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7010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文华六2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执教时间:

年月日

课题

5詹天佑

执教者

共3课时

教学目标

①学会11个生字。

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录喜欢的词句。

③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④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抓住詹天佑的言行、想法等关键词句,体会他的爱国情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够用心去体会大自然的美,并用心去感悟我们的周围

教学准备

 

导入新课

(1)导语。

(2)揭题。

初读:

回顾难忘岁月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些事情?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梳理文章脉络:

读了课文,请告诉老师,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几件事情?

4.学生读后交流。

教师引导概括,并板书: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边板书边指导“勘测”的写法,提示“隧”字的读音。

品读:

再现动人细节

(一)刚才,我们匆匆地回顾了一百年前的那段难忘的岁月,对詹天佑修筑铁路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

在修筑铁路的四年

修改意见

也就是1400多个日子里,有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动人细节。

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施工现场。

(学生细读4-6自然段,圈圈画画,思考,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有哪些细节,让今天的我们深有触动?

(二)组织交流,抓住关键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推敲,让学生

展开想象反复朗读,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爱国精神、杰出智慧、顽强毅力、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等优秀品质。

 片段: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

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1.引导学生抓住“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谈体会。

2.教师范读: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3.练习朗读

 第四自然段,让学生先读课文,然后上台讲解两端凿井法和中部凿井法,

师以课件辅助,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的超群智慧。

第五自然段让学生用话筒当火车,在老师画的“人”字形线路上表演火

车是怎么上山的,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

研读:

回眸百年沧桑

1.请大家用心地读读2.3自然段,联系詹天佑修筑

铁路过程中的一个个细节,想一想:

这两段话的哪些地方,让你的心难以平静?

(默读,画出让自己心里不平静的句子)。

2.孩子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回顾那段岁月,我们的心情肯定是难以平静

的,谁来读读有关句子?

(交流感受,朗读体会──抓住以下内容:

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一路的高山深涧;国人的期望;技术条件的落后,资金的缺乏,理解詹天佑面临的压力)。

面对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面对国人的殷切期望,面对高山深涧,我们可以想象詹天佑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在压力面前,他犹豫了吗?

退缩了吗?

4.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詹天佑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5.引读:

詹天佑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来自哪里呢?

学生接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究读:

体察历史意义

各自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詹天佑…怀念一位伟

京张铁路…纪念一条铁路

(1905-2005)

教后反思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执教时间:

年月日

课题

6、怀念母亲

执教者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 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描述心中的母亲,引入新课

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

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

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

(练说:

的母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

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

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母亲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2.交流哪些字词比较难读或者难懂,引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环境理解。

3.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语句再读一读,请部分同学进行交流。

4.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有两个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有着同样的敬意和爱慕。

哪些自然段给了你这样的认识?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生身母亲”

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

1.谈感受。

质疑。

2.重点研读

3.再读整段话。

朗读文中的佳句,回想母亲

1.摘抄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爱。

第二课时

回顾“亲生母亲”,感受敬慕

1.听写词语:

真挚寝不安席思潮起伏

2.用上面的词语,说说我对生身母亲的爱。

研读“祖国母亲”,感受怀念

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

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

1.自由朗读文章,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怀念。

2.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

(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3.再读课文,思考: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刻伴随着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你知道“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作者旅居在外,对生身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

(3)感情朗读。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修改意见

(1)”甜蜜”和“凄凉”是不是有矛盾?

你怎么理解?

(因

为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边,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

(2)感情朗读

呼应文章首尾,适度拓展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

因为──

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这样的体验,我们能理解吗?

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过?

请大家互相交流。

摘录文中佳句,感念深情

摘录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系梦系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执教时间:

年月日

课题

7、彩色的翅膀

执教者

共1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情境导入

1.出示语段,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

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

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2.指名若干学生分别朗读语段,教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投入程度,相机提问学生:

A、“残存”是什么意思?

B、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残存”?

C、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3.揭示课题。

教师:

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教师选择课文能够解答的问题进行板书。

教师:

(板书:

彩色的翅膀)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水平啊!

请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一个残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之间有什么联系?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读读《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而且把刚才我们的提问整理一下,看看课文可以解决哪一些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建构“海岛”意象

1.根据板书,指名汇报读后所得,引导学生用读书的方式来回答提问,要求把相关语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2.引导学生建构“宝石岛”的意象。

教师:

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

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巡视帮助。

4.指名汇报读后收获。

(在指名学生进行汇报的时候,教师需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尽量不要作过多的分析和说教。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

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

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颗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海岛“尝瓜会

1.找到课文第九自然段描写“尝瓜会”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观察通讯站站长如果问大家:

在我们的宝石岛上,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大西瓜,今天,我们应该把第一块西瓜送给谁尝呢?

为什么?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总结──雷达兵。

教师:

是啊,如果没有雷达兵头脑里那些农业知识,恐怕宝石岛上的战士们吃不上自己种的大西瓜了!

我们应该让雷达兵在吃第一口大西瓜之前,先向我们介绍一下他找到答案的过程,你们说好不好?

那么,他可能会怎么介绍呢?

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写一段雷达兵的“战功”介绍吧!

3.课内小练笔。

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组织学生交流表演。

结识战士“小高”

教师:

小高是宝石岛观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是他陪着“我”来到宝石岛的。

这个小战士很有意思,请通讯们把课文中描写小高的一些词句用”“画出来,多读读;说说你觉得这个小战士的身上有些什么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修改意见

2.指名学生汇报对战士“小高”的印象。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楞。

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教师引导语参考:

一边是一个大提包,一边是一只纸箱子,同学们,这两样东西,你能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吗?

──装的东西不同,和小高的距离不同,小高对他们的重视程度不同……读读这个句子吧,好一个可爱的小高啊!

认识升华

第一:

这个小岛,可能位于祖国的那些方位?

第二:

如果这个小岛上没有战士驻守,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布置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给宝石岛的战士写一封信,可以刊登在黑板报上,也可以投稿给编辑部,有条件的把信发布在网站上。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执教时间:

年月日

课题

8、中华少年

执教者

共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揭题导入

 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

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

(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

共同的家园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放声朗读。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修改意见

第3.4自然段:

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

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第5自然段:

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引导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教师:

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第6.7.8自然段:

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

指名小组,汇报朗读。

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四、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

可以结合本册第六组安排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执教时间:

年月日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二》

执教者

共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3.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分享,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4.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找几篇比较优秀的演讲稿,印发给学生。

 

第一课时

  朗读片段,感受演讲稿的魅力

  1.演讲稿导入。

教师将一段演讲稿展示在屏幕上,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如果能做到讲,则更好),让学生以比较直观地感受演讲的魅力。

  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亲,那便是──中国。

  可记得这一位“母亲”?

她飘散的长发是千万条悠悠贯穿的河川;她的背脊,虽老迈仍硬朗,是五岳,是阴山,是祁连,是……那宽大而慈爱的脸膛,是青藏连接云贵吧!

她伸展的手臂从东北的谷仓,到长江的沿岸,到珠江的三角洲,那一片无尽的沃土,是她温暖的双手。

啊!

母亲!

您的胸膛隐藏着多少灿烂的血泪史。

曾经,你骄傲过,自豪过;也曾经,你黯然伤神过,愤怒过。

在宇宙无垠的岁月里,您孕育了长青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

2.师:

同学们,听了刚才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

(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很感人、很亲切、很有感染力等)

  3.发现特点。

师:

刚才大家谈得很好,这的确是一篇让人热血沸腾的文字,读着它,我们心潮澎湃,一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我们的心头升腾而起。

接下来,老师将这篇文章的下半部分发给大家,读了之后,请说说,这篇文章和以前我们读到的文章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万属于您的孩子。

4.学生读完后谈谈和其他文章不同之处:

  预设:

  和其他文章不同的:

没有一个确定的人物;没有故事情节;也不写景色;以表达情感为主;就好象和我们在谈话……

  和其他文章相同的:

有题目;分段写;有重点;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在讨论的基础上,了解演讲和演讲稿的特点。

  演讲就是,一个人围绕一个话题,用讲述的方式在公开场合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别人。

你听过演讲吗?

在什么地方听过?

(举行婚礼、饭店开业、大厦落成、开学典礼、学校里的报告。

)是的,这些演讲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

5.提出学习任务:

演讲可以分为有准备的演讲和即兴演讲。

有准备的演讲一般需要预先写演讲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演讲稿。

(板书:

学写演讲稿)

回顾综合性学习成果,学写演讲稿

  1.引导确定主题。

写演讲稿,首先要围绕着主题。

请大家快速默读“口语交际·习作二”提示的第一段,想想,这次演讲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

祖国在我心中)

  2.相信通过两个多星期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一定对“祖国”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相信大家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我们用演讲稿的形式把它写出来。

  3.演讲稿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请大家默读习作提示第二段。

  4.生默读后在小组交流,然后在班级交流,教师梳理,演讲稿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

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拉近听讲者距离;

中间:

用具体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楚,这是演讲稿的主体;

  结尾:

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5.接下来,我们分步来完成演讲稿。

先请同学想想,我们这次的演讲稿听的对象是谁?

(同学)那么在演讲稿开头怎么写?

(“亲爱的同学们”或者“各位同学”。

6.演讲稿最难写的就是第二部分,其实只要掌握它的规律,演讲稿也并不神秘,同学们写作起来也不会很困难的。

我们再来研究演讲稿主体部分的要求:

  然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结合具体的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

  师:

请大家说说,通过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从这句话我们不难发现,写演讲稿子,首先要有观点;其次用具体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7.接下来,就让我们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亮出自己的观点吧。

其实,亮观点很简单,你只要围绕着“祖国”说一句话就行了。

先小组中说,看哪组同学说得最多。

(学生分小组说一句带有“祖国”的话。

8.范文引路。

教师出示一段演讲稿,看看作者是怎么写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

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

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讨论:

  这段话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祖国饱经磨难却依然坚强)

  用了那些具体材料?

(磨难:

圆明园,邓世昌;坚强: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9.学生选黑板上“祖国……”的一个句子,用一些具体的材料将一句话展开为一段话。

(时间8分钟左右)

 第二课时

  交流演讲稿片段

  1.用实物投影(或者口头读),展示三位学生的演讲稿片段──这三个演讲片段,分别代表写得比较好,写得一般和需要改进之处比较多的,以有没有用具体材料将观点讲清楚为标准来评价。

  2.集体修改需要改进的演讲稿片段。

(展示写具体的过程,让全体学生知道怎么修改。

  3.修改自己的演讲稿片段。

  4.再次请5-6位学生读自己的演讲稿片段。

 合成完整的演讲稿

  1.师:

刚才我们以一个片段为例子,谈了怎么样将观点写具体。

其实,一篇好的演讲稿子,也许不仅仅只是一个观点,有可能有一组观点。

比如,要想写写祖国值得我们深深热爱,那么,我们就可以有很多方面来写,大家看看黑板上的这些材料,哪些可以说明祖国值得我们自豪?

 祖国祖国风光秀丽;

  祖国文化灿烂;

  祖国历史悠久;

  祖国人才辈出;

  祖国科技发达;

  祖国发展日新月异;

  中国人民勤劳智慧;

  祖国的汉字有魅力;

  祖国的诗歌是瑰宝;

  祖国人民崇尚自由;

  ……

  2.请大家选择上面观点中的两个内容,也可以自己再补充(这两方面内容要和刚才写的那分内容联系比较紧密),用上节课学到的将观点写具体的方法,把其它两个观点写具体。

  3.学生继续写演讲稿子。

(时间12分钟左右)

  4.写完后就几位同学的习作进行交流、评价。

修改意见

 第三课时

 活动前,将学生分成四大组,每组以某个爱国人士的姓名来命名这个小组。

活动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评委可以请同班其他学科老师参加。

最终评出最佳团队奖、最佳口才奖,最具亲和力奖,最有人气奖等奖项。

活动设立主持人两名。

活动开始前,放背景音乐《中国人》。

黑板上画中国地图,写上主题词“祖国在我心中”字样。

可根据综合性学习活动情况,从以下内容中选择: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会。

  综合学习汇报之前,教师组织学生看演讲录象。

教师指出演讲要注意的一些地方:

  演讲尽量脱开稿子,或者半脱稿;

  站立姿势要大方,不忸怩;

  精神饱满,声音洪亮;

  语速要适中;

  要注意眼神的交流;

每组推一个优秀演讲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然后在课上演讲。

  “中华好儿男”故事会

  学生事先准备故事,要求每个故事不超过四分钟,每组讲一个。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执教时间:

年月日

课题

回顾·拓展二

执教者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整理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爱国的格言、古诗词。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交流平台

  忆课文,交流收获

  

(1)用直线将相关的词语连起来,并说说理由:

     季羡林  京张铁路

     詹天佑  《怀念母亲》

     雷达兵  蝴蝶

     小高   授粉

  

(2)回忆说说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

和同桌交流,再推荐全班交流。

  (3)引导评议:

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谈活动,交流感受

  

(1)谈谈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也可以是同一主题活动的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3)引导学生说说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问题,是怎样克服、解决的?

由小组内指定同学进行记录。

  (4)推荐交流活动情况,对于还没有克服解决的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提出方案。

  (5)谈谈自己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6)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成员的自我评定,然后引导全班进行互评,评比”最佳活动小组”、“最佳活动者”。

日积月累

  1.身为炎黄子孙,我们为自己是黄种人而感到骄傲;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更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而自豪。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的名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自己祖国的钟情。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人名言。

   ⑴自由朗读这些名人名言。

   ⑵选择其中的一两句名言,说说含义。

   ⑶展开想象:

你仿佛看到他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怎样的表情?

 ⑷朗读并背诵这些名言,进行语言积累。

3.交流自己收集的爱国格言或古诗词。

   

(1)朗读自己收集的爱国格言或古诗词。

(2)介绍所收集句子或古诗词的意思,谈谈自己的想法。

修改意见

展示台

  1.展示准备

   

(1)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课本中这些学生分别展示的是什么?

   

(2)分组,综合性活动主题相同或相近的学生为一组。

   (3)以组为单位,确定自己组内展示的内容,展示的形式,展示的特色以及分工情况。

鼓励学生超越课文中展示的形式,自行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