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6585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docx

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归档资料

 

保密

 

精品项目咨询

 

1、基本情况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安庆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

1.1.2项目法人

安庆市体育局

1.1.3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迎江区元山路北侧地块。

1.1.4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1)建设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56.62ha(含代征道路、水面),规划总建筑面积13.710万m2。

其中一期工程占地面积10.65ha,建筑面积12.10万m2。

(2)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

4万座体育场、综合训练馆、2000座游泳馆、300人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公寓、室外运动场、室外停车场、道路广场、绿化及水面详见表4-1。

其中一期工程建设内容为:

4万座体育场、综合训练馆、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公寓。

1.1.5建设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总投资8.5亿元,其中一期工程总投资5.72亿元。

项目建设投资由政府采用土地换资金的方法进行筹措。

1.2项目法人及概况

1.2.1项目法人

安庆市体育局

1.2.2法人概况

安庆市体育局是市政府的工作部门,局机关现有行政编制14人,实有机关工作人员15人,其中局领导班子成员5人,正调研员2人。

局机关共有办公室、竞训科、群体科、产业法规科4个内设科室。

下辖4个直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包括市田径运动训练中心(16人)、市游泳(水上)训练中心(19人)、市重竞技训练中心(14人)、市体育馆(8人),直属事业单位共有在编人员57人。

此外,为扩大竞技体育训练底盘,体育局还自筹资金聘用教练员10人。

2、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当代中国体育的历史是一个从极度落后发展为成就卓著、举世瞩目的体育大国的过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国民体质赢弱,运动水平低下,体育人才和场地设施极度匮乏。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刚刚成立,就组织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体育号召。

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为我国体育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随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相继成立,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得到大力加强,体育得到广泛普及和提高。

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促进人的重要手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重视群众体育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包括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度等。

为了适应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1995年6月国务院批准下发了《全身健身计划纲要》。

《纲要》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服务体系为目标,努力开创群众体育工作新局面,在建设群众体育设施、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止2004年底,我国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是建国初期的199倍。

人均体育场面积1.03平方米,是建国初期的1.01倍。

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中央共投资建设了13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全民健身路径1.1万条。

在全国部分城市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工程”157项,在老、少、边、穷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援建小型公共体育设施及“雪炭工程”318项。

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据统计,我国目前经常参加锻炼者达到总人口的28.2%。

体育设施建设既是保证“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平台,也是保证竞技体育水平提高的有力支撑。

旧中国竞技体育水平低下,三次参加奥运会均空手而归,被蔑称为“东亚病夫”。

新中国成立后,为提高我国的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努力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经过长期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

几代运动员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国际赛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截止2009年6月底,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2299个,创超世界纪录1191次。

我国已成为国际体育舞台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举办并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有特色、高水平”的目标,被誉为“一次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既圆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也标志着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举办不同层次的综合性运动会,既是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的展示,也是一个国家或城市精神风貌的彰显。

安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三张名片”的600万人口的大市,仅在1930年承办过第四届华中运动会(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

建国60年来,我市没有承办过一次全省综合性运动会。

承办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不仅是建设文化大市、体育强市的需要,也是展示安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形象、提高安庆知名度的需要。

承办第十三届运动会,加快市体育中心的规划建设,对改变我市目前体育设施处于全省落后位置的面貌,实施城市东向发展战略,推进“双百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综合功能等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安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省运动的申办工作,在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和市体育中心建设的务虚会上,市领导分别听取了市体育局的汇报。

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分管副市长带领相关部门到芜湖、合肥、淮南等地考察体育场馆建设规模和运营情况,形成芜湖等三市体育场馆建设的考察报告和我市申办2014年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情况汇报,并分别向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报告。

市委、市政府决定申办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同意成立安庆市申办省第十三届运动委员会。

并于2010年1月18日向省体育局递交了《关于申办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函》。

申办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还列入2010年市委常委工作要点和市政府工作报告。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安庆市进一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需要

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重视群众体育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包括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度等。

为了适应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1995年6月,国务院批准下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纲要》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服务体系为目标,努力开创群众体育工作新局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群众体育设施遍布城乡,为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截止2004年底,全国各类体育场地共850080个,是建国初期的199倍。

人均体育场面积1.03平方米,是建国初期的1.01倍。

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中央共投资建设了13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全民健身路径1.1万条。

在全国部分城市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工程”157项,在老、少、边、穷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援建小型公共体育设施及“雪炭工程”318项。

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据统计,我国目前经常参加锻炼者达到总人口的28.2%。

近年来,安庆市体育局抓住建群众健身场地,健全群众体育组织,举办经常性体育活动三个环节,不断推进“群众体育社会化,全民健身生活化”的进程。

连续7年举办了全市群众迎新春长跑以及体育彩票彩民运动会。

从2006年起,每年举办全市性大型运动会,引领群众体育发展。

相继举办了首届城市职工运动会、首届社会运动会、首届老年人运动会等大型群众运动会,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体育的热情,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但是,由于我市原有公共体育设施基础薄弱,历史欠帐多,近年来投入又很少,使我市群众性体育健身设施严重不足,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很少,根据2004年第五次全国体育场普查表明,我市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只有0.438平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5.52%,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绝大部分为学校和企业内部体育场设施,无法全面对社会开放。

本项目的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市现有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的条件,提高全市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的水平,满足老百姓参与体育运动、体育健身的要求,缓解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与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

从一定意义上说,项目建设不仅是改善我市目前体育设施处于全省落后位置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需要。

2.2.2项目建设是提高安庆市竞技体育水平的需要

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发展体育事业,党的十六大明确把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而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松运动、体育健身已成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体育训练、竞赛、表演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也都离不开体育基础设施。

近十多年来,我市社会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我市体育设施建设工作却极为滞后,自改革开放30年来,市区只有一座建成于1999年的体育馆和老体育场。

市体育局于2007年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将老体育场改建成塑胶跑道、人造草坪的体育场。

我市竞技体育曾经有过辉煌,在省运动会上取得过前6名的位次。

而在2006年的省十一届运动会上,我市赛场金牌数已跌落到全省第15位。

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体育事业总体投入不足,公共体育设施短缺的问题成为制约全市体育发展瓶颈。

本项目建设不仅是进一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需要,也是保证提高我市竞技体育水平的需要。

项目建设的体育设施不仅将为我市全民健身、竞技体育、运动员进行体育训练、竞赛提供良好的条件,而且也成为我市标志性建筑群,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知名度。

使安庆市不仅成为人口大市、经济大市,而且也成为文化大市、体育强市。

2.2.3项目建设是承办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的需要

有关部门对举办过省运动会的合肥、芜湖、淮南三市申办省运动会和体育场馆建设情况考察报告来看,各地在承办省运动会之前,都配套建设了一批标准化的公共体育基础设施。

合肥市在原有多个综合体育馆、带看台的400米塑胶跑道体育场和多功能综合训练馆等大型公共体育设施的基础上按承接全运会、国际单项赛事的标准建设了奥体中心,包括:

一座能容纳6万人的主体育场、一座能容纳8000人的综合体育馆、一座能容纳3000人的游泳跳水馆以及赛前训练场、体育中心宾馆、商业娱乐设施等,总造价9.5亿元。

芜湖市在原有体育场、游泳池、射击馆、灯光球场等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基础上,借承办省十届运动会之机,在芜湖市政务中心附近一次性划拨土地462亩建设体育中心,包括5400座体育馆、50046座主体育场、射击馆等设施。

工程直接投资4.6亿元。

淮南市为了承办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原有占地10万平方米、观众座位2万余座,400米标准跑道、人工草坪、标准足球场等设施的体育中心和建筑面积30588平方米,具备游泳、体操、技巧、重竞技、各种球类、射击等综合训练比赛功能的全民健身综合训练(比赛)馆的基础上于2007年10月建成体育文化中心。

该中心占地10公顷,建筑面积22400平方米,包括比赛馆、训练馆、会议中心、水上运动训练基地以及续建的运动员公寓。

目前,淮南市还引进奥林匹克公园投资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为主体育场及附属设施,投资额7.5亿元,已开工建设。

合肥、芜湖、淮南三市都在原有较好的体育设施基础上,利用举办运动会的契机,分别建成新的体育中心或奥体公园,形成了本市第二代、第三代体育设施。

安庆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三张名片”的皖西南重镇,不仅要成为人口大市、经济大市,而且要建设成文化大市、体育强市。

承办省第十届运动会,是展示安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和地区精神风貌的舞台。

已经举力和正在筹办省运会的合肥、芜湖、淮南等地经验表明,成功举办省运会的前提是建设好竞技体育训练和竞赛的平台,即建设好一批具备承办省运会及国内外单项比赛能力的体育基础设施。

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庆体育中心建设是安庆市承办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需要。

2.2.4项目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双百”城市建设的需要

安庆作为安徽省西南部中心城市和皖江开发的重要城市,正在加快城市发展。

未来用地规模控制在142平方公里以内,其中主城区控制在119平方公里以内,主城区人口规模120万人,北部新城区20万人。

主城区在现状建成区的基础上,带状向东发展,形成东、中、西3个组团,东部组团(秦潭路以东地区)重点建设安庆新工业区;中部组团(长江公路大桥连接线以东、秦潭路以西地区)属新建城区,重点建设城市中心区,包括市政务区、中央商务区、文体区、生活居住区等;西部组团(长江公路大桥连接线以西地区)在已建成石化工业区和老城区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在其北面的安庆经济开发区以商贸为主体,相应建设工业及居住功能片区。

北部新城区依托主城,沿城市发展轴向西北拓展,形成月山、龙山两组团。

其中,龙山组团发展成为以大学城为主体的文化教育和生活居住为主的综合组团;月山组团发展成为以机电加工工业、建材工业及配套生活居住区。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区,安庆市实施以道路建设为重点,拉开城市框架,向东发展,建设“双百”城市战略。

整个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局部功能区建设已陆续进入实施阶段。

安庆市的主要体育设施主要集中在老城区。

加快建设东部新城区的体育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是建设“双百”城市的重要课题。

安庆市体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利用承办十三届省运会的契机,提出在新的城市中心区建设安庆体育中心是恰逢其时的。

全民健身活动和竞技体育所需要的体育设施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庆体育中心建设,从自身说,既可发挥体育设施的训练、竞赛功能,又能发挥为全民健身提供场地的服务功能。

从宏观上说,拓宽了体育在本市的综合功能,发挥了体育对当地旅游、文化、餐饮、宾馆等行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于和提升城市品位的功效,推动“双百”城市建设,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总之,项目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双百”城市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安庆体育中心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3.3场址方案比选

3.3.1场址方案综述

安庆市体育中心选址曾有5种方案。

在市领导牵头下,会同规划局、体育局等部门领导剔除了其中第2和第4种方案。

因此,目前供比较分析的选址方案共有第1、3、5三个方案。

现将3个方案基本情况综述如下。

方案1:

选址位于迎江区秦潭村秦潭湖西侧,菱湖北路北侧,元山东路南侧,对面为已投入使用的安庆市职业技术学院,南邻碧桂园住宅区,西邻潜江路及路西侧的安庆外国语学校。

该区域可供项目用地面积510亩,周边配套可开发面积285亩,为安庆市2008~2020年城市规划中体育中心选址地。

方案3:

选址位于迎江区元山路北侧,临路纵深150m,道路对面为规划中且即将开工建设的市政务中心区;迎宾大道延长线南侧,潜江路西侧;场址西侧有一条规划城市次主干道。

该区域可净用地面积575.8亩,周边配套可开发面积2007亩,位于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办公及商务中心圈内。

方案5:

选址位于宜秀区白泽湖乡,高压线走廊以北,东临S228省道,南邻白泽湖乡政府及永安小学。

该区域现状为村庄和林地,用地面积与周边配套可开发面积尚未纳入城市规划。

为安庆市2009~2030年城市规划中的体育用地。

3.3.2宏观指标分析

(1)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符合性

方案1:

该区域位于城市发展中心向东部转移的发展方向上,位于规划中城市公共服务中心辐射边缘,以及规划中的东部新城商务中心边缘地带。

方案3:

该区域位于城市发展中心向东部转移的发展中心,位于规划中城市公共服务、行政办公中心及东部新城商务中心边缘地带,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方案5:

该区域位于城市北部边缘,紧邻经济开发区,基本上处于城市发展方向上,但刚刚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基础差,发展期较长。

对比分析:

方案1位于城市向东部发展方向,与城市总体规划基础吻合;方案3位于城市向东北部发展的中心,是文化娱乐、商业商务中心,与城市总体比较吻合;方案5位于城市向北部区域发展的边缘,远离城市中心,吻合度较低。

(2)拉动城市及区域发展的最大化

方案1:

该区域基本上定位于文化教育中心,主要配套各类学校。

本项目建设对该区域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

方案3:

该区域基本上定位于公共服务及行政办公中心,本项目建设对改善该区域投资环境和该区域发展的拉动作用很大。

方案5:

该区域基本上定位于城市区级行政区和次服务中心,本项目建设对改善该区域投资环境和该区域发展的拉动作用很大。

对比分析:

方案1对改善投资环境、拉动周边发展不明显;方案3对改善投资环境、拉动周边发展作用显著;方案5对改善投资环境、拉动周边发展的作用很大。

(3)对周边土地使用价值的提升度

方案1:

该区域土地指标已经基本使用完,体育中心建设对提升周边土地价值的意义已经不存在。

方案3:

该区域周边居住用地基本上尚未开发,体育中心建设对周边土地使用价值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使土地升值空间增大。

方案5:

该区域周边居住用地基本上未开发,体育中心建设对周边土地使用价值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使土地升值空间增大,但该区域规划范围小,开发与发展周期将会较长。

对比分析:

从项目建设对提升周边土地使用价值的程度上来说,方案1作用很小,方案3作用很大,方案5作用很大,但该区域规划范围小,开发与发展周期将会较长。

(4)与体育中心功能定位的吻合度

方案1:

交通不够便利,不利于体育中心的竞赛、活动等功能的充分利用;远离城市中心,全民健身辐射范围有限,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方案3:

该地块位于行政办公中心,周边聚集众多机关事业单位、商贸企业单位,吸引众多市民居住,各交通要点距离近,能够充分发挥体育中心的竞赛功能、文化活动功能、全民健身功能及配套服务功能。

此外,该区域比较便于打造体育商务区及全民健身中心。

方案5:

该地块偏离老城区及新城中心,远离城市行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商贸不发达,交通不够便利,地块周边人口密度较小,居住人群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低,不利于充分发挥体育中心的竞赛、文化活动、全民健身、配套服务等功能。

对比分析:

方案1基本上满足体育中心各项功能的实现,方案3非常不利于体育中心各项功能的实现,方案5不利于体育中心各项功能的实现。

(5)对体育中心后期运营管理的影响

方案1:

该区域为文化教育中心,周边主要为学校、还建房,常住人口少,低收入人群多,体育消费意识薄弱、消费能力差。

交通不够便利,不利于吸引城市居民前来观看比赛、参加活动、健身锻炼等。

此外,碧桂园小区中规划配置大片体育设施,与项目形成竞争。

地块周边商业、办公、生活等配套不足,远离城市中心,不能形成商务中心,难以聚集人气,促进开发。

总体条件不利于体育中心后期运营管理。

方案2:

该区域为行政办公、公共服务及商务中心,人气旺,其全民健身、休闲娱乐、商业商务出租及配套服务设施将会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有利于体育中心在保证公益性的情况下达到以商养体。

此外,该地块还有利于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

总体条件有利于体育中心后期运营管理。

方案5:

该区域刚刚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周边人口稀少,配套不完善,人气不旺,交通不便,不利于全民健身及其他对外开放运营,将加重运营负成本,运营收益差。

总体条件不利于体育中心后期运营管理。

对比分析:

方案1和方案5总体条件不利于体育中心后期运营管理。

方案3总体条件非常有利于体育中心后期运营管理。

3.3.2微观指标分析

(1)周边人口

方案1:

现有少理村民居住,周边两所院校学生及教职工8000人左右,碧桂园小区及还建房入住人口约4000人左右。

规划中碧桂园及还建点入住人口约1.2万人,周边2km半径范围内无其他居民区,仅布置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常住人口数量有限。

方案3:

现状2km范围内基本无开发社区,仅有少量未拆迁村民居住。

规划周边为大片居住用地、行政办公及商业用地,将成为居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聚集区。

规划2020年市区人口扩至140万,将主要往城市东、北部新城区发展。

方案5:

现状为未开发村庄,散落部分居民。

规划地块周边为医院、区域办公及少量居民区,短时间很难聚集较多人口。

对比分析:

从人口发展方面看,方案1和方案5聚集度较少,方案3人口聚集度较大。

(2)交通条件

方案1:

距市区约10km,距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高速公路偏远。

菱湖北路、天柱山大道及潜江路已投入使用,公共交通有2条公交线路到达。

地块西侧有一条规划中的城市次主干道。

交通方便。

方案3:

现状西元山路接天柱山大道、独秀大道、皖江大道等,无公交线路。

规划中多条主干道、次主干道正在修建,拟开通多条公交线路,距火车站6km,距长途汽车站4km。

交通比较方便。

方案5:

现状仅S228省道通过,接连通往市区,有公交车,距市区5km左右,距市中心15km左右。

规划中主干道正在修建,距新政务中心直线距离约3.5km,交通不太方便。

对比分析:

从交通条件来看,方案交通方便,方案3交通比较方便,方案5交通不方便。

(3)周边配套

方案1:

现状场址南侧为6.7万平方米的碧桂园凤凰五星酒店,周边有2所学校,暂无其他配套。

场址位于规划中的公共服务中心圈外,东北侧规划部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用地;另配套中小学及幼儿园;碧桂园商业广场在建。

方案3:

现状除东南邻近外国语学校外,暂无其他配套。

场址位于规划的公共服务中心圈外,西侧配套医院、学校等。

方案5:

场址现状邻近白泽湖乡政府、永安中学。

位于规划中的次公共服务中心,配套医院、学校等。

对比分析:

三个方案规划的周边配套设施均与体育中心功能定位不发生冲突。

也就是三个方案周边配套条件较好。

(4)用地条件

方案1:

地块整齐,面积为510亩,现状为水塘(面积约1万平方米)和部分民房。

方案3:

地块整齐,净用地面积575.8亩,现状为农田及50户左右居民房,民房需要拆迁安置。

方案5:

地块整齐,现状为农田、林地及少量居民房,可用面积未知。

对比分析:

从用地条件来看,方案1基本满足,偏小;方案3满足;方案5未纳入规划。

(5)其他条件

三个方案现状地块无文物古迹等保护建筑,不与其他公共建筑或场所造成干扰。

但是,方案5邻近高压线走廊。

3.3.4场址方案指标分析比较

场址方案宏观指标和微观指标以好(大、高)、较好(较大、较高)、较差(较小、较低)、差(小、低)和不确定判定各因素。

详见下表。

场址方案指标分析表

序号

项目

场址方案

方案1

方案3

方案5

宏观指标

1

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符合性

较好

较差

2

拉动城市及区域发展的最大化

较小

3

对周边土地使用价值的提升度

较大

4

与体育中心功能定位的吻合度

较低

5

对体育中心后期运营管理的影响

不利(差)

非常有利(好)

不利(差)

微观指标

6

周边人口

较少

较少

7

交通条件

较好

8

周边配套

较好

较好

较好

9

用地条件

较好

较好

10

其他

较差

3.3.5场址初选方案

(1)比选方法

由于三个场址方案分析指标因素多,故采用分级评分法,各因素分级按“好(大、多、高)”为

(1)级,“较好(较大、较多、较高)”为

(2)级,“较差(较小、较少、较低)”为(3)级,差(小、少、低)为(4)级。

制定分级评分标准并进行分级评分,详见下表。

场址分级评分标准表

序号

项目

分级评分标准

(1)级

(2)级

(3)级

(4)级

1

与城市总体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