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说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7615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说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必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说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必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说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必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说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必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说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必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说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必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说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必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说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必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说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必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说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必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说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必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说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必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说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说课.docx

《必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说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说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说课.docx

必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说课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说课

从容说课

本节课是复习课,第二章全部内容。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悉基础知识,重点掌握探究实验中的过程与方法,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具体从一下方面入手:

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3.了解化学电池的化学反应基础(氧化还原反应)及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4.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平衡、反应限度;控制反应条件对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的意义,解决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等一些实际问题。

5.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概念及其意义。

2.用探究实验的方法解决化学反应中化学变化的速率和限度、能量的转化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学习,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

断。

2.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

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教学难点

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目前人类正在使用的能源一览表

师:

从这张表中我们容易发现化学能与电能、热能、其他形式的能的密切关系。

充分说明了本章内容的重要性。

同学们请看书和笔记本等,然后归纳、整理一下本章内容,比较,看谁归纳的最好。

[板书]复习课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生:

开始归纳、整理

师:

巡视,了解、掌握学生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投出学生归纳、总结情况]

生1: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化学反应限度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控制化学反应条件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2:

师(给出评价):

同学们集图表、文字、图像等于一体,充分显示出当代中学生的思维活跃的一面。

生1:

第一种方法归纳比较全面、细致

生2、第2种提纲挈领,但有些不完整

生3、第3种以表格的形式给人看起来较整齐、美观,还画出了铜锌原电池的图像。

生4:

……

师(微笑):

形式应该为内容服务,力求做到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无论以哪种形式归纳、总结,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基础知识

(2)要抓重点

(3)突出难点

(4)便于掌握、理解

[例题剖析]

例1:

某学校设计了一节实验活动课,让学生从废旧干电池回收碳棒、锌皮、MnO2、NH4Cl、ZnCl2等物质,整个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1)有关干电池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下图是干电池的基本构造图。

干电池工作时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MnO2的作用是除去正极上的产物,本身生成Mn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锌皮和碳棒的回收。

用钳子和剪刀剪开回收的干电池的锌筒,将锌皮和碳棒取出,并用毛刷刷洗干净,将电池的黑色粉末移入小烧杯中。

(3)氯化铵、氯化锌的提取、检验和分离。

如何从黑色粉末中提取NH4Cl、ZnCl2等晶体的混合物?

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填操作名称)

(4)最后剩余黑色残渣的主要成分是MnO2,还有炭黑和有机物。

可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杂质,该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主要仪器除酒精灯外有

【教师精讲】干电池是同学们熟悉的电源,它的负极是锌片,正极是石墨碳棒。

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时,

1.要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确定正负极;2.根据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

答案:

(1)Zn-2e-===Zn2+2MnO2+H2====Mn2O3+H2O

(3)①溶解、过滤、蒸发、结晶②(a)取所得晶体适量于烧杯中,加入溶解

(b)取(a)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NaOH溶液,加热

(c)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d)NH4++OH-====NH3↑.+H2O

(e)取(a)所得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使全部生成沉淀,将沉淀分成三份,一份加盐酸至过量,一份加NaOH溶液至过量,一份加氨水至过量

(f)三份白色沉淀均溶解(4)坩埚、玻璃棒、三脚架、泥三角等

例2化学活动课上,三组学生分别用图示甲、乙两装置,探究“NaHCO,和Na2CO,与稀盐酸的反应”,按表中的试剂用量,在相同条件下,将两个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同时倒入试管中(装置的气密性已检查)。

 

请回答:

(1)各组反应开始时_____________.,装置中的气球体积先变大,该装置中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试管中不再有气体生成时,三组实验出现不同现象,填写下表的空格。

 

 

试剂用量

 

实验现象

(气球体积变化)

分析原因

 

0.42gNaHC03

0.53gN2C03

3mL4mol/L盐酸

甲中气球与乙中

气球的体积相等

甲、乙盐酸均过量

n(NaHC03)=n(Na2C03)

ν甲(CO2)=ν乙(CO2)

0.3gNaHC03

0.3gNa2C03

3mL4mol/L盐酸

甲中气球比乙中

气球的体积大

0.6gNaHC03

O.6gNa2C03

3mL2mol/L盐酸

 

甲中气球比乙中

气球的体积大

 

片刻后,乙中气球

又缩小,甲中气球

的体积基本不变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答案:

(1)甲

HCO3O32-+H+=C02t+H20

试剂用量

实验现象

(气球体积变化)

分析原因

甲、乙盐酸均过量

n(NaHC03)>n(Na2C03)

V甲(C02)>V乙(C02)

 

甲、乙盐酸均不足量

消耗的n(NaHC03)>n(NaC03)

V甲(C02)>V乙(C02)

C02+H20+cO32-=2HCO32-

布置作业

【投影】

板书设计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化学反应限度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控制化学反应条件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与探究

1.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这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大突破:

(1)肼(N2H4)是发射航天飞船常用的高能燃料。

一般将液太N2O4作为火箭的推进剂。

已知1mol液态肼与足量液态N2O4完全反应放出QkJ的热量,产物是对环境无害的氮气和水蒸气,但实际发射过程中会看到有大量红色的烟雾,除了该反应可能产生少量NO外,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2)实际上,最理想的燃烧热大,体积小,本身毒性小、安全的固态氢,目前人们还不能制得固态氢,因为。

(3)新型无机材料在航天工业中也有广泛应用。

如飞船表面覆盖有一种耐高温的氮化硅

陶瓷,该物质中各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则氮化硅的化学式为。

(4)飞船上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和燃料电池。

常用的燃料电池是氢氧燃料电池,已知负极的反应式为:

2H2-4e—+4OH—4H2O,正极的反应式为,工作时极pH相对较大。

答案:

(1)2N2H4

(1)N2O4(l)+N2O4(l)3N2(g)+4H2O(g);部分N2O4转化为NO2

(2)因为制备时需要极高的压强(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3)Si3N4

(4)O2+4e—+|2H2O4OH—(1分)正

随堂练习

1.为“绿色奥运”某同学提出了下列环保建议,其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①用气态燃料代替液态和固态燃料作为发动机动力来源

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

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④分类回收垃圾

⑤开发无磷洗涤剂

⑤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

A.①③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⑥  D.全部

2.把锌片和铁片放在有稀食盐水的酚酞溶液的表面皿中,如图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最先观察到变红的区域是()

 

A.Ⅰ和ⅢB.Ⅰ和Ⅳ

C.Ⅱ和ⅢD.Ⅱ和Ⅳ

3.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电极是正极

B.总反应方程式为:

C.负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4、航天器的燃料之一是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固体混合物,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反应式为:

2NH4ClO4=N2↑+4H2O+Cl2↑+2O2↑反应放出大量热,下列对该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NH4ClO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1molNH4ClO4完全反应时,转移14摩尔电子

C.反应中只有Cl元素被还原

D.从能量角度看,化学能主要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5、蓄电池在放电时起原电池的作用,在充电时起电解池的作用。

下式是爱迪生蓄电池分别在充电和放电时发生的反应:

下列有关对爱迪生蓄电池的推断错误的是

(A)放电时,Fe是负极,NiO2是正极

(B)充电时,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Fe(OH)2+2e==Fe+2OH-

(C)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是向正极方向移动

(D)蓄电池的电极必须浸入碱性电解质溶液中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H2SO4与1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盐类水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在101kPa1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定是碳的燃烧热

D、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既是吸热反应,也是化合反应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工业法制硫酸的三步主要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8.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池反应如下:

PbO2+Pb+2H2SO4=2PbSO4↓+2H2O,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PbO2是电池的负极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Pb+SO42--2e-=PbSO4↓

C.PbO2得电子,被氧化D.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

9.一种新型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发电效率而倍受重视。

现有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一极通CO气体,另一极能O2和CO2的混合气体,制作650℃时工作的燃料电池,其电池总反应是2CO+O22CO2。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CO的一极是电池的正极

B.负极电极反应是:

O2+2CO2+4e—=2CO32—

C.熔融盐中CO32—的物质的量在工作时保持不变

D.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10.100mL浓度为2mol/L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减缓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6mol/L的盐酸B.加入适量Na2CO3固体

C.加入适量Na2SO4溶液D.加入适量CH3COOK固体

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C2.B3.C4.B5.C6.BD7.C8.B9.C10.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