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770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7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

《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3 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docx

203第一章小结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什么是经济学

第一章

小结

1、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

(1)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的科学。

经济学定义通常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无限的欲望、稀缺性以及由此产生的选择。

(2)欲望是指人们的需要,它是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

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按心理学划分为七个层次,由于人类需要层次的多样性,因而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

(3)资源稀缺性。

欲望要靠资源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来满足。

用于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可以分为自由取用物品和经济物品,自由取用物品是无限的,不需花费任何成本;经济物品的生产需要使用资源,要付出成本,与人类无穷的欲望相比,它的数量、质量和种类总是不足的,这种不足即为稀缺性。

(4)选择与机会成本。

由于人们的欲望无穷,而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稀缺,所以在每一时期人们都要作出选择,用何种稀缺资源生产何种满足欲望的产品。

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2、西方经济学的若干基本假设

(5)经济人假设:

经济主体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产权明确假设:

一切市场行为都以明确的产权为前提。

完全信息假设:

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而且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假设:

西方经济学认为,利润最大化是厂商的唯一目标。

(6)对于西方经济学基本假设,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它们是不完善的,并且与实际经济生活存在很大差距。

(7)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给定假设,简化关系;放松假设,逼近现实。

3、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8)微观分析、宏观分析与结构分析。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考察的出发点,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经济行为。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独立的考察出发点,研究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周期波动等全局性的问题。

结构分析称为部门分析或总量分解,即把国民经济总量分解为具有不同特点的部门来进行分析。

(9)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不考虑时间因素,不考虑均衡达到和变动的过程,是一种状态分析。

动态分析则引入时间因素,分析均衡达到和变动的过程,是一种过程分析。

动态分析又分为稳态分析和非稳态分析。

(10)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首先给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但它并不对这些假定是否正确进行探讨,而是在此基础上预测经济行为的结果。

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经济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做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4、经济量的有关概念

(11)常量与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存量和流量。

5、西方经济学的分

(12)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

小结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价格决定理论,可以采用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本章的分析方法是局部均衡法。

1、需求

(1)个人需求是指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打算并能购买的某种商品的相应数量。

个人需求受很多因素影响,但本章只考虑商品需求量与其自身价格的关系。

通常的需求价格曲线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称为需求法则。

需求量与需求变动含义不同,因商品自身价格变化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称为需求量的变动;因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化引起的需求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

(2)市场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购买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总量,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的加总,市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服从需求法则。

但有个别违反需求法则的商品存在,例如:

吉芬品。

2、供给

(3)单个厂商供给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单个生产者愿意并能够出售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

单个厂商供给受很多因素影响,但本章只考虑厂商供给量与其商品价格的关系。

一般的供给价格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但某些特殊资源的供给量与价格并非同方向变化,因此不存在供给法则。

供给量与供给变动含义不同,因商品自身价格变化而引起的商品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量的变动;因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化引起的供给变动称为供给的变动。

(4)市场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能够出售的某种商品的总量,市场供给是个人供给的加总,由于不存在供给法则,所以市场供给曲线不一定向右上方倾斜。

3、局部均衡的决定

(5)供求相等时的市场状况称为市场均衡。

达到市场均衡时的价格和数量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在市场脱离均衡状态时,供求力量会自发作用最终实现均衡。

(6)均衡点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在局部均衡的情况下,均衡点通常是唯一的。

均衡点的瓦尔拉稳定条件为:

在外生变量变化引起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变动的情况下,均衡点会发生移动,这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会发生变动。

在竞争市场上,实际价格会趋向于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这称为供求定理。

4、政府干预与市场均衡

(7)政府为了支持某一行业的发展,可以制定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商品价格;相反,政府也可以为了防止物价上涨而制定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商品价格。

5、弹性概念

(8)不同性质的商品其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不同,即使同一商品在不同的价格下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也不相同,弹性概念是基于比较商品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敏感性而提出的。

弹性的数学表示:

点弹性可以根据求导得到,弧弹性可以根据起点基数法和最佳算术平均法求得。

6、需求的价格弹性

(9)需求曲线上各点的价格弹性是不同的。

需求价格弹性按其大小可分为需求完全无弹性、需求缺乏弹性、需求具有单位弹性、需求富有弹性和需求具有无穷大弹性。

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可以比较。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该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多寡以及相近程度、该商品在消费预算中的重要性、该商品用途的多寡等。

(10)需求收入弹性的正负取值将商品划分为正常品和低档品。

我们可以根据需求交叉弹性取值的正负判定其他商品是该商品的替代品还是互补品。

7、供给的价格弹性

(11)如果供给曲线是非线性的,曲线上各点的价格弹性是不同的;如果供给曲线是线性的,曲线上个点的价格弹性是相同的。

供给价格弹性按其大小可分为供给完全无弹性、供给缺乏弹性、供给具有单位弹性、供给富有弹性和供给具有无穷大弹性。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有生产周期的长短、生产技术状况、生产所需要的规模等。

(12)可以利用供给的交叉弹性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供给量变动的影响程度。

供给的成本弹性可以测度供给量的变动对于成本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第三章

小结

消费者行为理论是研究居民户的消费行为的,它是以需求理论为理论依据的。

1、基数效用理论

(1)偏好的完备性、反身性、传递性被称为消费者理论的“公理”。

(2)效用是指某人从自己所从事的行为中得到的满足,也指商品或劳务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的能力。

效用大小取决了个人的判断。

效用理论分为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的大小可用基数进行测量。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满足递减原理。

(3)消费者均衡条件是使他花费在所购买的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消费某种商品而愿意付出的总价值与他实际购买支出的差额。

2、序数效用理论

(4)序数效用是指以效用偏好程度来排列效用的大小,其分析工具为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表明了给予消费者等量满足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建立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础上的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了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5)预算线是消费者均衡的约束条件。

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为消费均衡点。

3、消费者选择

(6)在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消费均衡点会发生移动。

从收入-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恩格尔曲线,知道家庭支出形态;从价格-消费曲线可推导出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

4、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7)商品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可以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正常品、低档品、吉芬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有各自的特征。

根据对消费者实际收入不变的不同定义,可以将替代效应分为希克斯替代效应和斯勒茨基替代效应。

(8)商品价格变化会导致消费者福利的变化。

补偿变动与等值变动被用来衡量这种变化。

5、显示偏好理论

(9)根据个人偏好的一致性、传递性、凸性假设和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可以得到显示偏好强公理和弱公理。

6、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10)风险可以用期望值和方差测度,在风险状态下的效用也可以用期望效用测度,期望效用是指期望收入所带来的效用。

(11)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可以分为风险规避者、风险中性者、风险爱好者。

风险溢价是指风险规避者为了躲避风险而愿意支付的货币数量。

应付风险的方法有:

多样化选择、购买保险和获取更多信息。

第四章

小结

西方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问题既涉及生产的技术方面,又涉及生产的经济方面。

企业生产既要讲求技术效率,又要讲求经济效率,本章主要讨论有关技术效率的问题。

1、生产函数

(1)投入分为固定投入和变动投入。

固定投入是指当市场条件的变化要求产出变化时,其投入量不能立即随之改变的投入;变动投入是指当市场条件的变化要求产出变化时,其投入量能很快随之改变的投入。

(2)生产是指把投入转变成最大产出的活动。

产出和投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生产函数表示,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3)技术系数是指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所需要的投入物的比例,它包括可变比例和固定比例。

2、一种变动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

(4)短期内只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变动的生产函数形式通常为:

(5)总产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变动投入所生产的产量;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总产量曲线通常具有三次曲线特征。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具有凹二次曲线特征,既体现了劳动分工的优越性,又体现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上升的速率和下降的速率都高于平均产量曲线,并且边际产量曲线经过平均产量曲线的最大值。

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将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

3、两种变动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

(6)在长期,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都可变动,生产函数的形式通常为:

固定比例投入的生产函数通常称为里昂惕夫函数。

在可以变动要素投入比例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等产量曲线来描述生产相同产量产品所投入的不同生产要素组合。

要素投入比例变动的特征说明生产要素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这种替代关系可以用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

在劳动与资本都变动的情况下,生产存在着经济区域和非经济区域。

4、最优投入组合

(7)等成本线就是在既定价格条件下,花费一定成本所能购买的两种要素

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

对于理性厂商来说,最优的要素投入组合就是指成本既定产量最大(或产量既定成本最小)情况下得到的要素投入组合,也就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

(8)扩张路线是假定生产要素不变,厂商的成本支出扩张或产出扩张导致的结果。

它是企业进行长期生产计划时必须遵循的路线。

当要素价格发生变化时,我们用替代弹性来测度生产要素投入比率变动率对于生产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或生产要素价格比率)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

5、规模报酬

(9)规模报酬可以分为三种情形:

规模报酬不变、递增、递减。

第五章

小结

本章论述了与生产经济效率相关的内容。

1、成本的概念

(1)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它包括显成本和隐成本,比会计成本的定义(显成本)更广泛。

(2)社会成本是从社会整体来看待的成本;私人成本是个人活动由其本人负担的成本。

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完全一致。

(3)成本函数可以表示为产出水平和所投入生产要素价格的显函数:

2、短期成本

(4)短期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组成。

短期平均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都可以由短期总成本计算获得。

(5)短期总成本曲线通常具有三次曲线特征。

短期平均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具有凸二次曲线特征,呈“U”字型。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下降的速率和上升的速率都高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并且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经过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3、长期成本

(6)长期成本是指在生产规模可以变动的条件下,生产每一产量所耗费的成本。

长期总成本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分别是短期总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长期边际成本是指当产量扩张时所增加的最低数量的成本,或当产量收缩时所能节约的最高数量的成本。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经过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7)包络线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的切点与扩张线路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8)成本弹性与函数系数可以用于刻画产出与投入以及产出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4、影响长期平均成本的因素

(9)影响长期平均成本的主要因素有:

规模经济与否、范围经济与否和学习效应。

5、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10)收益是厂商销售产品的收入。

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可以根据总收益求得。

利润是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利润最大化必要条件是: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充分条件还要加上利润对产量的二阶导数小于0。

(11)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对应于停止营业点。

第六章

小结

根据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市场被划分为四个类型: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

无论何种市场组织形式,厂商在决策时仍然有着共性的一面:

根据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利润最大化产量;如果这时得到的产品(劳务)价格(平均收益)低于其平均变动成本,厂商就应该停止生产或经营。

1、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均衡

(1)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需要四个条件:

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产品同质、无差别,资源可以自由流动,经济运行主体具有完全的信息。

(2)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为:

既定市场供给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

(3)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在短期面对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坐标相平行的直线(这种形式的需求函数的边际收益曲线、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完全重合)。

在短期均衡时,任一厂商都有可能面临以下四种情况中的一种:

企业盈利;企业不盈利也不亏损;企业亏本但仍可弥补变动成本;企业亏本且无法弥补变动成本(需要停止营业)。

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恰好是其边际成本曲线。

由于边际成本递增的性质,产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4)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条件下,厂商必须使得自己所出售的产品的平均收益能够弥补平均总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加平均固定成本),否则厂商应该退出该行业。

厂商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是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与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相切的切点。

在这一切点,LMC=SMC=MR=AR=p=LAC=SAC,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了有效配置。

产业长期供给曲线可分三种情况讨论:

不变成本产业、递增成本产业以及递减成本产业。

2、完全垄断条件下的厂商均衡

(5)垄断是这样一种市场组织,在这种市场组织中,一种产品市场上只有一个卖主。

对于垄断者所出售的产品市场上不存在相近的替代品。

垄断存在的原因主要有:

生产者对于原料的控制、自然垄断和市场特许权。

(6)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价格由短期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决定。

若均衡的产品价格高于平均成本,则垄断者短期可以获得经济利润;若均衡的产品价格低于平均成本,则垄断者短期发生亏损。

在垄断情况下,产业的供给曲线无法由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得到。

(7)垄断厂商在长期可以调整全部要素的投入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可以保持经济利润。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

垄断会通过损失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而造成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

(8)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于同样的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

价格歧视分为三种,分别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

(9)在实践中垄断厂商的定价采用边际成本加价原则。

此原则还有助于理解测度市场垄断程度的勒纳指数的含义。

3、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均衡

(10)垄断竞争是指那种许多厂商出售相近但非同质、具有差别的商品的市场组织。

这种市场组织既带有垄断的特征,又带有竞争的特征。

(11)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与完全垄断市场相似,厂商可能获得经济利润,也可能亏损。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

,此时经济利润下降为0。

垄断竞争的效率高于垄断的效率但低于完全竞争的效率,但垄断竞争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4、寡头

(12)寡头市场是指那种在某一产业只存在少数几个卖者的市场组织形式。

寡头市场包括双寡头、纯寡头和差别寡头等类型。

寡头厂商间的竞争行为是不确定的。

寡头间产量竞争的主要模型有古诺模型和斯泰伯格模型;寡头间价格竞争的主要模型是古诺模型。

第七章

小结

1、博弈论问题概述

(1)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包括:

参与人、行为、信息、战略、支付函数、结果、均衡。

(2)博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进行分类:

根据博弈者选择的战略,分成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根据参与人行动的先后顺序,分成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根据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了解程度,分成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2、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3)不论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战略,他的最优战略是唯一的,这样的最优战略被称为占优战略。

“囚徒困境”存在占优战略均衡。

(4)首先找出某一博弈参与人的严格劣战略,将它剔除掉,重新构造一个不包括已剔除战略的新的博弈;然后继续剔除这个新的博弈中某一参与人的严格劣战略;重复进行这一过程,直到剩下唯一的参与人战略组合为止。

这个唯一剩下的参与人战略组合,就是这个博弈的均衡解,称为重复剔除的占优战略均衡。

(5)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均衡,在这一均衡中,每个博弈参与人都确信,在给定其他参与人战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优战略。

纳什均衡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解的一般情况。

占优战略均衡和重复剔除的占优战略均衡都一定是纳什均衡。

3、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6)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而且后行动的参与人在自己行动之前可以观测到先行动者的行动,并选择相应的战略;而先行动者因为拥有后行动者可能选择战略的完全信息,所以在选择自己的战略时,可以预先考虑自己的选择对后行动者选择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7)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是指在每一个子博弈(包括原博弈)上都构成一个纳什均衡的战略组合。

(8)重复博弈是指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许多次,其中的每次博弈称为阶段博弈。

影响重复博弈均衡结果的主要因素是博弈重复的次数和信息的完备性。

无限次重复博弈可能导致合作解的出现;有限次重复博弈在阶段博弈只有唯一的纳什均衡条件下,只能得到唯一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结果,它就是阶段博弈的纳什均衡重复有限次。

(9)首先行动和实施确实可信的威胁都是对参与人有利的战略行动。

4、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10)参与人对对手的了解不够精确情况下的博弈是不完全信息博弈。

通过海萨尼转换,不完全信息博弈可以变成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博弈。

这里的不完美信息,就是指其他参与人只知道某一参与人某些方面类型的分布概率,而不知道该参与人在这些方面的真实类型。

在给定自己的类型,以及给定其他参与人类型与战略选择之间关系的条件下,使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决策即为贝叶斯纳什均衡。

5、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11)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行动有先后次序,后行动者可以通过观察先行动者的行为,来获得有关先行动者的信息,从而证实或修正自己对先行动者的判断。

对应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均衡是精炼贝叶斯均衡,它满足两个条件:

在给定每个参与人有关其他参与人类型的信念的条件下,该参与人的战略选择是最优的;每个参与人关于其他参与人所属类型的信念是使用贝叶斯法则从所观察到的行为中获得的。

第八章

小结

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决定,厂商对于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生产要素的供给取决于其生产的成本与出售的价格(劳动供给具有特殊性)。

1、完全竞争市场的生产要素定价

(1)影响单个厂商对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生产要素的价格是最重要的因素。

单要素投入情况下,边际产量的价值决定厂商对于生产要素的需求,要素投入均衡点满足VMP=w。

多要素投入情况下,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不再是劳动的VMP曲线,但仍可从VMP曲线导出。

(2)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满足需求法则,其市场供给随出售价格升高而上升。

(3)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果生产函数是一次齐次的,并且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按照其边际生产力取得收入,在长期均衡的条件下,所有生产要素所取得的报酬总量等于社会所生产的产品总量。

在短期,变动要素根据其边际生产力取得收入,生产要素创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变动要素收入后剩余的部分便属于固定要素的收入,固定要素的收入称为准租。

准租等于生产要素总收益减总变动成本。

寻租行为是指个人或团体所进行的占有或获取具有固定供给量的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努力。

2、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生产要素定价

(4)在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而商品市场是垄断的情况下,单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产量曲线MRP就是它的需求曲线,要素投入均衡点满足MRP=w。

多要素投入情况下,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可由MRP曲线导出。

(5)如果厂商是生产要素的垄断买者,商品的垄断生产者,则他对于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等于要素的边际收益产量曲线MRP;而它的要素投入边际曲线MCI位于要素供给曲线的上端。

垄断者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满足MCI=MRP。

3、资本市场与利率的决定

(6)折现值是将未来的一笔钱按照某种利率折为现值。

折现值的计算公式如下PDV=V/(1+R)t。

厂商投资决策的标准是净现值标准简称为NPV,表示如下:

NPV=-C+π1/(1+R)+π2/(1+R)2+……+πn/(1+R)n。

投资者所选择的折现率R可以是市场利率,也可以是其他收益率。

(7)根据债券价格与债券收益率之间的关系P=V/(1+R)+V/(1+R)2+……+V/(1+R)n,在已知债券的价格、债券的利息以及债券的期限的条件下可以解出债券的有效收益率。

(8)人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所选择的折现率应该因投资风险不同而不同。

利用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计算某种特定资产的折现率。

(9)利率也是一种价格,利率决定于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

第九章

小结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是指在承认经济主体决策行为相互影响的前提下,分析所有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最终达到均衡的。

1、交易的一般均衡

(1)交易的一般均衡是指当社会生产状况既定、收入分配状况既定(生产要素的禀赋既定)条件下,通过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交易使得交易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况。

达到交易的一般均衡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任意两种商品X、Y的边际替代率(MRSXY)对于每一个参加交易的人来说都是相同的。

连接所有要素禀赋状态下的所有可能的交易均衡点,就得到交易契约曲线。

契约曲线上的点都是帕累托最优点。

帕累托最优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使某些人状况变好的变化都会使另一些人的状况变坏。

(2)契约曲线可以导出消费者的效用可能性曲线或称效用可能性边界线

2、生产的一般均衡

(3)生产的一般均衡是指在技术与社会生产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社会对于资源的配置使得产品产量达到最大的状况。

若产品的产量没有达到最大,通过重新配置资源将会使之达到最大。

达到生产的一般均衡的条件是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对于使用这两种要素生产的商品来说都是相等的。

连接所有资源重新配置得到的均衡点,就得到了生产契约曲线。

契约曲线上所有的点都是生产的最优均衡点。

在生产中资源配置最终所达到的均衡状态称为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4)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从生产的契约曲线中导出。

3、生产与交易的一般均衡

(5)生产与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