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7441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docx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docx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信用是和商品生产、货币经济相联系的范畴,是在商品货币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

随着信用的发展,经济活动中出现了各种信用形式,如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

同时,在信用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信用工具,一方面人们可以用其来证明信用关系的存在;另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信用工具的流通转让,来实现债权债务关系的转移及资金的融通。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信用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现代经济中主要的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

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的概念

1、信用是经济上的借贷行为,体现着信用关系即债权债务关系

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3、信用以偿还付息为基本特征

二、信用的产生

1、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信用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2、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

3、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1)、货币因信用而扩展了其职能

信用的出现发展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使货币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流通。

(2)、货币因信用而发展了其形式

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货币形式。

三、信用的发展

1、高利贷信用

2、资本主义信用——借贷资本的运动

历史上最初的、最古老的信用形式是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信用是一种通过发放实物或货币而收取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

高利贷信用产生于原始公社瓦解时期,那时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原始公社内部产生了贫富分化。

贫穷家族为了生产、生活和其他需要,而不得不向富裕家族求贷,在那种剩余产品有限,即可以贷出去的资财极少的情况下,借入者只有付出高额利息才能获得自己所需的商品和货币,这就是高利贷产生的历史根源。

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高利贷信用,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信用形式。

高利贷信用的贷者主要是大商人、奴隶主、大地主、大寺院的僧侣等;高利贷的借者主要是小生产者、贫苦农民。

高利贷作为一种信用形式,也具有信用的一般特征:

即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通过上述分析,高利贷除了具有信用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高利贷的利率高、剥削重。

从历史上看,高利贷的利率无最高限度,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利率水平相差很大,一般年利率四成以上,高的达到200%——300%。

在旧中国,俗称“驴打滚”,就是利率在100%以上。

2、高利贷信用主要用于非生产性用途。

小生产者借高利贷是为了应付意外事件,如天灾人祸等,以维持生产和生活。

由于高利贷的利息特别高,一般又不作生产性的运用,因而对社会生产力起到了阻碍作用。

只有在封建社会后期,当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其他条件已经具备的时候,高利贷才成为促进新生产方式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力量。

主要表现在:

高利贷的发展一方面使高利贷者积蓄大量的货币资财,并有可能将其转化为产业资本,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之一;另一方面高利贷又使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变成无产阶级,这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

但是,高利贷虽然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然而他同时又阻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因为,高利贷者高额的利息收入,使他们留恋高利贷的剥削方式,而不愿将货币投入资本主义企业。

于是新兴的资产阶级采取各种斗争方式反对高利贷的高利率。

斗争的最初方式是立法斗争,通过颁布法令,来限制利息率。

后来,新兴资产阶级就联合起来,建立自己所需要的信用机构,以满足他们在经营活动中对资本的需要。

这样,资本主义信用就取代了高利贷信用的垄断地位。

第二节信用活动的基础

一、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即债权债务关系是一种最普遍的经济关系。

二、信用关系中的个人

三、信用关系中的企业

四、信用关系中的政府

五、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

第三节现代信用的形式

一、信用形式

信用活动是通过具体的信用形式表现出来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信用形式也随之多样化,如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民间信用等。

各种信用特点各异,在经济中的作用各不相同。

(一)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

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包括企业间的商品赊销、分期付款、预付货款、委托代销等。

由于这种信用与商品流通紧密结合在一起,故称为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最典型的形式是商品赊销。

商业信用发生的基本原因是: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些企业生产出商品等待销售,而需要购买商品的企业又暂时没有现款,因为这些企业只有在售出自己的产品后,才能获得足够的现款。

商业信用通过赊销商品、延期付款的方式解决了买卖双方暂时的矛盾。

1、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

商业信用是厂商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厂商。

(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商业信用提供的不是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而是处于再生产过程中的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在繁荣阶段,商业信用会随着生产和流通的发展、产业资本的扩大而扩张;在衰退阶段,商业信用又会随着生产和流通的消减、产业资本的收缩而萎缩。

2、商业信用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由于商业信用具有以上特点,因而其优点在于方便和及时。

商业信用的提供,既解决了资金融通的困难,也解决了商品买卖的矛盾,从而缩短了融资时间和交易时间。

同时,商业信用是商品销售的一个有力竞争手段。

正因为如此,一般在商业信用能解决融资的情况下,购货企业无需求助于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是西方国家信用制度的基础和基本形式之一。

商业信用虽有其优点,但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征,又决定了他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局限性。

(1)、规模和数量上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是企业间买卖商品时发生的信用,是以商品交易为基础的。

因此,信用的规模受商品交易量的限制,生产企业不可能超出自己所拥有的商品量向对方提供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无法满足由于经济高速发展所产生的巨额的资金需求。

(2)、方向上的局限性。

因为商业信用的需求者也就是商品的购买者,这就决定了企业只能与自己的经济业务有联系的企业发生信用关系,通常只能由卖方提供给买方,而且只能用于限定的商品交易。

(3)、信用能力上的局限性。

在相互不甚了解信用能力的企业之间就不容易发生商业信用。

(4)、信用期限的局限性。

期限较短,受企业生产周转时间的限制,所以,商业信用只能解决短期资金融通的需要。

(二)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使它难以满足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于是,伴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产生,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主要形式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

与商业信用相比,银行信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1、银行信用的特点

(1)、银行信用是间接融资信用。

(2)、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3)、银行信用的主体包括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以及个人等,它在信用活动中交替地以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身份出现。

(4)、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例如,当经济衰退时,会有大批产业资本不能用于生产而转化为借贷资本,造成借贷资本过剩。

(5)、在产业周期的各个阶段,对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不同。

在繁荣时期,对商业信用的需求增加,对银行信用的需求也增加,而在危机时期,由于产品生产过剩,对商业信用的需求会减少,但对银行信用的需求却有可能增加,此时,企业为了支付债务,避免破产,有可能加大对银行信用的需求。

2、银行信用的优点

由于银行信用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它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成为一致比较良好的信用形式,其优点是:

(1)、银行信用的规模巨大。

这就在规模和数量上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2)、银行信用的投放方向不受限制。

银行信用以货币形态提供,货币具有一般的购买力,谁拥有它,谁就拥有选择任何商品的权利。

因此,任何部门、企业和个人暂时闲置的货币或资本都可以被各种信用机构动员起来,投向任何一个部门和企业,以满足任何方面的需要,不受任何方向上的限制。

(3)、银行信用的期限长短均可。

这就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期限上的局限性。

(4)、银行信用的能力和作用范围大大提高和扩大。

由于银行信用具有以上特点和优点,因而自它产生以后,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尽管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重要形式,但商业信用仍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三)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

其基本形式有:

一是由国家发行政府债券,包括国库券和公债券。

二是政府发行专项债券,即政府特为某个项目或工程发行债券。

三是银行透支或借款。

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国家发行国库券和公债券。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6次发行公债,第一次是在1950年1月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4——1958年,连续5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这些公债于1968年全部还清本息。

后来由于片面强调“既无外债,又无内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发行国债。

经济体制改革以后,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1981年起,国家开始发行国债。

目前我国的国债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国家信用在经济生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1、是解决财政困难的较好途径。

解决财政赤字的途径有三种:

增税、从银行透支和举债。

增税不仅立法程序繁杂,而且容易引起公众不满、抑制投资和消费;从银行透支容易导致通货膨胀,而且按照我国《中央银行法》的规定,也禁止财政从银行透支;举债是一种信用行为,有借有还,有经济补偿,相对来说问题少一些。

2、可以筹集大量资金,改善投资环境、创造投资机会。

(四)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或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消费信用主要有两种类型:

第一类是工商企业以赊销商品(延期付款)、分期付款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第二类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消费者提供的消费信用,也就是消费贷款。

它属于长期消费信用,一般用于购买汽车或住房,时间可达20——30年,或采取抵押贷款方式或采取信用贷款方式。

消费信用的作用表现在:

1、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消费者的购买力需求与现代化生活需求的矛盾,有助于提高消费水平。

2、可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消费信用在现代经济中发展很快,它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居民消费的重要方式。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平均20%。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消费总体规模偏低。

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

发展消费信贷、促进居民消费,以推动经济增长,成为扩大内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消费制度的改革是消费信贷发展的条件。

(五)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的借贷行为。

1、国际商业信用

(1)来料加工

(2)补偿贸易

2、国际银行信用

(1)出口信贷

(2)进口信贷

3、政府间信用

第四节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一般特征

(一)信用工具的概念

信用工具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书面凭证。

在早期的信用活动中,借贷双方仅凭口头协议或记账而发生信用关系,因无法律上的保障,极易引起纠纷,并且不易将债权和债务转让。

信用工具的产生和发展克服了口头信用和记账的缺点,使信用活动更加顺畅,更加规范化,而且通过信用工具的流通转让形成了金融市场。

在现代经济中,人们融通资金往往要借助于信用工具,因此信用工具又被称为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对其买进或持有者来说就是金融资产。

(二)信用工具的特征

信用工具种类繁多,但各种信用工具一般都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偿还性。

是指信用工具的债务人按期还本付息的特征。

信用工具一般都载明期限,债务人到期必须偿还信用凭证上记载的债务。

但也存在着例外。

如股票的偿还期是无限的。

2、流动性。

是指信用工具在短时间内转变为现金而在价值上又不受损失的能力,又称变现能力。

现金和活期存款是最具有流动性的。

政府发行的国库券也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而其他信用工具或者不能随时变现,或者在变现时要蒙受损失。

3、收益性。

是指信用工具(特别是有价证券)定期或不定期给持有者带来收益。

如股票可获得股息收益,债券能获得债券利息,这是固定收入。

另外还可利用金融市场的行情变化,买卖信用工具,带来差价收入。

4、风险性。

是指投入的本金和预期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违约风险,指债务人不能按时履行契约,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风险。

二是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上信用工具价格下降可能带来的风险。

二、短期信用工具

(1)票据

票据是具有一定格式,载明金额和日期,到期由付款人对持票人或指定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信用凭证。

票据的一般行为有:

出票、背书、承兑、保证、贴现等。

出票即签发票据,是创造票据的行为。

签发票据形成债权与债务关系。

背书是转让人为了将未到期的票据转让给别人而在票据的背面作转让签名、盖章表示负责的行为。

背书人一经背书即为票据的债务人,背书人与出票人同样具有对票据的支付责任。

若票据的出票人或承兑人不能按期支付款项,票据持有人有权向背书人要求付款。

承兑是票据的付款人在票据上以文字表示“承认兑付”,承诺票据到期付款的行为。

贴现是持票人以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兑取现款,银行扣除自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利息买进该票据的行为。

贴现在形式上是票据买卖,但实际上是一种信用活动。

票据一般分为:

汇票、本票、支票。

a、汇票。

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付款人见票后或到期时,对收款人无条件支付款项的信用凭证。

汇票按出票人不同,又可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银行汇票是指汇款人将款项交给当地银行,由银行签发给汇款人持往异地指定银行办理转账结算或向银行兑取现款的票据。

商业汇票是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在一定时期内向指定的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支付命令书。

它一般有三个当事人,一是出票人(债权人),二是受票人或付款人(债务人),三是收款人或持票人(债权人的债权人)。

由于商业汇票是由债权人发出的,所以必须经过票据的承兑手续才具有法律效力。

在信用买卖中,由债务人承兑的汇票,称为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受债务人委托承兑的汇票,称为银行承兑汇票。

b、本票。

本票是债务人对债权人签发的在一定时期内承诺付款的信用凭证。

本票又分为银行本票和商业本票。

在我国现行的票据制度中只规定有银行本票。

银行本票是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给申请人凭以在同城范围内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商业本票又叫商业期票。

他和商业汇票同是商业信用的信用工具,统称为商业票据,因为商业本票是债务人对债权人签发的,因此无须承兑。

商业本票也可经背书后转让或向银行贴现。

C、支票。

支票是银行活期存款人通知银行从其账户上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票面指定人或持票人的信用凭证。

支票按支付方式可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现金支票可以用来支取现金,也可以办理转账结算。

转账支票只能用于转账,不能提取现金。

因常常在票面上用两条平行线来表示,又称之为划线支票。

当存款人所签发的支票的票面金额超过其银行存款账户余额的时候,这种支票称为“空头支票”。

空头支票是不能兑付的。

在我国,如签发空头支票,要给予结算制裁。

通常是按支票面额的一定比例处以罚款。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支票即旅行支票,他是由银行或旅行社签发,由旅行者购买,以供其在外地使用的定额支票。

三、长期信用工具

1、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按其所持股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所有权凭证。

2、债券

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承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的债务凭证。

债券一般分为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

政府债券是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凭证。

它是一种国家信用工具,一般包括公债券、国库券和地方政府债券。

公司债券(企业债券)是公司或企业向社会发行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的债务凭证。

金融债券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作为债务人发行的债务凭证。

金融债券是金融机构一种较为理想的筹集长期资金的信用工具。

我国金融债券的期限一般为1——5年不等,利率略高于同等期限的定期存款。

四、股票与债券的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