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6218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8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前,建筑垃圾已经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公害,形成了二次污染,影响了城乡面貌,影响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为变建筑垃圾为宝,走循环经济之路,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相关产业政策和政府相关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我们拟投资兴建利用建筑垃圾生产“xxxxxx”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建筑垃圾制砖环保科技投资项目

(二)项目申请人:

拟成立企业:

xxxx××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拟投资总额:

2000万人民币

(三)项目选址

二、立项的目的和意义

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市每年产生建筑垃圾约2300万吨,占到垃圾总量的60%以上,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进行填海作业,但由于填海工程作业面日趋紧缩,建筑垃圾呈现出批量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的状况,耗用了大量的土地。

建筑垃圾填埋过的地方,永久不能复耕,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随着我国耕地、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如何处理和排放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我市城乡拆迁和重建的任务将急剧加大,建筑垃圾的处理成为全市人民关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四方区有一家同类企业,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远远不能满足建筑垃圾处理需要。

以建筑垃圾制砖为切入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是推动建材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实现建材产业在循环经济的道路上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节能、节地、利废的建筑垃圾制砖项目,不仅可以解决大部分建筑垃圾的出路问题,而且对节约能源消耗,实现资源再利用,创建环保生态型城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将产生积极作用。

三、项目的技术基础

建筑垃圾的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自20世纪70年代起,德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出台了建筑垃圾处理有关法律法规,就此问题进行了科技研发并实现了建筑垃圾的再利用。

21世纪后,建筑垃圾问题引起了我国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江苏、浙江、上海、河北等地先后就建筑垃圾问题出台了有关地方法规,并研发成功了“建筑垃圾制砖”等技术并投入生产。

目前,建筑垃圾制砖项目已经作为极具生命力的产业,将在我国逐渐兴起。

(我市今年也将就建筑垃圾问题出台地方法规)

建筑垃圾制砖是以水泥、破碎筛分后的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材料,掺加少量砂和粉煤灰生产建筑垃圾标准砖。

粉煤灰作为细骨料的同时有胶凝的作用,可替代部分水泥。

该产品适用于大楼的各个部位,重量轻、节能,又便于粉刷,还解决了以往砖的强度不够等系列问题,真正起到了环保节能要求。

也可以制作成各种道路美化绿化用砖。

并且,整个制作过程不产生任何污水,有效缓解了建筑垃圾占用耕地的问题,为城市节约了大量的土地和能源。

具有节能利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属绿色建材产品。

该工业项目通过对建筑垃圾和工业废料等材料进行筛选、破碎、搅拌、成型养护等工序后,生产的建筑墙体砖具有强度高、自重轻、耐久性好、外型尺寸标准以及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等特点,产品通过公共建筑节能计算标准,经质量检验,符合抗压强度MV8级要求,达到混凝土多孔砖的标准要求。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建设

1.1.2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3项目建设地址

1.1.4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1.4.1建设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一座。

占地50亩,年处理建筑垃圾能力10万吨,生产再生建筑材料6万吨。

1.1.4.2配套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一处。

占地300亩,可消纳建筑垃圾1000万吨。

1.1.5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400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100万元,预备费450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

1.1.6资金筹措

申请中央专项补助资金30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其余企业自筹。

1.1.7建设时间

本工程设计建设工期为1年。

1.2项目建设单位简介

 本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建筑垃圾综合处理的专业化公司。

公司拟引进的建筑垃圾处理设备,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建筑垃圾的处理设备。

公司始创之宗旨,就是以国际化的标准,21世纪的先进手段,力求在城市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中,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让大量的建筑垃圾通过公司的先进设备处理后,达到变废为宝,使建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其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保效能,得到国家政策优先支持,是国家政策优先支持的环保项目。

1.3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 

1.3.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3.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3.3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

1.3.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

1.3.5《建材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1.3.6《**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纲要》

1.3.7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1.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原则及指导思想

1.4.1严格执行国家对环保、劳动安全及卫生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和标准,采用技术先进可靠的环保装备,切实做到“三同时”;

1.4.2贯彻国家建材工业发展新型建材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方针,以实现本地区建材行业的突破性发展;

1.4.3通过多方案比选,精心设计技术先进、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缩短建设周期,降低项目投资;

1.4.4加强节能减排措施,采用节能工艺和节能设备,充分考虑能源的再利用;

1.4.5加强环保工作,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条件和原料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处理污染物,创建和谐的生产生活厂区;

1.4.6采用可靠的控制系统,保证运行可靠、工况稳定、节能高效、优化控制。

实现管理现代化,减少生产岗位工作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

1.5可行性研究内容

根据**的实际情况,对拟建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建筑垃圾消纳场的各方面情况做出分析,包括:

厂址评价、垃圾处理工艺选择、填埋工程方案设计、工程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投资实施计划、效益分析等。

1.6可行性研究结论

1.6.1本项目,对于**城市基础建设、环境保护、解决目前当地建筑材料供应状况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相关发展节能利废新型建材的产业政策,符合自贡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专项规划鼓励发展的产业,项目的建设十分必要。

1.6.2项目建设规模适度,工艺技术及设备成熟可靠,工程设计方案合理,符合国家关于环保、节能、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相关政策、法律及规范的要求。

1.6.3项目建成投产后正常年年销售538万元,年利润总额160万元,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1.6.4项目的实施对于扩大就业、基础建设、经济恢复、以及垃圾资源化利用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结论:

项目建设十分必要且可行。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2.1区域背景

2.1.1自贡市荣县概况:

 **位于四川省南部,属自贡市管辖,距市区38km,毗邻内江、宜宾、乐山市,地处长江上游沱江、岷江水系的低山丘陵地带,面积1609平方公里,人口70万。

   **历史悠久,古为黄帝之子青阳玄嚣的封国,晋末置县,宋代称荣德县,明代称荣县至今。

荣县更是人杰地灵,早在南宋时,爱国诗人陆游曾摄政荣州,盛赞荣县"其民简朴士甚良,千里郁为诗书乡"。

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老一辈无阶级革命家、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等人领导的"荣县独立"运动震惊全国,并建立了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县政权,"首义实先天下"。

   **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森林覆盖率27%,土壤肥沃,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组合协调,生物种类繁多,农副产品丰富,盛产粮食、生猪、水禽、柑桔、茶叶、蚕茧、花生、油菜、木本油料、药材、木材等,有可开发量为2.1万千瓦的水能,53亿吨岩盐,300亿立方米天然气,0.4亿吨天然卤水、气田水,5亿吨优质石灰石,4亿吨高岭石粘土,10万吨优质钙基膨润土,0.5亿吨石英砂等工业资源。

工农业资源及配套的组合优势,具有发展综合商品农业和建设工业大中型骨干项目的优势条件,开发前景广阔。

近年来,荣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围绕资源办工业、围绕农业办工业。

初步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矿产采选及综合利用、盐化工、机械加工及铸造、建工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1户,新星源食品公司、德兴能源集团等6户企业产值超亿元。

建成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瘦肉型猪基地县、优质柑桔基地县、优质茶叶生产基地,进入全国500个粮棉大县,西部百强县,全国产肉量100强县,部分产品荣获国优、省优称号。

  **城区面积8.5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10余万人,城区建设美观规范,水、电、气设施齐全,目前日供水能力3.5万吨,现正按照"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方针,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同时,新城建设也正在按照既定的目标有条不紊地进行。

 荣县城区面积8.5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10余万人,城区建设美观规范,水、电、气设施齐全,现正按照"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方针,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

   航空:

荣县城区北离成都双流机场260Km,东距重庆江北机场250Km;水运:

西去乐山码头95Km,南往宜宾码头115KM;铁路;东距自贡南站38Km,西往乐山金沙湾站125Km;公路:

自(贡)乐(山)雅(安)公路(省二级)横贯全境,县城通往各区,乡镇均为三级水泥路,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连接各区镇乡及毗邻市县的公路交通网。

   荣县属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四川省桫椤自然保护区、四川省重点文物,全国最大的如来摩崖造像--荣县大佛、桫椤谷、吴玉章故居、省级高石梯森林公园、风景优美的双溪湖风景区。

目前,我县拥有旅游涉外宾馆2个,旅游产品有获全国金奖的"龙都香茗"、旭水大曲系列曲酒、名优果品、天府花生、光明粉丝等。

   全县电力与省、市电力联网,拥有电力企业11个,年发电3亿度,年产原煤100万吨。

城区配备了110KV单母线带旁路供电系统,供城区及附近工业和生活用电需要。

   城区附近建设有储量5800万立方米的双溪水库,日供水能力3.5万T的自来水公司,正扩建供水工程。

将达到日供水能力6万T(二级水源)。

   邮政通讯拥有特快专递、电报、程控电话、无线寻呼、移动通讯、图文传真、互联网等邮电服务设施,对外通讯联络快捷。

   我县现有电视大学1所(本科、专科)、普通中学6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52所,城区有幼儿园10所,特殊学校1所,外来投资者子女入托、入学方便,图书馆、影剧院、广播电台、电视台、健身房、娱乐等各种文体设施一应俱全。

城区拥有二甲医院、中医院两所,全县拥有乡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63个,设施齐全、医疗条件良好。

我县是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四川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

2.1.2荣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30年)概况:

2.1.2.1城市性质

总规拟定**城市性质为:

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贡的卫星城市之一和自贡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聚生态、文化、旅游特色的川南山水城市。

城市主要职能为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农村产品科研信息基地与加工、配送中心;发展食品、轻工、建材工业的县域基地;县域及周边区域内无污染高新工业推广基地,区域性旅游、休闲度假区。

2.1.2.2规划建设目标

1)着眼于总体规划发展构想,遵从城市经济发展规律和城市空间生长机理,近远期有机地结合,协调建设时序与城市结构拓展阶段性的关系。

2)突出生态、文化、旅游的城市发展主题,促进自然风貌保护、城市系统功能整合和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

3)以创造和改善良好的城市环境事业为宗旨,健全和促进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

4)遵从城市生态系统对外开放的空间布局准则,体现城市结构的整体性与合理性,突显自然山水格局与文化特色。

5)运用生态城市建设思想于环境保护和城市空间塑造,城市建设与自然山水"共生、共存、共荣、共乐、共雅"。

2.2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过程

我国每年城市产出垃圾约为60亿吨,其中建筑垃圾为24亿吨左右,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

我国建筑垃圾的处理大体分为两类,一是未经任何处理的建筑垃圾进行直接填埋,约占98%;二是进行轻度分拣出废金属、废混凝土,约占2%。

由于建筑垃圾基本上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围城现象严重,不仅耗用大量土地及垃圾清运费,而且垃圾填埋会阻断土壤生物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形成永久性危害。

据媒体报道,在国外,北美洲一年要生成大约1.15亿吨建筑垃圾,其中75%被回收利用,有许多建筑商甚至回收建筑垃圾的90%。

在国内,近年来,利用建筑垃圾制砖,不仅解决建筑垃圾围城的顽疾,还为城市发展节约了大量土地和能源。

邯郸市使用建筑垃圾制砖,每年可消纳拆迁类建筑垃圾约40余万吨,节约因放置垃圾而占用的土地160余亩;可节省取土24万立方米,节省耕地约180亩。

两项合计,一年可节约土地340亩。

建筑垃圾做成的免烧砖,每年还可节省标准煤1.5万吨。

预测**2011年—2030年期间的建筑垃圾总存量约有800万吨。

按照国际测算法,每万吨建筑垃圾占用填埋场的土地2亩(平均填埋深度5米),我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填埋占地面积就要58亩,处理20年来的存量建筑垃圾需占用土地达1500亩以上。

因此**市委、政府从建筑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循环经济角度出发,把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纳入到了政府的日常工作议程,组织发改、城建、土地、环保、环卫、规划、卫生等部门,对市区建筑垃圾处理进行了专题调研,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开办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对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处理,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商品砖、板等新型建筑材料;鼓励和要求建筑施工企业使用这些新型建筑材料。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是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业化”的需要。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我市的城市工程建设也步入了高峰期,工程建设规模逐年扩大,所耗资源也迅猛增长,与此同时,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也大幅增加。

由于我市目前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依旧是传统的垃圾场填埋或露天堆弃方式,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造成了耕地浪费、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这些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如果不对建筑废弃物的产生与处理予以高度的重视和管理,不仅会给国家节能减排、资源开发、循环经济等政策的落实带来不利影响,而且必然会给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和约束。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我市建筑垃圾实现“四化”管理的必要措施之一。

2.3.2是实现**“实施‘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委市政府建设“**”发展目标的需要。

   

**两级党委、政府确定了走绿色繁荣发展之路。

因此,生态环境是立州之本。

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是州市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生态立州”、“**”都离不开良好的生活环境。

加大力度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建筑垃圾污染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市垃圾处理现状不仅与城市性质不相符,也不符合国家建筑垃圾处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因此,建设一个规范化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已势在必行。

2.3.3是西部大开发对恩施市环境卫生提出了更高要求的需要。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西部大开发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是要更好的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不能破坏和滥用资源,而是要合理的开发利用丰富的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在环境保护方面,重点是加强大气污染和城市污水、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力度。

因此,加强城市环境治理,对建筑垃圾进行“四化”处理,将建筑垃圾变为新型节能建材等,尽力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已势在必行。

第三章 场址选择

3.1选址原则

3.1.1建筑垃圾消纳场选址。

建筑垃圾消纳场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及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等专业规划要求;

  

(2)与**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3)库容应保证填埋场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

  (4)交通方便,运距合理;

  (5)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较低;

  (6)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

 建筑垃圾消纳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

  

(2)洪泛区和泻洪道;

  (3)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

  (4)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以内的地区;

  (5)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km以内的地区;

  (6)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熔岩洞区;

  (7)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

  (8)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9)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3.1.2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选址。

处理厂厂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及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等专业规划要求;

  

(2)与**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3)交通方便,运距合理;

  (4)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较低;

  (5)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

  处理厂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

  

(2)洪泛区和泻洪道;

  (3)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熔岩洞区;

  (4)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

  (5)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6)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3.2场址确定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建筑垃圾消纳场定在**镇程家桥村牛头岩,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建在牛头岩前部(靠近公路),建筑垃圾消纳场建在后部。

场址示意图

3.2.1程家桥村基本情况简介

程家桥村(原方家坝村)位于荣县城西北,距县城区政府所在地5公里。

国土面积15.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54亩,全村有九个村民小组,667户,2555人,

该村区位优势突出,道路交通便捷,土地资源丰富,气候环境优良,地貌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坡地,东部为多年采矿形成的落差二三十米的断崖。

地壤呈红黄土壤,地热条件好,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3.2.2厂(场)址:

程家桥村牛头岩地域的优点:

  1、地处县城郊区,交通十分便利,距县城北环路仅有600余米,20分钟可到达县城任何地方。

2、项目建设区域,选定在山壑处,三面环山,形成封闭区域,工程建设和垃圾处理对周边地区影响不大。

3、后湾消纳场库容较大,约为800万立方米,能满足20年时间的垃圾处理需求。

4、项目区域内无农户搬迁,土地成本相对较低。

 4.2.3厂(场)址缺点:

  1、场址距荣县城市规划区建成区较近,约2km。

    2、建设区域区内有部分农田,征地费用可能偏大。

3.3场址工程地质条件

3.3.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程家桥村后湾沟谷地带,三面靠山,南面临顺青路,交通便利。

  建设用地地形起伏较大,西部及南部地势较高,最高点高程为510米,最低点高程为430米,相对高差约80米。

建设用地北部为通往臭水河乡村公路,场区内几乎没有森林覆盖,局部可见基岩出露地表,局部为缓坡台地,其坡面倾向西南方向,坡度35~45°,宏观地貌属山区边坡地带。

项目地区位交通示意图

后湾建筑垃圾消纳场局部实景图

3.3.2区域地质概况 

1、地质构造

**在地质上位于多种构造体系联合、复合的部位,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除北部地区受扬子江东西向的明显控制外,其余部分主要受华夏构造体系的东北向“多”字形构造、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南段的褶皱带的控制,部分地区还受到八面山弧形帚状旋转构造的深刻影响,主构造线与黔东褶皱带大体相同,形成了以高原型山地为主体的地貌结构。

2、地层岩性

项目区出露地层有第四系(Q)及白垩系正阳组(K2z)各层岩性特征及分布如下:

a)第四系(Q)

根据物质组份及成因可分三层:

——冲洪积层(Qal十P1)

①-1黄色、黄红色、黄褐色粉质粘土,偶含岩石碎块,稍粘--粘,稍湿--湿,软塑--可塑,厚度1.5~8米,一般厚度3~4米。

①-2卵石层,骨架颗粒为石英砂岩卵石,粒径一般10厘米左右,空隙中充填砂粒及粘土,湿--饱和,中密--密实,厚度一般2--3米,主要分布于槽谷中。

——坡残积层(Qdl+el):

主要由粉质粘土、砂质粘土夹碎石、碎质粘土组成,主要分布于剥蚀残丘顶部及斜坡坡面表层,厚约1--3米。

——冰啧层(Qg1)

骨架颗粒为灰、黄色、灰白色石英砂岩卵石、漂石,空隙中充填圆砾及细砂。

卵石,漂石砾径10--25厘米,磨圆度好,分选性差。

中密--密实,干燥--稍湿。

厚约1.0--2.5米,主要分布于残丘上部。

b)白垩系中统正阳组(K2z)

——细砂岩

棕红色、棕黄色长石石英细砂岩夹含铁质细砂岩,中--厚层构造,砂质结构,泥质胶结,胶结不紧密,属软弱--极软弱岩石。

据区域地质资料,厚度>50米。

c)不良地质现象

项目区不良地质不发育,未见大规模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边坡现状稳定。

无特殊岩土分布,构造条件简单,场地内未发现新构造运动及活动性断裂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场地是稳定和安全的。

3.3.3水文地质条件

1、含(隔)水层组

项目区分布的第四系①-1、②-1层粘性土为局部弱隔水层组,①-2,③层砂卵石层为透水层组;④层白垩系中统正阳组(K1z)细砂岩向深部岩层完整为隔水层组。

其中第四系③层冰碛成因卵石土层分布于残丘顶部,受地形控制一般不含地下水。

2、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区内分布的含水层组主要为冲洪积层①-2及④层浅部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基面由高处向低处径流,在相对较低的洼地、沟谷通过下降泉排汇入地表;槽谷中局部接受地表溪沟流水下渗补给。

地下水径流、排汇渠道基本与地表水径流、排泄方式一致。

3、根据地下水分析资料,本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有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3.3.4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位于四川盆地西南,毗邻内江市、宜宾、乐山市,县境内长度6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80条(其中较大的有4条),总长1086公里,属沱江水系的有旭水河、中溪河、威远河三个流域,面积796.3平方公里;属岷江水系的有沙溪河、越溪河,芒溪河三个流域,面积1161平方公里

荣县西北部有山脉环绕边境,东南部为丘陵重丘区,中部为局部陷落盆地。

总的地势是西北、东北两翼高,中部、南部低。

山岭多西南——东北方向,河流与山脉走向大体一致。

境内崇山峻岭,山峦秀丽。

河谷多成深峡,多急流瀑布,喀斯特地形发育。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项目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3.4场址建设工程条件

3.4.1道路

  场址距县城区约5公里,已有顺青路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