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7445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docx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管部门:

湖北省农科院

建设单位:

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二OO七年七月十五日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区自然概况

一、地理区位置特点

二、地形地貌条件

三、气象气候条件

四、土壤状况

五、植被状况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

一、社会经济状况

二、基础设施概况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项目产品的市场供求现状果茶产业概貌

二、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三、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第五章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目标

一、项目编制依据

二、项目设计原则

三、指导思想

四、项目建设目标

第六章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期限

一、项目建设内容

二、项目规模

三、项目建设期限

第七章 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概算

二、资金筹措

第八章 示范基地技术设计

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果树茶叶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建设

三、工厂化育苗技术

四、茶叶加工厂及茶叶加工技术

五、果树设施栽培技术

第九章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生态效益

三、社会效益

第十章 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

一、项目组织管理

二、项目建设管理

三、项目运行管理

第十一章 结论

附件

附图

第一章 项目区自然概况

一、地理区位置特点

项目区位于武汉市区南郊的江夏区金水闸,紧邻长江,东面毗邻江夏区范湖乡铁锦村,南边是江夏区范湖乡前湖村,西有金水河,北连后石湖,民国时由蒋中正亲笔提名的著名水利枢纽工程-金水闸即建于此。

本区距武汉市城区30多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0°33"、东经114°19"。

紧靠长江,水陆交通便利,武嘉公路直通项目区内,京珠高速、沪蓉高速、107国道、京广铁路擦境而过。

该地区是武汉近郊建设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农业基地的理想之所,为众多投资者所看好,具有较大的投资开发前景。

其东北五公里处的历史名镇“金口”是中外驰名的黄金口岸,目前正加紧建设中山舰陈列馆,为该沿线爱国主义教育和观光旅游开发建设拉开了序幕。

二、地形地貌条件

项目区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设有湖北省果树茶叶研究所和湖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两个省级科研机构,隶属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

本地地形属残丘性冲击平原,山丘、湖泊与平陆相间。

山下平地均在海拔50米以下。

四面环水,东壤鲁湖,北傍后湖,西南有长江、金水河环绕。

境内分布猫子山、金牛山、罗家山、长山等,有利于种植各种不同层次的植物,便于建设水上、果茶田园风光类型的休闲、娱乐、餐饮设施。

三、气象气候条件

1、全省气候条件

湖北位于祖国中部,地处亚热带,属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热、水资源较丰富的特点。

全省绝大部分地区日照充足,光合潜力大,平均全年日照时数一般为1100-2150小时,由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

鄂北、鄂东北最多,达2000-2150小时;鄂西南最少,仅1100-1400小时;其余为1400-2000小时。

日照时数的季节分配是夏多冬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

鄂东南和江汉平原因春多阴雨,日照时数春少于秋;鄂西则因秋多阴雨,日照时数春多于秋。

全省大部分地区有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温下降迅速的特点。

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5-17℃。

鄂西南河谷地区,特别是三峡河谷区由于北部高山的屏障作用,冷空气不易侵入,年平均气温在17℃以上,高山地区则低于15℃。

2、项目区气候条件

武汉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旱涝交替,且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分明。

总体气候环境良好,近30年来,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

年均气温15.8度--17.5℃,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

项目区的武汉市江夏区金水闸,年平均气温比武汉市中心低1-2℃,日照数及降雨数与市区相当。

该处气候环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非常适合建成一个集资源保存、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良种苗木繁育、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的大型农业综合开发园区。

通过该区种植示范的果茶品种,既要经受盛夏酷暑的考验,又要承受冬季低温冰冻,由此出去的苗木适宜全省各地的气候条件,成活率远高于外省调来的苗木。

四、土壤状况

项目区土壤以黄棕壤为主,土层深厚,成土母质主要为第四纪红黄壤,部分地块为冲积土,土壤PH值5.5左右。

有岗地、湖泊、平地。

五、植被状况

植物区系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地带。

以果茶等经济作物为主,兼有粮棉油生产,林木有樟树、楠竹、杉木、油茶、女贞、马尾松、水杉、法桐、落叶松等为主。

还有蕨类和草本种子植物,牧草地所占比例较低。

山上野菊花一片金黄,曾吸引众多武汉市民前来观赏。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一、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面积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00亩,项目区总人口3439人,农村人口占80%。

项目所在地江夏区农业产业结构为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瓜果、蔬菜、园林花卉苗木生产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还有以养猪、水产为主的养殖业。

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94.2亿元,年均递增14%;工业增加值20.8亿元,年均递增26%;财政收入10.09亿元,年均递增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年均递增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05元,年均递增10%。

五年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均高于湖北省及武汉市平均增长水平,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有了明显增强,城效经济强势逐渐凸显。

二、基础设施概况

项目建设区目前建有果树试验园35hm2,茶叶试验园25hm2,茶叶加工厂房1000m2,精制车间及相关设施800m2。

由于建设年代久远,需要进一步进行调整、规划、布局和改造。

湖北省果树茶叶研究所建有国家果树种植武昌砂梨圃,目前收集保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砂梨种质资源660余份,2006年投资190余万元,完成了改扩建工程,并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年接待赏花、摘果客人1200多人次。

2004年建成的湖北省茶叶资源圃已收集保存茶树资源120多份,并且去年在省财政和农科院的支持下,目前正在进行扩建,扩建后的茶树资源圃将可保存1000余份茶树资源。

湖北是全世界猕猴桃分布中心,我所从1980年起参加了全省猕猴桃资源考查,收集保存资源100余份,并从中选育了三个优良品种;猕猴桃资源圃已被列入十一五国家规划,目前我所正在积极申请建立国家猕猴桃资源圃,引人注目的湖北海棠资源在我所已收集保存多年,且品种丰富,在武汉地区独家拥有,可供进一步开发利用。

柑桔、猕猴桃、板栗、甜柿、枣、桃、李、无花果、银杏、葡萄、枇杷、越桔、八月炸、草莓、蓝莓等其它果茶资源均有多年的收集保存。

通过多年的建设,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已初步具备,灌溉沟渠和农田道路及体系已基本形成。

区内交通路基已按规划形成,需要按相应标准建设即可,主道已同境外主干道连通,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区内通讯发达,已普及无线及有线电话网、电视广播网、电脑宽带网,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实施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强行业科技创新能力

项目承担单位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是我省专业从事果树茶叶学研究的唯一的省级研究机构,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其研究成果可以应用辐射到整个长江流域、华中地区、中南地区,在果茶行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促进行业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该所建所历史悠久,现有科学研究设施设备较为齐全,科技力量较雄厚。

通过示范园区建设,如各种种质资源的引进,优良地方品种资源的挖掘,水利灌溉设施的配套等将进一步提升行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科技含量。

2.有利于加快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湖北省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除高山地区外,都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热、水资源较丰富的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且独具特色。

全省植被具有南北过渡特征,既有大量北方种类的落叶阔叶树,也有多种南方种类的常绿阔叶树,同时又处在中国东西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区,是中国生物资源较丰富省份之一。

我省果树茶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种类齐全、品质优良,有些资源为世界上少有或我省独有,如罗田甜柿、浅刺大板栗,宜红早茶叶,红肉桃,优质猕猴桃等,但就果茶产业而言,还存在市场占有率低、知名品牌少、资源利用率不足等问题。

通过该项目建设,把全省及国内外优异资源引进到园区,通过示范观察筛选出有利用价值的特色品种资源,为特色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从而提高我省同类产品知名度,形成优势产品,最终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壮大,将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3.是培育壮大湖北省果茶产业,促进产业化经营的战略要求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果树产业和茶叶产业是优势特色产业。

在省委省政府突破性发展多种经营政策的感召下,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果树茶叶产业在湖北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得到加强。

近年来,湖北果茶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湖北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一大支柱产业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2006年全省水果种植面积423万亩,总产量302万吨,其中柑橘239万亩、181万吨,桃59万亩、48万吨,梨57万亩、51万吨,水果年产值已达到42.7亿元。

一批果树规模化基地和果业龙头企业的崛起,带动了全省果树的发展,果树种植业的规模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也进一步提高。

然而我省水果产业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总量不足,发展不够,我省人平拥有果园0.066亩,人均占有水果43.5公斤,与全国的人均占有量(0.11亩、64.2公斤)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二是生产水平不高,产出较低,三是产品质量不高,品牌不响,四是水果产业结构不优,搭配欠佳,果类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熟期结构都需要得到进一步优化。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省农业科技创新贡献率不高,果树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够,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对产业的支撑不够。

茶叶是我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经济作物,茶叶产业的发展对于培育山区特色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全省从业人员达600万人,可见茶业发展是一项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茶叶,对提高劳动就业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依托单位系省级茶叶科研机构,具有较强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及成果优势,通过园区改造升级与示范带动,必将引导全省茶叶更快更发展,全面提高茶叶效益及增加茶农收入。

为此,通过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选育出合适的优良品种,完善相关栽培管理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为我省果茶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科技示范和辐射带动,有利于促进我省果树茶叶产业化进一步发展壮大。

4.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增加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奔向小康是党的十六大赋予当前农业和农村的中心任务。

目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如何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产业经营化水平,是目前农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项目通过建立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整合各方资源,完善经营机制,提高示范区的科技、水利化、机械化、产业化水平,作为湖北省果茶业管理技术的样板和示范窗口,达到以点带面、促进茶叶湖北果树茶叶发展,增加产业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种果种茶积极性,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无疑是我省果茶生产的的催化剂,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技术培训、推广方式已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要使农民尽快掌握种果制茶专业技能,就必须创新技术推广、培训模式,科技示范园一可提供直观的技术规范标准和效益展示,坚定农民发展果茶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二可通过示范现场实地操作培训农民,农民易懂易会,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推广模式,建立果茶科技示范园非常有必要。

5.是现代科普教育的需要,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经过千百年发展,武汉已成为著名的大都市,城区内现有常住人口达600万之众,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一步加快,紧张繁忙的都市生活,相对狭小的城市居住环境使得城市居民野外休闲娱乐方面的渴求不断增强。

出生并长期生活在城区的青少年儿童和中小学生,也要了解大自然,了解各类动植物及其它们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的科学知识,需要经常到野外呼吸有益健康的新鲜空气,接受大自然美好教育,领略郊外自然风光,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

示范园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距武汉市中心城区公30余公里,所在地西临长江,金水河水逶延穿境而过,东邻万亩鲁湖,境内山丘起伏,湖泊交错,绿树成荫;著名的中山舰纪念馆、三国古战场赤矶山、民国时期著名水利工程金水闸沿长江依次座落,上下相距不足10公里,距园区均不足5公里,武汉重点历史文化保护地宋代杨家寨也座落在境区内。

园区建成后将成为集科普教育、市民休闲、旅游观光的重要基地。

总之,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产业基础,是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我省实现农业现代化、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扩散效应和催化效应,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增强现代意识、科技意识和发展意识,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因此,建设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我对推动我省果树茶叶现代化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关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政策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具有明显的南北气候过渡特征和资源利用丰富的特点,适宜多种水果、茶叶的生产,项目建设立足于项目区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品种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发挥资源特色、区位特色、行业特色和品种特色,发展壮大特色农业,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将其建设成湖北省农村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样板示范区。

项目实施后,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大大推动项目所在地江夏区及湖北省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符合湖北省的产业政策导向。

2.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项目区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金水闸,紧靠长江,距武汉市城区30余公里,水陆交通便利,历史名镇“金口”是中外驰名的黄金口岸,方圆4公里有中山舰陈列馆、赤矶山三国古战场、达摩流云亭、槐山石驳岸、明清三台八景九庙一庵等景点。

武嘉公路直通项目区内,京珠高速、沪蓉高速、107国道、京广铁路擦境而过。

项目区占地面积6.7平方公里,四面环水,东壤鲁湖,北傍后湖,西南有长江、金水河环绕,境内分布猫子山、金牛山、罗家山、长山等。

项目区土层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4.5~5.5;区内年平均降雨量1400~1600mm,年平均气温14~18℃,无霜期230~300天,气候条件得天独厚,为茶叶适宜生长区。

所有这些,为茶叶示范基地建设提供了理想的自然条件,适宜建立多功能一体化的现代化农业综合开发园区。

项目区内环境整洁,空气清新,绿意盎然,瓜果飘香,区内山地坡度平缓,土地较为平坦肥沃,园区现有的排灌设施较为完善,周边地区没有工厂等污染较大的企业,周围环境清洁优美,适宜与发展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展农业生态旅游。

3.实力雄厚的科技人才优势

项目承担单位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是全省唯一的省级果树茶叶专业研究机构,主要承担国家、省有关果树、茶叶的重大科研任务,研究解决全省果茶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开展以果树、茶树、种苗为主的科技开发,以及果树茶叶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和技术咨询服务等,全所从事科研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专家4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0人,省津贴专家4人,技术力量较为雄厚。

进入21世纪,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坚持技术创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支精干、高效、高素质的科研开发队伍,重点支持可控性强、技术含量高、可供产业化开发、成果可物化的科研项目。

自“六•五”以来,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0余项次,国家发明奖1项,先后育成果茶新品种20余个,为促进全省果茶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4.良好的项目前期基础工作

  项目承担单位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长期以来一直围绕建设湖北省果茶科技示范基地作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示范园布局已基本形成,并对今后的发展作了统筹规划,制定了《金水地区远景发展规划》及详规、《农业科技观光园》规划等。

并先后与多家有实力的公司就农业科技观光园建设进行了洽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所现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武汉砂梨圃,收集保存近700份资源,另茶叶资源圃、猕猴桃资源圃、桃资源圃、柑桔资源圃也初具规模,果树、茶叶试验示范园总面积达1000余亩。

4.充分的组织保障

项目承担单位已成立了以农科院院长牵头的项目领导小组,并设立了项目筹备办公室,院所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项目产品的市场供求现状果茶产业概貌

1.果品:

近年来,我国果业生产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是种植面积、总产量均居世界之首。

2006年果园面积10042.3千公顷,产量95992247吨,均居世界首位。

果树面积列世界首位的有柑桔、苹果、梨、桃、柿子、核桃和葡萄;按产量计,居世界首位的有苹果、梨、李、枣、杏、桃、草莓、猕猴桃、柿子、荔枝、龙眼、枇杷等。

我国水果生产对世界来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是果树优势区域布局更加合理。

为加快我国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03年农业部制定了《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柑桔、苹果被列入11种优先发展的优势农产品中,并制定了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各省市及地方相继制定了相应的果树产业发展规划,在国家及各级规划的指导下,果树产业正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得到极大提高。

如我国的柑桔优势区域布局规划了将长江上中游柑橘带、赣南~湘南~桂北柑橘带和浙南~闽西~粤东柑橘带以及一批特色柑橘生产基地(简称“三带一基地”)确定为柑橘优势区,经过四年的建设,赣南~湘南~桂北柑橘带柑桔产量已达到510万吨,达到全国总产的32%,长江上中游柑橘带的柑桔产量已达451万吨,达到全国柑桔总产的28.3%。

同时通过进一步调整品种结构和熟期结构,柑桔优势产区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远高于柑桔非优势产区。

三是果品质量明显改善。

因市场价格刺激和栽培管理水平的提高,果品质量明显改善。

全国苹果优质果率在40%左右,柑橘35%左右,一些示范园优质果率可达60%以上。

果品外观、肉质(风味、口感等)更加适应消费者需要。

商品包装、品牌创建、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标准和商品基地建设等得到重视,苹果、柑橘、葡萄等果品质量可与国际产品相媲美。

湖北是我国果树的重要产区,水果已成为湖北省农村经济支柱产业。

随着优质水果板块建设的深入开展和技术推广力度加大,我省水果产业实现了面积、产量、产值增加和产品质量大提高的可喜局面,2006年湖北省水果总面积423.2万亩,其中柑桔面积238.5万亩,梨面积57.1万亩,桃面积58.9万亩,其它水果面积68.7万亩;全年水果总产量302.4万吨,其中柑桔产量181.1万吨,梨产量51.8万吨,桃产量48.4万吨,其它水果产量21.1万吨,水果总产值达到42.7亿元。

目前,我省以宜昌为核心的优势柑桔板块和丹江库区宽皮柑桔板块已经基本形成,其中,三峡库区甜橙板块、长江中游沿岸自夷陵区到松滋市的宽皮柑桔板块以及漳河库区柑桔种植区已连成一片,基本形成了我省规模最大、联动效应坚强、经济效益最好的百万亩水果大板块,并且随着沪-蓉西高速公路及宜万铁路的建成通车,这一板块将逐步向西部清江流域延伸,有望形成一个规模在200万亩以上的全国最大的柑桔集中种植区。

以老河口市为核心的汉水流域优质砂梨板块,以枣阳市、孝昌县为核心的316国道和107国道沿线优质桃板块也已经基本形成。

2.果树苗木:

培育良种、生产无病毒苗木是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目前,我国果树良种繁育体系还极不健全,现有良种繁育场生产的苗木不足生产需求的20%,无病毒苗木只占2%,优质果率只占水果总产量的30%,出口量仅占水果总产量1%,而欧美诸国则分别达到80%、95%和90%以上。

湖北省果树苗木随着近年来果树生产的发展出现了较大的空缺,尤其是柑桔苗木和其它优良品种苗木缺口更大,湖北省各地每年需要从外地调入上千万株果苗,然而调入的苗木难以保证品种纯度和质量,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有苗木调运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植物检验检疫,个别产区从异地随苗木带入了一些危害性较强的果树检疫性病虫害,因此,加强我省果树苗木的自我繁育也是我省果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

3.茶叶:

茶叶是一种世界性饮料,近五十年来,世界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茶叶出口量有了大幅度增长,茶叶的花色品种有了明显增加,茶叶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茶叶科技和加工的技术及设备有了明显改善,茶叶对人体的生理调节机能有了深入的研究,茶叶生产,消费和销售都有很大的发展。

目前,世界上有58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茶叶,中国是第一大产茶国,而湖北省的茶叶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三甲之列,到2006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219.7万亩,茶叶产量9.24万吨,产值45亿元。

面积和产量在全国的位次由1996年的第7位上升到第4位。

茶叶产值仅次于浙江和福建,位居全国第三。

茶叶已经成为我省经济作物中的骨干品种和丘陵山区的支柱产业。

虽说我省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开发起步较晚,但由于各地的重视和上下共同努力,发展势头很好。

到目前为止,全省无公害茶园面积150万亩,有机茶园面积3万亩,通过有机茶认证企业74家,认证数量仅次于浙江,位居全国第二位。

湖北省从1992年开始抓茶叶品牌建设,省农业厅1999年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评选湖北十大名茶、十大名茶场和十大茶叶技术推广名人活动;2001年又在全省开展评选了湖北十大茶叶名乡名镇活动;2006年,在复评湖北十大名茶的同时,推出湖北省第一名茶品牌。

现已形成“采花毛尖”、“英山云雾”、“圣水翠峰”等一批名牌产品。

4.茶苗:

全国茶叶生产增值的技术因素中,茶树无性系良种的贡献占20-40%,这主要是因为茶树无性系良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发芽早且芽头肥壮整齐的优势,更有利于名优茶的生产开发和茶园经济效益的提高。

目前全省无性系茶园仅13%,远远低于全国23%的平均水平。

然而无性系茶苗生产必须依赖于优良的品种和一定规模的母本园,全省大部分茶产区没有优良品种母本园或是刚建未投产,全省自产无性系茶苗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发展的需要,我省新建茶园发展所需茶苗主要从浙江、安徽等地调运。

(二) 果茶市场前景分析

1.水果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是果业大国,但不是强国。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发展,中国水果产业生产与贸易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水果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中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产业,与此同时,随着产量的增加,国内水果市场也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另一方面,国外洋水果纷纷登陆中国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在1997年中国水果进口首次超过出口,这样,在为国民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增加了国产水果的竞争和产业风险。

特别是中国于2001年11月加入WTO后,这种竞争态势更加激烈。

中国的柑桔、苹果、梨等生产具有比较优势,全国的平均国内资源成本小于0.4,而在南方,特别是广东只有0.18,柑桔的国内价格比国际市场平均价格低40%~70%;然而中国的成本优势与卫生安全劣势,产后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