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7810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化的创新需要创新性的文化作为必要条件。

但创新性的文化也是历史性生成的,并不具有自然的或天赋的性质。

创新性文化的生成既受客观的历史进程的制约,也与人们的主观自觉密切相关。

 

一个民族的文化系统中是否蕴含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首先取决于一定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性质。

处于农耕文明发展阶段上的民族较之处在工业文明发展阶段上的民族,就其一般性与总体性的文化性质而言,前者呈现出保守性,后者呈现出创新性。

中外不少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学者,常得出的结论是,西方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富于张力,中国人看重的是知识的积累与文化的传承,西方人看重的是知识的批判与文化的创新。

这种看法如果仅就中西方文化国的近代史的比较而言,的确是有道理的,但若从全部中面文化史的比较而言,这种着法难以成立。

在西方近代以前的中世纪,以基督教文化为核心与代表的西方文化,不仅与中国的儒家文化一样,经历了一个长达千年的文化冰冻时期,而且在文化运行的方式上,儒学与基督教也遵循着相似的轨迹,尊经重典、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是其主要特征,学者的主要使命是对经典的诠释与论证。

所有的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都具有保守性,无论东西方,概无例外。

深刻的原因是,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中,“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西方文化,尤其是自然科学在西方文艺复兴与18世纪工业革命后之所以发生了深刻性的质变,引发了中西文化的对立与冲突,以及中国在自然科学发展上的明显落后,根本性的原因在于,以机器为生产基础的商品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接方式取代了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是其基本特征。

正是生产方式不断要求变革的驱动,才使得西方文化取得了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

 

生产方式与交接方式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但不是唯一性的因素。

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这样的现象,处在大致相同发展阶段与相同发展水平的民族,在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创新性的文化是生成的,它既受自发性因素的影响,但也需要人们自觉地倡导与培育。

首先是倡导,应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营造一种文化创新的氛围,鼓励人们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新的文化内容与形式。

文化的创新是一项群众的事业,只有当全体国民都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才有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新。

其次创新性文化的形成也需要培育。

创新文化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只要我们放弃文化保守主义,持续不断地推进创新性文化的建设,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再一次辉煌,再创造出一座新的文化高峰。

 

(节选自林剑《论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性质,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

 

B.不少从事中西方文化研究的学者认为,中国人注重文化传承,西方人重视文化创新。

 

C.在生产方式不断要求变革的驱动下,西方文化才得以从长达千年的文化冰冻期突围而出。

 

D.如果我们拥有开放的心态,始终不移地建设创新性文化,定能为中华民族文化再谱新篇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文化创新与创新性文化的关系入手,重点阐述了创新性文化是如何生成的。

 

B.文章从大历史观的角度论证了“西方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富于张力”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C.文章能够由表及里,从历史的文化现象的角度分析中西文化的对立与冲突形成的深层原因。

 

D.文章先论述创新性文化的生成受客观因素驱动,再论述创新性文化与人们的主观自觉有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创新性的文化能孕育出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又会促进创新性的文化诞生,二者相辅相成。

 

B.儒学与基督教尽管在文化运行的内容上各不相同,但就文化运行的方式来看是基本一致的。

 

C.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是导致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具有保守性的根本原因。

 

D.如果在全社会的范围营造出一种文化创新的氛围,全体国民就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材料一:

 

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己。

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

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

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

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

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职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

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材料三:

 

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

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

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人。

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打猎”。

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

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4.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C.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价值、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D.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鸟巢一代”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形成了集体记忆,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度较高。

 

B.共享单车公司除了让运营人员加强维护外,还尝试通过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帮助解决破坏单车等多种问题。

 

C.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寻找并拍照举报违规停放、私自上锁和丢弃单车等不文明的行为。

 

D.单车猎人的群体性行为有助于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构建在共享单车公司之外的民间力量参与治理的新格局。

 

6.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白玉盅

林清玄

①在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②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

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

“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

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

③苦瓜俗称“锦荔枝”“癞葡萄”,“白玉苦瓜”表现了形象的美,但是我觉得它还不能完全表现苦瓜的内容以及苦瓜的味觉。

苦瓜切开也是美的,它的内部和种子是鲜红色,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

有一次我把切开的苦瓜摆在白瓷的盘子里,红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无法表达的。

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凉意,那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④不管苦瓜有多么美丽,它还是用来吃的。

我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因为老使我想起在灶台熬着的中药,总觉得好好的鲜美蔬菜不吃,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

偏偏家里就种着几株苦瓜,有时抗议无效,常被妈妈逼着吃苦瓜,说是苦瓜可以退火,其实是因为家中的苦瓜生产过剩。

⑤嗜吃苦瓜还是这几年的事,也许是年纪大,经历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为苦了;也许是苦瓜的美,让我在吃的时候忘却了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发现苦瓜的苦不是涩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种甘味,好像人到中年怀想起少年时代惆怅的往事,苦乐相杂,难以析辨。

⑥苦瓜有很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江浙馆子里的“苦惯生吃”,把苦瓜切成透明的薄片,蘸着酱油、醋和蒜末调成的酱,很奇怪,苦瓜生吃起来是不苦的,而是又香又脆,在满桌的油腻中,它独树一帜,没有一道菜比得上。

有一回和画家王蓝一起进餐,他也最嗜苦瓜,一个人可以吃下一大盘,看他吃苦瓜,就像吃糖,一点也不苦。

有一家江浙馆里别出心裁,把这道菜叫做“白玉生吃”,让人想起白玉含在口中的滋味,吃在口里自然想起故宫的“白玉苦瓜”,里面充满了美丽的联想。

⑦画家席德进生前也爱吃苦瓜,不但懂吃,自己还能下厨。

他最拿手的一道菜是苦瓜灌肉,每次请客都亲自做这道菜。

上市场挑选最好的苦瓜,还有上好的腱子肉,把肉细心地捣碎以后,塞在挖空的苦瓜里,要塞到饱满结实,或蒸或煮,别有风味。

一次,画家请客,我看到他在厨房里剁肉,小心翼翼塞到苦瓜中去,到吃苦瓜灌肉时,真觉得人生的享受无过于此。

我们开玩笑地把画家的拿手菜取名为“白玉盅”。

如今画家去了,他拿手的“白玉盅”也随他去了。

我好几次吃这道菜,总品不出过去的那种滋味。

⑧苦瓜真是一种奇异的蔬菜,它是最美和最苦的结合,这种结合恐怕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

以前有一种酸酸甜甜的饮料,广告词是“初恋的滋味”,我觉得苦瓜可以说是“失恋的滋味”,恋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恋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个人不能尝苦,那么也就不能体会到那苦中的美。

⑨我们都是吃过苦瓜的,却少有人看过苦瓜树。

去年我在南部,看到一大片苦瓜田里长出累累的苦瓜,农民正在收采,他们把包着苦瓜的纸解开,采摘下来,就像在树上取下一颗颗的白玉。

我站在田边,看着篮中满满的苦瓜,心中突然感动不已,我想,真正苦瓜生命里的美,是远远比故宫橱窗里的苦瓜还令人感动的。

⑩我买了一个刚从田里采下的苦瓜,摆在家里,舍不得吃;放置几天以后,苦瓜枯萎了,失去了它白玉般的晶亮与透明,吃起来也丝毫不苦,风味尽失。

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真实的一个小影。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白玉盅”为题,不仅点出了写作的对象,而且突出了苦瓜的外表美,流露出作者对苦瓜深深的喜爱之情。

B.苦瓜不但外表美,而且切开也是美的,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

人站在苦瓜面前,特别是在夏天,心中就会有凉意的感觉。

C.作者在第⑧段说苦瓜“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在第⑩段又说“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这貌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D.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苦瓜来寄托人生的感悟,告诫世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

8.作者在第②段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苦瓜之美的?

请结合文本简析。

(6分)

9.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要写看苦瓜树和买苦瓜的经历?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

汉乾佑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

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

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

俄领勤州刺史。

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及司超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刺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

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①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

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署,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

建隆②二年,出为忠正军节度。

在镇八年,为政宽简。

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

审琦曰: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闻者叹服。

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

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

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

“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

方与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

”祝毕,顾谓审琦曰:

“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

”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

自此侍宴常引满,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

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

三年,改镇许州,赐甲第,留京师。

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

六年,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

七年,卒,年五十。

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

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

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①信宿:

连宿两夜,也表示两夜。

②建隆:

北宋宋太祖开国年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B.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C.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D.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衔枚指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自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赙赠是指古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审琦历仕多朝,深受宠信。

他曾经先后在后汉、后周、北宋任职,多被委以重任。

作战受伤,皇上亲自探望;去世时,皇上亲临其家吊唁。

B.王审琦擅长骑射,不喜饮酒。

周世宗、宋太祖都曾在苑中宴射,请他表演射箭,他连连中的,受到丰厚赏赐;身为武将,他酒量很好,但一向不喜饮酒。

C.王审琦能征善战,不避危险。

他曾带领精骑一夜打下舒州城,之后又神速回师救援郭令图,立下奇功;征讨李筠时,他亲自上阵,被飞石击伤。

D.王审琦为政宽简,体恤百姓。

他辖区内的县令不向他请示就擅自处理他手下的官吏,王审琦不但不生气反而嘉许;征收租税从不过分,够用即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

俄领勤州刺史。

②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

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

②孔子曾说: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横斗转”,指时近深夜,点出渡海的时间,又照应诗歌题目。

 

B.遇赦北归,诗人回想自身遭际,发出了空有乘桴渡海之意的感慨。

 

C.诗人被贬海南蛮荒之地,九死不恨,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贞之情。

 

D.诗歌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贴切,格调明朗,意蕴深远。

 

15.诗的颔联有何含义?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由两个相同的字重叠构成的“叠词”可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李密《陈情表》中,以“______,______”两句形象的写出祖母呼吸微弱、时日无多的情形,哀婉动人。

(2)《登高》一诗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唐朝统治者要吸取秦人灭亡的教训,勿使后人再为此哀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读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看一场益于身心的优秀电影,应让学生不但有美的感受,而且有思想的熏陶、知识的增益、真和善的升华。

因此,思政课应_____,长于寓理于例。

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盛,他们往往不满足于泛泛的论述,而希望听到强有力的例证。

就事论理,多讲生动活泼的内容,寓道理于事例之中,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是增强感染力的必由之路。

(  )新,就是新颖,应尽量避免______地举一些老例子;近,就是贴近,不妨多用学生平时________的事例,这样的例子看得见、摸得着,可望可即,有亲近感和现实感;精,就是精当,许多事例本身就含有很深的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例子举了,道理也便在其中了;实,就是真实,切忌道听途说、________。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读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看一场益于身心的优秀电影,应让学生不但有知识的增益、思想的熏陶、真和善的升华,而且有美的感受。

B.听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一场益于身心的优秀电影,学生不但应有美的感受,而且应有思想的熏陶、知识的增益、真和善的升华。

C.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一场益于身心的优秀电影,不但让学生应有美的感受,而且应有知识的增益、思想的熏陶、真和善的升华。

D.听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读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看一场益于身心的优秀电影,学生不但应有知识的增益、思想的熏陶、真和善的升华,而且应有美的感受。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案例,既要求“近”,也应求“新”;既要求“精”,也应求“实”。

B.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案例,既要求“新”,也应求“近”;既要求“精”,也应求“实”。

C.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案例,既要求“精”,也应求“实”;既要求“新”,也应求“近”。

D.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案例,既要求“新”,也应求“近”;既要求“实”,也应求“精”。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有滋有味翻来覆去耳闻目睹捕风捉影

B.津津有味呶呶不休耳濡目染浮光掠影

C.津津有味呶呶不休耳濡目染捕风捉影

D.有滋有味翻来覆去耳闻目睹浮光掠影

20.某中学将于2019年1月25日举行2019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

以下是X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

其中有两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

(5分)

尊敬的各位家长:

  ①我校将于2019年1月25日早8时在大礼堂举行2019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

②18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

③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④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

⑤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X班班委会

2019年1月16日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四、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教育的幸福,首先在于能够培育出懂事的孩子:

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今年高考,最后一门考试结束后,某中学考点外,一个身着黄色T恤的高个男孩,走到母亲跟前,突然跪下来,说:

“妈,谢谢您,这些年您辛苦了!

”反应不及的母亲一下子被这幸福懵住了,双手抱住孩子的头哭了出来。

原来为了儿子,母亲李女士停掉了服装生意,专门陪读陪考……

此事对即将步入高三的你一定有所触动,请给你的父母或老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

  要求:

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解析】“对文化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错,依据第二段文意“一个民族的文化系统中是否蕴含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首先取决于一定的生产方对与交换方式的性质”,应为“对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故选A。

 

2.C【解析】深层原因并非“从历史的文化现象的角度分析”,原文末段“生产方式与交接方式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可见是从生产方式与交接方式的角度分析的。

故选C。

 

3.C【解析】“文化创新又会促进创新性的文化诞生,二者相辅相成”属于无中生有;B.原文第二段指的是“在西方近代以前的中世纪”,而不是所有时期;D.说法片面且绝对,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不是光靠营造氛围就能实现的,故选C。

 

4.A【解析】“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错误。

根据材料一“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可知,本材料所谓的“集体记忆”是奥运志愿服务实践所产生的一种共同精神素养,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这是作者通过对“鸟巢一代”志愿者的研究所得出的论断,而不是已经提升了“鸟巢一代”志愿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