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6452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docx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

2012-08-20实施

#3号机组A级检修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

批准:

审核:

初审:

编写:

DTPD#3K119—2012

天津大唐国际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DTPD3K017—2009

目次

1范围1

2本指导书涉及的文件、技术资料和图纸1

3安全措施1

4备品备件准备1

5现场准备及工具1

6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2

7检修记录8

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护套管检查、更换作业指导书

11 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大唐国际盘山发电厂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及其护套管检查、更换工作涉及的技术资料和图纸、安全措施、备品备件、现场准备及工具、工序及质量标准和检修记录等相关的技术标准。

本指导书适用于大唐国际盘山发电厂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及其护套管检查、更换工作,护套管由哈尔滨汽机厂提供,检修地点在汽轮机本体。

大修的项目为汽机本体温度、振动测点及其护套管检查、更换。

12 本指导书涉及的文件、技术资料和图纸

□DL/T774-2004《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

□哈尔滨汽机厂《汽机手册》

□本特利公司《3500系统操作手册》

□DL/T5190.5-2004《火力发电厂验收技术规范》

□GB2887《计算机站场地技术要求》

□DL/T659《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

13 安全措施

□设备所在系统退出运行,办理检修工作票。

□作业组成员了解检修汽机温度、振动测点及其护套管的要点。

□作业组成员了解更换热电偶、热电阻的要点。

□作业组成员了解3500系统的运行状态。

□清点所有专用工具齐全,检查合适,试验可靠。

□参加检修的人员必须熟悉本作业指导书,并能熟记熟背本次检修的检修项目,工艺质量标准等。

□参加本检修项目的人员必需安全持证上岗,并熟记本作业指导书的安全技术措施。

□准备好检修用的备品备件。

□拆除的模件标记必须清楚,以防止回装时混乱。

□注意模件放静电、传感器磕碰问题。

□必须确认设备已经停电状态再开始工作。

□拆除的模件、前置器、传感器、延伸电缆标记必须清楚,以防止回装时混乱。

□安装测点时注意标记,对设备点号,保证设备不误装。

14 备品备件准备

□汽机护套管3支

□81725-02(前置器)1个

□81305-080-01(连接高频电缆)4根

□PT-100型热电阻(带护套管)26支

□绑线50米

□振动探头50个

15 现场准备及工具

15.1 现场准备

□汽机护套管系统停止运行。

□汽轮机揭缸。

□TSI3500系统电源停电。

□就地准备好吹扫气源。

□需拆卸的测点所在测量设备本体已经停止运行,并将其中的高温高压气体或者液体排出。

15.2 专用工具

□活扳手(50mm、120mm)2把

□十字改锥1把

□一字改锥1把

□尖嘴钳1把

□数字万用表1块

□手电1把

□记号笔2支

□防静电手套1副

□毛刷2把

□皮老虎1把

□绝缘胶带1圈

15.3 办理相关工作票

□检查验证工作票、试验票

H1

16 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

16.1 温度护套管检查、更换

□拆除护套管内的温度测点,做好标记。

□检查温度护套管是否松动。

□检查温度护套管是否磨损。

□紧固松动的温度护套管。

□更换磨损的温度护套管。

□安装拆除的温度测点。

□检查安装温度测点良好

16.2 振动护套管检查、更换

□拆除护套管内的振动测点,做好标记。

□检查振动护套管是否松动。

□检查振动护套管是否磨损。

□紧固松动的振动护套管。

□更换磨损的振动护套管。

□安装拆除的振动测点。

W1

16.3 3500系统停运前检查

□检查柜内散热风扇的运转状况。

□检查不间断电源供电电压、各机柜供电电压、各类直流电源电压及电源模件的运行状态。

□检查框架内各个模件工作状态、各通道的组态(错误描状况)和损坏情况、各框架接口模件与其他I/O模件通讯的运行状况等。

□检查报警系统,对重要异常信息(如未组态、通讯错误、信号丢失、报警倍增、)作好详细记录。

□测量控制室、工程师室和电子设备室地温度及湿度。

□检查监视模件运行状况、组态闭锁和非闭锁报警日志。

□检查框架设备和系统日常维护消缺记录,汇总需停机消缺项目。

□对于现场前置器和远程输入/输出(I/O)就地接线柜,进行温度等环境条件的检查记录。

□做好控制系统软件和数据和安全备份工作。

对于储存在易失存储器(如RAM)内的数据和文件,应及时上传并备份。

□就地传感器与前置器、高频电缆互相匹配且连接牢固。

□检查校验传感器、前置器、延伸电缆。

□更换重要的测量、执行装置。

□更改软件组态、设定值、控制回路、软件版本升级。

W2

16.4 3500系统停运后检查

□检修前,应按监测系统的正常停电程序停运设备,关闭电源,拔下待检修设备电源插头。

□电子设备室、工程师室的控制室内的空气调节系统应有足够容量,调温调湿性能应良好;其环境温度、湿度、清洁度,应符合GB2887或制造厂的规定。

□报有电源回路的熔丝,应符合使用设备的要求,如有损坏应作好记录,查明原因后更换相机容量与型号的熔丝。

□框架监测模件外观应完好,无缺件、锈蚀、变形和明显的损伤。

□检查各监测模件应摆放整齐,各种标识应齐全、清晰、明确。

□在系统或设备停电后进行设备的清扫。

□对于有防静电要求的设备,检修时必须做好防静电措施,工作人员必须带好防静电接地腕带,并尽可能不角及电路部分;拆卸的设备应放在防静电板上,吹扫用压缩空气枪应接地。

□吹扫用的压缩空气须干燥无水、无油污,压力宜控制在0.08Mpa左右;清洁用吸尘器须有足够大的功率,以便及时吸走扬起的灰尘;设备清洗须使用专用清洗剂。

□所有框架的内处部件应安装牢固,螺钉齐全;各接线端子板螺钉、接地母线螺钉应无松动。

□TSI3500与DCS、DEH系统间连接电缆、导线应连接可靠,敷设及捆扎整齐、美观,各种标志齐全、清晰。

□确认待检修设备已与供电电源可靠分离后,打开机架外壳。

□检查监视模件线路板应无明显担忧伤口和烧焦痕迹,线路板上各元器件应无脱焊;内部各连线或连接电缆应无断线,各部件设备、板卡及连接件应安装牢固无松动,安装螺钉齐全。

□清扫机壳内、外部件及散热风扇。

清扫后应清洁、无灰、无污渍,散热风扇转动灵活。

□装好监视模件到框架内,检查设备电源电压等级应设定正确。

□绝缘检查电源初级和地之间绝缘、输入/输出与地之间绝缘电阻都不应小于100M

□接通电源启动后,设备应无异音、异味等异常现象发生,监测系统自检过程无出错信息,各状态批示灯及界面显示正常;检查散热风扇转动应正常无卡涩,方向正确;

□前置器与高频电缆连接牢固,并且绝缘悬空。

传感器引线和延伸电缆牢固,在轴承盖引出处密封好。

□绝缘检查探头对外壳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00MΩ。

□检查振动探头、瓦振就地安装牢固。

□检查轴向位移和胀差的传感器到工作或非工作推力盘面的间隙,并且与表面垂直。

□检查汽缸膨胀传感器在冷态的零点位置。

W3

16.5 系统组件检修

□机组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相关的各系统设备停运,监测系统退出运行;停运等检修的子系统和设备电源;

□对每个需清扫的监测模件的机架插槽编号、跳线设置作好详细、准确的记录。

□清扫模件、散热风扇等部件;检查其外观应清洁无灰、无污渍、无明显抽伤和烧焦痕迹,插件无锈蚀、插针或金手指无弯曲、断裂;模件上的各部件应安装牢固,跳线和插针等设置正确、接插可靠;熔丝完好,型号和容量准确无误;所有模件标识应正确清晰。

□模件检查完毕,机柜、机架和槽位清扫干净后,按照模件上的机架插槽编号将模件逐个装回到相应槽位中,就位必须准确无误、可靠。

□模件就位后,仔细检查通讯模件的连接电缆(如扁平连接电缆等)应接插到位且牢固无松动,或有回定螺丝和/或卡锁,则应固定螺丝并将卡锁入扣。

□监测系统通电前,对带有保险的模件,应核对保险齐全,容量正确;模件通电后,各指示灯应指示正确,散热风扇运转正常。

□传感器应清洁、牢固、螺纹无损伤。

□前置器外部清洁、固定牢固、无松动与传感器之间连接电缆完好无损。

W4

16.6 系统网络检修

□通信网络检修内容为

a)系统退出运行

b)更换故障电缆和/或光缆;检修后通信电缆应无破损、断线,光缆布线应无变折;电缆或光缆应绑扎整齐、固定良好。

c)检查通信电缆金属保护套管(现场安装部分应使用金属保护套管)的接地应良好。

d)测量绝缘电阻、终端匹配器阻抗,应符合规定要求。

e)坚固所有连接接头(或连接头固定螺丝)、各接插件(如3500/92通讯网关)和端子接线;检修后手轻拉各连接接头、接插件和端子连线,应牢固无松动。

f)通电后,检查模件指示灯状态或通过系统诊断功能,确认与DCS和DEH系统通信应工作正常,无异常报警。

W5

16.7 电源设施检修

□冗余电源检修内容为

a)机组停运,系统退出运行。

正常停运备用电源所供电的用电设备,然后关掉备用的开关,外观检查应清洁无灰、无污渍;输出侧电源分配盘电源开关、熔丝及插座应完好;坚固各接线。

b)接通电源,备用供电自检正常,各指示灯应指示正常,无出错报警。

c)3500/15电源自检输出显示灯显示电压符合要求

d)主电源切掉时备用电源行使主电源模块功能

W6

16.8 监控系统的基本性能试验

□ 监视通道OK功能测试

a)当输入信号越限、线路断开或短路时OK灯应熄灭。

当输入信号或线路恢复正常时OK灯正常

□模件在线维护功能测试

a)将模件设置为通道旁路、危险旁路方式对有关线路进行维修、更换监视器模件时危险继电器不会动作。

同时相应旁路BYPASS灯亮。

恢复正常时旁路灯熄灭。

b)通、断电抑制功能测试:

在电源接通或断开的瞬间监视器不会发出报警。

□监视器在线自诊断功能测试

a)根据装置具有的自诊断功能(上电自诊断、周期性自诊断及用户启动自诊断),按照设备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人为设置部分故障方式测试装置的在线自诊断功能,查看自诊断结果,并做好记录。

□缓冲输出及记录仪输出功能测试:

a)将前置器输出信号与对应的监视器缓冲输出信号进行比较,测试缓冲输出通道的有效性。

将对应的量程信号送入监视器,对监视器指示值与监视器输出模拟量进行比较,测试监视器记录仪输出通道的有效性。

□数据通讯能力测试

a)具有数据通讯功能的监测仪表,按照制造厂提供的通讯参数进行通讯速率、通讯数据、数据刷新时间等内容测试。

通过试验方法使TSI监视仪表产生各种数据向专用的DAS数据采集系统或者DCS系统提供数据,在工程师站打印出相应的数据清单及趋势图

□轴向位移监视测试:

a)试验前轴向位移应按制造厂要求正确调整零位。

b)用塞尺检查探头安装间隙,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c)调整探头间隙,利用塞尺或千分表进行检查,并记录前置器对应的输出电压及轴向位移监视器示值。

其测量误差应小于±3%。

d)改变探头间隙,对报警及危急信号输出进行测试:

当探头调整到报警设定值时,监视器应发出报警输出接点信号(探头调整应按正向、负向两个方向进行调整,不同的设计安装方式遵照制造厂要求测试);当探头调整到停机设定值时,监视器应发出停机输出接点信号。

□差胀监视测试:

a)试验前差胀应按制造厂要求正确调整零位。

b)用塞尺检查探头安装间隙,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c)利用调整机架调整探头间隙,利用塞尺或千分表进行检查,并记录前置器对应的输出电压及差胀监视器示值。

其测量误差应小于±3%。

d)改变探头间隙,对报警及危急信号输出进行测试:

当探头调整到报警设定值时,监视器应发出报警输出接点信号;当探头调整到停机设定值时,监视器应发出停机输出接点信号。

□汽轮机转子偏心及鍵相监视测试:

a)用塞尺检查探头安装间隙,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b)在盘车状态和升速状态,将前置器对应的输出电压及监视器示值与就地安装的机械千分表或者偏心度指示表示值进行比较,其综合误差应小于±10%。

c)改变探头间隙,对报警及危急信号输出进行测试。

当探头调整到报警设定值时,监视器应发出报警输出接点信号。

□汽轮机振动监视测试

a)用塞尺检查探头安装间隙,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b)利用专用函数发生器给监视器输出相应的信号,记录振动监视器示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其测量误差应小于±3%。

c)改变信号输出值,对报警及危急信号输出进行测试。

当发生器给定信号调整到报警设定值时,监视器应发出报警输出接点信号;当发生器给定信号调整到停机设定值时,监视器应发出停机输出接点信号。

□转速及零转速监视测试:

a)用塞尺检查探头安装间隙,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b)在汽轮机启动冲转过程中与调速系统转速示值和其他转速监视装置进行比较。

其测量误差应小于±0.5%。

c)对报警信号输出进行测试:

当汽轮机转速到达各个报警设定值时,监视器应发出报警输出信号。

□缸胀监视测试:

a)试验前缸胀传感器应按制造厂要求正确调整零位。

b) 调整传感器使之伸长或缩短,利用游标卡尺进行检查,并记录前置器对应的输出电压及缸胀监视器示值。

其测量误差应小于±3%。

c) 改变传感器长度,对报警及危急信号输出进行测试:

当传感器调整到报警设定值时,监视器应发出报警输出接点信号。

□监视器OK、旁路、报警及危急指示灯功能测试:

a)该项仅对具有类似功能的监测仪表系统

当探头间隙调整在监视器指示量程范围内时,其OK灯应常亮,否则OK灯应熄灭;当线路发生故障或者人为切除监视器通道时,旁路灯应亮;当监视器发出报警和停机输出信号时,相应的指示灯点亮,当报警消失后,按“复位”按钮,报警灯灭。

H2

16.9 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试验

□系统组态和在线下载功能试验

1)检查计算机具有框架组态软件、DDE数据交换服务软件、显示软件

2)用计算机到3500框架电缆R232进行连接,并达到编辑状态。

3)打开工程师站中的系统组态软件,按照组态手册离线建立一个组态,在条件许可情况下进行编译生成,检查确认组态软件功能应正常。

4)通过工程师站组态工具,将控制站中任一主监视模件组态回读到计算机中;然后再将此组态(或修改组态并确认正确后)下载到原监测模件中,当新的组态数据被确认下载后,系统原组态数据应自动刷新;确认整个操作过程中控制系统应无出错或死机等现象发生。

□通信接口连接试验

1)系统上电,通信接口3500/92模件各指示灯指示正确。

2)启动通信驱动软件,系统应无出错信息。

3)利用网络软件工具或专用的通信检索软件工具,确认通信物理连接应正确有效。

利用应用软件或模拟方法检查测试数据收发正常,实时性应达到设计要求。

4)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其他专用装置的接口和通信,应检查确认连接完好,通信数据正确无误。

W7

16.10 3500系统检修验收

□TSI3500系统柜中中所有孔洞密封完好。

□TSI3500系统中各项检查、检修项目符合质量要求。

□测量模件的备用通道,已按在线运行通道要求进行初步设置。

□控制系统各项性能及功能试验均按试验方案试验完毕,技术指标符合规定要求。

□现场检查各监测系统投运正常(具体要求见第8~15章)。

□下列各项检修记录齐全、完整、规范、数据正确,记录结论应符合质量规定要求,若有不合格项应单列出清单。

a)检查停运前检查异常记录及检修后异常问题处理结果,应无漏处理项。

b)控制柜内绝缘电阻测试,应符合要求。

c)I/O监测模件精度校准记录。

d)TSI3500系统的部件性能检查、试验记录应齐全,并符合规定要求。

e)TSI3500系统设备、部件的修理和部件更换记录应详细齐全(应附有修理、更换原因等详细说明)。

f)软件检查修改记录应详细、齐全(应附有详细说明及修改审批单)。

g)计算机对TSI3500系统软件备份,应保证质量,数量足够。

h)计算机对监测系统硬、软件的任何修改,均应有详细记录。

□整个系统启动后,检查监测系统故障报警记录、自诊断记录,应无异常。

W8

16.11 本体温度测点的拆除

□做好人员就地拆卸热电偶测点时可能遇到的现场安全措施。

□拆卸时首先需要确认热电偶测点的安装是否与机器本体连接,分析拆卸热电偶测点的连接本体上是否有压力,是否会渗漏出液体或者蒸汽,是否可以采取隔离措施。

□拆卸热电偶测点时工作人员要侧对该取样口的径向,取下热电偶测点时应先晃动,把管道内的残余压力释放后再取下热电偶测点。

□拆卸完毕后,要用胶带封堵住热电偶测点的取样口,防止赃物进入。

□热电偶测点的信号线要用胶布封好,防止发生短路或者接地。

□拆卸完毕的热电偶测点要用电胶布、记号笔做好记号,并作记录。

W9

16.12 本体温度测点的安装

□首先有工作负责人确认需要安装的热电阻测点是否校验合格的热电阻测点。

□做好人员就地操作时可能遇到的现场安全措施。

□安装前要清理热电阻测点的连接螺纹处,去掉生料带等杂质,保持接口清洁,给仪表缠好生料带,生料带的缠绕方向要和仪表紧固方向一致。

□紧固时要用两个扳手,不可用一个扳手直接紧固,安装时要注意仪表的位置,尽量方便将来运行人员观察读取。

□安装完毕后如果可以带压运行,则需要进行观察,看看是否有渗漏现象。

□依据热电阻的接线原理,进行测点的接线,确保接线牢固,号码管清晰。

□所有参加工作的人员必须坚守各自岗位,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工作中发现危及安全和异常情况,应马上停止作业。

H3

16.13 温度电缆的校验

□依据接线图,对中间接线盒进行接线,确保号码管描述清晰。

□依据铺设电缆时所作的标记,对电缆芯进行校验,确保标码清楚正确,对地无短接。

16.14 线路绝缘应该符合的要求

被测对象

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绝缘表输出直流电压

绝缘电阻MΩ

芯线间

芯线与屏蔽层

芯线对地间

一般测量信号电缆

15℃~45℃

≤80%

500V

≥1

≥10

保护回路电缆

≥20

≥20

≥20

补偿导线a

≥5

≥5

高温补偿

导线、电缆

15℃~80

≤80

500V

≥5

≥5

导线

15℃~45

≤80%

500V

≥5

≥5

电源回路电缆

≥20

≥20

接线端子

15℃~45℃

≤80%

500V

≥5

≥5

a:

每10m不小于5MΩ

16.15 控制柜内电阻的检修

□首先有工作负责任检查确认就地测点到控制柜以外接线完全正确无误,标识清晰。

□依据控制柜内接线图,对热电阻进行接线,确保接线正确无误。

□整洁电缆,确保柜内接线整齐,美观。

W10

16.16 检修终结

□清洁整理检修测点,确保测点无松动,无渗漏。

□清洁整理检修测点所在接线盒,确保测点接线牢固,接线盒关闭。

□清洁检修现场,确保检修现场清洁。

 

H4

17 检修记录

 

天津大唐盘山发电厂

汽机护套管检修数据记录

项目

标准

检查情况

处理情况

底座安装

底座卡紧没有间隙

安装长度

热套管安装管道内长度符合安装标准IEC

3500系统检查记录表

名称

编码

间隙电压

仪表显示

有效范围

电压高限

电压低限

备注安装电压

1瓦X方向

MAD11CY003

1瓦Y方向

MAD11CY001

2瓦X方向

MAD21CY003

2瓦Y方向

MAD21CY001

3瓦X方向

MAD31CY003

3瓦Y方向

MAD31CY001

4瓦X方向

MAD41CY003

4瓦Y方向

MAD41CY001

5瓦X方向

MAD51CY003

5瓦Y方向

MAD51CY003

6瓦X方向

MAD61CY003

6瓦Y方向

MAD61CY001

7瓦X方向

MAD71CY003

7瓦Y方向

MAD71CY001

8瓦X方向

MAD81CY003

8瓦Y方向

MAD81CY001

9瓦X方向

MKD01CY003

9瓦Y方向

MKD01CY001

10瓦X方向

MKD02CY003

名称

编码

间隙电压

仪表显示

有效范围

电压高限

电压低限

备注

10瓦Y方向

MKD02CY001

11瓦X方向

MLD02CY003

11瓦Y方向

MLD02CY003

键相

MAD01CY002

偏心

MAD01CY001

转速

MAB01CS001

零转速

MAD01CS001

零转速

MAD01CS001

绝对膨胀L

绝对膨胀R

轴位移13

轴位移24

大机探头安装记录

1、轴位移安装

以推力轴承的工作面和非工作面的中心线定零位,发电机方向为正。

#3机组的推力间隙为丝,现在轴所在的位置为:

顶死在。

2、高低压缸胀差安装

汽轮机缸的死点在低压#1缸中心,轴的死点在推力轴承。

高低压胀差安装时以推力轴承的工作面和非工作面的中心线为零位。

低压胀差以发电机侧为正。

高压胀差以机头方向为正。

#3机组的推力间隙为丝,现在轴所在的位置为:

顶死在侧

3安装记录如下:

轴位移、高压胀差、低压胀差

KKS码

名称

安装位置

间隙MM

间隙电压V

仪表显示

MAD22CY001

轴位移1

左上

MAD22CY002

轴位移2

右上

MAD22CY003

轴位移3

左下

MAD22CY004

轴位移4

右下

MAD01CY003

高压胀差

机头

MAD52CY001

低压胀差

8.9瓦

#3机组小机轴位移安装记录表

#2小机推理间隙的确定

确定推理间隙时现场安装两块千分表:

一块测量轴的位移,一块测量瓦的位移。

由轴到泵的方向为正

量程

零点电压

电压范围

高限

低限

实际电压有效范围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