个诙谐风趣、知足达观的老大爷。

阎老是专家,也是杂家。

他兴趣广泛,涉猎庞杂,博闻强记,有着扎实厚重的传统文化功底。

他思维机敏,头脑清晰,语言睿智,从无老年人木讷迟钝的时候。

我听到过他一个人在房间里看足球大声叫好,见过他为了看完一折戏耽误了吃饭。

文艺界的新动向、新潮流,他常常比我们这些年轻人了解得更快、更早,流行组合”凤凰传奇”、歌曲《吉祥三宝》等新人、新作品,都是他介绍给我的。

如果将人比作电脑的话,那么阎老的系统不断在升级,阎老的版本经常会更新,因为他不断地在学习,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参加奥运竞标活动时,每天早上阎老都会给大家讲一会儿新闻。

国内国外、天上地下,人间万象,他都及时了解,纳入自己的信息库。

还是那段时间,阎老每天都拿着电话,请年轻人帮他给别人回信息。

大家有时候会交流手机上传播的段子,那些结构精巧、语言机智的短信,经常逗得阎老开怀大笑:

好包袱呀!

好素材呀!

看来得学会发短信啊!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我收到阎老发来的信息,就一句话:

”这条信息是阎肃亲手发给你的!

“结尾是三个感叹号。

因为敏锐而灵动。

阎老的众多作品广为传唱,家喻户晓,最让我惊诧又给我启示的是《雾里看花》。

写这首作品的时候他已年近七旬,一个老人,用现代感极强的手法,以充满流行元素的文笔,把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这样一个让人头疼的命题,写得洋洋洒洒,真真切切,告诫人们学会用慧眼去甄别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中的形形色色。

这首别致的佳作,标志着阎老的歌词艺术到达了信马由缰、随心所欲的境界,她拓展了阎肃歌词创作艺术的营盘,也丰富当代流行音乐的样式和色彩。

至今听来,仍然让人感叹,引人深思。

这位劳碌、奉献了一辈子、沉睡了近五个月的老人真的走了。

这位毕生空军蓝的高龄长者,身披别样的风花雪月,以年轻的姿态,以飞行的方式,沿着白云铺就的大道排空而去,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一串极富感染力的爽朗笑声。

(选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阎肃平易为人,心态敞亮,性情中富有童趣,具备天然的感染力、亲和力,尽管作者与他相差二十几岁,却仍跟他成了忘年之交。

B.凡是国家、军队的重要演出活动,阎肃都会担任总策划或艺术顾问,因此被重大活动中的创作人员誉为“定海神针”。

C.阎肃生活中勤俭节约,珍惜普通吃食,不了解奢华品牌,穿着毫不讲究,这些起初都令作者不以为然。

D.阎肃虽然上了年纪,但他不断学习,掌握新闻动态,及时了解国内国外、天上地下,人间万象,把这些都纳入自己的信息库。

并且积极向年轻人学习,终于学会了发短信。

E.“这条信息是阎肃亲手发给你的!

”这句话后的三个感叹号不仅表明了阎肃学会发短信后的内心的欣喜,也表明了他的平易近人和富有童趣的性情的一面。

(2)在阎肃的众多作品中,为何《雾里看花》最让本文作者惊诧又给作者以启示,请结合文章第8段,概括其原因。

(6分)

(3)传记标题为“忆阎肃:

白云为你铺大道”,作者为何以此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4)阎肃作为著名的艺术家,受人爱戴,必有其内在原因。

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8分)

六、写作(60分)

18.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

(60分)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王勃《滕王阁序》中写景的名句,细读我们会发现:

落霞虽美,却是单调的,凭借孤鹜的齐飞,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亮丽;孤鹜虽美,却是落寞的,凭借落霞的背景,成就了一幅灵动的画面。

细细品味,我们的社会、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段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用规范汉字书写。

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

“他们只能用网络这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说法过于肯定,原文为“他们或许只能在网络上用这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2.答案:

B。

解析:

对“本文作者不对‘网红’粉丝们的精神生活加以批判和鄙夷”的原因分析错误,就原文看原因是“网红”粉丝们大多生活在社会的下层,大多数无机会接受精英式教育。

3.答案:

C。

解析:

“社会文化既然需要有高雅与通俗的形式之分”与“因此在评判‘网红’肤浅与低俗与否时,不能将错误归咎于‘网红’自己或‘网红’粉丝群体”两个分句从原文看没有因果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