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720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docx

苏教语文六下9课以后重点及阅读

9、词两首[如梦令李清照(新增)渔歌子]

1、《词两首》《如梦令》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

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渔歌子》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朔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词牌,我还知道的词牌有:

清平乐、忆江南、水调歌头。

3、《如梦令》中“醉”表明词人 心情愉快,是开怀畅饮的结果。

“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日暮”和词人“醉”了;也可能是词人兴致很高,流连忘返。

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 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的路径的心情。

4、《渔歌子》描写的自然景物有:

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风、鱼 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物图。

3、《渔歌子》中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表面看“不须归”的原因是雨小、鱼肥且穿戴了斗笠蓑衣,渔翁已经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了,实际是“不想归”,原因是不愿再涉足朝廷的风浪.表现了诗人的淡泊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表达了诗人的淡泊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4、《渔歌子》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透露出词人淡泊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5、请给下列字注音。

鳜鱼() 箬()笠() 蓑()衣

6、部分词的意思及全词的意思。

补充:

1、选择正确读音脊(jī jí)梁蒙(mēngméng)骗

2、《渔歌子》出现的颜色有 、 、 ,诗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表现了渔人的悠闲自得。

3、选择引号的用法。

①表示特定的称谓②特殊含义③表示否定、讽刺④引用别人说过的话。

Ø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

Ø信中说:

“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日本人民为敌……”()

Ø蝙蝠是用耳朵“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

()

Ø少数同学抄别人的作业,是值得“表扬”的……()

4、《烟台的海》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既写景,又写人,景人交融。

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凝练,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10、螳螂捕蝉

1、《螳螂捕蝉》本文通过记叙吴王不顾大臣的反对,执意要去攻打楚国,后来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这一寓言表现了少年的冷静和智慧,揭示了不能目光短浅,只看重眼前利益,要有长远打算,否则后患无穷的道理。

2、“那螳螂 , ,却不知道有只 在它的身后。

它们一心想得到 ,却没顾到自己身后 呢!

”这些内容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 ”。

3、《螳螂捕蝉》是则寓言故事,你还知道的寓言故事有:

 、 、

4、《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文中的少年机智聪明,巧妙地通过一个故事使吴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忘记了身后的祸患。

5、课后习题3(书52页)

(一)

少年说:

“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

“你看得真仔细!

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

“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

“你讲得太有道理了!

”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螳螂捕蝉》,后来这个寓言故事演变成一句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考虑到后患。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蝉眼前的利益是露水,身后的祸患是螳螂;螳螂眼前的利益是蝉,身后的祸患是黄雀;黄雀眼前的利益是螳螂,身后的祸患是少年拿着弹弓。

蝉、螳螂、黄雀三者的共同点是只顾眼前的利益 ,不顾身后的隐患。

3、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悟出了什么?

2分

我为了眼前的利益去攻打楚国,其实也隐藏着祸患啊,其他国家就会乘机攻打我们。

4、你想夸夸这个少年吗?

试试看。

你真是一个多么机智的人!

 用这么巧妙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吴王认识到攻打楚国的坏处。

你帮助吴王挽救了自己的国家,你真了不起!

11、读书要有选择△

1、读书要有选择,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古今中外名著;可以选择名人传记;可以选择科普类的书;可以选择一些工具书。

学会选择了合适的读物,就能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更多的好书,去获得更多的知识。

2、选择什么样的读物,往往因人而异,我们可以根据 自己的兴趣爱好 选择合适的读物,还可以 向老师或父母 请教,或征询读过这些书的同学的意见。

3、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4、优秀文学作品:

《西游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宾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科普类:

《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

历史类:

《上下五千年》《史记》

传记类:

《秦始皇大传》《纪晓岚全传》《孔子传》《毛泽东传》《周恩来传》

童话类:

《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我读书我快乐阅读《西游记》

1、请写一篇《西游记》读后感

习作3练习3

1、明代小说家 创作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有一个坚定、机智而勇敢的可爱形象,他是 ,小说中能表现他这些特点的故事有 、 等。

2、描写孙悟空本领的成语有 、 、 、 描写孙悟空品质的成语有 、

3、孙悟空本领高强,会使筋斗云腾云驾雾、来去无踪;拥有七十二变,千变万化、大显神通;一双火眼金睛可以明察秋毫。

他曾大闹天宫,赢得了“齐天大圣”的美誉,后来保童僧去西天取经,除恶务尽

4、了解各种笑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讥笑:

讥讽和嘲笑:

别人有缺点要热情帮助,不要~。

冷笑:

含有讽刺、不满意、无可奈何、不屑、不以为然等意味的笑。

哄笑:

大家同时发出笑声:

他的发言引起众人哄笑。

小学资源网

大笑:

开怀的笑。

狞笑:

níng凶恶地笑。

微笑:

不显著地,不出声地笑。

苦笑:

心情不愉快而勉强做出的笑容。

含有笑的成语:

哑然失笑、破涕而笑、付诸一笑、付诸一笑、笑逐颜开

12、夜晚的实验

1、《夜晚的实验》本文通过记叙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晚飞行秘密的经过,以及这一实验结果促使人们对超声波进行研究,并给人类带来巨大恩惠的事实,表现了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精神。

2、《夜晚的实验》一文中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弄清蝙蝠夜间飞行是靠 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从而促使人们对“超声波”研究。

你还知道入们受到蝙蝠启发,发明了雷达 ,我们要学习斯帕拉捷 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的科学精神。

3、后来人们继续研究,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

蝙蝠用耳朵接受到这种“超声波”,就能迅速做出判断,灵巧的自由飞翔,捕捉食物。

4、斯帕拉捷是(国家),他主要贡献是:

发现了“超声波”;我们还知道的科学家有英国(国家)牛顿,他主要贡献发现了万有引力。

我们还知道的科学家有美国(国家)爱迪生,他主要贡献发明了灯泡,在留声机、电报、电影等众多发明。

5、仿生学举例。

(《课课通》100页)意大利——意大利 意大利——意大利

6、课后习题2、习题3(书66页)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新增)

1、《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说明文。

文章告诉我们:

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之所以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是因为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可以从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的运动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_。

文中“望洋兴叹”的原因是:

由于以前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还不能开发和利用海洋,对它的喜怒无常无可奈何。

海洋是个聚宝盆,“聚宝盆”比喻资源丰富的地方。

说海洋是聚宝盆,是因为:

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矿产资源,请为保护海洋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①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②蓝色的海洋,生命的摇篮。

2、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

海洋给人提供航行便利,给予人类食盐;人们敬畏海洋是因为:

海洋掀毁船只,冲垮堤岸,毁灭城镇,给人类带来灾灾难。

文章中是从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运动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建设海底城市开拓人类生存空间这5个方面来说明未来海洋的开发。

3、蔚蓝色的海洋,______,_______。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

海洋给人类__________,它慷慨地给予人类__________和_________。

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4、不过,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它的奉献。

(一)

你知道吗?

当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回眸我们的地球时,他们发现,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

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

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 )船只,( )海堤,( )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

诞生 出生 便利 方便 回眸 回首

反:

密切 疏远 慷慨 吝啬 丰富 贫乏

2、把下面的词语正确填写到短文中的横线上。

毁灭掀翻冲垮

3、按要求写词语:

描写海水浪大:

汹涌澎湃波峰浪谷巨浪滔天波澜壮阔

描写海面宽广:

一望无涯无边无际碧波万倾广阔无边

4、概括这段文字主要内容: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

5、海洋的“喜”表现在①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

②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

海洋的“怒”表现在①掀翻船只②冲垮海堤 ③毁灭沿海城镇

6、“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

7、“望洋兴叹”意思是:

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写出“望洋兴叹”的两个近义词:

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用“望洋兴叹”造句。

造句:

看着电视上一个个优等大学的招生广告,再看看自己的成绩,他只得望洋兴叹。

(二)

科学家发现□海洋是个聚宝盆□它蕴藏(cang zang )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 铁□铜□锡□锰□硫等□目前陆地上的煤、石油等矿藏(zàng càng),由于长期开采,已越来越少,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类便把目光转向海洋,致力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

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 屹立 耸立)在海涛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新近的海洋探测器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1.在文中方框内加上标点。

2.画出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海洋是个聚宝盆?

4.这一自然段的段意是:

海洋是个聚宝盆,它为人类提供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5.你心中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的?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写一篇短文

众所周知,海洋占地球的十分之七,2002年海洋污染十分严重,但在2030年,由于科学技术发达,"去污机器人"成为海洋污染的克星,所以,这时的海洋不存在污染问题。

现在,我带你们先到"多功能接待室",坐上"海洋地点变化器",它一下子就把我们送到了海洋世界。

今天的海洋,也是人类的家园,全世界百分之五十的人在海洋生活,你一定觉得十分好奇,人在海洋里怎么生存?

其实嘛,海洋世界里有一座"氧气控制室",氧气从这里制作出来,再通过"氧气筒"传送到海洋每一个角落,人们吸进新鲜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再由"氧气控制室"接收,又制造出氧气……如此循环。

海底的鱼更是奇特,自从海水成为淡水之后,鱼儿就学会了人话,还会与人交谈呢,可有趣了!

你们到了一大群鱼的面前,鱼儿就说:

"Goodmorning!

"鱼也会说英语,真是令人不敢相信。

听我介绍完,你们就到住宅区。

虽然你们眼前看到的是一片荒芜,但是人们都生活在这里。

海底的人与陆地人不相同,他们伙食简单,一颗"简食丹"就可过一百天,因而他们十分悠闲。

住的呢?

以四"海"为家,想到哪里睡就到哪里睡,无忧无虑。

接着,你们参观皇宫、公园……一定感到很宏伟、壮丽吧!

也许你们会担心,那么多人生活在海底,环境会不会出现问题呢?

不会的。

海底实现了无工厂化,但又有生产量。

而且决不比陆地的生产量差,这是因为我们把陆地上排下来的垃圾、污水、通过"去污机器人""传给""制作机器人"进行加工,做出各种可用的东西……

奇特、美妙的海洋世界参观完了,如何?

相信你们一定会感到科学的力量是那样的神奇。

14、学会合作(新增)

1、《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以“合作”为话题,列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如何进行卓有成效地合作。

一是交响乐团的演奏,说明合作要有统一的目标,协作精神;二是从瓶子里取出彩球,说明合作还要自我牺牲精神。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学了以后,让你联想到的成语有风雨同舟、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同仇敌忾、群策群力、同心同德、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等;写两句有关合作的名言警句:

①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②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③众人拾柴火焰高。

2、可见,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份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的精神。

3、课后习题3(书74页)

(一)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你一定在音乐厅或电视里看到过交响乐团的演奏吧,这可算得上是人与人合作的典范呢了。

你瞧,指挥家轻轻一扬手里的指挥棒,悠扬的乐曲便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流向天宇,也流进人们的心田。

是什么力量使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得这样完美和谐?

我想,这主要是依靠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协作精神。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典范( 榜样)倾泻(倾注)和谐(协和)

2.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

()的乐曲()的力量

()的目标()的精神

3.说说文中两个问句的作用。

这两句都是设问句,这不仅能吸引读者注意,同时也使得文章纲目分明。

4.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卓有成效的合作必有要有统一的目标和协作精神。

5、把“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改成反问句。

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难道我们应该牢牢记住吗?

(二)

我们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

你是学生€就要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完成学业€你是工人€就要和同事一起做工€共同完成工厂的生产任务€你是军人€就要和占有一起生活€一起训练€共同保卫我们的祖国€总之,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

1、加上合适的标点。

2、无论你是___、___还是___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3、这段话是 总分总 的构段方式,你认为哪一句作中心句最好,用“ ”标出。

4、请你假设其它职业,用一两句话简洁地表述“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这一内容。

你是 ,

5、学习本段表达方法,仿写一段话,并用上“总之”。

(课后习题2(书74页))

小学语文习作4练习4

1、背诵六个字的意思。

练习4中鉴往知来的“鉴”的意思是观察,审视。

告诉我们对不认识的字要知道意思可以查字典,还可以从整个词语的意思入手去考虑,还要联系上下文。

蜻蜓点水款款飞:

缓、慢。

城市的一隅:

角落。

清风徐来,柳枝拂水:

慢慢的,轻轻擦过。

我鲜有同伴:

少。

2、背诵《古今贤文》及其意思。

3、告诉我们要多听取别人意见的名言是:

15、天游峰上的扫路人

1、《天游峰的扫路人》本文通过描写 我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 ,刻画了一位 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 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和 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2、《天游峰的扫路人》从题目中的“天游峰”你预测到 天游峰一定很高,在这座山上的人就好像在天上游览;“扫路人”可猜测 本文是写扫路的人。

3、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的特点是:

高、险。

扫路人的特点是自强不息、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热情好客

4、课后练习3(书81页)

5、划去错误的拼音。

沏(qīqīe)了一杯茶瘦削(xiāoxuē)宿(sùxiǔ)鸟循(xúnshún)声打量(liāngiàngliang)

(一)

②、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

④、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⑤、“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 。

⑥、“不累,不累,”他说,“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⑦、我抬头望了望在(幕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忘望)而却步,半途而(反返)。

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在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1、划去不正确的字。

2、请写出下列破折号的作用。

①、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

_________

②、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_________

3、文中“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省略号的作用是。

______

4、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提示语。

5、望着险峻的天游峰,游客会有三种表现,请用三个成语写出他们的不同表现。

第一种 勇往直前 第二种 望而止步 第三种 望而却步

3、登上了顶峰,一定会使人想到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望岳》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中的“禁”应该读___,“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那是因为作者看到扫路人这样不怕危险,不顾劳累地扫石阶,感到很惊讶!

很佩服!

5、这段话中,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爬山很吃力的样子;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畏难的情绪。

6、“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从老人的话中,“我”明白了什么?

老人的热情和茶一样热,一样温暖,仿佛一股暖流渗入我的心里,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使我们之间的间隔消失得无影无踪。

7、小学资源网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我不禁________________。

8.你觉得老人每天这么干活真的像他说的“不累”吗?

老人为什么说不累?

当然不会不累,老人干活很累。

老人说不累,是因为他很乐观,懂得在忙碌辛苦中看到生活中的好风景,老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希望,这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态度。

9、细读②、⑦两小节,思考下列问题。

为了描写天游峰的高与险,作者采用的下列表现方法:

运用形象的比喻——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

运用具体的数字——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运用侧面的烘托——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运用生动的感受——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10、“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的“好不得意”意思是非常得意。

(二)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

()的脸,面色(),()的眉毛下,一双()的眼睛炯炯有神。

您老有60岁了吧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

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

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宿鸟,它们扑稜稜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1、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

3、文中划画的句子是对人物的 外貌 描写,从中你体会到老人朴实、健康、慈善、有精气神。

4、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1)表达了作者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2)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

5、这个片断中,你看出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在悠闲,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

6、辩论:

正方:

天游峰的扫路人工作不累,生活不苦。

反方:

天游峰的扫路人工作苦,生活累。

正方:

老人虽然每天要上山、下山扫一千八百多级的石阶,可是他每天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新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因此这位老人的生活是充满诗情画意的。

天游峰的扫路人生活并不苦。

老人每天所做的工作,在别人看来可能是清苦的,可对于他来说却是充满乐趣的。

这就好象你非常喜欢一首歌,你一遍一遍地听,一遍一遍地唱,你会觉得累吗?

不会的!

这就叫“苦中作乐”!

反方:

天游峰是那样的高而险,游客们登山都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而这位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每天要一上一下地打扫一千八百多级石梯,该是多么辛苦呀!

山中虽然有清泉、大米、青菜,可光吃这些营养也不够呀!

整天只有花鸟作伴,没有人和自己进行交流,又该是多么的孤单呀!

你见过七十多岁的老人干这么重的体力吗?

我们身边的老人六十岁就退休了,不是养花,就是遛鸟,过着清闲的生活。

相比之下,天游峰的这位老人的生活是不是太辛苦了呢?

16、最大的麦穗

1、《最大的麦穗》本文通过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2、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3、苏格拉底 平静地 对弟子们说: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苏格拉底的要求有两个:

一是:

摘一个最大的;二是:

只许进不许退。

“只许进不许退”的意思是要求弟子一直往前走,没有回头的重新选择的机会。

4、苏格拉底 失望地 对弟子们说:

“你们已经到头了。

“你们已经到头了”表达了苏格拉底对弟子们失去良机,两手空空感到惋惜。

5、苏格拉底 意味深长 地对弟子们说: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①,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②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最大的①”指的是麦地里确实存在着一粒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②指的是弟子们在麦地里所能见到的,所能把握住的那粒最大的麦穗

6、给加点字注音:

罗甸()沉甸甸()

7、课文练习2和3(书84页)

(一)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到了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