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7881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贵州省遵义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来,部分文化人士提出废除简体字,全面恢复繁体字;同时,另一部分学者则主张汉字继续简化,认为应积极向世界推广简体字。

汉字“繁简之争”愈演愈烈。

其实汉字本没有繁体和简体的区别。

“繁体字”和“简体字”严格意义上不是准确的概念,只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这些都是字体的名称,因文字的结构形式不同而有所区别。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推行汉字简化改革。

人们习惯上将没有经过简化的汉字称为“繁体字”,简化后的汉字称为“简体字”。

简体字是在繁体字的基础上简化而成,不是新创造出来的文字形式。

汉字的形成,有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繁体字也是一种发展演变的结果。

例如,繁体字“雲”,是在古老的字形“云”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简体字其实采用的就是这种更古老的字形。

汉字简化不是中国独有的,而是汉字文化圈的普遍现象。

日本、韩国、东南亚华人聚居区等地方也普遍使用汉字。

由于大部分汉字笔画繁琐,书写麻烦,造成了推广、交流的障碍。

最早由官方推行汉字简化改革的是日本和韩国。

20世纪80年代,泰国允许华人中小学使用简体字。

在新加坡,政府提倡在汉语交流中写简体字。

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美国开设中文教育课的高中,选择简体字教材的学校占50%。

可见,海外华人对简体字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陌生。

当然,目前在海外华人中,使用繁体字还是主流。

为了更好地和全球华人沟通,认识繁体字是非常必要的。

文字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传承文化。

我们的传统文化典籍中,相当一部分是繁体字版本,“识繁”可以阅读这些典籍,从而能够接受书中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书法艺术中仍保留着写繁体字的传统,认识繁体字对于欣赏领会书法之美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一些学者提出了“用简识繁”的建议。

即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简体字,以便于沟通;在有限范围、有限阶段内认识繁体字,以便更好地传承文化。

要在教育中增加“识繁”的内容,比如,可以在书法课或者高考试题中增加辨认繁体字的内容,加强对繁体字辨认的重视。

文化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自然发展过程,繁体字和简体字并存的局面就是这种演变的结果。

从全球文化环境看,提倡多样性文化,反对一元文化的观念被普遍认同。

因此,政府对汉字的“繁简之争”应该采取更加宽容的态度。

(取材于裴钰《17个角度看汉字繁简之争》)

1.对“‘繁体字’和‘简体字’严格意义上不是准确的概念”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简体字属于新创字体。

B.简体字由繁体字简化而来。

C.字体指文字不同的结构形式。

D.“繁体字”和“简体字”只是习惯称呼。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简体字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经在全球汉字文化圈中得到广泛使用。

B.汉字简化最早是由日本和韩国发起,十几年来已逐步推广到亚洲和世界范围。

C.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中繁体字版本相当多,“识繁”有利于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D.所有书法作品都是用繁体字书写,不认识繁体字就无法欣赏领会书法艺术之美。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繁体字是从古老的字形演变而来,简体字是繁体字简化而成,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由简到繁、再到简的过程。

B.简体字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华人聚属区,以及一半美国华人中普遍使用,海外华人对简体字并不陌生。

C.为了更好地促进与世界的沟通交流,传承推广中华文化,中国必须向世界积极推行“用简识繁”的策略。

D.繁体字和简体字在汉字文化国内并存的局面,是漫长的文化演变的结果,有利于多样文化的共存和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

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自君之丧,布衣蔬食。

居数岁,提君之孤子,敛其平生文章,走南京,号泣于其父曰:

“吾夫屈于生,犹可伸于死。

”其父太子太师以告于予,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与其所以屈伸得失,以深诮世之君子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且悲君之不幸。

其妻卜以嘉祐元年十月某日,葬君于润州丹徒县义里乡檀山里石门村。

又号泣于其父曰:

“吾夫屈于人间,犹可伸于地下。

”于是杜公及君之子泌,皆以书来,乞铭以葬。

君讳舜钦,字子美。

君之祖讳易简,以文章有名,官至礼部侍郎。

父讳耆,官至工部郎中。

君少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尉。

非所好也,已而锁其厅去。

举进士中第,知蒙城县。

丁父忧,服除,迁大理评事。

君状貌奇伟,慷慨有大志。

少好古,工为文章。

所至皆有善政。

官于京师,位虽卑,数上疏论朝廷大事,敢道人之所难言。

范文正公荐君,召试,得集贤校理。

自元昊反,兵出无功,而天下殆于久安,尤困兵事。

天子奋然用三四大臣,欲尽革众弊以纾民。

于是时,范文正公与今富丞相多所设施,而小人不便。

顾人主方信用,思有以撼动,未得其根。

以君文正公之所荐,而宰相杜公婿也,乃以事中君,坐监进奏院祠神,奏用市故纸钱会客为自盗除名。

君名重天下,所会客皆一时贤俊,悉坐贬逐。

然后中君者喜曰:

“吾一举网尽之矣。

”其后三四大臣继罢去,天下事卒不复施为。

君携妻子居苏州,买木石作沧浪亭。

日益读书,大涵肆于六经。

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天下之士,闻其名而慕,见其所传而喜,往揖其貌而竦,听其论而惊以服,久与其居而不能舍以去也。

居数年,复得湖州长史。

庆历八年十二月某日,以疾卒于苏州,享年四十有一。

初,君得罪时,以奏用钱为盗,无敢辩其冤者。

自君卒后,天子感悟,凡所被逐之臣复召用,皆显列于朝。

而至今无复为君言者,宜其欲求伸于地下也,宜予述其得罪以死之详,而使后世知其有以也。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

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B.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C.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D.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进士中第:

又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朝廷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服除:

指守丧期满。

古时父母去世,在朝做官的儿子要辞官回家为父母守丧。

C.六经:

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论语》六部儒家经典。

D.庆历:

是宋仁宗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舜钦生于官宦世家,结交之人亦为当朝名士,职位虽低,却敢议论朝廷大事。

B.皇帝重用范文正公、苏舜钦等三四位大臣推行改革措施,却因小人阻挠而失败。

C.苏舜钦因被小人诬陷用卖旧公文纸所得的公款宴请宾客而获罪,被除去了官籍。

D.自苏舜钦去世之后,与他同案被牵连的大臣都被再度起用,官位显赫重登朝堂。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

②宜予述其得罪以死之详,而使后世知其有以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这首诗歌,完成8-9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8.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5分)

9.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远也能感受到亲近,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心声。

(3)韩愈在《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守株待兔

土查村离县城约有两百公里,两面傍山,中间有一条公路,有一条窄窄的河。

几百户人家像星星一样散落在河两边的山坡上。

由于地理位置太偏僻,外地人是很难到土查村的。

数十年过去了,能够让土查村人兴奋点的事是:

有一年一支钻井队进山来,到处打炮钻洞,有说是找石油,有说是寻宝。

热闹一阵子离去后,给土查村人留下了很长时间的念想儿。

土查村的村委会坐落在进山不到十公里的一处河滩地。

村委会是一个四合院的小青瓦房,四周长满了树,有楠木、香樟、麻柳,还有桃树、杏树、李树、核桃树等。

在院门前,有一棵古树特别显眼,高约二丈,粗如水桶,枯死的树根比树干大好几倍。

土查村打算利用这棵古树打造“守株待兔”这张文化品牌。

村委会先是开小会,取得一致意见后,又召开村民大会。

村主任在会上大发感慨:

“我们这里有山有水,一年四季树绿花红,可是没有厚重的文化吸引外地人来,资源无法整合,开个小店卖东西都是赚自己人的钱。

我们怎么办呢?

就是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打名人牌,有争李白故里的,有打武松牌的,连西门庆这样的恶人也有人在争。

前不久,我去了乔家大院,就是一个卖豆腐起家的商人盖起来的几十间房子,后来人去房空,当地把它打造成风景区后,围绕这座房子摆摊设点卖旅游产品,养活了很多人。

我们村委会将把这座四合院打造为历史文物陈列馆,将村委会门前的这棵古树打造为《守株待兔》里的那棵树,这样我们村就有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不愁没有人来旅游参观。

村民表决同意后,村委会起草报告送到镇里,领导很快就签署意见同意,并报上级有关部门。

得到的批示是:

打造文化品牌,是地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种深刻表现,有关部门责无旁贷,要大力支持。

得到“尚方宝剑”后,土查村筹备召开了“首届国际思想家寓言家韩非子研讨会”。

很多专家提交了论文。

韩非子出生在韩国,韩国当时的都城即今天的河南新郑。

这没有争议,但是就《守株待兔》这则寓言中那株树桩到底在哪里、今天还存不存在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有学者说:

韩非子写得清清楚楚,“守株待兔”是战国时期发生在宋国的事,宋国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和土查村不很沾边。

有专家反驳:

当时只有宋国的兔子才撞死到树上吗?

土查村村前的这株古树,就是一只猫、一条狗撞上去也会没命的。

况且,韩非子写明宋国,是要有理有据地给国君讲道理。

如果他写明是土查村发生的,国君既没有来过,也不知道这个地方,他讲的道理国君咋会相信呢?

有专家呼吁大家开阔视野,说目前世界上最老的树,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棵名叫“麦修彻拉”的刺球果松,树龄高达六千四百岁;另外还有一棵1868年毁于一场风灾的非洲西部加纳利岛的龙血树,活了八千多岁。

韩非子写的这棵树算起来才三千岁左右,咋可能有不存在之说呢?

简直是无稽之谈。

有专家就进一步启发大家:

这几天我们大家都实地感受到了,土查村这里有山,有山就一定有野兔。

村委会门前的树又长在一片农田里。

三千多年前,冬天山上一片荒凉,农田里却长有庄稼,野兔于是跑下山来寻找吃的。

正好有位农夫在田里劳作,野兔受惊,铤而走险,撞死在树上,农夫白捡了一只兔回家打牙祭。

三天的会议开得圆满成功,取得的成果是,土查村是“守株待兔”的发源地之一,几位外籍华人和国内的专家、领导还为发源地授了牌。

村委会门前的那棵古树被花台围了起来,花台上塑了个农夫像,农夫手握锄把立在田中,向远方殷切地望着;一只兔在他身后正要撞到树上。

花台旁立了一块碑,上面刻了“守株待兔”的古文及现代文,还刻了英译文。

媒体对会议进行了一番报道后,土查村确实热闹了一阵,但大多数都是取经的,村里并没有像当初所设想的那样游人如织。

一些零星来的参观者看后,大呼上当,说这里的山没有气势,树矮矮的,院落打造成了似曾相识的堂皇展厅,一些粗糙的字画和文字资料让人看后就像枯死的树桩般了无生气。

村委会也为负债累累而喘不过气来,一班人直叹息文化无用。

(取材于李永康的小说,有改动)

X省拟开发“孙大圣故里风景区”

本报讯×省×县文物旅游局17日指出,当地文物旅游部门决定,由花果山生态苑有限公司着手开发建设“花果山孙大圣故里风景区”。

近年来,国内文化学界对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主人公孙悟空的“户籍”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多位专家经过20多年的考察研究后认定,孙悟空老家为×省×县说的依据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

当地政府官员表示,孙大圣的故里在花果山,这是历史赐予我们的一处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

当地要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中,保护、利用好这一遗产。

“大圣故里”烂尾,扇了“故里热”一耳光

×省×县“孙大圣故里”折腾了两年之后只建成了一座接待中心。

据该县旅游局局长估算,这个项目需要过亿投资,即使建成,“这个景区只有一个传说,从面上来看,我县周边没有出名的旅游景点,形不成旅游环境”。

“名人故里”搞得多了,都搞出套路来——先请“权威专家”来研讨、论证;然后建故居,最好弄几件名人用过的旧物装装门面,实在没辙,就根据传说弄一些景点糊弄游客。

万事俱备后开门卖票收钱。

×县也不例外,“孙大圣”毕竟不是真人,不可能有文物存世,于是当地就准备投巨资,修建什么南天门、御马监、蟠桃园、白骨洞、女儿国等等,简直要做成一个《西游记》的微缩景区。

可惜,“孙大圣故里”还没能建成,就遭遇资金链断裂而“烂尾”,先期投入的数千万元就这样打了水漂,交了“学费”。

(以上两则新闻均选自《广州日报》)

(1)下面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不同专家的发言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努力证明土查村就是守株待兔故事的发源地之一。

B.小谠结尾的叹息表明,面对文化素养不高的游客,靠宣传文化遗迹来致富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C.土查村用本村的一棵枯死古树附会寓言故事中的情节,这种“文化创新”,只能以失败收场。

D.小说不乏荒诞色彩,故事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在批评跟风行为的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份同情。

E.小说作者采用讽刺的手法,通过村主任动员、专家论证、院落改造等情节巧妙地表现了主题。

(2)简析第一段画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6分)

(3)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有哪些含义?

(6分)

(4)根据本文和链接材料,从自己的阅读积累中另举一例(中外作品均可),简析小说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负暄琐话——忆朱自清

来自清先生的大名和成就,连年轻人也算在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差不多都念过他的散文名作《背影》和《荷塘月色》。

我念他的《背影》,还是在中学阶段,印象是:

文富于感情,这表示人纯厚,只是感伤气似乎重一些。

一九二五年他到清华大学以后,学与文都由今而古,写了不少值得反复诵读的书。

一九三七年以后,半壁江山沦陷,他随着清华大学到昆明,以及一九四六年回到北京以后,在立身处世方面,许多行事都表现了正派读书人的明是非、重气节。

不幸的是天不与以寿,回北京刚刚两年,于一九四八年十月去世,仅仅活了五十岁。

我没有听过朱先生讲课,可是同他有一段因缘,因而对他的印象很深。

这说起来难免很琐碎,反正是“琐话”,所以还是决定说一说。

我的印象,总的说,朱先生的特点是,有关他的,什么都协调。

有些历史人物不是这样,如霍去病,看名字,应该长寿,却不到三十岁就死了;王安石,看名字,应该稳重,可是常常失之躁急。

朱先生名自清,一生自我检束,确是能够始终维持一个“清”字。

他字佩弦,意思是本性偏于缓,应该用人力的“急”补救,以求中和。

但他终归是秉性难移,多情而宽厚,“厚”总是近于缓而远于急的。

他早年写新诗,晚年写旧诗,古人说:

“温柔敦厚,诗教也。

”这由学以致用的角度看,又是水乳交融。

文章的风格也是这样,清秀而细致,总是真挚而富于情思。

甚至可以扯得更远一些,他是北京大学一九二○年毕业生,查历年毕业生名单,他却不是学文学的,而是学哲学的。

这表面看起来像是不协调,其实不然,他的诗文多寓有沉思,也多值得读者沉思,这正是由哲学方面来的。

泛泛的谈了不少,应该转到个人的因缘了。

是一九四七年,我主编一个佛学月刊名《世间解》,几乎是唱独角戏,集稿很难,不得已,只好用书札向许多饱学的前辈求援,其中之一就是朱先生。

久做报刊编辑工作的人都知道,在稿源方面有个大矛盾,不合用的总是不求而得,合用的常是求之不得。

想消灭求之不得,像是直到今天还没有好办法,于是只好碰碰试试,用北京的俗语说是“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希望万一会掉下一两个。

我也是怀着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心情这样做的,万没有想到,朱先生真就写了一篇内容很切实的文章,并很快寄来,这就是刊在第七期的《禅家的语言》。

当时为了表示感激,我曾在“编辑室杂记”里写:

“朱自清教授在百忙中赐予一篇有大重量的文章,我们谨为本刊庆幸。

禅是言语道断的事,朱先生却以言语之道道之,所以有意思,也所以更值得重视。

”这一期出版在一九四八年一月,更万没有想到,仅仅九个月之后,朱先生就作古了。

大概是这一年的五月前后,有一天下午,住西院的邻居霍家的人来,问我在家不在家,说他家的一位亲戚要来看我。

接着来了,原来是朱先生。

这使我非常感激,用古人的话说,这是蓬户外有了长者车辙。

他说,霍家老先生是他的表叔,长辈,他应该来问安。

其时他显得清瘦,说是胃总是不好。

谈一会闲话,他辞去。

依旧礼,我应该回拜,可是想到他太忙,不好意思打搅,终于没有去。

又是万没有想到,这最初的一面竟成了最后一面。

死者不能复生,何况仅仅一面,但我常常想到他。

朱先生学问好,古今中外,几乎样样通。

而且缜密,所写都是自己确信的,深刻而稳妥。

文笔尤其好,清丽,绵密,细而不碎,柔而不弱。

他代表“五四”之后散文风格的一派,由现在看,说是广陵散也不为过。

可是我推重他,摆在首位的却不是学和文,而是他的行。

《论语》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话,这里无妨断章取义,说:

与他的行相比,文可以算作余事。

行的可贵,具体说是,律己严、待人厚都超过常格,这二者之中,尤其超过常格的待人厚,更是罕见。

这方面,可举的证据不少,我感到最亲切的当然是同自己的一段交往。

我人海浮沉,认识人不算少,其中一些,名声渐渐增大,地位渐渐增高,空闲渐渐减少,因而就“旧雨来,今雨不来”。

这是人之常情。

朱先生却相反,是照常情可以不来而来。

如果说学问文章是广陵散,这行的方面就更是广陵散了。

说来也巧,与朱先生告别,一晃过了二十年,一次在天津访一位老友,谈及他的小女儿结了婚,问男方是何如人,原来是朱先生的公子,学理科的。

而不久就看见他,个子比朱先生高一些,风神却也是谦恭而恳挚。

其时我老伴也在座,事后说她的印象是:

“一看就是个书呆子。

”我说:

“能够看到朱先生的流风余韵,我很高兴。

(作者张中行,选文有删改)

(1)下列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了解、熟悉朱自清,是从求学阶段学习他的散文名作《背影》《荷塘月色》开始的,在作者看来,他的散文情感丰富,只不过失之于感伤气熏了一些。

B.朱自清先生给本文作者的总体印象是,“有关他的,什么都协调”,例如人如其名,他一生自我约束,清廉温厚,堂堂正正做人,能够始终维持名字中一个“清”字。

C.文章名为“琐话”,选材琐碎但不多余。

比如文中霍去病、王安石是为了反衬朱自清的性格,而结尾处写朱公子,则直接映衬出朱先生谦恭而恳挚的性格。

D.朱自清先生的品行、学问和文采都很出众,但作者最推崇朱自清先生的还是其“行”,和他律己严、待人厚的“行”相比,他的“学”和“文”就显得无关紧要了。

E.本文作者虽然与朱自清先生只谋一面,交往不多,但用质朴平实的语言写了些零星的回忆,全面表现了朱自清先生的性格,表达了对朱自清先生的敬仰之情。

(2)结合全文,概括朱自清先生行、学、文的主要特征。

(6分)

(3)请从作者与朱先生的交往中举两例说明朱先生“待人厚超过常格”。

(6分)

(4)结合文中对朱自清先生的回忆,谈谈你对“德”与“才”关系的理解。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生与死是人生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我们的文化中,对死亡却讳莫如深,人们不愿说死,更不愿讨论有关死亡的问题。

B.限制消费范围,并不能制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因为它没有切断用公共资金为自己办事的渠道,所以只是扬汤止沸,不是釜底抽薪。

C.现代化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不学会技术,长期当外行,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能担当好现代化企业的领导重任的。

D.该国增加纺织品进口关税,对国内众多纺织品公司是一次共同的危机,我们应该团结协作,不能只顾自己公司的利益,以邻为壑。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时间拖得越久,就会给侦破工作造成更大的麻烦,专案组决定,通知刑警大队立即采取行动。

B.为繁荣杂文创作,本刊届时将邀请界内嘉宾举行庆典暨杂文笔会,切磋杂文创作、杂文编辑工作及其市场走向等问题。

C.他一贯讲究构图。

这幅画中,细长的双腿的仙鹤、雪白而苗条的白鹳,与人物和环境十分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毫无零乱之感。

D.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这是人心向背的大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决不动摇。

15.下列各句适合填入文中横线上的一项是(3分)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翩归来,不久,布谷鸟出来了。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北雁南飞,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A.炎热的夏季接着来了,植物在这里孕育果实。

B.终于到了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C.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D.炎热的夏季终于来到了,植物开始孕育果实。

16.仿写。

下面这首小诗借“梅”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请选择另一事物表达你对另一话题的思考。

(5分)

一片玉瓣,是一滴生命;

剥落了生命,你召来了燕语和莺啼。

17.请仔细观察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6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上面这幅漫画。

(3分)

(2)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上面这幅漫画的寓意。

(3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最近微信和QQ上常出现这样的信息:

“孩子正在参加评选活动,请大家帮忙给xx号孩子投上宝贵的一票,麻烦大家了。

面对此类现象,有人说这是家长爱孩子的表现,也有人说这样做有失公平,还有人说这是用媒体谋私利……你对此有何看法?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